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文韬:入深海者见蛟龙

傅文韬:入深海者见蛟龙

00:00
14:53

旁白:他,是中国第一代潜航员,肩负着国家下五洋的夙愿;

傅文韬:最开始我们在中国的南海,后来去了太平洋、印度洋。

旁白:他,把五星红旗牢牢地插在我国南海海底;

傅文韬:我们中国的潜水器到我们中国南海来了。

旁白:他,驾驶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世界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至今无人打破。

傅文韬:我们团队为了这个目标奋斗了十多年,那一刻真的很兴奋!

旁白:他,就是国家海洋局“蛟龙”号潜航员傅文韬。

自2009年起他先后参加了1000米、3000米、5000米、7000米的全部海试任务,累积下潜74次,一次次创造和打破了水下主驾驶时间、连续作业时间、下潜深度、获取锰结核样品和生物样品等多项纪录,为中国载人深潜事业立下了卓越功勋。




傅文韬:蛟龙号算是横空出世,一下子主要指标能达到世界领先。其实我们研制出来的时候,他们觉得你们虽然研制,但能不能用还是另外一码事儿。2010年,我们下潜突破三千米的时候,他们开始发贺信;在2011年我们下潜突破五千米的时候,国际上开深潜大会会邀请我们去,算是踏进深潜俱乐部的这个门了;等后来突破七千米,我们的话语权就已经很强了!

到现在为止,世界上在役的潜水器,能够下潜突破六千米的很少,我们国家是下潜最多的。所以最开始的话,也就是刚入门;现在我们在迎头赶上,并且有很多地方不知不觉我们就已经很有话语权了!


旁白:中国在载人深潜这个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如今,通过一代代深潜人的共同努力,我国已经成为第五个实现载人深潜的国家,并创造世界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纪录,7062.68米。

当时担任主驾驶的就是傅文韬。


傅文韬:这个说起来太不容易了,我们为了那次下潜准备了四年。从研制到水池联调调试,09年开始去做海试,下潜到1017米;第二年到了3700多;然后到5188米,再到7000米阶段。

当时日本的深海潜水器森开6500设计深度是六千五百米,他们在最终试验的时候下到了6527米,超了27米。我们在下潜前会讨论,他们说你是主驾驶你来定。蛟龙号他设计最大限度规范是七千米,我想尽量多超过一点,因为那时我们建党91周年,我想到多91米,会比较有意义。

结果我到了7062的时候,我们一点点往下一点点往下,每增加一点点都很难。有一点状况通讯断了一会;通讯恢复,总指挥就跟我们说再下去可能风险会比较大,不要再深了。我那时候一看7062,掉头往上走吧。




旁白:潜航员是探路者,蛟龙号也是,他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陆地上所有的地形,海洋里都有,甚至更加复杂。那黑暗而又压抑的感觉仿佛能够吞噬一切。


傅文韬:我们驾驶蛟龙号下潜到深海作业,他的危险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潜水器本体的。蛟龙号他是个工程样机,我们在中国的话它是第一艘。经过不断地使用会逐渐暴露工程技术方面的一些问题。可能我们以前实验的时候做了一百多次都是好好的,下潜第九十多次才暴露这个问题。第二方面来自客观世界。因为深海底下作业背景不一样,在平原的区域跟深渊区、热液区,每个的危险特点都不一样。


旁白:到目前,蛟龙号已经与深海拥抱过一百多次,但有的时候,深海的回应并不那么友好。蛟龙号第92次试潜,在顺利完成科考任务返航途中,其中一侧压载铁抛载出现问题,导致蛟龙号无法上浮,被大海包裹在一千多米深的地方,那种恐惧就足以令人窒息。


傅文韬:我感觉自己处在一个特别高度集中,其实应该是紧张。但是思维在非常快的运转,那种状态很奇妙,我的腿在不自觉的抖动。我觉得我自己不紧张,也会习惯性的会让自己放松,我发现那个腿抖放不下来。我说让你抖吧,然后我在想我的问题。

