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慎灸穴位:医书记载的禁灸穴位真的不能灸吗?

15.慎灸穴位:医书记载的禁灸穴位真的不能灸吗?

00:00
09:25

第十五讲    慎灸穴位:医书记载的禁灸穴位真的不能灸吗?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由正安答摩出品的《家庭实用艾灸指南:告别无效艾灸,灸出健康体质》,我是授课老师南岛。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阴虚者的艾灸方法,这节课我们将辨析常见的禁灸穴位是否真的不能艾灸。

 

禁灸穴位的记载,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该书列出风府穴、哑门穴、脑户穴、下关穴、石门穴、地五会穴等22个禁灸穴位。到清代,医家又补充了委中穴、漏谷穴等禁灸穴位,将禁灸穴位的数量增加到四十几个,而且附带说明灸了之后的可怕后果,给很多灸过禁灸穴位的艾灸爱好者带来深深的忧虑。

 

禁灸穴位的发现和记载,是历代医家长期观察的结果和对后人善意的提醒,不应该轻易否定。甚至可以说,只要与古人使用同样的艾灸方法,就应该重视这些经验,尽量避开禁灸穴位施灸。

 

古人是怎样施灸的呢?

 

古人艾灸的做法,是将艾绒搓成小细条,直接放置在皮肤上,呈小塔状,再用线香点燃。这样子点燃一个小塔,叫做灸一壮。读古代灸法典籍,常会看到灸某某穴几壮、“随年壮”等记载——随年壮,就是多少岁的人就艾灸多少壮。

 

这样的艾灸方法,会造成一些不小的问题。

 

第一是不容易把握好温度,一不小心便烫伤、留疤。脸部皮肤一旦留疤很不美观,因而脸上的穴位被列入禁灸穴位,是很有道理的。

 

第二是灸破皮肤后容易形成疮口,造成感染,因而要避开经常活动的关节、血管丰富的地方和重要的神经中枢所在处。

 

像委中穴,位于膝盖后方腘窝处,需要经常活动,一旦有疮口,很难愈合。人迎穴位于颈部大动脉附近,此处如果形成疮口,可能会引发大出血。风府穴、哑门穴等位于后脖颈的穴位,靠近生命中枢脑干,更需要好好防护,避免破皮,形成疮口。

 

研究清楚古人的艾灸方法和某些穴位禁灸的理由后,对我们使用手持艾条悬灸做养生保健,很有启发。

 

悬灸脸部穴位时,要注意防止艾条突然滑落,烫伤皮肤而留疤。因此我们可以改用侧卧姿势艾灸印堂穴,舒缓眼周疲劳,或者坐着双灸颧髎穴,祛斑美白;牙疼时艾灸颊车穴,也可以坐着,手拿着艾条悬灸。

 

大胆在脸部穴位悬灸,看似突破古人的艾灸禁忌,其实还是严格遵从古代医家留下来的施灸原则,艾灸脸部穴位时不可留疤。

 

委中穴、人迎穴、风府穴等穴位,采用悬灸方法艾灸时,一样要遵从不烫伤、不形成疮口的原则。我们可以用来回手法扫灸委中穴,而在悬灸人迎穴和风府穴时,艾条可以距离皮肤稍稍远一点,确保灸处不自觉烫,并且灸处皮肤不变成一片通红。

 

小心谨慎地操作,委中穴、风府穴等穴位是可以悬灸的,并且时常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课程第八讲提到的艾灸风府穴祛头风,就是很好的例子。

 

认识古人的艾灸方法,还需要分辨清楚补泻效果。

 

小艾塔放在皮肤上,点燃后慢慢地烧,热感温柔地进入人体,灸处不自觉灼痛,是补法。而点燃后猛吹艾塔,让艾绒烧得很快,局部皮肤有灼痛感,是泻法。

 

简单记住艾灸的补泻方法:灸处有灼痛感,是泻法;灸处没感觉,是补法。以灸处的感觉区分补泻效果,可以在各种艾灸方法之中通用。

 

古人认为,藏精气、蓄精血的穴位,是不宜经常使用泻法的。譬如石门穴,穴位的深处是人体的子宫或精室,需要封藏得紧,才能孕育种子,以待生长。因而此处不宜长时间使用泻法。

 

有的医家说得很果断,“艾灸石门会绝孕”。为了验证这些说法,我曾翻阅不少资料,见到现代中医院校的研究论文,称艾灸石门后避孕效果有所加强,推测原因,可能是艾灸后激素水平有所不同,停灸后会很快恢复常态。

 

我更倾向于现代论文的研究结果,否则,艾灸石门真能绝孕,在计划生育时代,为何不大力推广开来呢?

