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好乐,孟子鼓励他与民同乐,仁政治国。仁政很难吗?心中有百姓,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可以安邦定国。
一起来感受,圣贤劝导君王爱民、与民同乐的度世苦心!
梁惠王章句下·第一章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梁惠王章句下·第二章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能同理他人,就照顾他人感受。
笨笨的素素 回复 @吉平2010: 感同身受!把“我”放下,气就回归无极,与道同体~生生不息…
以孔孟之道劝王有利无害,利民利国利己,不为王用任然得圣贤美名。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与民同乐,仁政之本
以孔孟之道劝王有利无害,利民利国利己,不为王用任然得圣贤美名。
羡慕有这样的好老师呀
乐民之乐,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民亦忧其忧!
齐宣王是个真实的人
孟子周游列国,以三寸不烂之舌小心翼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伺候这些小祖宗们。
历史上有诸多对人类理想社会的描绘,例如《道德经》里的小国寡民,《礼记•礼运》中“路不拾遗与夜不闭户”的大同社会,《桃花源记》的武陵桃花源,建国初期的“人民公社 ”都是宣传民众压抑私人欲望,满足集体社会的公众需求; 君主需要王道治国,仁政爱民,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准,消除私有财产制...请问老师 为何这些乌托邦制度不能在现实社会立足?
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