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陪写作业的误区,秒懂孩子的真正需求。大家好,我是王莉老师。欢迎来到王老师高效作业课堂。这节课我将对于写作业过程中如何奖励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各位家长能有所启示。
面对鲜花和赞美,所有人都会有一种精神膨胀的感觉。在针对孩子做作业这件事情上,家长也总是会拿奖励来激发孩子写作业的动力。所以说,家长是用“鲜花”这样的物质催化好,还是用赞美这样的精神奖励更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对于孩子来说,也许这真的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相信很多父母在孩子写作业的问题上都采取过很多的措施,我归纳为如下几种:
量化评价:制作表格,用评价表的方式,量化孩子的作业质量,最终让孩子在量化的标准上获得成就感。
补偿机制:以孩子能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当作补偿的标准。
物质诱惑:只要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就给予孩子最渴望的物质。
精神诱导:只要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就给予精神上的抚慰。
愿望满足:只要在一段时期内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就满足孩子的愿望。
还有其他形式的作业评价方案,但无论是哪一种,最终都体现在父母给予孩子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
这种奖励机制对于孩子来说是最优的选择吗?我们还是先听一个小故事:
思睿的爸爸妈妈工作非常繁忙,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陪伴他更多的是姥姥和奶奶。姥姥和奶奶每天轮流负责接送思睿,回到家后还要看着思睿写作业。
每天放学后,两位老人家都会帮思睿背书包、拿水壶。从学校到家门口,如果是妈妈带着走,二十分钟就足够了,可是两位老人带着思睿就要走上三个二十分钟才可以到家。他会一边走一边用小脚丫踢地上的小石子,看到树上飘落的树叶会捡起来,反复地摆弄。即使一路上什么新鲜玩意儿也发现不了,他也会蹲在地上告诉姥姥或者奶奶他累了,需要休息一会儿;或者他饿了,想吃点东西再走。因为在路上磨蹭得太久,老人会不停地催促他“快点走,一会儿回家还要写作业。”“快点走,你妈妈一会儿又会打电话说你了。”“快点走,奶奶累了。”但是思睿总会不紧不慢地按照自己的节奏走。
因为在路上他耽误了太多时间,到家写作业的时间就少了,可是妈妈还要让他练琴、让他背诗,所以奶奶也好,姥姥也罢,会不停地说:“你快点写作业吧!”为了让他更快一点,就会习惯性地加上一句“你快点,奶奶一会儿给你炸鸡腿吃。”“你快点写,姥姥一会儿让你去玩滑板。”总之老人家总会不自觉地主动给思睿各种奖励。在获得自己喜欢的东西的一刹那,思睿的动作会加快一些,但持续的时间只能用秒来计算,一会儿他就又放慢了节奏。这时,奶奶就会又补充一句:“你快点吧,一会儿我让你吃根雪糕。”姥姥也会补上一句:“你快点吧,一会儿我让你看会儿动画片。”因为自己的缓慢而换得的奖励,思睿很开心,会立刻加快速度,但以后的日子,他写作业的速度却一天比一天慢,有的时候已经过了动画片播放的时间,奶奶做的饭都已经放凉了。短短几十分钟的作业,思睿会用上几个小时完成。
所以说,家长应该如何针对孩子完成作业这一任务给予奖励呢?
我们来到今天的第一个知识点:要有契约精神,要先约定在执行,奖罚同行。
家庭作业是什么?我们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家庭作业是孩子在家里借助一些形式检测课堂学习的情况,是对学校学习活动的查漏补缺,那么可以说,家庭作业是孩子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孩子必须承担的一项任务,或者是一个学生必须承担的责任。既然写作业是学习范畴内的事情,他就应该自主地、独立地完成。而在陪伴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父母给予的这种精神或者物质上的奖励,会让孩子在潜意识里觉得,作业是可以换取奖励的资本,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媒介。
首先肯定的是择优而奖,这种做法是对的,奖励可以刺激人的动机,让人更加出色的完成一项任务。但是我们要明确一点什么是奖励?奖励是施奖者对被施奖者给予的财物或者荣誉的鼓励。这二者是有必然的关联的。所以为何而奖励,怎样奖励,是双方的一种约定。家长在制定奖励方案的时候,是和孩子的一种约定。奖励机制的建立,必须是家长和孩子达成共识的前提。比如家长要提高孩子写作业的速度,想通过奖励来激发孩子的动力。那么就要先和孩子约定,什么的速度属于被奖励的?而这种约定是需要得到家长和孩子双方的认可。只有和孩子一起约定的制度孩子才会用心去落实,也才会更有奖励的实效性。家长的奖励不可以想到了就奖励,高兴了就奖励。这样就降低了奖励的意义。
另外,只采取奖励的措施对于奖励机制来说是不健全的。必须要做到有奖有罚。如果孩子无法达到奖励的高度,大不了就不要这种奖励了。对于孩子来说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必须要在奖的前提下制定罚的策略。比如如果孩子的作业速度很慢,超出了约定的时间的多少,就要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惩罚措施要适度,不以伤害孩子自尊心,身体健康为前提。
接着我们来说第二个知识点:奖励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动机,今日的奖励是为了明日的自觉。
孩子和成人最大的不同是孩子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他们的未来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已经固化的成人。尽管成人也会在自己的社会角色中不断的变化,但是变化的可能性远远低于儿童。所以在和孩子制定的奖励机制不是长久的,一成不变的。家长内心要明白,今天的奖励是为了明天的自觉。当一种习惯已经养成,奖励的力度就要有所调整。最终的目的是无奖励的自我责任的担当。
在成人的工作中,单位也会采用类似的奖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但是孩子的劳动付出是为了谁呢?他的效益获得者是谁呢?谁该为这份效益买单呢?想要回答这一串问题并不难:孩子是作业的主人,他是劳动的付出者。作业是对他一天功课的检测和提升,他才是最大的收获者。根据奖励机制谁付出谁受益,自然是孩子为他的作业收益买单才对,可是我们看到的现状却是父母成为买单者。
父母乐于看到孩子为了写作业而付出努力,他们觉得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作为孩子,他们也欣然接受一切的奖励机制带来的收益。但是,父母们试想,孩子今天要个小熊,买!明天要个冰棒,买!后天要个电脑,买!当我们给予了一切他所渴望的东西之后,我们还可以给孩子什么?当我们不能满足他的需求的时候,孩子是否还会对作业抱有热情呢?
