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陪写作业的误区,秒懂孩子的真正需求,大家好,我是王莉,欢迎来到我的高效作业课堂,今天这节课,我想和你聊一聊为什么孩子口中会说出老师说的和妈妈说的总是不一样这个问题。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刚刚入学两个月的玲玲小朋友的故事:
玲玲是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姑娘,她每天都会在学校里学习三四个生字,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一天放学前,老师布置作业说,可以让孩子在家里说一说字是怎么记的,有兴趣的还可以写一写。老师的作业要求是清晰的,“可以”不是必须,作业里“说说字是怎么记的”是让孩子分析一下字,帮助孩子加强对字形的记忆。这样的动口不动手的作业,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做作业的意识,也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获得,更重要的是,在家长陪伴孩子温习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孩子和家长的情感交流。
所以说,老师的作业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学生对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需求,而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回到家后,玲玲的妈妈看到了老师布置的这项任务,就对玲玲说“把老师教的字,每个都写两行。”
对于刚刚六岁零八个月的玲玲来说,她不能全部理解老师的要求,可妈妈是让她最具有安全感、最可以信赖的人,她完全相信妈妈的话就是老师的话,老师的话就是妈妈的话。可是一个字写两行,对于玲玲这个刚刚上学两个月的学生来说,有多难呢?妈妈不知道。妈妈觉得四个字,一行写八个字,一共也只不过是六十几个字,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可是妈妈不懂,玲玲刚刚六岁零八个月,她的小手肌肉群还没有完全长好。按照她的能力,一行字一般要写四分钟左右,八行要用将近半个小时,而六岁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十五分钟左右。让她专注地做一件事长达半个小时之久,已经超出了她的能力范畴了。
而且玲玲是我的学生,我是很了解她的,她是属于注意力比较分散的孩子,她无法做到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超过十五分钟,所以对于玲玲来说,妈妈翻译过后的作业,她就会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
正是因为这次长时间的作业,让玲玲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都对写作业很反感,甚至用不写作业,来抵抗妈妈的要求,成为了妈妈眼中“进入叛逆期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
这也是我们今天课程的第一个知识点: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写作业。
我很能理解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都愿意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孩子,但是每个孩子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我们来解读老师作业中提到的“有兴趣的写一写”这一条,有的孩子学习好奇心比较强,他愿意多尝试新鲜的事物。对于他们来说,写字不是一种要求,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一种游戏。而有的孩子进入学习状态要慢得多,对于他们来说,写一写就比登天还难。
1)恐惧作业是恶性循环的开始
正是妈妈这种想当然,让玲玲对写作业产生了恐惧,因为妈妈的要求是她力所不能及的。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她完成不好,妈妈生气,妈妈生气,让她紧张,她越紧张,妈妈越觉得孩子没有尽力,从而让妈妈的情绪开始波动,最终导致孩子对作业产生排斥,第二次作业会完成得更糟糕”的恶性循环。
而这个恶性循环的导火索是什么呢?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是妈妈篡改了老师的作业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又要回到“家庭作业到底是什么”这个话题上来了。家庭作业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配合学校的学习任务,布置的查漏补缺的学习活动,它检测的是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漏,所以孩子才是家庭作业的主体,而不是父母。
2)树立孩子继续学习的自信心
l 所以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于玲玲的作业,首先玲玲妈妈应该按照老师的要求,让玲玲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如果她说不上来,说明在课堂中她游离在学习之外了,属于学习态度有问题,妈妈可以借助这个查漏行为和老师取得联系,汇报孩子的情况,老师也会根据家长的反馈,在第二天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玲玲。
l 如果玲玲能够有条理地说出每个汉字是怎么记的,说明孩子已经掌握了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妈妈应该感到欣慰,说明孩子学得很用心,妈妈应该适当地表扬孩子,更好地激发玲玲第二天的学习热情。