 

但是,古人对于石门穴禁灸的提醒还是有意义的。用手持艾条悬灸,确保灸处不烫,灸过的皮肤不红,甚至变得更白,便不是泻法——用这样的方法艾灸,我倾向于石门可灸。

 

也有灸友反馈自己在备孕过程中一直艾灸,并且主要艾灸小腹,难免就灸到石门穴,最后却成功怀孕、生育健康宝宝。这样的宝妈已经有好几例,她们一致认为,用悬灸备孕,一样要听从身体的感觉,身体想灸哪里就灸哪里。

 

谨慎一点的做法是,在备孕阶段,尽量避开石门穴,不在石门穴上长时间悬灸,而艾灸关元或者归来等穴位时,不小心灸到石门穴,也不用太担心——已经确保灸处不烫,而且艾灸的时间比较短,身体能够很快调整回来的。

 

与石门穴类似,有部分医家也认为神阙是藏有元气的重要穴位,不宜经常使用泻法艾灸,以免泻掉元气。

 

我在养生实践之中,见到不少朋友,因为贪图方便,长期使用随身灸盒艾灸神阙,而且不懂灸处灼痛便是泻法的艾灸原理,经常忍烫。方法不当,坚持下来反而感到身体状态不如艾灸之前,肚脐周围也慢慢长出一些痞块,按上去还有点硬。

 

我跟他们普及了艾灸和烤肉的区别后,他们改用悬灸,确保艾灸时灸处不烫,仍然艾灸肚脐,痞块却慢慢消失了,气息也比艾灸之前要绵长许多。艾灸方法不同,灸后效果的差异,是如此地明显。

 

回顾一下,我们从介绍灸感开始,一直强调艾灸时一定要有灸感,遇到灸处烫的情况,要利用“灸虚不灸实”的原则,在穴位附近或对应区域,重新探寻有灸感的点艾灸。

 

这些屡屡强调的要点,跟古代医家强调的一些重要穴位禁用泻法是一致的。而认真跟着课程学习、按课程要求施灸的朋友,已经避开了艾灸的泻法,不用担心灸了哪个穴位会泻掉身体元气的情况。

 

最后说一个不太有名的禁灸穴位,地五会。

 

古籍的记载都很类似:“(地五会)不可灸,灸之令人瘦,不出三年死。”

 

地五会穴在脚背,是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穴位的附近没有什么重要的脏器,为何艾灸此处会让人瘦,并且三年内死亡呢?我至今没有找到令我信服的解释,也没有找到记载得很清楚的真实案例。

 

对于古人的这一条记载,我的态度是存疑待考。地五会穴不作为日常保健推荐艾灸的穴位,但是遇上痛风发作、脚背痛的情况时,我往往也在痛处附近用来回手法扫灸,没有特别避开这个穴位。实践看来,灸后痛感减轻,体重也一直保持住,没有观察到什么异常。

 

我们这节课辨析了常见的禁灸穴位,分清了古人的艾灸方法和艾条悬灸的异同。在确保灸处不烫,不烫伤、不形成疮口、不留疤,也不是泻法的前提下,已经规避了艾灸头面部穴位、委中、风府、石门、肚脐等禁灸穴位的风险,可以安全、放心地艾灸这些穴位。

 

下节课我们将介绍家庭常见病症——感冒的艾灸调理方法。

 

我是南岛,我们下次课再会!



【进群方式】

购买课程后,请添加答摩客服紫苏(damo3615)为好友,发送数字暗号“399”,通过审核后即可进入学员专属社群。课程配套教学视频、艾灸训练打卡、助教答疑指导、复习提问、专享福利等都在群内进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