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文化建设】如何做跨地区企业文化建设

48【文化建设】如何做跨地区企业文化建设

00:00
11:10

音频原文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好,欢迎来到任康磊的人力资源管理课。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说多重要都不为过。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市场的竞争或者人才的竞争,还包括企业文化的竞争。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都认可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不过,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会变得越来越难推行。对分公司企业文化的管理就是个很大的难题。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战略需要,企业可能需要在不同地区建立分公司。这时候,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地区分公司,会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

 

这种文化是一种小圈子文化,和总公司的企业文化氛围差异比较大。比如有的地区分公司团队开放活跃,有的团队却比较严谨低调,这种差异,导致总公司的一些战略和思想很难上传下达到位。

 

形成这种文化的差异,可能有一定地域文化的影响,可能有人员组成年龄结构的影响,也可能因为员工身上有之前公司文化惯性的影响。

 

面对不同的地区分公司,要如何做跨地区的企业文化建设呢?或者一些企业的收购兼并,造成两家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问题,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这时候,我们首先要充分的考虑环境因素,这里的环境因素包括人文环境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

 

什么叫人文环境因素呢?

 

人文环境因素,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长期积累形成的行为习惯,它主导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和企业的文化比起来,人文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要更深刻,而且具有更长的稳定性,比较难改变。

 

有的时候,人文环境因素还会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对人们有强大的影响力。

 

如果我们在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时不考虑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或者与之相悖,那么可能引发与员工之间的文化冲突,有时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做企业文化建设时如果能够适应人文环境因素,把这种因素为企业所用,这样企业文化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比如,在有一些基督教盛行的地区,大家有礼拜天不工作的习俗。在基督教中,有类似这样强悍的经文:“凡在礼拜日工作的总要被打死”、”哪怕天地废去,神的话也不能废去。”到了这种地区,你就算公司业务需要礼拜天上班,恐怕也很难执行。

 

什么叫地理环境因素呢?

 

地理环境因素是受地域性影响的文化因素,这个因素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充分考虑。

 

比如,在我国所有地区都执行北京时间,不过因为时差的问题,中国的新疆实际上比北京晚2个小时,早晨天亮的时间比较晚。

 

有的公司企业文化强调早起,要求员工早晨7:30打卡上班,如果对新疆分公司也要求7:30上班的话,就相当于要求北京分公司的员工5:30打卡上班。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不合理?针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企业文化也应该和它呼应,而不是抵触,这样才能融入当地的文化中,真正实现企业文化“落地”。

 

既要考虑人文环境,又要考虑地理环境。那么,是不是就没办法做跨地区的企业文化建设了?

 

当然有办法,只不过,我们做起来不能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要实现跨地区的企业文化建设,我们要注意3个方面。

 

一是保证跨地区的公司之间,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指引,是企业的核心和凝练,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发展过程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思想精华,是企业上到最高层领导下到最基层员工都应当遵守的最高准则!

 

如果同属一个母公司,精神文化却不统一,那将会是“两层皮”,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即便是跨地区,都必须保证最高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

 

就好比是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血浓于水的亲情,“我们都是一家人”的这个大的前提不允许有任何的动摇。不能允许你今天是我亲哥,明天就不是了这种事发生。

 

在这个层面,要充分发挥总部的策划和指导作用。总结企业文化,把它传承到每一个子公司当中。不过这个层面要相对虚一点、精炼一点,不能太具体,不能太多。

 

比如,在2000年的时候,当年美国的时代华纳公司兼并美国在线的时候,传统媒体+新兴网络媒体,本来这应该是一场双赢的收购。

 

可没想到,因为双方的运营模式不一样,习惯不一样,在企业文化上出了很大的冲突。

 

美国在线的员工说时代华纳的风格慵懒,做事被动,时代华纳的员工说美国在线做媒体攻击性太强。这两个新旧媒体之间始终相互指责,相互埋怨,甚至经常破口大骂。最后,双方不欢而散,股东价值损失2000亿美元。

 

咱们当一回事后诸葛,分析一下这个文化融合失败的原因。实际上,这两家都是做媒体的公司,只是做媒体的方式方法不一样,领域不一样,各自站的角度不一样,所以才产生了相互之间的不理解。

 

但其实他们的大方向是一致的,要不然也不会出现这场兼并。既然大方向一致,时代华纳可以提炼出一个总的精神文化,比如服务好广大传媒用户。至于在方式方法上,可以允许有所不同。

 

二是在跨地区的公司之间,允许行为文化的丰富多彩。

 

行为文化是最终体现在员工行为活动上的文化氛围。他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实际上,只要认可公司的精神文化,不违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行为文化可以尽可能的丰富多彩。

 

这就好比,在一个家庭当中,哥哥喜欢古典文学、弟弟喜欢下象棋、姐姐喜欢跳舞、妹妹偏好诗词歌赋,爸爸妈妈带着大家玩的时候,可以允许给他们有自己不同的娱乐方式,不需要太过于关注这种表面上的不同。

 

只要你承认咱们是一家人,只要咱们拥有共同的最高精神文化,有共同的目标,就可以。

 

比如,在1995年的时候,IBM以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软件公司,路特斯(Lotus)公司。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和IBM的企业文化差距很大。

 

路特斯公司的文化和他的产品一样没有拘束、灵活多样。它的员工上班的时候可以穿休闲服,而IBM的员工有统一的制服,每天必须穿整套制服上班,不穿的话有惩罚措施。

 

因为路特斯公司规模不大,制度并不完善,而IBM当时已经是庞然大物,几乎所有事情都有明确的制度和规范。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如果碰撞,很可能出问题。IBM的做法是保留原来路特斯公司的独立性,不把IBM的制度和文化强加给这家公司。

 

在后来的三年当中,路特斯公司的人数增长了一倍,业绩连年增长。收购之前,员工的年化流失率是11%,收购之后反而降到了6%。路特斯公司没有因为收购越来越萎缩,反而乘坐着IBM这艘大船不断发展壮大。

 

三是在跨地区的公司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与融合。

 

跨地区公司文化存在差异,也存在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可能性,如果跨地区的公司能抱着相互学习的态度来完成文化的融合,也会让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向良性发展。

 

比如,在2002年的时候,惠普和康柏的合并。当时这两家公司的PC业务都排在世界前5,这是PC电脑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合并。

 

按理说,这两家公司合并,应该出现比较大的文化冲突。惠普公司比较老,康柏公司比较新;惠普公司的产品强调稳重,康柏公司的产品强调创新。这样的两个团队放在一起工作,那还不像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这两家公司一样,天天打架?

 

可是,惠普和康柏没有这么做,他们吸收了彼此文化中优秀的部分,通过把值得学习和发扬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的企业文化。

 

结果这两家公司合并之后,第二年的业绩就超出了华尔街分析师最乐观的预期。

惠普和康柏,顺利实现了整合。

 

最后,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本次课程的内容,本次课程我介绍了如何做跨地区的企业文化建设。地区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要有精神洁癖。

 

要实现跨地区的企业文化建设,总的来说,就是可以在精神文化统一,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允许存在差异。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考虑融合地区企业文化的优势之处,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课程的最后,我想给你留一道思考题:对于跨地区的企业文化建设,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或者案例可以补充?

 

欢迎你在留言区留言,让我们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本次课程就到这里,祝你能够卓越、有效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

 

感谢你的关注,咱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