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金光明经04 伟大的翻译家义净西行求道的故事
一、知识点
1.三坛大戒:
三坛大戒为汉传佛教出家僧人受戒仪式;依初坛、二坛与三坛正授,分别得到沙弥(尼)戒、具足戒、菩萨戒的戒体。
2.具足戒:
具足戒,是指佛教对比丘(和尚)、比丘尼(尼姑)受持的戒律,因为这些戒律与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称具足戒。关于具足戒的条目,虽然各地都有不同,但大致内容是相同的。
3.沙弥(尼)戒:
沙弥戒是指沙弥和沙弥尼应该持守的十条戒律。即: 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4.不妄语:5.不饮酒:6.不着花鬘好香涂身:7.不歌舞唱伎亦不往观听:8.不坐卧高广大床: 9.不非时食:10.不捉持金银宝物。
4.菩萨戒:
大乘菩萨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小乘声闻戒。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亦即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作为禁戒以持守之。说菩萨戒之大乘典籍甚多,可综合为梵网与瑜伽二类律典。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善誉法师博学多才,精通佛经,而且对六意,也就是我们讲的这些都是儒家的学问了,对天文地理、阴阳理算也有很深的研究。
2、当时佛教各派纷争,观点互相冲突,而且有时候各种经典的记载也不一致,所以易静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疑问。
3、吐蕃道道路艰险,而且还经常受到唐朝和吐蕃关系的影响,十开十贯。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般若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钱文忠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金光明经。在前面我为您大致介绍了金光明经历史上的五个一本,其中四个译本的译者。在今天这一讲当中,我要为您介绍金光明,金现存的最完备,应该说也是质量最高的一个一本,他的意志,这个意本的意者叫意境,他翻译的这个版本叫金光明最胜王金。我们在上一讲其实已经提到意境了,如果听得仔细的朋友们应该还记得我们是在哪里提到的。我们在上一讲提到了中国佛教翻译史上的四大翻译家,他们是鸠摩罗什玄奘意境真谛,那这支义军当然是了不起的一位圣人,还有一种说法,那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格。说中国佛教史上三大翻译家,那如果是三大翻译家的话,那么就是鸠摩罗什玄奘意境,可见易经的地位有多高。而金光明星一共出现过 5 个汉译本,其中两个译本的译者都是名列四大翻译家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金光明经的重要性。那么意境既然那么重要,我们当然就应该为各位听众朋友做一个相对比较详尽的介绍。
意境和精光明星其他四个译本的译者都不一样,在哪里?他是中国人,易静,出生在公元 635 年,在公元的 713 年,圆寂是唐代的一位高僧,关于他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相当于今天的河北卓县那边的人,还有一种说法说他是蕲州人,其中相当于今天的煽动历程。
有这样两种说法,他俗姓张四文明,他在幼年的时代就已经出家很早大概七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就把他送到蕲州西南 40 里的一个土窟寺,跟随善誉绘制两位僧人学习。善誉法师博学多才,精通佛经,而且对六意,也就是我们讲的这些都是儒家的学问了,对天文地理、阴阳理算也有很深的研究,这个非常重要,大家千万记住,特别是其中咱们讲的天文地理,因为我相信这个对后来意境是有重大影响的,是埋下了一颗种子的。而绘制法师又专攻法华境,专门研究法华经几十年,造诣很深。在他们的教导下,意境不仅学习了佛教知识,也学习了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 15 岁左右的时候,意境就开始仰慕法显和玄奘西游求学、西行求法的这样的故事。 15 岁他开始心里就有这个想法了。在贞观二十年,也就是公元的 646 年,那个时候善于法师去世,意境就跟着绘制法师学习,从此开始。也就是那个时候,意境大师也只不过是十一二岁,对吧?他就开始集中学习佛经,在此之前,他是什么学问都学一点的。有这样的说法说易经昼夜勤六,诲而不倦,但省事倍而忘疲,它是非常用功的。
