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真正的“勇”

8.真正的“勇”

00:00
17:35


齐宣王好勇,孟子因势利导,劝导他在勇中施行仁政。匹夫之勇不足取,文王一怒而安天下,才是真正的勇!

古圣先贤立德立言,所以垂范后世。其中智慧哪怕落实一二,都会让我们的人生发生挡也挡不住的正向变化。一起学习吧!

梁惠王章句下·第三章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齐宣王说:跟邻国交际有没有什么高明一点的办法,好一点的办法?

孟子对曰:有。有原则的。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孟子说,跟邻国交际,邻国当然就是有大国面临小国,或小国面临大国的问题。是有原则的,什么原则呢?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说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是居于大国的地位,还肯去屈就小国。世上有没这样的事情?有的。“故汤事葛”,当时汤王的国度比较大,葛国其实是比较小。那个葛国非常的放荡,然后也不举行祭祀,也不做仁义的教化。那么汤虽然地很大,葛国他的国君非常的暴虐,百姓对他非常非常多的怨言,其实汤可以随时可以把它打掉,把它打败,但汤并没有这样做。汤看这个葛国的国君要什么?他说“为什么你不祭祀呢?”他说“因为我们没有牛羊。”然后汤就送了好多好多的牛羊去给他,“为什么你还不祭祀呢?”“因为我们没有稻谷。”那汤就派了好多人去帮他种稻谷。各位记得哦,汤是大国,葛是小国。汤为什么肯这样做?他不是怕他,他是希望天下的人,人人都能够拿出仁心,他希望他的道德的教育能够普遍行于天下。他不希望任何人受到伤害,所以我不打你,但是我希望,你说你缺什么,你告诉我,我供给你,然后你不要对你的子民那么暴虐可以吗?汤的意思是这样,所以就不断的供给他。

这个是当时是有这样的事情,后来葛还是被汤给灭了,为什么?因为这个葛国的国君说他没有东西祭祀,后来汤派了妇人、小孩去帮他,小孩子拿着送去的供品去呈献给他。结果这个葛国的国君夺了他送上来的食物,并且把送上来食物的小孩给杀了,就这么暴虐无道。汤忍了他那么久,到这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就动武把这个葛国给消灭了。这个是后话啦,我们说前面这一段,汤确实是大国,而且确实是低声下气的去看看葛国。这个葛国是小国,很暴虐。你有什么需求你告诉我,我来帮助你,他确实是如此,所以这个仁者才做得到。

还有一个例子,文王事昆夷文王当时也很大,他在纣王的时候,他是三分天下里面有两分是靠着文王的。因为他们都很痛恨纣王,所以都投靠文王,所以文王是很大。昆夷是个小小的国,可是却很剽悍,它是西戎的一个国。这个例子,文王事昆夷,他也是不断的满足这个昆夷,昆夷一直挑战文王,要打文王,文王躲在里面不跟他打。

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刚刚以大事小已经讲过,现在来举举以小事大的例子。有智慧的人,它是小国,它就能侍奉大国,为什么?因为这样才能够保全他的国家、他的人民的安全。

故大王事獯鬻,勾践事吴。大王是谁呀?就是文王的爷爷。那么,大王当时很小很小,獯鬻很大,他是北边的匈奴。他一直要来侵夺大王的土地,那么大王就用给他皮币、给他珠玉、给他犬马,他还是一直来豪夺,最后他就把土地通通送给他,他自己一个人躲到豳这个地方,就是在岐山下,避开他。所以我是小,然后我就来侍奉你嘛,这个就是我们要知道,小不可以敌大嘛,他那么大,我又那么小,他又一直来侵忤我,我又要顾及百姓的安全,那我只好低声下气,我给你货物嘛,我给你这个给你那个。但最后呢,他还是不肯,那就知道说他要的是他的土地,所以他们就举国都搬走了。“勾践事吴”,这个故事各位就比较熟悉了。当时的越王勾践打败仗了嘛,然后退于会稽,亲身去侍奉吴王夫差,这个事情他小,他就去侍奉大,这个是智者必须做的事情啊。

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说大国还能侍奉小国,那是乐天,就是什么?所有的逆境不把它看在眼里,我们希望大家都不要受到伤害,是这样的仁人知心的想法。“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那我小,祂很大,我偏偏要跟祂抗衡,以卵击石,那谁受伤害啊?那肯定蛋要受伤的嘛,是不是?这个就是,天有天的法则,小的终究是不可以敌大嘛。大的有仁德的人可以事小,小的如果有仁德当然可以事大,你没有仁德你也得事大,你不事大那是自取其辱。

