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丨历史】采茶:被误读的《七碗茶诗》

【音频丨历史】采茶:被误读的《七碗茶诗》

00:00
13:23

主讲人 

郑培凯,

文化学者,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曾任教于耶鲁大学、台湾大学等高校。

著有《流觞曲水的感怀》《茶道的开始——茶经》等。


本集文稿 

从唐朝以来,喝茶他是有不同阶层的人都参与喝茶,所有人都喝茶,可他有不同阶层的喜好,跟他特别讲究,或者是不讲究,大家都喝茶。这里头就有一个很重要的社会现象,这就是最高级的上层人士,他喝的茶非常讲究,而且通过皇室贵胄,他们的要求,经常会驱使老百姓去给他采最好的茶,造成一些社会上的一些干扰,这也就是扰民的问题。


我们知道就是说卢仝在唐朝是很有名,中唐时期,跟陆羽差不多时候,如同有一首诗,一般人尤其到了我们现在我们看经常他们就引说如同有一首七碗茶的诗,好像人人都知道。可是往往大家是断章取义。


七碗茶是一首长诗里面的一段。这一段里面他就说他喝茶的时候,他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安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现在你看到一般人就只引这一段,然后就说这个就是如同的七碗茶的诗。可是你知道,你要知道这首诗是非常长的一首诗,当中取了这么一段,这首诗叫做《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他就是写一篇诗,谢谢有一个他的朋友叫孟谏议,寄新茶给他。这首诗前面有一大段讲的就是他这个朋友派了一个军将来给他送茶,他非常高兴。这个茶是怎么回事?


这个茶就是闻道新年入山里,新年的时候到山里面去了。那么蛰虫惊动春风起,惊蛰是比清明要早一个月的。所以就换句话就是说在清明前一个月就把老百姓赶到山上去采茶了。因为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换句话就是说皇帝要喝最新的茶,所以在所有的百草都开花之前,就要把茶芽给我采下来,这是非常辛苦的。那么采的这个东西就非常好,然后这个东西就到王宫这里是吧?


然后一般来讲不可能到一般老百姓的嘴里面,这是只有最上层的人才喝得到了。那么他好朋友给他寄了这么好的茶,所以他就在家里面喝了这茶,所以才有七碗茶这一段。给这一段写了以后,马上笔锋一转,他就说,蓬莱山,在何处?就这个仙山是在哪里是吧!玉川子,我,卢仝自称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到蓬莱山仙山上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山上仙山上面都是这些仙人。他看看人间的情况,他地位清高隔风雨,你们是无风无雨的,你都是神仙在上面,这么好的茶,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所以他这首诗其实真正的目的是想什么?就说皇帝还有最高的这一些上层人士喝茶,那是非常辛苦,老百姓很惨的,是劳民伤财的。所以他就希望他这个朋友孟谏议,他是可以上谏的。你要跟皇帝这些上层人讲一讲,老百姓太苦了。所以我们就发现卢仝七碗诗,七碗茶诗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首诗。可是我们一般往往你看到这些茶店里头打出来,它往往就不提这个情况。


而这一类的诗在唐朝还不止这一首。那么其中你比如说是有一个袁高,他写的一个茶山诗,袁高他当年也是被派去管茶山,那么他就发现老百姓非常的辛苦。那么而且是到了春天的时候就赶上去,他说是老百姓非常可怜的了,他来管的茶山是哪里?就是个天下第二的顾渚茶,太湖边上的顾渚茶,蒙顶第一顾渚第二。那么老早就得采了。


采这个茶是,一旦你被挑到要服役采茶,我们知道古代中国每个老百姓他有责任,担任义务,挑去做这些役使的时候,你政府叫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他一旦被挑中的时候,他全家都倒霉的了。实在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是蓬头入荒榛,中朝不盈掬。为什么?因为是在惊蛰的时候,这种时候茶芽小到一个地步,我们讲的清明时候,明前茶都是茶尖,你再找一个月那就更辛苦了。他这是非常惨的,都赶到山上去,所以他就觉得这是不太对的一件事情。他说想来想去这一些老百姓去采的茶,天下又不是那么平定,是吧?你这样的话是劳民伤财的。所以希望老百姓不要受这么大的苦。所以这是袁高写的一首诗。


另外还有一个,李郢也是写了一首诗是《茶山贡焙歌》,就讲到到山上去老百姓采茶。采茶的时候也是非常的辛苦。上面官府一直在催。你这赶到山上去,他讲的这个东西很有意思,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旌到山里。山上都打着红旗采茶。所以这你想象茶山才刚刚发绿,都打着红旗去采茶,老百姓赶上山去。那么采成茶了以后,他要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啖春山摧,大家在喝着茶,你有没有想到这春天的山都被摧毁掉了?所以我们觉得非常有意思的就是这些当官的负责提供贡茶的这些官员,他是看到了民间疾苦,他特别讲的一个东西,他说是这个驿骑鞭声砉流电。


驿骑就是上面派的这些管的这些这个兵那么催的鞭子,响得像雷电一样。半夜驱夫谁复见,你半夜赶的这一些老百姓上山给皇室采茶,谁看到了?那么他说十日王程路四千,因为采的茶要赶紧送到皇宫去,给皇室还有这些大臣。他好喝茶,为什么呢?因为到时须及清明宴,就从唐朝开始,在清明那一天,皇帝赐茶给给他的臣下。那么清明宴的时候就得有茶。你想想看清明就得有茶。你这个茶假如是产在太湖边上,或者产在更远,或者是我们讲甚至是蒙山,虽然说四川离长安比较近,可是你要穿过秦岭,所以这是非常劳民伤财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就发现当时有很多的这些管理茶山的这一些官员,他是知道民间疾苦的。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讲,就是最好的茶,是了不起了,到了顶尖制茶什么都所有的过程都精致到极点。


可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老百姓来说,茶民来说,春天最早采茶这一段是很辛苦的。一般老百姓喝的茶那就不在乎了,就不必什么在惊蛰时候去采,不必明前茶,那么我们讲的说是唐朝已经大多数老百姓都喝茶,那些茶就有点像我们近代说的什么大碗茶,这就是普通的茶,那个是一般经济作物。所以对于贡茶本身,我们就发现有这一些大臣,有这些肯于增谏的这些有识之士在从唐朝开始,就时常上谏。


同样的状况在宋朝也一样发生,我们讲到宋朝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像苏东坡像欧阳修,他们都批评,虽然自己非常的享受这个好茶,可是他们也知道这个背后有一些社会的问题,它会让老百姓感到,你就是来干扰他的生活,驱使他上山,非常辛苦,很可能从山上掉下来,这都可能的。所以我们看整个饮茶的历史,我们要看到不同的面,所以我们了解中国饮茶从唐朝宋朝到明清,最好的茶皇帝喝的,有时候赏赐给大臣的。可是他的确这背后有一定的阶级的压迫,这个我们也要放在心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明心月隐

    这篇文稿也错了

  • 雲騰意舒

    柴米油盐酱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