到了贞观二十二年,意境就受了具足戒,正式成为一个僧人,他的学业大靖老是绘制,见到他天资聪明,觉得他前途无量,不能再留在图库斯了,所以劝他出外求学。这也是唐朝所有一种风尚,中国传统的风尚一定是到了某一个阶段,学子或者说学生都要出外游学。于是意境就来到了当时的佛教中心,也是当时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他到了洛阳和长安,在东都洛阳,意境的佛学水平当然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然而在这个提高的过程当中,易经就发现,当时佛教各派纷争,观点互相冲突,而且有时候各种经典的记载也不一致,所以易静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疑问。当他来到了长安以后,学问当然更加地长进,然后疑问也随之增加,所以易静就认为必须到印度去取经求法。这样的一个历程跟玄奘大师是如出一辙的,都是因为在学习过程当中有疑问,看佛经不同的译本之间有相互冲突,有不同说法,所以下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在咸亨元年,也就是公元的 670 年,易经在长安揭示了另外两位法师,他们志同道合,就相约一起到印度去取经。
当时到印度的道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陆上丝绸之路,这个是走的很多的,玄奘什么都走这个路,当然这一条路正好当时西域动乱,所以扞格不通。另外一条路是吐蕃道,就是要通过青藏高原,通过西藏那边走的一条路,而这条路道路特别艰险,今天咱们去过那的朋友也知道,那边的路其实不太好走的,当然现在好多了,那跟当时根本不一回事,现在很多地方是有高速了,对吧?但咱们经过高速,看旁边的山石,依然是非常险峻。
吐蕃道道路艰险,而且还经常受到唐朝和吐蕃关系的影响,十开十贯,相对而言海陆比较的通畅,唐朝强大而富庶,所以当时西亚、南亚的很多国家纷纷从海陆到唐朝来做贸易。广州等等这些地方这些船非常多,于是搭乘商船到印度求法取经就成为意境和他的朋友们的一致的选择。
当时坐船,当然你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游轮,或者今天这样的客轮,当然是没有的,你必须搭商船走,他们商量定了以后,就相约一起南下,到广州那一带去找船。那别地僧人跟他商量好的那些,后来都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型,就没有去,连广州都没到,有的到了南京这一带就走了。而易静在公元 671 年,也就是闲坑二年的秋天,他有一个非常好的书生姻缘,他认识了一个人叫冯孝全,这个人是今天广西这一代的人,他要到那边去,那么有他的邀请,他就邀请这个意境说你干脆跟我一起走,咱们一起先到广州。
而这个冯孝全和他的家人都是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并且非常的有钱,他们对意境发愿要到西天取经,非常的敬佩,所以发行资助意境西行的费用,并且就是这位冯孝璇还和波斯船主商定,让意境搭船前往印度,已经做的那艘船是波斯商人的,也就是今天伊朗那一带的商人,他们到唐朝来做生意的,冯小全通过关系找到他们,跟他们谈好了而易尽生之辞去印度非常的艰险,当然知道,所以他就利用在等船的期间回了一趟家乡,像当时依然健在的他的启蒙老师,绘制法师,等故乡师友告别再回广州等船,你不能想上就上的,要等船骑的,而跟他同行的只有他的门人,也就意境当时已经有徒弟了,叫善行,其他的人最终都没有成型,终于等到了海船出海,意境的运气很好,算很顺利的了,经过 20 天左右,意境就到达了十里佛寺。这个地方是哪里?就是今天的苏门答腊,而这个地方是中国通往印度的海上的要道。
意境在这里停留了半年左右,学习声明就是类似于咱们讲的今天学习外语就这样意思,他要学繁文。而这个时候他唯一的同行者,也就是前面我们讲的他的盟人弟子善行,生病善行就只能回国了,所以意境单身前行。而在咸亨三年,也就是公元 671 年的五六月之间,到达了马来亚半岛的南端,到达了马来半岛南段。意境在这里又居住了一年多,跟随一个僧人叫大乘瞪,接着学习反文。大乘登,这个僧人很有意思,他的原籍是艾州,那这个艾州是哪里?就是今天越南清华,他是一位越南生日,当然当时也被视作是唐朝的圣人,他是幼年的时候就跟随父母就来到东南亚这一带,后来出家那这盏大乘灯,这位越南僧人,他曾经到长安拜到玄奘大师门下受剧,足见后来他又打算坐船从海陆到印度,去的时候在陆中被海盗给抢了,所以他就只能留在当地留了十多年。