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说乐天者是指以大事小的人,有仁德的人,他可以保天下。就像汤王这样的,他的仁德终究全天下的人都能够感佩的。畏天者就是以小事大的,不逞一时之快,不要以卵击石就能够保护他的国家。

诗云:畏天之危,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篇说畏天之威,说天道的规则就是这样,那我要去尊重这个天道的规则,小故不可敌大嘛。“于时保之”,他就能够保护他的国家、他的子民。本来这一篇是在讲成王敬奉天威,能够安持营守,然后成他的太平之道,这个是在褒奖文王用的,那么孟子把它引用。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孟子对于齐宣王循循善诱,齐宣王听了说:你这个话说的是好,可是呢,我没有办法照你的话做,因为我有个小毛病。“寡人有疾”,说我有个毛病,什么毛病呢?“寡人好勇”,我这个人好勇,所以好斗,我没有办法像你那样以大事小,这个我做不到,我也没办法说那样同乐,我做不到。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现在孟子又要循循善诱一番了,说勇,你说你好勇,好吧,好勇也可以王天下,不过,你不要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孟子说,你不要好小勇,如果有一个人按着他的箭,然后怒目嗔视着对方说:你们谁敢拿我怎么样啊?这种勇也是勇,但是叫做匹夫之勇,这种勇只能够敌一个人,王你已经好勇了,那我就请你好勇,勇得大一点,勇用在得大一点的地方,这个勇要更大,不要只是抚剑疾视的那一种勇。

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孟子举《诗经·大雅·皇矣》篇又要来对齐宣王循循善诱一番,这个是有一点典故的。当时这个昆夷是在文王的旁边不远的一个比他更小的国,可是昆夷很喜欢侵扰文王的疆界,然后一天甚至到文王的城墙的东门骚扰了三次。文王是很大的,文王已经有三分之二的天下,文王闭门修德不跟他打仗。就是他在那边叫嚣,然后文王把城墙关起来不跟他打仗,那昆夷反而觉得这个文王没有勇气。文王就是这样,反正攸关于我一国的荣辱而已,而且我城墙关起来,你也伤不了我的子民,那我也不希望伤你的子民,虽然你在那边叫嚣,可是文王是很有仁德的人,他就城墙关着,眼睛闭着都不跟他打仗。“王赫斯怒”,后来有一天为什么文王动怒呢?文王动怒的原因是因为昆夷出兵,队伍已经走在路上了,他要去伐谁呢?他去伐一个很小的国,比昆夷更小的国,叫做莒国。那文王是一个很有仁德的人,你跟我挑衅,我不跟你打,你也伤害不了我,那可以。问题你挑衅我不满足,你还挑衅一个更小的国,而且现在部队已经在路上,文王震怒,所以“王赫斯怒”。

爰整其旅,于是文王就整理他的部队,整理他的部队干吗呢?去打他吗?没有。了解了这段故事真的会感动的,文王怎么做?文王整理了部队,然后这个庞大的部队,踏过昆夷的国界旁,只是踏过。然后要去拜访昆夷这个国家后面的那个国,他说是说要去拜访远一点的一个国家,可是部队故意要踏过昆夷的疆界。

结果那个昆夷在干嘛?昆夷不是出了兵要打一个小国吗,叫莒国,对不对?然后知道文王有庞大的队伍,正在走向他的国家的时候,吓了一大跳,所以所有部队全部撤退。全部撤退之后,文王就救了这个小国了嘛,对不对?所以叫做以遏徂莒,这个“莒”是一个小国,然后这个“徂”就是往、到的意思,“遏”是遏止。文王整理他的部队,不费一兵一弹,都没有,只是步伐整齐,军容壮盛的走过昆夷的这个小国的疆界,就把他给吓死了,然后又救了一个小国。各位你看文王的仁德深不深啊?那么大的国,一直跟他挑衅哦,他也不出去打仗。可是他为谁才打仗呢?为了众生的生死他才打仗。然后打仗的时候他又选择了一个杀伤最少最少的方式,对吧?对莒国没杀伤,对昆夷那个混蛋也没杀伤,对文王呢?是去结交了一个远方的国,拜访了一个远方的国。

这种仁德真是非常的深的,而且智慧也非常深,难怪大家对他敬服,所以以笃周祜。他奠定了周家八百年的基业,为什么后面的这个朝代那么乱,大家对周家还是尊敬的,因为文王、武王、周公的这个德泽、德性。这些小故事说起来呀,大家都感佩不已的,所以周家能够成八百年。

