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陪写作业的误区,秒懂孩子的真正需求。大家好,我是王莉老师。欢迎来到王老师高效作业课堂。今天是我们这门课程的第八节,我们一起来聊聊,父母最容易忽视的行为——拿来签名。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给更多的家长带来帮助。
人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在当下,我们还可以加上一句“可怜天下老师心”。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老师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老师想问题会更加具体细致,不愿意放弃每一个细小的问题和环节。整体来说,小学老师对家长的教育协同的需求度要高于初中和高中,毕竟孩子太小,很多事情还无法独立承担。老师更愿意父母参与到对学生的管理中来,所以很多老师喜欢让家长签名。比如:读了三遍书,让家长签名;听写完,让家长签名;做了口算,让家长签名……
同样是作业完成后父母签名,但签名和签名背后的故事却相差万别!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们还是先听一个案例。
我的学生涛涛是四年级的孩子,涛涛的妈妈和别人一起开了一间家庭式餐厅,专门负责给学校送餐。涛涛在学校的时候很少说话,即使说话也是声若蚊蝇。可是回到家里,他的声音立刻提升了几十倍。在学校的时候,老师问他什么,他都是尽量点头,或者用“嗯”回答,但是一回到家,他的权力就释放了出来。妈妈说:“涛涛,老师说了要赶紧写作业。”涛涛就会说:“我都累了一天啦,做了好多题,就不能休息一会儿吗?”然后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不想动弹。
妈妈就会笑呵呵地说:“可以,可以!休息十分钟,再写作业。”涛涛一会又说:“我饿死了,就不能给我吃点东西吗?”妈妈依然笑呵呵地回答:“可以,可以!妈妈给你把汉堡加热了。”涛涛吃完一个汉堡,吧唧一下小嘴,头向沙发上一顶,开始了自己特有的涛涛式气功闭目练习。妈妈就会笑呵呵地拍拍涛涛的肩膀,说:“我们先写作业,好吗?写不完老师该批评了。”涛涛眼睛睁也不睁略有怒气地说:“烦死了,烦死了!老师批评就批评!”妈妈的微笑还是那么和蔼可亲,站在涛涛的旁边,似乎在等待着涛涛的下一个命令。
不管如何磨蹭,涛涛最终还是会坐在写字台前开始写作业。而涛涛妈妈似乎也完成了自己陪写作业的职责,开始在厨房、客厅转悠。有的时候,还要到楼下忙一忙外卖的事情。涛涛妈妈就像风一样出现在各个场地。她一会儿转到涛涛身后,说上一句:“你写完了,妈妈签名。”一会儿又转到涛涛面前,叮嘱一句:“老师让家长签名,你可要认真写呀!妈妈也算是恪尽职守了。”
无论这个“拉锯”时间多么漫长,涛涛最终还是会一项项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写完作业。他把一个个本子打开,然后高喊上一句:“妈妈,签名——”这个时候,妈妈脸上的笑是最开心的,似乎所有情感瞬间得到了释放,压在心底的石头一下子被搬开了,妈妈随意地拿起一支笔,问:“在哪签?”涛涛架子十足地指着一个地方,说:“这儿!”妈妈郑重地在涛涛指的地方签上名字。至此,今日的作业终于完成。
可是,涛涛妈妈签的是什么作业呢?估计她自己也不清楚。对于她来说,孩子写完了,她签上自己的名字,就是完满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可是这样的签名有几分价值呢?涛涛妈妈是尽到了责任还是没有尽到责任呢?
听过这个故事,我不知道家长有没有对照自己的签名行为在思考。
首先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一个知识点:签名的目的是让家校的教育不存在断裂带。
作为老师,我常常碰到如下家长签名的情形:
情形一:老师让学生修订试卷,修订后,家长签名。孩子经常会有错误没改,但是家长的名字就签在了上边。
情形二:老师让学生读完三遍课文,然后家长签名。学生的书上是有家长的名字的,可是课堂上抽查朗读作业的时候,孩子却读得断断续续、错字连篇。
情形三:老师下发通知让家长签名,第二天交回执,但孩子交上去的回执却一片空白。老师打电话询问家长是否签了回执,家长却一口咬定说签了。
情形四:老师让家长对照记事本一一检查孩子的作业是否完成,然后家长签名。记事本上签着家长的名字,但是孩子的作业本却空白一片。
情形五:老师让孩子准备课堂学具,已经有了的需要家长签名告知老师,没有的老师会帮忙准备。家长一边在告知单上签名“已有”,另一边却追问老师:“老师,准备什么学具呀?”
