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21.4|辛德勇:不学有术的大司马大将军

【第三季】21.4|辛德勇:不学有术的大司马大将军

00:00
21:28

历史不是小姑娘


前面两节,在讲述废皇帝刘贺和汉宣帝在宫廷政治斗争中的形象时,都谈到了废立皇帝如同摆布棋子的霍光,大家对他一定很感兴趣,而通观相关历史记载,我对霍光这个人历史形象的认识,同人们的一般看法也差别很大。


下面,我就来专门谈谈,透过纷纭变换的宫廷政治斗争投射到我眼中的霍光这个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形象。


谈到霍光的历史形象,更多的人,更通行的说法,是说他是一个一心一意效忠于刘家汉室的大忠臣。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这样看待霍光呢?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班固在《汉书·霍光传》篇末给他写下的评语有很大关系,而这最重要的是“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一句话,即班固把霍光比作西周的周公和殷商的伊尹,也就是三代盛世体国忠君的良臣贤相。历朝历代以来,直至今日,霍光的历史形象,总的来说,就是这样。


看到这样的形象,人们不禁要问,难道他像对待一个佣人一样置废皇帝,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也是一个臣子应该做的事儿么?有人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希望她是个什么样子,就可以把她打扮成个啥样。事情要真是这样,我们在这里谈论的“历史形象”问题,也就失去客观的依托,想怎么说就怎么有理了。



霍光


幸好,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有客观的事实的可以检验的,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才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关键是专业的历史学从业人员需要花费力气,努力厘清历史的真相,再尽最大的可能,以合适的形式,把历史的真相传达给更多关注相关问题的社会公众。


其实霍光的历史形象,在《汉书》等基本传世文献中有清楚的记载,看清他的真实面目,并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也不存在很大的困难,只要我们摆脱班固以来通行说法的束缚,揭示历史的真相,应该说是很容易的。


五臣共和


霍光出身低微,他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生父只是一名普通的县吏,生母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看起来似乎与汉武帝的关系也不算很远,可他是乃父私通于乃母的结果,名不正,身不清,实际上是既微且贱。不过这一点倒不一定就是一项劣势,因为汉武帝很喜欢擢拔像他这样出身卑微的小人物,越是专制的暴君,往往越喜欢这样。


果然,在藉助霍去病的关系得以入侍汉武帝之后,由于霍光办事小心谨慎,颇受汉武帝信任。后来宠信日隆,至武帝临终之前,竟被委任为顾命大臣,与田千秋(车千秋)、桑弘羊、上官桀和金日磾一道,组成了一个辅佐朝政的“五人小组”,来辅佐他只有八岁的儿子刘弗陵,这也就是汉昭帝。汉武帝让他们这几个人以“五臣共和”的形式来司掌朝政的运行。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作为一个独裁的暴君,汉武帝对谁也不信任,实际上对霍光也是这样。


让我们来看这五位顾命大臣的构成和分工。他们这五个人,可以划分为内朝、外朝两组。外朝,是指直接实施朝政的政府办公机构。在这一组里的顾命大臣,有宰相田千秋和御史大夫桑弘羊、太仆上官桀。内朝,是指依附于皇帝身边的侍从之臣,负责侍卫皇帝以及参议朝政并传达朝命。这一组的顾命大臣,有奉车都尉霍光和驸马都尉金日磾。外朝以田千秋为主,内朝以霍光为主。不过,其中上官桀身份较为微妙,同时还身兼骑都尉一职,与霍光的奉车都尉和金日磾驸马都尉一样,同属于近侍之臣的性质,而且明确宣布他是要辅助霍光处理内朝的事物。也就是说,上官桀实际上是身兼内外两朝。


