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 玉制的国家

第九讲 | 玉制的国家

00:00
16:58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李冬君。很高兴有机会在喜马拉雅和你们交流我和刘刚在《文化的江山》这套书中,提出的一些历史观点,与你们共同分享我们研究历史的心得体会。


前面我们讲了河姆渡人享受了“文明不古国”的幸福生活,天放般的过了两千年,他们自由自在,“拒绝成长”,固守“不发展的自由”。但他们还是消失了,取代他们的是良渚人,良渚人开始了向文明古国迈进的脚步。


文明古国的出现,宣告了权力意志的胜利,人类历史也就随之开始。那么,良渚文化是怎样从文明之初发展出古国端倪?良渚文化的这个古国端倪又是个什么样子,或者说它所呈现的国家形态,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良渚文化又为国家起源做了哪些准备?这些问题是我们在这里要回答的。


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得将在史前漫游的目光收回来,找到一个聚焦点。我们把这个焦点定位在围绕太湖流域分布的东南良渚文化遗址群。


从遗址的基本面来看,良渚文化已经站在了国家起源入口处,基本上形成了后来吴越文化的原始格局。其文化分布,跨越钱塘江两岸,兼有杭州湾南北,将原来马家浜与河姆渡两个地区的文化统一起来。很像唐宋之间那个五代的吴越国,但比吴越国更有进取性。


良渚文化的莫角山遗址,是一座具有标志性的大型土台,像一座良渚古国的围城。遗址平面是个长方形,东西长约670米,南北长约450米,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地势高出周围农田3-5米。大土台上,又堆筑了三个小型土台,大的,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小的将近5000平方米,再高出大土台台面的2-3米,摆出了一个三足鼎立的架势。


大土台的基座居然是从沼泽里填出来的,这需要多大的土方量?有人估算了一下,认为这座大土台的用土量大约200万立方米。这还只是良渚古城的中心部分。那么整个古城有多大?围绕着莫角山遗址,古城布局方圆,南北长1800-1900 米,东西宽1500-1700米,面积290多万平方米,古城还环绕一个外城,加上这个外城,古城面增至约800万平方米。城墙内外均有河道水系,现已发现6个水城门。建筑这座土城的黄土,基本上可以断定,是来自良渚文化的外部,应该是良渚以外的部落带着“本土”,来为良渚国服劳役。


我们知道,汉字中的“国”字象形,是一圈墙围起来的城,城中有手握武器戈的士兵。造城之时,便是建“国”之日。而良渚人以“土贡”来造城,就是说,各部落来进贡土,大概是象征献土者的联盟身份,显示了四方献土部落对于“良渚国”的政治认同。因此,我们认为,中华文明的古国源头在良渚古城。而传说中的大禹划九州成一国,则表明了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的形成。大禹在传说中被分成了“越禹”和“戎禹”两个符号或两种身份,其实是史前人从东南向西北迁徙的文化标志,这也正呼应了良渚玉文化的迁徙路线。


三足鼎立的土台城基,为文明古国的起源做好了准备。良渚古城这样大的规模,应该就是一个“国”的规模,它甚至是我国远古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国”。古城内外,有宫殿和码头,有墓地和祭坛,还有陶器、玉器作坊,这一切都是经过规划的,而且他们各有职能和分工。显然,这是一个通过地缘政治产生的政权,而不是以血缘为基础的自然形成的氏族。有分工,有规划,就已经进入文明社会,国家跟着也就产生了。据说,当年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来到良渚遗址,端坐在莫角山的土墩上,眼望四周,说道:“就是这里!”显然,他就是冲着古代国家起源来说的,他看到了国的城市模样出现了。


除此之外,良渚文化是否还有其他可以作为国家起源的标志呢?这也是我们要在下面回答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有人说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完全可以作为古国的依据;也有人说不可以,理由是地下文物虽多,但其实是不同时期的叠压造成的,难以确认它们真实年代。这就需要拿出二重证据法的文字依据来!按照西方古国起源的标准,除了文物,还要有文字。


可除了商代,中国上古文明似乎还拿不出更早的文字依据来。但是,仔细想想,殷商的文字已经很成熟和体系化了,而且不是凭空而来,必然有其渊源。关于文字起源,有人坚持进化论的观点,主张汉字是由陶文符号,逐步发展而来的;也有人站在创世说的立场上,强调汉字是圣人创造出来的。进化论也好,创世说也罢,总之,就在古代国家起源的关键时刻,原始汉字出现了。那么良渚文化有原始文字或符号吗?


答案是肯定的。汉语共同体的出现,不是方言集合的产物,而是刻在陶器和玉器上的符号集合的成果。正是在符号集成的基础上,通过神权和王权的作用,催生出新的汉字,那就是适用于王权统治的汉字官话系统。


我们来看看良渚文化里的陶器纹样和玉器上的符号。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都收藏有良渚文化的玉琮,有的玉琮上刻有“火”形符号,符号下部有人字形,看起来像鸟的翅膀,又像云彩。我们可以将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出土的陶器上的“旦”字,与良渚文化的符号进行比较,发现良渚文化的符号来源,可能来自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原本就有往来的。