以对于天下,用文王的仁,用文王的勇去面对天下,你说文王有没有勇?文王不是怯懦的,王赫斯怒,有没有?他对自己的得失是不会动怒的,但他对于别人的得失受到无情的伤害的时候,他是震怒的。他震怒他必须出兵,可是出兵又不愿意见血。唉~你看,所以我们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觉得这种气度才深,是不是这样啊?我们今天为什么要重新来讲讲中国老祖宗,中华老祖宗的经典,那是因为这才是王道。

此文王之勇也。所以文王勇不勇?文王很勇啊!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勇不勇?非常的勇。各位,现在为什么讲到这里来?因为谁说他很勇啊?齐宣王,齐宣王说:你讲得好,但是我有个小毛病。什么小毛病啊?我好勇。那么孟子就在想,你既然好勇,不想施行仁政,那我该怎么样度化你呢?哎,文王这个勇真是勇,而且勇得是非常非常的有深度,不如你就来学学这个勇吧。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这个是《书经·秦誓》篇里面的一小段。这个孟子不知道哪里有那么多脑袋可以装《诗经》《书经》,装这么多,他随处引用都是《尚书》跟《诗经》里面的句子。他说,“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说众生是愚痴的,众生是盲目的,众生要往哪里走,老天爷要为他们降下可以指导他们的君,指导他们的师,来帮他们照亮前方的道路。所以老天爷生下了这么多的子民之后,又降下了特别有智慧的君师,来领导他们。“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当时这个《尚书·秦誓》篇的时候,正是武王要伐纣的时候,这个是指武王要伐纣中间的一段故事。说这个君师,“其助上帝,宠之四方。”说一个国家之所以要有君,要有师,就是要帮助上帝来宠爱四方国度的人们,来爱护四方国度的人们。那个“宠”就是仁爱、爱护。“有罪无罪,惟我在”,那么武王他就说啦,他说现在既然大家推举我,因为是八百诸侯会于孟津嘛。那么多的人推举武王出来,那是因为文王的德泽下来,那武王也非常有德性嘛。所以天下的人“有罪无罪,惟我在”,我来定夺。现在要去伐纣,纣王有没有罪,那是很明白的事,但是现在我来定夺,勇不勇啊?是在讲他的勇,武王的勇。“天下曷敢有越厥志?”天下的人哪里还有敢违背武王的志向的呢?当时的武王是代表天下,因为八百诸侯是推举他的,对不对?然后说,有罪无罪惟我在,好吧,你们既然推举我,那么要不要出兵我来定。纣王该不该伐,我来定,我说该去伐他,“天下曷敢有越厥志?”没有人敢再违反武王的意志。这一段在说什么呢?在说武王的勇。

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说“一人衡行于天下”,指谁呢?指纣王。这个纣王暴虐无道,横行于天下,武王最看不惯这种人,所以出兵去打他,这个就是武王的勇。那这边讲到文王的勇“王赫斯怒”,对不对?讲到武王的勇,那文王的勇呢?出兵,但是没有打仗。武王的勇,出兵,但是不得不打仗,都是勇,都是救天下。

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说齐宣王,你不是很好勇吗?那文王也好勇,我说勇是很不错的,武王也好勇,你看不是都名垂青史嘛。那你也好勇,那好吧,那我们也来一怒安天下怎么样?文王的怒,他是把利益给天下人。武王的怒,也是把利益给天下人。我们今天一怒来安天下,我们把利益给天下人,如果你肯这样做的话,“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百姓还怕你不够勇,对吧?好吧,那我们就来好勇,好勇也可以王天下。

各位想想看,孟子为什么绕了那么大一个弯?他就已经明白讲说他有毛病了嘛,对不对?可是好不容易周游列国看到一个国家的国君,周游列国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救天下于水火之中,那我何不来试试看呢?也许他会有所感悟也不一定啊。那么这只是他循循善诱,圣人救世的苦心其中的一小环。好,今天讲到这里。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黄庭禅官网 http://www.htz.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黄庭禅”、“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添加交流群请加志工微信号htzchina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观海君

    讲得很精彩!领略先贤王王道。

  • 省覺

    诗经,书经 孟子这是在科普啊。

  • 程序猿8号

  • 林容_xe

    辩才无碍的孟子!一身正气的孟子!

  • 关雎子

    祜,音hù

  • 关雎子

    匈奴的前称

  • 关雎子

    獯鬻xūn yù

  • 草地里的荷兰猪

    经典

  • 嗯CBH

    DAY3

  • 摩羯同学读经典

    不怒而威 ,有仁德,有实力,大勇若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