在这两组臣僚之间,按照法定的地位,应当以车千秋为最高长官,但少主昭帝登基时只是一位八岁幼童,带有“领尚书事”职衔的霍光,自然成为皇帝的代言人。因为所谓“领尚书事”,就是皇帝的大秘书,他出来说皇帝讲了什么,汉昭帝就是讲了什么。当然,在内朝里还有金日磾和上官桀牵制他,就汉武帝的设置而言,霍光并不能为所欲为。为确保霍光能拥有足够的权威和相应的地位来主导朝政,武帝特“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即赋予霍氏最高统兵之权。其作为“大司马”亦即太尉的行政地位亦仅次于丞相之下。“大司马大将军”这一职位与丞相互相牵制,使得内外两朝,在制度上能够建立一种平衡,以防止权臣专擅朝政。


但“大司马大将军”这一头衔兵权过重,为平衡其权力,汉武帝在托孤时还授予上官桀“左将军”头衔,给金日磾以“车骑将军”头衔,以适当分散霍光的兵权。


从另一角度来看,如果侧重上官桀内朝之臣的属性的话,霍光、上官桀和金日磾这三位“将军”,实质上是凭借其传达王命的职事和所把握的兵权,组成了一个控制政事的“三人核心小组”,它可以强有力地制约实际行使政事的外朝宰相和御史大夫不得擅自行事。


这样的人事安排,显然都是汉武帝预设的防范措施。昭帝去世后霍光主持废除刘贺的帝位时,曾有一份百官联署的奏章,参照这份奏章的题名顺序,可以将上述五位顾命大臣依次排列如下:丞相田千秋、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驸马都尉金日磾、左将军太仆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领尚书事”的霍光及其两位副手,都拥有将军头衔,而正是这种“将军”身份使其得以位列御史大夫之上。除去这“领尚书事”的职事和大将军的头衔之后,霍光便没有资格与田千秋平起平坐,更不用说在事实上高高凌驾于田氏之上了。而且从金日磾到上官桀、桑弘羊,官位恰好反转过来,逐次升高,其内重外轻、以卑驭尊的权术设计,是一目了然的。


霍光胜出


这一顾命班底的设计,看似内外平衡,谁的权力都受到制约,难以独断专行,但问题的实质是西汉王朝和它所继承的嬴秦王朝一样,其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专制的。在这一实质性因素的主导下,不管是权臣的控御欲望,还是实际行政运作的需要,都必然要打破这一“五臣共和”的局面,将全部权力集中到一位强臣的手上。这个强臣,就是汉武帝最为信任的霍光。


霍光首先采取联姻的办法,试图与上官桀和金日磾结成利益同盟,使这个“三人核心小组”完全听从自己的摆布。幸运的是,金日磾在一年多以后即患病去世,等于上天帮助霍光彻底扫除了一个障碍。上官桀的情况,则不够顺利。一开始两个人狼狈为奸,相互配合相当融洽,但因为两人都想独擅朝政,结果很快就发生了严重冲突。



金日磾墓


上官桀后来设法活动,让自己的孙女、也就是霍光的外孙女入宫,成为昭帝的皇后,于是转而公开与霍光争权,最后发展到联络昭帝的姐姐盖长公主、燕王旦、桑弘羊等,并“外连郡国豪杰以千数”,试图发动政变。结果,是反遭霍光一网打尽,诬以图谋“废帝而立(上官)桀”的罪名,诛灭上官桀以及桑弘羊的宗族。


这时,距他们五人受诏辅政还不到八年时间,霍光就成功地清除了两位强劲的对手,除了他本人以外,武帝安排的顾命大臣,就只剩有丞相田千秋一人。


虽然史称五大臣辅政之初,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但霍光实际上还不能随心所欲。成功平定上官桀等人的反叛,使得霍光“威震海内”,这才真正确立其不可违逆的绝对权威。


在一年多以后,霍光就找到时机,借口田千秋的女婿少府徐仁放纵藏匿桑弘羊之子桑迁的桑弘羊故吏侯史吴,而车千秋擅行处置,很不合乎法度,不仅将徐仁处以“弃市”,同时还以此彻底消除田千秋的威信,令百官群臣看丞相只是个摆设,宛如承命办事的吏员一般。这样一来,霍光便得以毫无羁绊地彻底专擅朝政。


由于这位大司马大将军已经一手遮天,可谓“海内之命,断于掌握”,就连汉昭帝本人也不敢再有丝毫主张。


忠臣?奸臣?


