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王入京
西汉的帝王,除了开国皇帝刘邦和汉武大帝之外,若是要谈论其他还有哪些比较有能力、有作为的人,那么,首先应该谈到汉宣帝,而关于他的历史形象问题,我在前面已经从一个侧面做了简单的叙述。现在,在讲过汉武帝之后,就在接着溯源而上,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讲一讲汉文帝的历史形象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需要先从一场月食讲起。
在汉高祖的吕后去世之后,陈平、周勃诛除诸吕的行动,是西汉初期历史上一场重大的宫廷政变,也是一桩惊动天下的血案。就在这场血案发生之后不久,出现了一次月食,而关于这次月食的记载,在历史文献当中却不够清晰,更从未有人站在政治史的角度上对其稍予关注。
这次月食,乃是见于《史记·孝文本纪》的记载,乃谓孝文皇帝二年“十一月晦,日有食之。十二月望,日又食”,于是,汉文帝下诏反省自己的过错。这段文字中的“十二月望,日又食”,应该是“十二月望,月又食”的讹误,因为依据东汉人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讲述的天文历法基本规则,是“日蚀则朔,月蚀则望”,绝没有在望日发生日食的道理。
西汉时人仍普遍认为月食是诸多凶险社会现象即将发生之前的一种征兆,并且特别与当政大臣的阴谋和咎过有关,因而汉文帝对此更不能不心存顾忌,也必然会有所应对。
代王刘恒之入承大统,成为西汉的皇帝,也就是所谓汉文帝,本来是陈平、周勃等当初追随刘邦从龙起事的功臣为控制朝政而特意选择的他,故袁盎谀颂刘恒此番入京,是面对“大臣专制”而奋勇“驰不测之渊”,这本是事出有因的说法。
汉文帝
刘恒入京的传车刚到渭桥,尚未进入长安城,太尉周勃便请求单独觐见,奉上天子之玺,以争夺首功。由于周勃当时身为太尉,司掌的职事至关重要,汉文帝即位后,随即将其擢升为右丞相,予以抚慰,而把策划诛杀诸吕、拥立代王“本谋”的右丞相陈平,降为左丞相。
汉文帝做出的这一人事调动,意在利用周勃急于争功的心意,有意制造矛盾,打破陈平和周勃的同盟,并首先压制满腹韬略的陈平。
这一职位安排,看似满足了周勃的欲望,但同时他也不得不腾出了太尉这个更关键的位置。汉文帝随之又施展手腕,进一步平衡两人,成功地逼迫周勃与陈平再次对调位置,威势之凌厉,竟吓得周勃“谢病请免相”,汉文帝当然顺手就免去了他的丞相职位。
就在日、月食相继发生这一年年初的十月,陈平病故。为稳定朝政,汉文帝在十一月重新任用周勃为丞相,但同时又发布诏命,令列侯出关就国,也就是让他们离开都城长安,到关东的封地里去居住,以远离国家的政治中心。
这一举措,显然意在减除功臣勋旧对朝政的影响,但诸多列侯却相互观望,顽固地抵制文帝的诏命。
就在这样紧张对峙的时刻,十一月底发生了日食这一灾变,汉文帝不能不为之警怵。假若此时此刻,汉文帝对怎样应对,还有所犹豫的话,在随后半个月又发生一次月食,则迫使他不得不颁布诏书,加以禳解。司马迁看似漫不经心地写下的“十二月望,月又食”这句话,其实正透露出汉文帝焦灼急迫的心境。
萧何自污张良退隐
回顾西汉开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似乎不难看出,直至汉武帝时期,历朝政治斗争的主线,始终都是维护和强化汉家帝室唯我独尊的地位,这也可以概括为建造和提升皇权。
为此,先是汉高祖寻找各种借口,逐一诛除此前不得不封授的异姓诸侯王。除了这些异姓诸侯王之外,对于汉家天子来说,其最主要的整治对象,就是与其一道打下江山的那些既没有血缘关系而又权高位重的大臣了。叔孙通为汉高祖定朝仪,就是用来警示这些妄呼争功以至“拔剑击柱”的功臣,令其知所敬畏,明白他们与刘邦之间的君臣界限是神圣不可冒犯的。
