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讲《付嘱品》 惠能预言:死后“当有一人,来取吾首”(下)

第五十七讲《付嘱品》 惠能预言:死后“当有一人,来取吾首”(下)

00:00
11:31

        原文: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又问:“后莫有难否?”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 遇满之难,杨柳为官。”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珈蓝,昌隆法嗣。”

        他说:“诸佛出现,犹示涅槃。”“诸佛”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句话是说在世间出现的一切诸佛,都尚且向众生示现过涅槃相,更何况是芸芸众生。所以,“有来必去”,有生就有死,“理亦常然”,这个是很自然的道理。惠能说,我的这个身体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归必有所”。听师父这么说,弟子们又问“师从此去,早晚可回”。“早晚”指什么时候,意思是您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来。在这帮弟子们看来,师父佛法修为那么深,神通广大,还不会这么快就圆寂的,虽然现在说要走,但早晚还是会回来的。见弟子们问他何时回来,就知道他们还对他的离去不敢相信,就打了个“叶落归根”的比喻,说自己好像树叶落了似的,一定要归到树根底下的。而且,“来时无口”。“来时”指在活着的时候,“无口”就是没有说过什么话。意思是,我这一辈子啊,其实一句话也没说过,现在叶落归根也要回去了。

        这些弟子们,虽然嘴上说不相信师父马上就要圆寂,但心里也明白师徒间阴阳相隔的到来是挡不住的。于是就想抓住这即将逝去的机会,尽量多问些问题。

        这次问什么呢?有几个弟子们还是对衣钵的传承感兴趣。就问惠能“正法眼藏,传付何人”。“正法眼藏”是禅宗用来指全体的佛法(正法),这里指禅宗法脉的衣钵传承。相传释迦牟尼佛在灵山法会上,以“正法眼藏”传给大弟子迦叶,是为禅宗初祖。虽然惠能把不传衣钵的道理反复做了解释,但是弟子们的根性是有差异的,有听懂的,也有没听懂的。法海在这里还特地找了一个弟子出面问衣钵的问题,他这么安排编撰,实际上也是从另一个方面向大家说明了人的根性是有差异的。这个弟子,不但根性差,而且还想着有可能惠能会把衣钵传给他呢。惠能见还有弟子问衣钵的传承,就说:“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就是说谁能得到衣钵啊?当然是谁有道,谁就得了。“无心”就是没有执着,面对外物寂然不动,谁的心这样子了,谁就能明白我的佛法。没有执着的无心之人应该是怎样的呢?就是刚才讲到的像得到“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的那种人。这种人还能牢记惠能平常所说的那些偈颂,并能按照偈颂的道理如实地去做。这大概算是得道之人了。

        还有弟子问“后莫有难否”?关心在惠能圆寂之后本派的祸福情况。大家都很清楚,惠能为了弘法,几度命如悬丝:遇到过放火烧死他的人,半夜提刀砍脑袋的人,也遇到过来偷法的间谍等。这些情况,弟子们都是知道的,他们就觉得师父在的时候,已经有这么多的磨难,将来在我们这个教里,应该还会有灾难发生。“莫有”这是一种希望的口气,就说将来我们不会再有灾难了吧。以前杀不了师父,现在师父圆寂了,将来会不会来杀他的弟子啊?弟子们有这个担心,就问惠能,希望给预测一下。惠能是有神通的,他知道自己灭度后将会有什么情况发生,于是就说:“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惠能预测自己灭度后五六年,有一个人要来偷盗他的脑袋。有什么深仇大恨不能解呢?人都死这么长时间了,还要来砍脑袋?

        惠能的预测情况是这样的:“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惠能灭度之后,因为有神会等弟子的护法,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佛法传播得也越来越广。大概在公元722年的时候,也就是惠能灭度后的第九年,当时在洪州开元寺(江西南昌)有个僧人,是新罗国(朝鲜半岛的国家之一)人,想把惠能的头砍下来运回自己的国家供养。这位僧人就在洪州当地雇了一个人,给了二十千钱让他去宝林寺偷盗。这个被雇佣的人叫张净满,是一个孝子,上有老母下有妻女,家里很穷,为了养亲糊口,没有办法就拿了钱去偷盗。这就叫“头上养亲,口里须餐”。当年的八月三日深夜,他就偷偷来到了安放惠能真身的地方。因为砍头的动作太大,惊动了守护惠能真身的弟子们,后来他就慌忙逃走了。惠能的弟子们就去韶州衙门报了官。当时韶州的刺史姓柳,韶州下面的那个县令姓杨,他们俩合力很快就把张净满捉拿归案了。下面的这句“遇满之难”就是指张净满偷盗不成,反而遇到难事,被官府抓住了。谁去破的这个案呢?就是“杨柳为官”,破案的两位官员,一个姓杨一个姓柳。

        刚才惠能预测了自己灭度五六年之后的事,整个事件一一被他猜中,但也有稍许出入,不是灭度后五六年,而是九年之后。接下来,他又预测了自己灭度七十年后的事。

        惠能灭度七十年后,会发生什么事呢?惠能说将会出现两位从东方来的菩萨,一个是出家的菩萨,一个是在家的菩萨。他们两个人“同时兴化”,在同一个时间内宣传佛法。而且他们两个人还很熟悉,禅宗当中有一句“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的禅语,就是那个出家菩萨对在家菩萨说的。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大力弘法,就建立起了顿教的宗旨,禅宗的法门。而且“缔缉伽蓝”,“缔缉”就是建造修理,“伽蓝”是指寺院,意思是说他们把庙宇又修造了一次,把佛法发扬光大,出现了“昌隆法嗣”的局面。讲到这里,估计大家对这两位在家出家的菩萨很感兴趣。

        这位出家的菩萨,据说就是江西的马祖道一禅师。马祖道一是惠能的弟子怀让禅师的学生。大家还记得吗?当年怀让禅师求惠能印证时,惠能就告诉过他,日后在他的弟子当中将会出现“一匹马驹,纵横天下,人莫敢当”。这匹惠能心中的马驹,就是马祖道一。后来果不其然,马祖道一开宗立派,建立了禅宗史上最主要的宗派洪州宗。他的弟子很多,据说有“八十八位善知识”,法嗣139人,后来开衍出临济宗、沩仰宗二宗的百丈怀海就出自他的门下。马祖道一与弟子百丈怀海,在禅宗史上立下了汗马功劳,“马祖造丛林,百丈立清规”就是指禅宗当中所有的丛林,是由马祖造的,清规则是百丈禅师留下的。禅宗刚传入的时候,僧侣们的居住环境并不好,有的岩居穴处,有的寄住律寺,时间久了,就出现了各种问题。所以,马祖道一就率先在荒山另建了专门供僧众和合居住的场所,因为修建的地方有很多树木,加上大家这样住在一起,就好像树木聚集一样,所以干脆就把新建僧众居住的地方比喻为“丛林”。后来百丈怀海禅师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一整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以,马祖道一在禅宗史上做出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讲完了这位出家菩萨,喜马拉雅的各位听众朋友,你们知道另一位在家菩萨是谁吗?要想知道详情,且听下回分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90577wwep

    师者,授业解惑也!听陈教授讲坛经疑惑顿开,心情慢慢平静了。略带乡音的演讲倍感亲切,越来越着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