……
父母面对的是一个孩子,但是老师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随着抽样样本的增多,各种可能性都会出现。那么,老师为什么要求家长为家庭作业签名呢?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传达信息。
学生,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是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需要监护人全方面地了解孩子的情况,老师有义务向父母传达学生的各种信息。为了确保学生信息传达到位,所以老师会要求家长签名。
第二,教育合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而学校的老师是传授给孩子“渔”的人。这两重“恩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二者联合,对孩子的帮助会事半功倍。老师会借助签名的形式获得父母的支持。
第三,延长时效。
老师在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是全方位的,既有品行教育又有知识传授,教师的职责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学到知识、学会做人。学生能力的提升是老师付出心血的结果,老师希望这种教育能够延续到家里。老师和父母就像两个跑接力赛的选手,一个下场了,必须把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个,所以老师会用签名的形式,跟父母传递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无论出于哪种目的,老师采取“家长签名”的方式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而父母一个简单的“拿来签名”的动作,往往把老师的教育需求点降低,从而丧失很多了解、帮助孩子的机会。而在所谓的陪作业中,孩子也没有获得真正的“陪”的效果。所以家长在陪写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重点老师让家长签字的部分,不要犯上述那些家长的错误。
接着,我们进入本课的第二个知识点:签名不是目的,签名的过程才重要。
都是家长签名,但是因为签名的文本不同,也就是需要签名的内容不同,家长所要采取的方式也会不同。我们简单地把学校或者老师需要签名的作业梳理一下。
第一、通知类。学校很多的政策性、通告性的文书需要通过家长信的形式告知家长。这是作为学校这种教育职能部门必须肩负的传达、宣讲职责,是对每个受教育者以及家长的重视和尊重。而这类通知性质的家长信,往往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的。比如到了秋季很多学校会开展体育运动会,为了用最便捷和快速的方法了解孩子的身体状态,学校就会下发运动会告知书,让家长反馈孩子是否存在隐形的身体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如果有这样不能参与体育运动的疾病存在,学校就会合理的安排学生参与到运动会中,可以让这类学生只管看不直接参加项目。
这是学校对孩子的健康负责。在我从教的生涯中,就遇到过两列,因为孩子参加运动会,突然心脏病,不幸离世的悲剧发生。而我们家长是对孩子身体状态最了解的,这种悲剧是可以避免的。这样的通知需要家长认真阅读后才能签名。
第二类、非用笔完成的作业。我们前边说过,作业不是全部用来写的,很多习惯、态度养成的作业是老师无法百分百检测到的。这类作业是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做好学生在家的老师。比如英语学习中,有一项重要的考试内容听力。占到试卷的百分之四十。而老师们都会根据进度和教学内容布置听力作业。这类作业老师是无法进行量性和准确的监测的,就会采取请家长协助的方式,为了对孩子有一个督导作用,老师会留签名的任务给家长。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抽出时间,好好陪孩子完成作业,而不是遇到非用笔完成的作业时,只是简单的问孩子一句是否完成,敷衍了事。
第三类、涉及到习惯养成的作业。小学阶段和初中高中不同的是,习惯培养占了很大的教育份额,而到了初高中,知识的积累和提升所占比例更大。也正是小学肩负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教育目标,所以在作业就会涉及到这类作业。
以前边的建议设置记事本为例。记事本就是对孩子形成做事有条理的一种习惯养成。对自己的任务能够坚持记录的人更容易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做事也更有计划性。而对于这种潜移默化的作业家长的签名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监督和督促作用。所以家长在学生的记事本上签名,是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签名的目的不是让家长写上自己的名字,而是让家长真正的担负起监护人的职责,所以签名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今天我结合一个典型案例,解读了父母最容易忽视的行为——拿来签名。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家长朋友。要知道学校或者老师布置的签名作业,不是为了增加家长的负担,而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也真心地希望所有的家长能够把老师当作您的亲人一样的关爱,为老师减少一点工作压力。
今天课程最后,我们布置的作业很简单:请您拿出笔练习一下自己的名字,准备好下一次的给孩子签名吧!
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分析家长的第三个误区,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做完这本习题。也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继续聆听。谢谢各位的参与,下节课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