尽管如此,到高祖死去的时候,吕后因深深忌惮这些功臣,竟然想悉数诛杀所有随同刘邦起事打天下的功臣,而且还要将这些功臣的整个家族一并赶尽杀绝。后来到惠帝故世时,吕后亦因畏忌这班开国元勋,竟致哀泣怵不能下,也就是吓得不敢哭出声、流下泪来。可知抑制功臣,是西汉初期建造皇权过程中的另一项重要举措。
汉高祖抑制功臣的办法,首先是在论功行封时刻意压抑武功的重要性,宣称“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而且犹如追杀野兽的猎狗,不过待人主“发踪指示兽处”后始得奔走而已,故特地拔擢“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的萧何位居首功。战功最著的曹参,不仅屈居于次位,而且仅食邑万六千户。其抑此扬彼的用意,一清二楚。
但同时刘邦对萧何、张良这样施政设计的“人杰”,同样充满戒心。《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在诛灭陈豨、韩信之后,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拜丞相萧何为“相国”,这是一个比丞相更为尊贵的职位,同时还给他增多食邑的民户,“益封五千户”,所有大臣都向萧何表述祝贺,满腹心机的陈平,却不贺反吊,也就是像吊丧一样表示忧虑,直接了当地告诉他:“祸自此始矣。”也就是汉高祖由于猜忌萧何,才对他示以优待。后来为了让刘邦相信他胸无大志,竟然不得不“多买田地”生利,这才让刘邦稍稍安下心来。
端饬恭谨如萧何者,尚遭刘邦忌惮如此,那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自可想而知。所以汉室定都关中未久,张良即以身体多病而“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即杜门不出,节食养生,除了体质衰弱之外,这更多地应是出自退身远祸的考虑。
萧何、张良处境如此,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后来曹参、陈平相继为相,无不耽溺醇酒美妇,不敢在政事上略施主张了。
文帝收权
高祖死后,不管是在惠帝时期,还是少帝时期,实际上都是由吕后掌控着汉室的皇权。因而,功臣们对吕氏的抗衡,实际上意味着要与大汉帝室分享更多的权力。
虽然在对抗诸吕把持朝政这一点上,刘氏同姓诸王与当朝功臣的立场往往一致,像齐王襄甚至公然起兵,但诸吕一旦除去,刘氏后人代王刘恒直接身居帝位,迎立文帝的陈平、周勃之辈,马上也就转化成为文帝所要防范和驾驭的首要对象。
事实上,当代王刘恒在应诏入京继承帝位时,其郎中令张武即已指明这一点:他说“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意思是这些大臣都是和高祖刘邦一起打天下的老将,能带兵,会打仗,一个个满腹权谋诡计,他们内心揣摩的,不止是迎接你去当皇帝而已。
换句话说,在控御功臣这一点上,汉文帝与吕后是站在同一立场上的。他们都是在继承汉高祖时期既有的方针,因为他们同样代表着汉家的皇权。
值得注意的是陈平、周勃等人发动政变迎立代王刘恒的根本原因,本是因为其余几位年资合适的皇子外家势力都过于强大,会与他们这些功臣发生冲突。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才会选择母族“外家”毫无依恃的代王刘恒来承继帝位。
逮文帝登基、窦氏被册立为皇后之后,尽管窦氏出身微贱,同样无所依恃,但周勃辈功臣对窦家嫡系族人,还是满怀畏惧,而周勃等人对窦皇后家人如此警惕,自然是基于这些开国元勋与刘氏帝室之间的权力冲突。
