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丨粮食供应的生命线——运河

第11讲丨粮食供应的生命线——运河

00:00
19:10


本节概述 


        中国的河流大多由西向东,分别入海。但从秦汉起,国家最需要的运输路线却是由东向西,要将太行山以东地区产的粮食运往关中或洛阳。以后南方经济发达,成粮食与物资主要产地,运输路线由东南向西北或北方,沟通不同水系的人造水道——运河的开凿和维护不可或缺。元朝建都北京,为解决首都粮食供应,将隋炀帝所开两条运河在山东间打通,形成京杭大运河。明清继续建都于北京,离不开通过大运河的粮食供应。但沟通不同水系也有其不利影响,运河要通过高于两侧的山东丘陵成本很高。山东缺水,为保证运河用水只能牺牲农业,甚至影响民生。一旦海运便利,铁路开车,运河的废弃不可避免。



本节内容 


        元朝统一以后,它的首都就是在今天的北京,叫大都,对这样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因为元朝(蒙古)的基地是在蒙古高原,在这样的一个大的范围里面,选择北京作为首都是相当合适的。

        一方面它比较容易联系到蒙古人的基地——蒙古高原;另一方面它便于控制中国大陆,往南不像它一开始的时候,首都还在蒙古高原上面,如果要统治南方,路太远,成本太高。

        但是在北京也碰到一个很大的难题,北京周围包括整个华北平原,它生产的粮食不足以供应首都的需要,另外粮食到了首都,还有一部分要继续调拨到边疆或者一些军事要地,所以数量的需求更大。

        在这种情况下面,如果要依靠陆路运输,量太小而且成本太高,唯一有效的手段就是水运。但是从北京到盛产粮食的江南,并没有一条直接的运河,所以这个时候元朝就想到利用隋炀帝开的那条运河。

        我们知道隋炀帝当时开的运河是以洛阳为起点,一条是从洛阳向东北一直到涿郡,也就是北京这一带;另一条就是洛阳向东南到江都广陵,就是扬州。这两条运河它不是中间从北京到扬州这样直达的,如果把它恢复了,运粮的船要先要到洛阳,然后再到西北,路程长,而且由于到了元朝的时候,这两条运河好多地方也并不畅通,所以元朝就把这两条运河在山东这一带,利用原来的一些天然的河道,再加上人工的开凿、联系,把它从河北、山东连到运河下面这一段,这样从北京经过今天的河北、山东、江苏、到达扬州,然后过江以后,再联通原来的江南运河,就形成了从北京到杭州的这条京杭大运河


图:京杭大运河航线

        这样一方面通过长江顺流而下的水运,可以把长江中游、下游的粮食汇集在扬州,然后沿运河北上。江南的粮食通过江南运河,可以从杭州周围那些水网密布的地方,通过水运把它集中到这条运河,这样就可以把南方出产的粮食,通过这条运河运到北京。

        以后明朝、清朝继续以北京为首都,北京的人口比元朝的时候更加增加了,而且从明朝它到了北京还有一些粮食要继续运往延边,长城东端这一带,这些边疆的驻守在那里的军队的需求,都是通过这条南北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来满足的。

        清朝继续这个格局,可以这么说,要没有这条大运河,没有运河运输的这些粮食,北京就当不了首都。所以这条运河也就是首都北京的生命线,也是国家维持统一,维持中央集权政府的生命线,正因为这样这条运河实际上它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很多人以为这条运河接通了,船就可以自然的走了,他们不知道一个基本的事实,这个运河要过山东一些丘陵地带,就是今天济宁这一带,这一带的海拔要比两边(南边、北边)高出大约40米左右。也就是说从江苏北上的运河,到了山东济宁这一段,要逐级爬高,水位要提升近40米,然后过了这里,往北面过去,运河水要逐级下降,下降近40米。