第一反应就把动力源打开,左边甩完右边甩,看能不能把那个甩下来。但不巧的是,它正好在中间那个位置,最不受力的地方。然后又想其他的方法。要是把那个电池抛掉的话,损失是非常大的;把机械手抛掉的话,损失也是非常大的,怎么样能够保证损失比较小,又能够安全的上来?后来尝试通过垂直推力器往上打了,速度虽然很慢,但是还在往上走,我就慢慢慢慢慢慢走吧。确实非常紧张,没有到海面之前心一直都悬着。

有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有一些那个念头冒出来。祈祷吧,我说你千万不要跟我再出问题啊,一定要那个稳稳当当的。




旁白:最终蛟龙号度分如年,艰难脱险,成功被母船“向阳红09”收回。每次下潜之前,傅文韬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针对深度和地形等作出一些预判预警,还会把下潜任务一一列出来,详细到几点几分做什么,做多久。但危险来的时候,绝不会提前跟你打招呼!


傅文韬:我们要到热液喷口,潜水器要停在那个地方不动,把机械手夹持的那种取样设备,一个是测温度再有一个抽取那个流体,像打针要把它抽出来,潜水器要停在那里不动,因为抽取时间很长,要一分半钟,如果不停稳潜水器会飘动的话,就没办法作业了因为那个口很小。作业难度是蛮大的。

热液地形很复杂。我有个习惯性的动作,就是看中间的窗口做一段时间我看一下两边窗口。结果一看这个窗口热液贴着我们可能就只有两三公分,往上涌着。我们后来测出来的那个热液温度有380多度。如果让那个热液再靠过去两公分,直接喷到玻璃上面的话,肯定会裂掉。那时候紧张的话都没有,赶紧把潜水器撤出来,哪怕动一下会往前冲往前凑,轻轻轻轻的撤出来,当时作业的东西,都没要了。我们后来换个地方。

下潜回来以后我第一件事就是看那个玻璃窗烧的怎么样了,如果再贴过去半公分吧,那真的就是任何措施都没有用了。




旁白:使命总是与危险并存,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在深渊区每带回来五个物种可能就有三个是新物种,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矿产能源。因此科考和探测,是蛟龙号和傅文韬的主要任务。


傅文韬: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当时取了一个透明的海参,属于那种大类,带回来以后进行基因切片研究,发现是一个新的物种。一般来讲在深渊尤其在六千米以深的,我们人类的足迹很少到达,发现的生物基本都是新物种。

一般蛟龙号下潜,都带有特定的科考任务。特定的科学家跟着我们主驾驶,有生物方面的、地质方面的、海洋类的,我们会带一个副驾驶,三个人都各司其职。科学家的话,他是带着任务来的,根据海底的情况会随时修正我们预定的计划;主驾驶的话,那就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科学家有时候现场的修正完成任务;副驾驶的话是做一些辅助的工作像导航啊,像语言通讯。一般下潜一次就十来个小时。

蛟龙号来讲的话,他是我们带领科学家能够进入海洋的一个平台,以前我们不知道海底有什么东西,甚至很多目标提出来都是错的,我们现在能够下去了,能看到底下有什么东西,能对那个区进行非常精细的勘探,样品的采集是非常精准的。

科学家到底下去能够随时调整目标进一步优化,他在这些领域是很有作用。我们现阶段计算机人工智能已经很发达了,但是我们这种人,尤其是具有宝贵工作经验的各行各业的科学家,他能够身临其境到达海底以后,发挥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是目前的计算机也好、人工智能也好,所替代不了的。




旁白:不可否认,这的确是载人潜水器的优势。所以,明知这可能是一趟有去无回的任务,也必须勇往直前地去完成使命。在蛟龙号里,傅文韬工作的地方,是直径只有两米多的球形驾驶舱,它的外面则是无边无际的深海。


傅文韬:作业的时候基本人就处在一个全神贯注的一个状态,要打仗一样。潜航员趴在作业台前面要离那个观察窗非常近。这样的话里的有效视距才会比较开阔,作业的效率才会比较高。我们在那个地方要蜷着,关键是要蜷七八个小时,还要操作潜水器航行驾驶,两个手交叉作业。对体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旁白:傅文韬是中国目前下潜次数最多,下潜深度最大,下潜累计里程最高的潜航员。在他下潜的74次任务中,曾经两次把五星红旗插在我国南海海底。这,是一个热血男儿给世界的礼物,给祖国的敬礼!