汉文帝一入长安未央宫,当即“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将这些布置停当之后,始“还坐前殿”。宋昌和张武这两个人是他从代国带来的腹心旧臣。如此迅速地接管京城和未央宫的戍卫,针对的对象,当然是周勃之辈。
文帝二年十一、二月间这连续发生的日月食出现不久,就在这一年年底的时候,汉文帝又采取了一项重大措施,严密控制全国武装力量的调动,即给各个郡国的太守和丞相颁发朝廷调发兵力时使用的铜虎符、竹使符。我们看陈平等功臣发动政变的经过,便可知周勃等人曾经一度擅自持有调兵统兵的符节,而自此以后直到代王刘恒入京之前,军队的统辖权,都完全控制在周勃手中。
因而,可以推测,汉文帝二年这次授予各个郡国守相的铜虎符、竹使符,其实质用意,应该是彻底控制调兵的权力,以防不测。
功臣时代的终结
牢固地掌控军事力量的调发权力之后,紧接着,汉文帝便于翌年(文帝三年)岁初,藉十月晦日又一次出现日食而需要燮理阴阳的机会,在十一月颁布诏书说:“前日诏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即此前下达诏书,让列侯都离开京城所在的关中,到自己的封国里去住,但很多人都没有听命出关。丞相是我这个皇帝最倚重的大臣了,那么你就带个头,带着所有的列侯统统出关到自己的封地里去。
丞相是治国第一重臣,需要处理很多很多具体的朝政,他要是能离开京城到自己的侯国里面去住,又怎么能够处理这些政务呢?汉文帝发布这道诏书的妙处就在这里。不好办吧?就国和处理朝政这两件事无法“并行不悖”吧?那免去周勃丞相的职位就是了。于是,就又指令“绛侯勃免丞相就国,以太尉颍阴侯婴为丞相,罢太尉官,属丞相”,即强制解除了周勃丞相的职位,令其带头离京就国,让太尉灌婴取代他的位置。宋人吕祖谦在他写的《大事记解题》这部书中,清楚揭示其内在缘由说:“以率列侯之国为名而罢之也。勃功成不退,固非人主所能久安。”强制解除了周勃丞相的职位,令其带头离京就国。这实际上是藉助上次连续发生的日食和月食,以及这次重又出现的日食,断然清除了这位令其难以安卧御榻的前朝重臣。
高祖临崩前,吕后询问百岁后可居相位的人,刘邦告延至周勃之后“亦非而所知也”,这正显示出周勃是那一代功臣当中最后的重臣。
六个月之后,匈奴入侵北地,汉文帝派遣取代周勃的新丞相灌婴统兵征讨,击退匈奴后文帝行幸太原,济北王兴居趁机发兵造反。汉文帝当即调遣这支征讨匈奴的军队前往镇压,可是却夺走了灌婴的统兵之权。当年吕后去世之后,齐王发兵西来长安,吕禄便是委任这位灌婴为大将军出击齐军,而灌婴行至荥阳后反与齐王联手。正是依赖灌婴这一举措,陈平、周勃等才得以从容诛除诸吕,迎立代王。因而,汉文帝剥夺其统兵之权,其最直接的目的应是预防灌婴重施故伎。
一年多以后,灌婴这位与周勃同为开国重臣的人在丞相的位置上去世了,从而也就彻底结束了樊郦滕灌一辈开国功臣深度分享朝政的时代。
由此可见,文帝二年十一、二月间连续发生的日食和月食,看似纯属天文现象,实际上却与当朝核心政治息息相关,也可以说是西汉前期政治史上一项标志性的事件,是汉廷最终全面清除开国重臣的转折点,汉文帝在这次月食的阴影之下,正不动声色地展示着自己的帝王身手。
谢谢。
谢谢。
讲的非常不好!作为一名大师课讲的实在是寒酸 既不生动也没有感情!仿佛一名中学生在念课文!这个水平还想收钱啊?这钱也太好挣了!
听友102689975 回复 @听友102689975: 怎么不爱听了?有本事好好讲啊?且!大众看法有什么不爱听的?
萧何当相国,不贺反吊的不是陈平是召平吧。(史记萧相国世家)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者,故秦东陵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