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作“倒U形曲线”理论,它是说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反映在学习上,如果动机太强、急于求成,就会产生过度焦虑的情绪。适度的焦虑和压力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但太强的动机、太多的焦虑和太大的压力反而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会降低学习的效率,干扰记忆和思维活动。
一般而言,父母会在如下两种情形下选择在作业上采取奖励机制:一是孩子写作业质量太差,父母内心非常焦虑、着急,希望通过鼓励来激发他写作业的热情,从而提升成绩;二是孩子作业的质量还可以,但父母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希望他可以完成得更好,因此想通过奖励机制激发孩子的潜力。不管哪一种,背后都有强烈的动机,就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在这种焦虑、紧张的情绪中进行“奖励”,不仅会“欲速则不达”,还会加重孩子的精神负担。
我始终认为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懂得学习规律的父母首先要学会不把过强的动机和压力传导给孩子。一个习惯的培养固然需要一定的鼓励,但是如果作业质量完全依靠于奖品的激励,那么孩子所获得的学习动机虽强烈,效果却未必是最好的。
奖励真的能够激发孩子写作业的兴趣吗?也许这种短时的动力是强烈的,但是未必可以带来一个好的效果。最后思睿养成的习惯反而是:要想让他写得快,必须有附加的条件,没有条件他的速度就会超级慢。
最后,我们进入第三个知识点:设置的奖励机制是建立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的。
任何一种奖励都要会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这种价值的高低却相差甚远。家长和孩子约定的奖励机制,应该是对孩子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我给予家长的意见是,奖励机制的门槛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太低激励的作用不大,太高孩子够不到,就会自暴自弃,失去信心。制定的机制应该是孩子需要一定的小努力,蹦一蹦可以够到的才是最好的。
比如对于故事中的思睿,他最大的问题就是磨蹭,磨蹭的时间点是两个,一个是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是回家写作业的过程。针对第一个磨蹭,父母可以进行一次实地的测查,和孩子一起调研一次从家到校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在孩子能够完成的时间范围内,规定一个可以作为约定奖励的时间。第二个磨蹭就是回家写作业,这方面可以和老师先沟通,比如作业完成的计划时间是多少,再给出思睿可以完成的时间,以此作为和孩子约定奖励的标准。因为思睿这种习惯已经养成,改掉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家长指定的奖励标准不可以太高,太高就会打击思睿进步的欲望。
然后父母要和思睿的奶奶、姥姥约定,除了约定好的奖励,其余额外的奖励不可以再给予。否则会干扰奖励方案的落实。
而这个标准的落实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采取量化标准表,比如他每天做到了,在表格里注明,这样能够以看得到的方式,更会有一定的延时性效果。
即使和孩子约定了奖励,我建议采取的奖励方法也要和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关。比如奖励玩一会游戏,不如改成到室外骑自行车。看一个动画片,不如奖励成看一部电影。奖励一次大餐,不如奖励一次郊游。要让奖励的目的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而不是克服掉了一个问题,又增加了一个问题。
最后我要提示的就是,奖励要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观察、收集到孩子的问题信息,才可以制定方案。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奖励而奖励,我认为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
今天我结合一个典型案例,和家长讲解如何制定家庭奖励机制方案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奖励是一种激发人上进的策略,但是不是最重要的策略,家长朋友们要适度的使用奖励,不能够因为奖励反而降低了孩子学习的动机。希望本节课能对各位家长能有所启示。
今天课程最后,我给各位家长一个作业:经过科学调研后,制定一个属于自己孩子的奖励方案。
在下节课我们将进入第二个单元的学习,通过分析父母的语言,来研究对孩子写作业的干扰情况。也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继续聆听。谢谢各位的参与,下节课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