因此从这个姻缘算起来,意境可以说是玄奘的再传弟子,对不对?他的梵文老师是玄奘的弟子吗?他们待的那个地方就是大城登被抢了以后只能停留的地方,也经常有强盗出没。在当时他们后来开始动身往纳兰陀士走,纳兰陀士就是玄奘的母校了。很多听众朋友知道其中的路途,虽然相比起来不算太远,但是并不安全,他们跟着几百个商人的一支商队,结伴前往中天祖,也就是印度中部。佛教僧人经常是要跟商队结伴而行的,有很大的便利,当然也有很多安全保障。而不幸的是,意境在途中生病,落在众人的后面,那商队不可能等他的了,对吧?而意境也遭到了强盗的打击,受尽凌颅,几乎丧命。但意境是一个内心很强大的人,所以他坚持赶上了大队。
来到了纳兰托斯以后,意境跟随著名的僧人保狮子和志愿学习经典,研究于且中观、英明句舍等等。并且在纳兰陀士学习期间,有空他还在周围游历,去探访印度的佛教的这种著名的遗迹,去拜访印度的各位学者。这跟玄奘的做法是完全一样。而就在他留学纳兰陀士期间,意境就开始了翻译,前后一共 11 年,他在纳兰托斯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当然比玄奘在印度时间稍微短一点,大概在垂拱元年,也就是公元 685 年,已经坐船离开印度东归。他又走了舍利佛寺,在那里停留了两年多,专心同事翻译和著作,那么那个地方当时连纸和笔都不容易得到,所以他曾经在永昌元年,也就是公元的 689 年,他又搭商船回到广州,得到了一些人的资助和帮助以后,又马上返回舍利佛寺。那么这一可见,当时南海的这个海上交通还是比较便利的,当然不能跟今天比,但是比较便利的天寿二年,公元 691 年,意境派遣大金将著作和他翻译的佛经送回国,先送回国,他人没有先回来,这个做法在当时也是比较普遍的,因为先送回国等于说是向国内介绍自己留学翻译的成果,自己的一个经历,因为他自己离开国内太久了,当然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交的手段,先让大家熟悉他,先让大家知道他要回来了。
玄奘大师当年西行东归的时候,也曾经上过一个表,先上一个表,他先不入境。当然玄奘大师不一样,因为他是完全违背当时唐朝的规定偷渡出关的。这个有点不一样。武州,也就是这个武则天的正圣元年,公元的 695 年,意境带着后来他收的一些弟子离开舍利佛寺回国,那这是意境沿海路西行求法的一段故事,他回来以后又作出了好多重大的贡献,这些我们就留在下一讲为您讲述。今天这一讲咱们就先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金光明经》。在前面我为您大致介绍了,《金光明经》历史上的5个译本,其中4个译本的译者,在今天这一讲当中,我要为您介绍《金光明经》现存的最完备,应该说也是质量最高的一个译本。它的译者,译本的译者叫义净,他翻译的版本叫《金光明最胜王经》。
我们在上一讲其实已经提到义净了,如果听得仔细的朋友们应该还记得。我们是在哪里提到的?我们在上一讲,提到了中国佛教翻译史上的四大翻译家,他们是鸠摩罗什、玄奘、义净、真谛,作为义净,当然是了不起的。还有一种说法,那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格,说中国佛教史上三大翻译家,如果是三大翻译家的话,那么,鸠摩罗什、玄奘、义净。可见义净的地位有多高。而《金光明经》一共出现过5个汉译本,其中两个译本的译者,都是名列四大翻译家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金光明经》的重要性。
那么义净既然那么重要,我们当然就应该为各位听众朋友啊,做一个相对比较详尽的介绍。义净和《金光明经》其他4个译本的译者都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他是中国人,义净出生在公元635年,在公元的713年圆寂,是唐代的一位高僧。关于他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相当于今天的河北涿县那边的人,还有一种说法说他是齐州人,其中相当于今天的山东历城,有这样两种说法。
他俗姓张,字文明,他在幼年的时代就已经出家,出家很早,大概7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就把他送到齐州西南四十里的一个土窟寺,跟随善遇和慧智两位僧人学习。善遇法师博学多才,精通佛经,而且对六艺,也就是我们讲的这些都是儒家的学问了,对天文、地理、阴阳、历算也有很深的研究,这个非常重要,大家千万记住。特别是其中咱们讲的天文地理,因为我相信对后来义净是有重大影响的,是埋下了一颗种子的。
