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人民穷困饥苦的缘由

【第七十五章】人民穷困饥苦的缘由

00:00
06:48

本集文稿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吴东成,这里是“一听就懂的《道德经》”,今天是第七十五讲。这一讲我们来讲《道德经》的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这一章,老子讲老百姓穷困饥苦的缘由。

老子写道:“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老子说的是,老百姓为什么挨饿?是因为你们收的税太多了、太重了,所以才挨饿。

老子一下子点出了老百姓穷困饥苦的缘由,就是赋税太多、太重;两千多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沉重的赋税,就像一条铁链一样,绑在老百姓的身上;这还是指和平时期,要是再来个战争,不仅赋税要加重,而且还有兵役、劳役,更是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论语》里面记载了一段对话,是鲁哀公和孔子弟子有若的对话:

鲁哀公问有若说:“今年收成不好,国库都快空了,怎么办呢?”

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按照先王制定的标准,收百分之十的税呢?”

鲁哀公说:“现在已经收到百分之二十了,还是不够啊。”


有若知道鲁哀公又想加税,赶紧说:“国家和老百姓是一体的啊,老百姓很富足,国家怎么会不富足?老百姓不富足,国家又怎么会富足。”


没有一个国君会不懂其中的道理,但就是没有一个国君会按照这个道理去做。他们一方面穷奢极欲,穷兵黩武,钱花光了,想都不用想,就是加税。反正老百姓好对付,要他圆他就得圆,要他方他就得方。


老百姓真的那么好对付吗?


老子接着写道:“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老子的意思是,老百姓为什么难管,因为上面的人“有为”,所以才难管。

什么叫“有为”呢?“有为”可不是“有为青年”的“有为”,更不是“大有作为”;“有为”和“无为”正好相反,“有为”就是不断整出各种苛捐杂税,就是没完没了的瞎折腾。你把老百姓折腾到一穷二白,他能服你的管吗?他不但不服你的管,他还会像干柴一样,遇到一点火星,就会燃起冲天大火。


老子继续写道:“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什么叫“轻死”?就是把死看得很轻,就是不怕死。

什么叫“求生之厚”?就是待自己一点都不薄,就是生活得太好,太奢侈。


老子指出,老百姓为什么不怕死?就是因为上面的人生活得太好,太奢侈;而上面的人生活得太好,太奢侈,是靠侵吞、剥夺老百姓的利益来的,老百姓被侵吞、剥夺得干干净净,他没有活路了,他还会怕死吗?


老子最后写道:“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什么叫“无以生为”?就是不以丰厚、奢侈的生活作为追求;就是老子在第十二章里面说的“为腹不为目”,也就是除了温饱之外,不做其他想。


什么叫“贵生”,就是上面讲的“求生之厚”?就是待自己一点都不薄,就是生活得太好,太奢侈。


老子的意思是,那些不以丰厚、奢侈的生活作为追求的统治者,比起那些生活得太好,太奢侈的统治者,要“贤”得多,好得多。


也许有人会说,一个国君,生活得奢侈一点,似乎无伤大雅,其实不然。为什么其实不然呢?有两个理由:

第一,有一句话叫“上行下效”,国君奢侈,必然带来整个贵族甚至整个官僚阶层的奢侈,一个人、一家人的奢侈对老百姓的危害不算太大,整个贵族、整个官僚阶层的奢侈,老百姓怎么受得了呢?

第二,大家听说过“象牙筷定律”吗?说殷纣王叫人给他做了一双象牙筷子,他正高兴呢,他的叔叔萁子就说,你最好不要用这象牙筷子,因为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普通的碗,要配白玉做的碗;白玉做的碗子肯定不能配普通的饭菜,要配山珍海味;吃着山珍海味肯定不能再穿粗布的衣服,再住简陋的房屋,而是要穿绫罗绸缎,要住大厦高楼。


唉,看来,国君一个人的奢侈,老百姓照样受不了。


下面,是我的《老子道》对《道德经》第七十五章的阐发,这是一段“一读就懂”的文字,我读给大家听:

民之所以饥馁,由于赋税太重。民之所以难治,由于苛政太猛。民之所以轻生冒死,由于在上者自奉太厚而待民太薄。故轻赋简政、厚民薄己者,称为贤君。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