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讲到这里,应该说是对《易经》和《易传》的收尾。在这里我们要进行揭秘了,《易经》的作者为什么能够悟出那么多的道理?同样作为人,人家怎么对世界的理解那么深刻,他为什么那么“神通广大”。今天我们要揭秘,要给大家说一说,为什么这些圣贤,能够悟出那么多好的道理。在揭秘的时候,涉及到中西文化在认识论问题上的一个巨大的差别。在《易传》的《系辞》中间有这样一句话,它说“易,无私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它告诉我们《易经》为什么那么神奇?作“易”的这个人,为什么那么“神通广大”,其秘密就是“无私也”。他的念头没有妄念,不是像一般人一样,坐在那里一分钟都有八十万个念头。有的学生为什么学习不好,听上四十五分钟的课,不知道自己在干啥,回头问他这一堂课老师讲了什么,全然不知。表面上呆呆愣愣、两眼麻木坐在那里,其实整个心神都不知道散在什么地方,无数的念头他把控不住,这就是俗人的状态。但是写《易经》的这个人就是圣贤,“无私也”,没有那么多妄念纷飞,“无为也”。“无私也”和“无为也”就是内心里边那个贪嗔痴慢疑,各种念头的纷飞的状态,没有,就像一轮明月那样,中间的浮云很少,没有妄念纷飞,那一轮明月高悬,叫“寂然不动”,这个时候真的是月光普照,“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在这个状态下,“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一个人修到这个状态了,天下的事都知道,宇宙的很多道理他都懂。实际上这句话就揭示了《易经》的作者,为什么能够悟出那么多的道理,为什么“神通广大”。
所以我在我们《易经》《易传》课的结尾,我们要把大家觉得很奇怪的地方要揭秘,揭秘以后就“去神秘化”,不神秘。我把这个道理告诉大家以后,所有听课的朋友,如果你去做的话,你也和《易经》的作者一样,你的智慧也会大开,你也“神通广大”。
《易经》里的话实际上是讲出了中西文化,在认识论问题上的一个巨大差别。西方文化认识这个世界,有什么特点呢?你比如说田地,中国人是怎么表达田地的呢?“田”大家知道一个大方框,中间一个十字,就是咱们农村里边种田的时候,把一块块的地给分开。但是西方人那个田地英文是land,它要由一个一个的字母组织成一个英语单词,然后告诉你,它就是土地。所以你看西方人给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一下子差别出来了,西方人要用一定的字母组成单词,由单词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组成句子,句子和句子之间,再经过一定的逻辑结构表达一定的思想。所以西方人特别强调中介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逻辑、语言、概念变得非常发达。而中国不是,你看那个田地的“田”,它直接就是。你好比说女人的“女”,它就是一个哺乳期的女性,你看甲骨文一看就是喂奶的妈妈的样子。你比如说“ 井”,它就是一个井,我们农村里边那个井,为了防止小孩掉进去他有井沿儿,把它给保护起来,你一看就知道是“井”。所以我们中国人在认识论上不是强调借用中介符号,而是直接就把宇宙的实相和真相告诉我们。直接强调要物取真相。
可是我们人怎么样才能直接把宇宙的真相给领会过来?我这里告诉大家,中国文化有一个“擦镜子”的理论,它也能解释中国人为什么不强调那一套中介的符号,就可以直接认识这个世界的真相。我们中国文化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靠“心”,这个“心”不是西医上讲的跳跃的肉团心,它是讲的人类的认识能力。中国文化把它叫做“心”。“心”就像一面镜子,如果这个镜子很脏,上面有很多灰尘,它能不能照出这个世界?不能的。就是人性里边的自私、贪欲、狭隘,人性弱点。(放到“把镜子上的灰给擦掉”后面)我们的圣贤,发现这个秘密以后就告诉我们,人类的心灵这面镜子,如果想把整个世界给看清楚,包括把人类自己看清楚,就一定要把镜子上的灰给擦掉,中国的所有文化,其实都在告诉我们怎么样“擦镜子”。你比如《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吾身”就是把附着在我们心灵镜子上的这些灰给擦掉。孔子告诉我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防止我们心灵上再增加新的灰尘。你读佛家讲的“五戒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等等都是在做这个事。