而慧智法师又专攻《法华经》,专门研究《法华经》几十年,造诣很深。在他们的教导下,义净不仅学习了佛教知识,也学习了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15岁左右的时候,义净就开始仰慕法显和玄奘,西游求学、西行求法的这样的故事。15岁,他开始心里就有这个想法了,在贞观二十年,也就是公元的646年,那个时候善遇法师去世,义净就跟着慧智法师学习。从此开始,也就是那个时候,义净大师,也只不过是十一二岁,他就开始集中学习佛
经。在此之前,他是什么学问都学一点的。有这样的说法,说义净,“昼夜勤六时而不倦,旦夕引四辈而忘疲”,他是非常用功的。
到了贞观二十二年,也就是义净,这个时候22年的时候,义净就受了具足戒,正式成为一个僧人。他的学业大进,老师慧智见到他天资聪明,觉得他前途无量,不能在留在土窟寺了,所以劝他出外求学,这也是唐朝时候一种风尚,中国传统的风尚,一定要到了一些,一定是到了某一个阶段,学子,或者说学生,都要出外游学,于是义净就来到了当时的佛教中心,也是当时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他到了洛阳和长安。
在东都洛阳,义净的佛学水平当然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然而在提高的过程当中,义净就发现,当时佛教各派纷争,观点啊互相冲突,而且有时候,各种经典的记载也不一致,所以义净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疑问。当他来到了长安以后,学问当然更加的长进,然后疑问也随之增加。
所以义净就认为,必须要到印度去取经求法,这样的一个历程跟玄奘大师是如出一辙的,都是因为在学习过程当中有疑问,看佛经不同的译本之间有相互冲突,有不同说法,所以下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
在咸亨元年,也就是公元的670年,义净在长安结识了另外两位法师,他们志同道合,就相约一起到印度去取经。当时到印度的道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陆上丝绸之路,这个是走得很多的,玄奘什么的,都走这个路。当然,这一条路,正好当时西域动乱,所以阻隔不通。另外一条路是吐蕃道,要通过青藏高原、通过西藏那边走的一条路,而这条路道路特别艰险,今天咱们去过那的朋友也知道,那边的路是不太好走的,当然现在好多了,跟当时根本不一回事。现在很多地方是有高速了,对吧?但咱们经过高速看,旁边的山势依然是非常险峻。
吐蕃道,道路艰险,而且还经常受到唐朝和土国关系的影响,时开时关。相对而言,海陆比较的通畅,唐朝强大而富庶,所以当时西亚、南亚的很多国家,纷纷从海陆到唐朝来做贸易。广州这些等等这些地方,这些船非常多,于是搭乘商船到印度求法取经,就成为义净和他的朋友们的一致的选择。当时坐船,当然你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游轮,或者今天这样的客轮,当然是没有的,你必须搭商船走。他们商量定了以后,就相约一起南下,到广州那一带去找船,别的僧人跟他商量好的那些,后来都由于种种原因啊没有成行,就没有去,连广州都没到,有的到了南京这一带就走了。
义净,在公元671年,也就是咸亨二年的秋天,他有一个非常好的殊胜因缘,他认识了一个人叫冯孝诠,这个人是今天广西这一带的人,他要到那边去,那么有他的邀请,他就邀请义净,说你干脆跟我一起走,咱们一起先到广州。
而冯孝诠和他的家人,都是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并且非常的有钱,他们对义净发愿要到西天取经,非常的敬佩。所以发心资助义净西行的费用,并且这位冯孝诠还和波斯船主商定,让义净搭船前往印度,已经坐的那条船是波斯商人的,也就是今天伊朗那一代的商人,他们到唐朝来做生意,冯孝诠通过关系找到他们,跟他们谈好了。
而义净深知此去印度非常的艰辛,当然知道,所以他就利用在等船的期间,回了一次家乡。向当时依然健在的他的启蒙老师,慧智法师等故乡师友告别,再回广州登船。由于你不能想上就上了,要等船,等船期的,而跟他同行的,只有他的门人,也就当时已经有徒弟了,叫善行,其他的人最终都没有成行。
终于等到了海船出海,义净的运气很好算很顺利的了。经过20天左右,义净就到达了室利佛逝,这个地方是哪里呢?今天的苏门答腊,而这个地方是中国通往印度的海上的要道。义净在这里停留了半年左右,学习声明,而声明就是类似于咱们讲的,今天学习外语,就这样意思。他要学梵文,而这个时候他唯一的同行者,也就是前面我们讲的他的门人,弟子善行,生病,善行就只能回国了。所以义净单身前行。
