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选书《剧变》02-直面痛苦的真相是成功应对危机的关键

2月选书《剧变》02-直面痛苦的真相是成功应对危机的关键

00:00
17:55

书腾鉴书,第一时间为你解读最精彩的外文新书。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蔡书腾。今天继续为你解读戴蒙德的《剧变》一书。


上一集,我们讲述了影响个人危机处理结果的12个因素,以及与此对应的12个影响国家危机处理结果的因素。第一集的内容虽然是全书的基础,但相对来讲都是比较枯燥的理论,所以我很高兴你能坚持听到第二集。这一集我打算介绍的是本书涉及的7个国家里我们最熟悉、可能也最感兴趣的一个国家——日本,重点讲的是近代史上的日本是如何度过佩里叩关带来的国家危机的。


其实这段历史我们多多少少有些了解,因为教科书在谈到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时,往往会提及日本成功实施的明治维新。不过,我们可能从教科书上了解得还比较浅,当你进一步深入这段历史,就会发现一些值得玩味与借鉴的东西。


首先说说佩里叩关是怎么一回事。


1848年以后,前往太平洋沿岸淘金的美国船只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时,美国的捕鲸船和商船也在不断增加。一些美国轮船在海上失事,有一部分正好漂到日本邻近的海域,幸存的水手因此在日本上岸,却因为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实施锁国政策而被抓捕或处决。


为了保护水手,同时也为了打开日本这个新市场,时任美国总统菲尔莫尔下令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带领一支由4搜船只组成的舰队前往日本。这支舰队中包括两艘比当时日本的任何船只都要高级的、由蒸汽驱动的军舰。185378日,佩里的舰队不请自来,驶入东京湾,无视日本的逐客令,宣读了美国总统的信函,并称期望自己第二年再来的时候能得到日本的答复。


可以想象到,这个“不速之客”的出现让日本当时的领导集团大为震惊与恐慌。对日本来说,佩里叩关的举动以及他强势的公开威胁正符合我们对“危机”的定义:一个不能以既有应对方法解决的严峻挑战。危机发生后,日本人虽然还是有维持闭关锁国的强烈愿望,但又意识到他们在面对佩里的战舰时毫无胜算,只能做出妥协以争取时间,从而使日本获得足够的西式武器和技术来保护自己。最终,这种现实的考虑占了上风。


佩里在第二年213日再次到达日本,这回他带来的是一支由9艘战舰组成的舰队。这回,日本放下了身段,幕府将军与美国签订了第一份条约,结束了日本长达215年的锁国政策,开放了两个港口作为美国船只的庇护港,接受在其中一个港口设立美国领事,并同意以人道的方式安置遭遇海难的美国水手。


从这一年开始,幕府的基本策略就是争取时间储备自己的力量。幕府以及名义上受幕府管辖,但拥有较大自治权的两大强藩——萨摩藩和长洲藩大力采购西方的战舰和枪支,在自己的军队中开展现代化改革,并往欧洲和美国输送留学生。这批留学生不仅学习了西方的航海、造船、工业、工程、科技等实用技能,还吸收了西方的法律、语言、宪法、经济学、政治学及字母等知识。幕府成立了专门负责翻译西方书籍的机构,并出资制作英文语法书和英文口袋词典。


但当幕府和强藩努力储备力量时,与西方接触带来的问题在日本社会逐渐发酵。幕府和藩地因为要购买武器和送留学生出国,不得不向外国人借款,因此逐渐债台高筑。许多武士和商人反对幕府垄断对外贸易的做法。原本就存在矛盾的强藩与幕府之间的裂痕也越来越大,双方都企图以西方的装备、知识和盟友来打击对方。


最尖锐的冲突发生在基本的战略层面:到底是试着立刻就抗击美帝,还是等日本强大之后再这么干呢?1858年,美国与日本签订了一份内容更广泛的条约,其中包括贸易问题。其它列强见状纷纷效仿,各自与日本签订了新的条约。这些条约被日本视为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比如,条约为身处日本的西方国家公民提供了治外法权,这些老外在日本犯了罪,日本政府无权审理他们。