傅文韬: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不容易!我们的国旗是钛合金做的,那个地方底泥就是上面很软,但下面又很硬。插到软的地方的话撑不住,插硬的地方很难插下去。一旦插下去,我们整个潜水器都顶起来了。插完了以后,我们去准备拍一个照片,就看到那个旗子只能看到一个背影。我又开过去,用机械手把他转九十度,基本正对我们,然后再退出来。那地方的泥特别多,一退的话,螺旋桨把泥都搅起来了。我坐那个地方等,我说这个角度应该没错,大概等了十来分钟,泥才沉下来。这时我拍了个照片,就是后来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个照片。



旁白:同时看到照片的,还有傅文韬的父母。当大家都在关心他下潜的数字是多少,做了什么事,只有父母时刻担心着他下潜有多危险。多年后回想起当初被选上潜航员的经历时,他告诉我们……


傅文韬:我父亲有半年多时间都不太跟别人说话,我父亲其实是一个比较健谈的一个人。他那个时候压力很大,他认为你是不是找不到工作了,所以你找了个这么危险的工作,他可能不会想这个工作是多么光荣。所以作为父母来讲的话,他肯定希望你能够做出成绩,为国争光也好,怎么样也好,总而言之,希望你好;但另一方面,他希望你能够安全。

我母亲他为我感到骄傲、自豪最多,也最牵挂。每次出去的话,就是特别担心,你没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旁白:每次下潜都是没有鲜花和掌声的旅程,旅途中充满未知和风险,但也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海底景象,用傅文韬的话说,这是潜航员的福利。每当有人说,他是“离地心最近”的深海男神时,他总是淡淡一笑。7062.68米,是他的一个阶段性目标,他和团队每一位奋斗者的小目标合在一起,推动着我国深潜事业不断向前。


傅文韬:我们现在国家对海洋领域有三个步骤:深海进入、深海勘探、然后是深海开发。所以蛟龙号在深海进入和深海勘探这个方面提供一个利器。

但是蛟龙号的遗憾之处,他有很多核心部件从国外引进的。所以我们在后来就是走两条路,一条的话是蛟龙号他已经到了七千米,他要向了更深的地方发展,我们叫全海深。第二方向叫国产化。我们在2017年的时候深海勇士号,他也是我们蛟龙号设计单位的原班的人马设计制造的,它有90%以上的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向着下得更深,科技还能更高的目标前进。


旁白: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傅文韬和他的同事,都是国家深潜事业的先驱者!他们舍弃了自己的小家,甚至把自己的生命深深地烙印在蛟龙号的脊背上——你无论从哪个海域返航,母船都能第一时间凭借鲜艳的五星红旗,找到你!


【唯才唯青岛,我是蛟龙号潜航员傅文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总策划:吴学新

出品:殷连刚

监制:朱剑飞

主编:孙春光  卢 振


责编:谭 玲  陶英男  滕宇东

配音:卢 振

后期制作:谭 玲  李利刚


本栏目由青岛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青岛市委网信办与喜马拉雅联合出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向日葵和跳跳糖

    原来潜艇驾驶员也是可以这么帅的

    网信青岛 回复 @向日葵和跳跳糖: 不愧为拔尖人才

  • 听友87444195

    深海男神,好帅

    网信青岛 回复 @听友87444195:

  • xia0lli

    这种不怕困难,敢于迎难而上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 听友73742163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中国的骄傲,青岛的骄傲!

  • 小曲奇的妈妈

    太厉害了!英雄!听得心潮澎湃!我和我的祖国背景音乐一起,眼泪就莫名的掉出来了!

    网信青岛 回复 @小曲奇的妈妈: 祖国的骄傲

  • 西右Seeu

    听到深海里插上五星红旗,真的忍不住了

    网信青岛 回复 @西右Seeu: 青岛的骄傲,中国的骄傲

  • 媒话可说

    深海英雄

    网信青岛 回复 @媒话可说: 青岛的骄傲,中国的骄傲

  • Zacky_6e

    蛟龙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