而在咸亨三年,也就是公元672年的五、六月之间,到达了马来亚半岛的南部,到达了马来半岛南端,义净在这里又居住了一年多,跟随一个僧人叫大乘灯,接着学习梵文。大乘灯,这个僧人很有意思,他的原籍是爱州,爱州是哪里呢?今天越南清化,他是一位越南僧人,当然当时也被视作是唐朝的僧人。他是幼年的时候就跟随父母就来到东南亚这一带,后来出家。
这位大乘灯,这位越南僧人,他曾经到长安拜到玄奘大师门下,受具足戒。后来打算坐船,从海陆到印度去的时候,在路中被强盗、被海盗给抢了,所以他就只能留在当地,留了十多年。大乘灯,因此从因缘算起来,义净可以说是玄奘的再传弟子,对不对?他的梵文老师是玄奘的弟子。
他们呆的那个地方,这就是大乘灯被抢了以后,只能停留的地方,也经常有强盗出没,在当时。他们后来开始动身,往那烂陀寺走,那烂陀寺就是玄奘的母校了。很多听众朋友知道,这其中的路途,虽然相比起来不算太远,但是并不安全。他们跟着几百个商人的一支商队,结伴前往中天竺,也就是印度中部,佛教僧人经常是要跟商队结伴而行,有很大的便利。当然也有很多安全保障。
而不幸的是,义净在途中生病,落在众人的后面,商队不可能等他的了,对吧?而义净也遭到了强盗的打击,受尽凌辱,几乎丧命。但毕竟义净是一个内心很强大的人,所以他坚持赶上了
大队,来到了那烂陀寺。
到了那烂陀寺以后,义净跟随著名的僧人宝师子和智月,学习经典,研究瑜伽、中观、因明、俱舍论等等,并且在那烂陀寺学习期间有空,他还在周围游历,去探访印度的佛教的这种著名的这种遗迹,去拜访印度的各位学者,这跟玄奘的做法是完全一样。
而就在他留学那烂陀寺期间,已经就开始了翻译,前后一共11年,他在那烂陀寺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当然比玄奘在印度实际上稍微短一点,大概在,大概在垂拱元年,也就是公元685年,已经坐船离开印度,东归。走到了室利佛逝,
在那里停留了两年多,专心从事翻译和著作。那么那个地方,当时连纸和笔都不容易得到,所以他曾经在永昌元年,也就是公元的689年,他又搭商船回到广州,得到了一些人的资助和帮助以后,又马上返回室利佛逝。那么这可见当时南海的海上交通啊,还是比较便利的,当然不能跟今天比,但是是比较便利的。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义净派遣大津,将著作和他翻译的佛经,送回国,先送回国,他人没有先回来。这个做法在当时也是比较,因为先送回国,等于说是向国内介绍自己留学翻译的成果,自己的一个经历,因为他自己离开国内太久了。当然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交的手段,先让大家熟悉他,先让大家知道他要回来了。
玄奘大师当年西行东归的时候,也曾经上过一个表,先上一个表,他先不入境。当然玄奘大
师不一样,因为他是完全违背当时唐朝的规定,偷渡出关的,有点不一样。武周,也就是武则天的证圣元年,公元的695年,义净带着后来他收的一些弟子,离开室利佛逝,回国。这是义净沿海路西行求法的一段故事。他回来以后,又做出了好多重大的工作,这些我们就留在下一讲,为您讲述。
今天这一讲咱们就先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讲了三个小节金光明经内容一点不知道,只知道它的作者,太浪费时间了
阿尔法龟 回复 @十方天黑: 推荐您听听于晓非老师的《金刚经导读》,讲的很深。 深有深的好,浅有浅的好。
这就是钱教授的高明之处,功夫在戏外!
我不是一个爱吐槽的人。原先买这个课程,也是因为确实对佛教有很大的兴趣,无奈佛经也是深奥。但是听了这个序列,真的把听完大唐西域记对钱先生积累的一些好感,全部败完了。
1367014psst 回复 @牛油果香蕉: 他本身也不是讲经的,需要详细佛经讲解可以搜索南怀瑾老师的佛经讲解
真的是浪费时间,一直不说经文内容,什么玩意儿
1367014psst 回复 @安早光阳_hw: 他本身也不是讲经的,需要详细佛经讲解可以搜索南怀瑾老师的佛经讲解
请了一套中华书局的佛教十三经,感谢钱老师。
聽到現在明白了,原來錢老師講的是翻譯十三經的故事,介紹譯者、歷史背景不厭其煩,說到經文一說即過。
请问,有没有文字版的,特别喜欢,想收藏!
钱文忠同学,你讲了个毛线!还好意思收钱!钱骗子!瓜子!
无故8674 回复 @富兰克林_Franklin: 你能你来
他讲的主要是佛经的历史,解读佛经太少了。白花钱了听一堆废话
钱老师讲的非常好了,通过您的讲解让我们对佛教十三经有所了解,200多讲不容易已经很辛苦了……那么对于经文的讲解不过多过深的涉及,我的理解是对于讲经说法还是应该听出家师父讲经说法为好也更为殊胜,我们作为一名居士是不能够讲法的,所以对于这点我能够理解,希望大家也可以理解。🙏
十方天黑 回复 @_般若心莲_: 人家花钱是冲经文来的,你来说个佛教通史?挂羊头卖狗肉!一开始就说是说佛教历史嘛!不就没人吐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