l 如果孩子有的说得出来,有的说不出来,作为妈妈就应该帮助孩子找到说不出来的原因,引导孩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记住说不出来的汉字,并告诉她对每个字都要认真地学习。这样的查漏补缺方式,不仅能让孩子习得知识,也会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兴趣。
当玲玲完成第一层作业“说”之后,妈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她自己决定写哪个字,写多少。让孩子自己选择是她能够完成的底线,也是她有信心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先天的自我保护意识,面对困难的时候都会畏惧,并尝试着前进。其实人和动物的进攻方式很像,比如食肉动物狮子在进攻食草类的斑马时,它们也会先在斑马周围盘绕半天,在把握十足的情况下才会进攻。人也有这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孩子写作业需要一种心理的保护,在他们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他们不会贸然决定要写多少,所以孩子往往会选择自己能达到的标准。当然也有意志力薄弱的孩子,即使自己制订了标准也达不到,这样的孩子需要父母对其进行心理训练。
玲玲既然确立了学习目标,无论写多写少,她都是在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玲玲妈妈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认可的,才能树立她继续学习的自信心。
好,接下来,来到我们的第二个知识点:建立权威,通过个性化作业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很多家长都会有意无意的篡改老师布置的作业,在作业之外额外的布置超出孩子能力所承受的作业。在某种意义上说,因为人的能力千差万别,我不是反对家长按照自己的教育计划给孩子布置属于孩子的个性化作业,但是要做到在保护孩子热情的基础上,调动孩子的学习内动力,提升作业质量。所有的家长都知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写作业也是存在兴趣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这种兴趣的调动,可以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习动力增加,从而更喜欢学习本身。
这里我要提示一点:作业的质量高于数量,在布置个性化作业的时候,家长要具有科学研究的精神。因为在最初引入作业的时候,孩子能够完成一个什么样的数量家长是不知道的,这个数量的把控,不是想当然的站在成人角度上评估的,而是要建立在孩子个体的基础上。比如:让孩子阅读课外书,读多少页?读多长时间?我们要以第一次阅读作为评估标准,家长要在孩子阅读过程中,仔细观察孩子的情绪、精神状态的变化,如果从某一刻开始,孩子出现坐不正,速度放慢等症状的时候,说明孩子的阅读极限到了,作为家长就要在这个极限的基础上略微延长一点点时间,然后给予孩子表扬,让孩子休息。为什么要在极限临界点要延长一点点时间呢?这是突破孩子极限的训练,就好比举动运动员,他们的举重数量是不断地增加的,才可以有一个自身的突破。孩子学习时限也一样,要在自己能够完成的时限的基础上有一个小突破。
在孩子突破自己的极限之后,作为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肯定。这是激发孩子对自己认可的一种教育措施,给予肯定才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骄傲的情绪,这样的情绪会激发他继续坚持这样的学习任务。
最后,来到我们的最后一个知识点:一次作业解决不了孩子的根本问题,每日坚持才会提高学习的质量。
很多家长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就是孩子学习时间越长,完成的任务越多就是效果最好,其实不是这样的。不是用作业数量衡量学生学习的效果的,我经常听到孩子们说:“回家后,爸爸妈妈要给孩子留一些额外的作业。”至于留多少,除了科学的评价自己的孩子的作业能力之外,还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写作业的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身体发育不健全,眼部、手部、腰部肌肉都会容易疲劳,在这个过程中,要合理的安排孩子休息,科学的做法是三十分钟左右,必须让孩子休息十分钟。可以眺望远方,可以看看绿色植物,让他们的各个器官得到休息。孩子得到了良好的休息,才会不惧怕作业,再加上家长的正确引导和评价,小朋友才会喜欢写作业。
一个习惯的培养需要二十一天的坚持,一个态度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磨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在进步。如果按照父母认为的,把步子拉大,反而会让孩子身心俱疲。
今日小结:
今天我结合一个典型案例,解读了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写作业的原因之一,因为家长不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想当然的给孩子增加额外的作业,让孩子觉得写作业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从而越来越抵触写作业。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家长朋友。
布置作业:今天课程最后,我给各位家长一个作业:观察并记录一下自己孩子写作业的几个时间点,高兴的进入写作业的状态时间,开始出现疲劳状态时间,疲劳后完成作业的质量。通过前后的对比,感受科学的安排作业的重要性。
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我将回答家长的困惑:为什么孩子越写作业越差。也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继续聆听。谢谢各位的参与,下节课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