浙江余杭南湖出土的另一件良渚文化的黑陶豆盘上,中间有一对双圆圈符号像“日”字,两边还配饰对称“火”形,这也是由大汶口陶文变化而来的;上海福泉山5号墓出土的陶壶上,刻有“火”与“日”的合符,合符中“日”字隐于“火”的形状下,露出半壁“日”形,则是大汶口陶文的另一种变异形式。由此可见,不同的文化,通过符号契约,是可以达成共识的。这样的符号契约,就是良渚文化同大汶口文化的交往证据。也为良渚文化后来北上准备好了基础,后来良渚文化北迁时,就在苏北新沂花厅遗址与大汶口文化融合,形成了龙山文化。


有了大规模的城和相同的符号,但是若对照西方文明的古代国家起源来看,良渚文化还少了两个文明的重要指标,一个是系统化的文字,一个是青铜器,这两者是古代国家的身份证。从目前的发掘的良渚文化遗址来看,良渚文化虽然有少量文字,但还够不上“系统化”。不过,如果加上大汶口出土的文字,即使不够系统化,也能看出汉字六法的萌芽了,那就是说开始趋于系统化。


而青铜则是良渚文化的短板。良渚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走出来,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玉器时代。西方文明里没有这么个玉器时代,直接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而中国也没有从石器时代直接进入青铜的时代,而是发展出石器时代的高级阶段,进入审美与信仰的国度,这就是良渚的玉器时代,所以,玉器时代成了中国文明的标志。


谈到玉,当然有比良渚文化更早的,比如中国北方的红山文化,也有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但是要说到玉文化,还是良渚人发展更为充分,传播更广泛,在青铜时代到来之前,首先形成了一个良渚化的玉器时代。玉器在良渚文化里,显示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文明古国的样式。而“玉器”是我们看到良渚古国的鲜明标志物。


考古人赵辉在《问学之路》里这样说:良渚文化,不仅大墓有玉器,甚至连比较小的墓葬,也经常发现玉器,还有独木棺,甚至陪葬奴仆身上,也要有几块玉饰品,有些玉器虽然不上档次,可能仅仅是几块边角料上打个孔,但整体上良渚社会比较富裕,人民对奢侈品有追求。赵辉说出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玉在良渚文化中的普及化程度和玉器所具有的全民属性。不过,玉对于良渚人来说,并非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浙江余杭反山王陵大墓遗址,在莫角山宫殿王城的西部,这里出土的文物中,玉器占90%,陪葬品类之丰富、玉器之精致为良渚文化之首。“玉琮王”“玉钺王”这些具有权威暗示的珍品,都出自反山大墓内。


反山王陵出土的良渚“琮王”,内圆外方,重量约6500克,外围刻八个头戴大羽冠的神人,神人的脸为倒梯形,骑跨在虎身上,双手扶持虎头,被称为“良渚神徽”。“玉琮王”并非良渚文化遗址中最大的玉琮,但是它因神徽而出名。因为“神徽”一现身,整个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各种玉器上,与神徽类似的大小图案,便豁然而解了。玉器是礼器,是传递精神的符号,玉器上有神徽,必然是凝聚良渚人的精神偶像,是良渚人崇拜的神,也见证良渚人的精神生活。


与“玉琮王”一同出土的还有“玉钺王”。玉钺是礼器,象征墓主人拥有军事权威,后来又逐渐演变为王者手中的权杖。在良渚文化玉器中,玉钺出土量最少,级别也最高,仅极少数的大墓有玉钺陪葬,而且一座墓仅一件。“玉钺王”看上去并不大,但阵容豪华,是唯一一件刻有神徽以及鸟纹的玉钺,神徽和鸟纹与“玉琮王”的神徽与鸟纹为同一个纹饰,可见,它们共同承担了王者身份的象征,以及制度文明的表达。


自易卜生以来,一直有个问题横亘在人类眼前,那就是“娜拉出走以后”会怎样?面对史前,我们是否也该问一问:“夏娃出走以后”结果会如何?历史证明了,那就是从伊甸园出走,然后走向文明古国。国家形成的路径虽有多种,但大致有二,一是对内阶级分化以至于革命,一是对外文明冲突以至于战争,可以说这是有史以来国家形成的两条主要道路。可史前呢?也就是说,在国家起源的源头上,是不是有可能更加多样化呢?莫角山上,那个良渚人的国,其缘起,也许就不是起于阶级分化和对外战争,它也许就是抗洪救灾中出现在东方的诺亚方舟。用了国家起源的眼光来看东方诺亚方舟,它就不光是文明的源头,还是国家的原型。


良渚文化缔造了一个玉制的国家,不仅有玉制的宗教信仰,从代表神权的玉琮、玉璧等神器可见,还有玉制的国家制度,从代表王权的玉钺等利器可见,当然更有玉制的国民身份,正如青铜时代的国家公民必须佩带青铜兵器以表明其国民身份,墓葬中的玉器其实就是良渚人的国民身份证。


好啦,听众朋友们,从土筑的国城到陶器上的符号再到玉器上所表达的国家样式,我们看到了良渚文化的古国端倪。关于这一讲你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中与我交流,下一讲,我们谈谈“两种太阳神——神的统一性和唯一性”的问题,好,我们下次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拥有金靴2008

    努力让彼此父母接受自己、看好自己努力让彼此父母接受自己、看好自己

  • 月无今古

    河姆渡人平均寿命大概是多少?

  • 听友195378008

  • neutrino20000

    莒(j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