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聊一本新书叫做《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我经常推荐,他是阿德勒心理学两部曲的开篇。因为它实在是太经典了,被我视为具有人生导向的一本书。
在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可能你还不太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没关系,我会带着大家慢慢的去品味这本书,理解这句话。
我将分为三个部分分享书中的内容:我们的不幸到底是谁的错?人际交往应该如何摆正位置?如何拥有自由?
弗洛伊德说错了
弗洛伊德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他提倡的以精神创伤为代表的“原因论”风靡一时,到今天都根深蒂固的植根于我们的思维中。
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灰暗经历带来的心理创伤会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深远。他认为心灵在过去受到的创伤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
立于原因论的人们经常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过去的事”,继而简单的安慰“所以错不在你”
而此论断的危害在于认定人受过去羁绊,且不可改变。
他的观点到了近现代越来越站不住脚,因为他把人看作是机器一样的存在,否定人的自由意志,认为人因为过去不可改变所以对现在的遭遇也就无能为力。这是一种极度消极处世的态度。
而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心理创伤根本不存在。
所谓童年阴影过去糟糕的回忆到底会不会对一个人的未来产生致命影响?答案是否。
并不是说重大事件灾难或者幼年受到的虐待之类的事件不会对人格形成产生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
但关键是经历本身并不会决定什么,过去只是过去,它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我们给过去赋予什么样的意义,这就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
立于原因论的人们经常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过去的事”,继而简单的安慰“所以错不在你”
而此论断的危害在于认定人受过去羁绊,且不可改变。
阿德勒心理学则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痛苦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
你痛苦是因为过去童年不好的回忆吗?
也许并非如此,
我们将那段回忆贴上了痛苦的标签,赋予它们痛苦的意义,但实际上过去只是过去,他客观存在,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是我们的主观赋予它们全新的含义。
在《思维改变生活》一书中同样讲到:“世间本无好坏之分,全看我们如何去想”
可见世界原本很简单,是我们自己将他们赋予层层复杂的含义,所以我们才会觉得世界如此复杂,人生也如此艰难。
我个人是认同阿德勒心理学的“目的论”
我们一切的行为包括消极情绪都是服务于特定的目的的。
比如,书中青年在和哲人的谈话中讲到自己的社交恐惧症,在青年看来是因为过去父母太过严苛造成的心理阴影使得他无法正常社交,但在哲人看来,是青年自己下了拒绝社交的目的才故意制造出不安焦虑的情绪。
小孩子每次上学前都会哭闹不安焦虑,如果按“原因论”的逻辑解释:因为不安害怕焦虑所以不想要上学。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前提有了“不想上学”这一目的,而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才制造出消极情绪。
可能你会跟我有同样的疑问,目的背后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为什么我们要费劲心思达成目的呢?
有的目的非常明显,有的却十分隐晦。
比如上面讲到的孩子为了达到“不想上学”的目的制造出反常行为,这个时候谁会受到影响?是父母,父母就会更多关注孩子,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这个时候孩子的终极目的就达成了:获得更多的父母的关注。
青年恐惧社交做出的反常行为背后想要达成的目的也绝不是逃避责任这么简单,青年反复强调童年父母多么严苛,多么不近人情,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恨意,所以他真实的目的是为了报复。
我们大家都是在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这就是目的论。
目的论和原因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目的论认为人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改变目的即可。
当我们因为童年不好的经历而憎恨父母,我们就会形成“报复他们”的目的,继而做出伤害他们的行为;
而如果我们重新赋予过去经历意义,重新选择生活方式,改变目的,让爱意流露心间,我们自然会快乐许多。
当一个人凡事都以爱为最终目的,那么她的一生该是多么美好。
所以如果你还挣扎于过去的不幸,希望你可以转化思维,要知道是不幸的过一生还是快乐的过一生决定权在于你自己。
是我们自己下定决心不去改变
人生谎言教我们学会逃避
阿德勒把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做“人生谎言”。
我们不仅对别人撒谎,还自欺欺人。
我们将自己定义为无能的人,自然就会去逃避责任,为了证明自己无能表现出不安焦虑。
但实际上这种人生谎言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教会我们逃避现实。
书中提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
一个脸红患者来寻求哲人的帮助,她说每次和别人见面交往时脸就不可抑的红,她认为是社交恐惧造成了脸红,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哲人指出:脸红只是一种行为,你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证明自己社交恐惧,因为害怕不被接受,所以才表现出脸红的行为来混淆视听,实际你的问题根本不在于是否脸红,而在于如何面对社交恐惧。
我们自己也是一样,要问问自己,是否也有为了特定的目的做出反常的举动?
我们常常无法发现行为背后的目的,却苦恼于所呈现的消极情绪和反常的举动。
我们错误的认为是不安的情绪加剧现状,殊不知这一切都是我们精心策划的。
所以改变的关键在于你自己,如果不改变行为的目的,那么就无法取得进步。
如果我们因为害怕向前迈进或者不想努力,不愿意为了改变自己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即使有些不满或者不自在,但也依旧更愿意维持现状。
我们亲手选择了不幸,也可以亲手结束它们,选择幸福。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勇气,是否可以下定决心。
我们明天不见不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