通过种种阴谋诡计独掌大权的霍光,当然有着自己的野心,而绝不是为给汉家效忠。因为他这样处心积虑地独揽朝纲,本身就正相违背汉武帝托孤时的意愿——汉武帝心里一清二楚,若是由一位大臣专擅朝政,就等于把刘家的江山拱手送给了他人。现在的结果,实际正是这样,故日本学者西岛定生就直接以“霍氏政权”来称谓霍光掌控下的西汉王朝。这一事实,已经非常清楚地凸显出霍光的奸臣形象。


姑且不论其他,仅仅看一看霍光如何对待昭帝、废帝刘贺和宣帝这三位皇帝,就能够更好地剥下其忠臣的外衣,表露其奸臣的面目。


首先我们来看汉昭帝。昭帝八岁即位,朝政当然只能交由辅政大臣们处理。当霍光独掌朝政之后,也就完全任由霍光发号施令。不过像所有人一样,汉昭帝的年龄是在不断增长的,一年比一年大,小孩子总有长大的时候。


当昭帝年满十八岁时,在正月吉日加着“元服”,举行了象征成人的冠礼。这时,作为扶助幼主的顾命大臣,霍光无论如何也应当还政于皇帝了,可是《汉书·霍光传》却记载说:“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这是什么话?怎么能在举行成人礼后反而还要“委任”霍光?这实在不合乎逻辑了。合理的解释,只能是昭帝已经完全被霍光挟持,只是汉家江山还没有公然改姓易号而已。


霍光对刘家西汉王朝所犯下的罪过,还不止于此。汉昭帝死去的时候,没有留下子嗣,这也许是因为汉昭帝在生理上存在缺陷,但也很可能是霍光为更加长久地控制汉家政权而做下的孽。


汉昭帝的皇后上官氏,是上官桀的孙女、也是霍光的外孙女。霍光在清除上官桀时,特地保全了这位外孙女的性命,并且还为她保留住皇后的地位,而这位无依无靠的皇后,现在只能听凭她姥爷霍光的摆布。


为了能让自己的这位外孙女“擅宠有子”,也就是只让她一人给汉昭帝生下子嗣,以便更好地、同时也是连续不断地控制朝政,霍光以皇帝身体欠安为由,不让昭帝接触任何嫔妃,即使是服侍生活的普通宫女,也特地以多重衣带缠紧她们的衣裤,以防意外。结果,上官皇后并没有生出孩子,汉昭帝就这样断了自己的种。


汉废帝刘贺的情况,我在前边已经讲过,不管是选他当皇帝,还是废他做囚徒,霍光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利益,是霍氏家族对汉家江山的控制。废黜刘贺之后又另立宣帝,霍光的用心同样如此。


这些行为,那里还有一丝一毫“忠臣”的意味?如果一定要说霍光对汉朝的忠心的话,那只有他没有像后来的王莽那样取而代之。但这不能归结为霍光的忠心,而是由于他不像王莽那样有学问,有气度,同时当时的世情舆论,还不能接受两姓他人来堂而皇之地据有太祖高皇帝刘邦打下的江山。可以说,霍光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班固在《汉书·霍光传》篇末的赞语里评述霍光是“不学无术,暗于大理”,实际上如上所述,霍光的历史形象,可谓不学有术,他有的只是权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紫衿王嘲

    用忠奸二字来评价霍光太主观了

  • 雨亦奇_su

    按照老师所讲,霍光的母亲是卫子夫的姐姐,那霍去病的母亲是谁?

  • 昭农

    学习学习

  • 他国哈市地方官

    权臣更合适,啥忠啥奸

  • 13761319bqo

    谢谢。

  • wvp1a7vc8i84gevabua7

    不对吧,霍去病的母亲才是卫子夫的姐姐,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与卫家没血缘关系

  • 零度_lha

    这爹厉害,搞了姐妹俩

  • 散翎

    这一讲基本上是评书和传奇的水平

  • 李李源

  • 九禾

    论据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