        为了做到这一点,这一带一般要设立40个左右的船闸,因为那个时候也没有机械的动力的工具,抽水机、水泵这个也没有,要把这个水一级级的抬升,那就需要通过一个一个的船闸,每一个船闸拦住水,两个船闸之间水位升高一点,那这个船要靠人工往上拉,或者划上去。到了上面之后,上一级船闸打开,下一级的门关闭,水位再升高一点,这样逐级升高,到了最高点,要逐级的放下去。

        所以过这个船闸要耗掉大量的水,还要人工开辟这个闸门,人工把这个船一节节地拉上去,一节节地放下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那个水。而偏偏山东这一带经常缺水,碰到干旱,水本身就非常宝贵、非常紧缺,正常的年份要保证运河能够船闸顺利的把每年运粮的船过完,也需要大量的水。

        所以不得不在这一带建立水柜,实际上就是水库,所以南四湖里相当一部分水实际上储备着就是为了保证运河的运粮。那些水柜就是人工的水库,平时这个水都要蓄在那里,要保证运河这一段有充足的水量。连泉水也都要专门有人管理,当时每一个泉水有专人管理称之为“泉老”,老人的老,就是管这个泉水的。

        所以它要保证所有的水都集中到运河,即使逢到大旱,周围的农田甚至生活用水短缺,那个时候也规定,只要漕运没有结束,那些运粮船没有过,就一点水都不能用。所以在运河周围经常是农田荒芜,人没有办法生存,但是这些水要确保运河的漕运。

        由于这个过程很耗时间,因为那个船闸不能够来一个船开一个,比如船闸规定要凑满两百艘船,这个船闸才能开一次,其他需要先等在船闸外面,等到这一批走掉了,然后再开。

        但这个中间还有特殊情况,比如说皇帝自己交办的事,那些钦差或者有皇帝、官府急需的物品要运过去,这个时候往往就会破例开船闸,所以实际上耗费的人力、物力比正常情况还多。另一方面,运河是跟黄河相交的,那个时候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或者地下过去,或者在它顶上可以用渡槽,那就是直接通过黄河流过去的。

        如果黄河水多运河当然比较方便,但是如果黄河旱的时候,那这个运河水实际上一部分就流到黄河里面去了。所以为了保证运河的畅通,一旦黄河出现洪水泛滥、决堤的情况,经常为了保运,就暂时不堵黄。比如黄河这一带堤坝冲垮了,但水量很大,这个时候对运河运输是有利的,如果你把堤坝重新恢复做好,水都拦起来可能运河的水源会不够,所以在“运”跟“黄”矛盾的时候,总是把保运放在前面。

        再一个,运河沟通了不同的水系,从航运讲当然是有利的,但从水利讲,有的经常是不利的。特别沟通了黄河跟淮河,黄河泛滥的时候,水就可以通过运河流入其他水系,实际上就把黄河的水灾扩大到其他地方。


图:南四湖及周边地图

        当然这个不单是运河了,还有其他河流也会起到这个作用,所以黄河泛滥改道曾经一度到了淮河的下游,所以把淮河下游就当做黄河下游了,以后又等到黄河又改道,积累的泥沙就把整个淮河下游全部淤塞了。所以我们今天地图上看,洪泽湖以下已经没有淮河了,我们现在讲的淮河下游其实是人工开挖的一些河道,比如像苏北灌溉总渠,还有其他开的一些新的河道。同样的,河北平原上那些河流,因为历代的运河,包括最早的曹操时候为了运粮而开的运河,这些运河又把下游这些河道都连接起来,这样导致下游不少河道也都淤塞了,原来是分别入海的最后变成了从一条河里面入海,所以发洪水的时候往往没有办法治理。

        正因为这样,我们也看到,运河对国家的统一,对北京的首都的地位是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决定性的作用,但并不是它所有的方面都是有利的。运河在沟通南北,促进经济、文化、人员的交流方面也是有条件的,也不像我们想象的,比如说在运河规定它漕运还没结束,就是每年规定的粮食没运完以前,是不向民间开放的,就算是官方也除了特殊情况以外,一般也不能动用运河的运力,要等这个漕运任务结束以后才开放民间。所以我们看到,并不是从南方的人,比如说南方到北京去考科举的,都能够利用运河。