禅宗有一个大师叫神秀,神秀曾经写过一首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时时勤拂拭”,今天懂了吗?“擦镜子”。镜子一旦擦亮之后会出现什么?任何世界来到镜子面前有山照山,有水照水,世界的真相就可以在镜子里边郎朗影现。所以我们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在认识论上有重大的差别,西方人特别强调,依靠一套中介的符号才能认识世界,这就使得它们的逻辑、语言、概念非常发达。所以逻辑学、语言学,包括概念在西方都是很重要的学科,因为这是西方人认识整个世界的供给系统。而我们中国强调,直接就可以认识世界的真相,直接认识真相的秘密就是我们的心是一面镜子,只要我们擦亮了这一面镜子以后,整个世界的真相就在镜子里面自然影现出来。
有人就会问了,我们的心灵这个镜子直接能够认识到这个世界吗?我告诉大家,你们都会有体会。
比如说你认识一个新朋友的时候,你从来没有见过他,但是当这个人来到你面前的时候,隐隐约约觉得这个人不是个好人,或者这个人很危险,或者这个人特别忠厚、老实,特别可靠。你们一般的就把它当做“第六感觉”,其实这就是你心里的镜子,对这个人照了照,而且有的时候会照的很准。你觉得他不是个好人,往往他就不是,你觉着这个场合有危险,往往它就会有灾难发生。其实就是你心里的镜子擦亮了,当你来到这个场合的时候,这个场合的真实状态,一下子就反映到你的心灵上,你心灵的镜子就给出答案了。可是要问为什么得出来的,它没有理由,你心灵的镜子直接就照出来了,这就是中国的认识论。当然了,如果你内心里面很乱,灰尘特别多,想照出来这个世界的真相,不可能。所以中国文化认为,要想把世界看清楚,必须擦亮镜子。而西方人告诉我们,想把世界认识清楚,中介必须很发达,必须有非常丰富的逻辑学知识、语言学知识,清晰的概念借助这套中介符号才能认识这个世界,这是中西方在认识论方面的一个差别。可是如果要问这两者的优劣,应该说是各有特点。我们中国文化应该好好的学学西方的这种中介的这种体系,我们应该好好的在逻辑学、语言学和概念上向西方学。可是西方人应该好好的向中国学一学我们这个“擦镜子”的理论,我们怎么样通过内心的明澈而悟出这个世界。应该说各有优势。
可是如果想洞悉整个世界真正的秘密,中国文化的认识论更有优势。为什么这样,希望我们今后有课的时候再继续分析。所以我们通过《易经》所说的“无私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这一句话,就懂得了《易经》的作者,《易传》的作者为什么给我们贡献了那么多非常好的人生哲理,那么多人生的大智慧,同时我们也要懂得《易经》的作者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个,就是因为人家通过“无私,无为,寂然不动”,其实就是把心中的镜子给擦亮了。当一个人心灵的镜子擦亮的时候,我们再看这个世界,可谓光照寰宇,乾坤自现。朋友们,你想做到吗?只要你能擦亮心灵的镜子,圣人能,你也能。
已购课程用户请添加助教微信:hzxt06,和郭老师群内互动交流。
易无思也,圣人无私也?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内没有杂念纷飞,外不胡作非为,动心忍性,世界万法、万象就会了然于心。 今天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深意。 感恩郭老师精彩授课!
中国的汉字方方正正,也代表做人的方正。既有音,又有形,生动、形象。我们的老祖宗太伟大了!
这一集有点扯 没讲清楚 其他集都挺好
无私才能出智慧,心上的镜子擦亮了就能看到这个世界的真相。老师,我处处都是想着为别人好,这样是在擦镜子吗?我也想擦亮心上的镜子,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面对生活的事情能得心应手,从而生活的更幸福。感谢老师!
详尽阐释 进退存亡不失其正 讲的很好 让人非常受益
这句话是讲:“易”无思无为,寂然感通。而圣人(作易者)忧天下来世,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设卦观相,系辞焉以断其吉凶。作者岂能无思无为?这《易经》讲的!哈哈……
感恩郭老师
听了郭老师的课,豁然开朗 如果人能在年少时熟读这些中国古代经典,人生真的会少走很多很多弯路啊~可惜我们的基础教育并不是很重视对中国经典的教育 ,该如何让青少年了解并爱上中国古代经典,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老师说的内she ng外Wang是哪两个字?
弘正学堂 回复 @释学一: 内圣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