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00:00
05:59

问题咨询请添加蒋老师微信号:zaowufang6

在做选择题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有一种不确定的感觉。在两个选项中摇摆不定,既浪费了时间,还有可能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把答案选错。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只能在看书的时候把每一个知识点理解透彻。

给大家进行剖析的知识点就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五大规律,希望你治好大家的选择困难症!

一: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就比如,小孩子一定是先会爬再会走再会跑,不可能连走都不会就直接跑。也就是发展的过程有一定的顺序性,发展过程是不可跨越不可逆的。

因此,顺序性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不能“陵节而施”。学记当中的“学不躐等”也是顺序性的体现。

做题关键词:从。。。到。。。,循序渐进

例题:人的记忆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二: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的是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简而言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特点、不同内容和方法,教育者采用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对应阶段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不能搞“一刀切”,即不能对不同的年龄阶段用同一套内容同一套方法。
做题关键词:以。。。为主针对性不同的特点任务主要矛盾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

A. 顺序性            B.阶段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顺序性VS阶段性

顺序性强调的是方向性,朝着哪个方向发展;阶段性强调的是质的变化,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特点。

三:不均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即,同一机能不同速。比如就身体的成长而言会经过两个快速生长期,青春期和婴儿期,而其他阶段的成长速度相对缓慢。

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即不同机能不同步(有早晚、先后),比如身体和心理并非同步发展,身体的各个方面,心理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同步发展的。

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都有一个最适宜形成的时间即“关键期”。因此,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做题关键词:速度发展快慢不均衡关键期最佳发展时期

例题:奥地利生态学家奥伦兹提出了“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不均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四:互补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指的是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比如,盲人的眼睛看不到了,但是听觉触觉都异常灵敏。

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比如,像霍金、史铁生、张海迪等人的身残志坚。

因此,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做题关键词:盲人、身残志坚、长善救失。

五:个别差异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指的是在不同层次上存在

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比如,有人聪明早慧,有人大器晚成;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等都不同。

因此。教育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做题关键词:因材施教个别差异

听完了以后赶快点击下方的同步练习,做做题练练手吧。





1.“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3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A.顺序性

B.互补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7.教育实践中“凌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

A.顺序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8.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 )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微信扫描下方小程序二维码收听更多课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