幕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后,日本国内发生了激烈的抗议:人们对那些欺负日本的外来蛮夷感到愤怒,也对与蛮夷妥协的幕府将军和大名(也就是封建领主)感到气愤。1859年前后,愤恨、急躁又年轻气盛的武士们开始以攘除蛮夷为目标,开展刺杀行动。这些武士的刺杀不仅针对外国人,更多的是针对那些为西方人工作或对他们做出妥协的日本人,通俗点来讲就是爱国志士眼里的“日奸”。例如在1860年,一群武士杀害了主张日本和西方签订条约的幕府大老井伊直弼。


日本人针对外国人的袭击行为在1862年和1863年的两起事件中达到高潮。1862年,一个28岁的英国商人遭到萨摩藩刀客的袭击,最后失血而亡。英国方面要求日本做出赔偿与道歉,并且处决行凶者。谈判持续了一年,始终没有结果,失去耐心的英国派出一支舰队,炸毁了萨摩藩首府鹿儿岛的大部分地区,并杀死了大约1500名武士。


另外一起事件发生在18636月,当时,长州藩通过海岸炮塔对西方船只开火,并且关闭了本州岛和九州岛之间关键的下关海峡。


一年后,来自英国、法国、美国和荷兰的联合舰队炸毁了所有的海岸炮塔,并夺走了长州藩余下的大炮。


来自西方的连续报复使日本的激进派终于见识了西方武器的威力,他们意识到,在目前日本如此弱小的情况下,驱逐外国人的尝试是徒劳的,最佳的策略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讽刺的是,这恰恰就是幕府所推行的政策,也正是激进派对幕府不满的原因。


不过,幕府的统治并没有因此稳固下来。以萨摩藩和长州藩为首的一些藩地开始相信,幕府将军没有足够的能力领导日本。而且,它们也担心幕府军事力量的增强对藩地造成威胁。于是,萨摩藩和长州藩结成了同盟,两个藩的领导人与新天皇的祖父密谋。倒幕派于1868年发动政变,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进入了明治天皇时代。


掌握了实权以后,明治政府的领导者很快确立了三个基本原则。首先,尽管部分领导者曾经是主张马上打倒美帝国主义的激进分子,但他们很快就回归理性。他们不仅明白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而且开始关注那些为西方国家提供不竭动力的、更为深远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其次,明治政府的领导者希望修改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但他们明白,要实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使国家变得强大,还需要使日本成为西方人眼中合格的西式国家,拥有西式宪法和法律规章。英国外交大臣曾告诉日方的谈判人员,英国会严格依据日本在教化和文明方面取得的进步,承认日本对本国境内的英国国民的管辖权。当然,日本取得进步的程度是由英国人按照英国文明的标准来评定的。后来,在政变发生26年后,日本才最终使西方国家修订了不平等条约。


最后,明治政府的领导者要在方方面面确立、采纳和调整那些与日本的实际国情和价值观相兼容的外国模式。


日本借鉴国外经验的主要方式是派遣游学团前往西方进行考察。明治政府在政权稳固的两年后,派出了一个多达50位政府使节的考察团,游历了美国和欧洲12个国家,参观了各国的工厂和政府办公楼,与美国总统和欧洲各国政要进行了会面,并出版了一本长达五卷的报告,详细描述了西方国家在方方面面的行事方式。该使团宣称,他们的目的是“从开化的国家所盛行的各种体制中,找出最适合我们目前国情的制度”。


赴外考察带来的附加效应是,那些有海外经历的日本人往往会成为明治时代日本的领导者。例如,19世纪80年代最重要的两位掌权的年轻人,一位是曾经数次对欧洲进行考察,并且曾主持制定新宪法的伊藤博文,另一位是曾在德国攻读军事学,后来成为日本首相的山县有朋。


为了让这场规模宏大的借鉴西学运动得到日本传统派的认同,明治时代的创新活动往往故意披上传统的外衣。比如,1889年,天皇颁布了日本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德国宪法,但天皇在他的演讲中称,自己所登上的皇位是几个世纪以来从未中断的直系相传的结果,以及自祖先传承下来的国家君主的权利。这种用传统措辞来包装的创新,被其他国家的创新者称为“创造性传统”。


