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解: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论语全解: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00:00
12:35
论语全解: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1️⃣杨朝明教授
【解读】孔子说:笃实地信仰道,好好地学习道、誓死守卫道。不去危险的国家,不待在祸乱的邦国。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退隐。政治清明,自己贫贱,是耻辱;政治黑暗,自己宝贵,是耻辱。
2️⃣钱穆先生
【解读】先生说:该笃信,又该好学,坚执固守以至于死,以求善其道。危邦便不入。乱邦便不居。天下有道,该能有表现。天下无道,该能隐藏不出。若在有道之邦,仍是贫贱不能上进,这是可耻的。若在无道之邦,仍是富贵不能退,也是可耻的。
3️⃣南怀瑾大师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就是一个思想、一个信仰的问题。服从真理,要绝对笃信,还要好学。真理是不变的,不受时代环境的影响,不受区域环境的影响,也不受物质环境的影响。所谓“守死善道”就是守住这个信仰、这个主义,“善道”就是最好的道路,最好的思想原则。下面说到个人有了守死善道的抱负,就“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这并不是滑头,而是保持文化的精神。危乱的时候,要有出世的修养,危险的地方不要去,因为这个地方的思想一定有问题,最好不去。动乱中的社会,不可以停留。“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两句话是中国人的隐士思想。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可见孔子还是赞成隐士思想。他说如果真有救人救世的本事,而当前的机会不属于我的,你也没办法去救,那么先要保护自己,充实自己。所以“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在下面“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是进一步告诉我们,如果社会渐渐上了轨道,有才能的应该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倘仍无法贡献,还处在贫贱中,那就是身为知识分子读书人的耻辱。如果在一个动乱,不上轨道的社会中,安享富贵,或是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不正当的途径取来的,这也是不对的,可耻的。
4️⃣雲崎说
这一小节,接续上面一小节,学习了三年还没想着去当官,是不易得的。不易得的,真正的好好学习,是什么样的呢,由这一小节来具体说明了:首先要笃信,如果不相信,再好的道理方法都没有用。比如一个名医给你一个药方,你不相信,不去吃药,有没有用呢?答案是肯定的,没用。第二是要好学,自己要努力的学习。比如一个班级里,有几十个学生,同样一个老师教了来的学生,为什么有人成绩好,有的人成绩会低,源于是否好学。也相当于一个名医,给你开一个药方,你也信了,也吃了药,但是没有按时吃,也是不够的。所以学习知识也是如此,首先要笃信,不是一般的信,是坚定的信;然后,要自己好学,发自内心自己喜欢学、努力学。第三点就是坚守,坚守到什么时候呢?守死。这就是学习的态度,你到什么时候还在坚持笃信好学呢?是守死。第四是善道,好的道路,最好的道路,学习最好的道路,或者是最好的道,走向学问的终极目标,就是学习要走的道。
那么学习完了之后呢?三年学,还不当官已经不容易了,如果要当官怎么办?要学以致用怎么办?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这样的地方不能去,动乱的国家我们不能去,因为,英雄可能无用武之地。再进一步,”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如果天下有用武之地,就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如果没有用武之地,就像文中子那样,就可以归隐。孔子还进一步作了说明,什么是守善道。也就是我们学以致用的,是要做有道义的事。如果这个社会是在正轨的,守道义的自然就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果这个社会是混乱的,这时候,可能富贵的往往是一些不择手段的人,那么这个时候,该隐,这个时候的富贵就是不义而富且贵了。
跟着这几句,便又说出真当“隐士”的客观态度。请听下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