        一般的讲就是运河的江苏这一段本来水量充沛,不存在运力不足的问题,一般都是畅通、可以利用的。但在山东、河北这里就不一定,经常是民间或者一般的官方的来往是不能够利用的,有些商船要等到运河对你开放了以后才能用,官方有的时候也要通过贿赂或者破格把你放行,你才可以搭乘这个漕船,漕粮的船。

        正因为这样,长期以来朝廷都在谋划有没有取代这条运河的可能,但是都没有办法,元朝的时候曾经试运过海运,比如其中有一段山东半岛这里或者什么地方,我们想能不能利用海运呢?但最后试了不行,什么原因呢?

        因为当时的船都是没有机器动力的,你在海上只能够靠风、靠海流、洋流,但是粮食是规定的时间要运到,万一风向不利、洋流不利或者时间赶不上,那就要威胁到国家的安全、首都的安全。

        再一个,当时是没有远距离联系的工具,没有远距离通信设备,没有电话、电报这些都还没有。一个粮船,或者这一队粮船到了海上联系不上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到底结果怎么样呢?是没有办法掌握的,所以也就没成功。

        到了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轮船进来了,所以有了轮船、电报,当然通过海上直接运输粮食到天津,然后从天津再陆路运到北京,因为天津到北京、到通州这段路,本来因为运河满足不了需要,所以经常是一部分粮食到那里就改成陆路运输了。海运正好这个接上的话,效率比原来提高了很多。


图:京浦铁路

        所以到了清朝末年,就宣布废除漕运,就不用在南方各个省,一定要把规定的粮食运到北京,你只要把它折成上交的钱,然后由政府自己采购,自己运输。到了津浦铁路通车以后,火车更加方便,所以这样一来,漕运废除以后,运河的主要功能就丧失了。

        那么,原来水量充沛的河段,比如说江苏、江南当然继续是黄金水道,一直到现在都在利用。但是像山东这些依靠三四十个船闸逐级提升,耗费水、耗费人工很多的河段也就放弃了,这样一来这些地方的运河就成历史的遗迹了。河北由于本来也缺水,人工不去引水,不去维护的话,有些运河也都干涸废弃了。

        所以,我们今天如果了解了运河前面的情况,我们才能够正确的理解运河在历史上起的作用,以及我们今天要建设运河文化公园,要开发运河文化,应该怎么样来对待,怎么样能够在充分保持文化遗产的同时,能够发挥它的积极的作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Xpy_

    围炉主播大大,咱们这门课有微信群么?

    围炉Talk 回复 @Xpy_: 目前是没有微信群的,葛老师本人不使用手机,也没有微信,所以……如果是有关课程的其他问题,也可以直接联系我们的小助手账号~

  • 野叟曝言0

    不理解,运河其实是和东南沿海的海岸线大体平行的,那为什么不走沿海?中国人当时的航海并不差,至少沿海岸运行没问题

    万历15 回复 @野叟曝言0: 海运最主要缺点是,海浪容易打湿粮食,还有容易翻船。最主要是大明比较保守,缺乏开拓精神。

  • 蓝盾clanlong

    运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沿岸兴起了很多繁荣的市镇,比如山东临清、南直淮安

  • 听友218185833

    新闻

  • 欧阳的小马甲

    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葛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听罢时有豁然开朗之感,感谢

  • 快乐行走L

    知道了一些从没听过也从没有想过的内容。谢谢老师

  • 13761319bqo

    感谢。

  • 1361310cfgq

    葛老师讲的好,内容充实。

  • 萌萁萁的秘密花园

    谢谢老师

  • 1866086onhe

    京杭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