下面我们简单看一下明治时代的日本发生了哪些具体的变革。


第一项自然是军事改革。日本购置了许多西方的现代化军备,招募来自法国和德国的军官作为军队教员,后来还以法国和英国的海军为模型尝试打造一支现代化的日本海军。


第二项迫切的变革是终结封建制度,建立一个西式的中央集权国家。18683月,在一份措辞含糊的文书中,包括曾发起明治维新运动的萨摩藩和长州藩藩主在内的4位封建领主被劝说向天皇交出他们手中的土地和臣民。作为交换,这些领主被封为各自原来所掌管的藩地的地方长官。三年后,藩地被正式废除,改为由中央直辖的县,封建领主连头衔都没了,只被允许保留前藩地资产收益的10%


第三项重要的改革发生在教育领域。日本在历史上首次建立了国民教育体系。一开始,日本的教育体系以高度集中化的法国模式为蓝本,在1879年改为效仿美国的地方治理模式,又在7年后改为德国模式。这场教育体制改革的最终结果是,日本成为了当今世界上国民识字率最高的国家,高达99%


此外,明治维新还改革了日本的税务体系、司法体系、基础设施等,并且向民众灌输皇权神授、忠君爱国等意识形态。


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明治时代的日本第一次尝试与西方国家对阵。日本的海军和陆军分别战胜了俄国,这是历史上一个主要的欧洲国家首次在一场拼尽全力的战争中输给了一个亚洲国家,它也意味着日本已经成功解决了这场由佩里叩关所触发的国家危机。


最后,我们用第一集介绍的危机框架来分析日本这个案例。


明治时代的日本深刻体现了我们在第一集里列出的影响国家危机结果的大部分因素。首先,比起这本书里提到的其余任何一个国家,明治时代的日本在借鉴他国经验这个方面走得最远。日本首先对他国不同的模式进行了仔细的比较,然后在每个特定的层面上挑选一种最适合自己当前国情的模式。比如,日本的宪法和陆军受到德国模式的启发,海军借鉴了英国模式,民法典的初稿学习了法国模式,1879年的教育体制改革则取经自美国模式。


日本也进行了诚实的自我评估。成功的国家自我评估需要直面痛苦的真相,日本直面的真相是,西方国家确实比自己强大太多了,必须通过师夷长技的方式来获得对抗的能力。


与诚实的自我评估相关的另一个因素,是举国对于危机的共识,佩里叩关事件让整个日本迅速意识到这场危机的到来。


明治时代的日本也很好地展现了划清界限、实施选择性变革的必要性。日本社会的很多方面出现了重大改变,涵盖了经济、法律、军事、政治、社会以及科学技术领域。但日本传统社会的其余特征在明治时代得到了保留,比如儒家的道德观念、天皇崇拜、单一的民族特性、孝道、神道,还有日本的文字体系等。一开始,有人提议对其中的某些传统特征进行改革,比如在日本建立共和政体,采用西方字母。然而,日本迅速划清了界限,区分开那些值得保留的传统特征和需要做出改变的部分。虽然日本国民做出改变的意愿很强烈,但保留珍贵传统的意愿也不弱,因此,有一些变革必须被包装成“创造性传统”以获得大众的认可。这种激烈的变革和对传统的保留并存的状态还体现了另外一项因素,那就是特定情况下国家的灵活性。


在改革的过程中,日本也获得了大量来自他国的帮助。许多欧洲人和美国人热情接待了前去取经的日本人,德国人专程来到日本协助他们起草宪法;英国的造船厂也为日本建造了第一艘巡洋舰。


明治时代的日本还展现了强烈的国家认同。在日本人心中,自己的国家是独一无二、充满优越性的,他们从未怀疑自己国家的价值,这种共同的信仰帮助日本人度过了压力严峻的明治时代初期。


明治时代的日本富有耐心,能够忍受最初的失败,坚持不懈,直到找到解决危机的方法。而在核心价值观方面,忠于天皇这一价值观使日本人团结一致,甘愿为国家做出牺牲。


最后,日本作为一个没有陆地边界的群岛,与本书谈到的德国、芬兰等国家相比,在不受地缘政治约束方面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尽管如此,与日本隔了半个地球的西方列强仍然是当时日本面临的根本问题。


好了,这一集的内容就讲到这里。下一集,我们会跨过太平洋,看看位于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国家是如何度过一场危机的。明天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