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何以老安少怀?

6.何以老安少怀?

00:00
25:32

齐宣王实现君临天下的梦想终日征战,导致民不聊生。他向孟子求教圆梦的良策指为“缘木求鱼”!圣贤从根本处入手,这样的大智大慧,值得今人深切反思,好好学习。

梁惠王章句上·第七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说在这样的时机,能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爱自己的长者,也敬爱别人的长者,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保护自己的小孩,保护自己的晚辈,推这种爱护的心也去保护别人的晚辈跟小孩,这两句说起来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老安少怀”。

做到这样就可以天下可运于掌,说此时此刻,这些所有的天下国家的诸侯都草菅人命,只要有一个人肯示范出他的仁心仁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要王天下可运于掌,他就易如反掌一般。那么,这里面说到老跟幼,就没有提到一些年轻力壮的,为什么?因为年轻力壮的人应该要为社会牺牲而奉献,要去担当的。社会上必须要有这样的共识,这个社会才会充满希望,才会有义气。需要照顾的并不是这一群人,而是老人跟小孩妇儒,所以特别提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诗经·大雅·思齐》篇里面有这么一小段,“刑于寡妻”就是做好妻小的表率,“刑”就是表率的意思。“至于兄弟”,然后也对兄弟兄友弟恭,这个爱心不只是到自己的妻跟子,也推广到兄弟。“以御于家邦”,最后再把它用到国家,用在人的身上,用在妻小的身上,推广到兄弟的身上,推广到国家,这样的越来越大,推他的仁心仁术而已。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就是把那种不忍人受苦的心恻隐的心把它用在自己的近的地方,然后慢慢推及到远的地方,如此而已就可以王天下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所以要把你的仁心仁术推广开来的话,就可以保四海,可以王天下;不推恩,自私自利的话,连妻子都保不住。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所以古代的人之所以大过人者,为什么之所以他的功业人所不及?没有别的,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想要的,那就要想到别人也想要;自己希望达成的,要想到别人也希望达成;想获得的,别人也希望获得,不是吗?自己不要的呢,别人肯定也是不要,所以把自己的好恶的心然后也顾及到别人好恶的心,这个就是古人王天下的存心。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那么回到前面所说的话,就是齐宣王用这个羊去换一只牛这个事情。说你的仁心仁术,恩足以及禽兽,已经连禽兽都得到你的恩惠了,而功不至于百姓者,而你的作为却没有把你的仁德、仁政加诸在百姓上面。独何与?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这是为什么呢?我看你是不做而已。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权”就是权衡的权,称子上面的那个称砣,称一个东西要称几斤重,那个称砣往前移还是往后移那个叫做“。要去权然后才能知道一个东西多轻还是多重要去度,“度”就是用尺去量叫做度。去量量看然后知道一个东西的长短,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什么东西任何东西都是一样,你必须去衡量衡量。心为甚心更是这样,你必须返观返观。王请度之!请您好好的观察观察自己的存心,我认为你有足够的能力,只是你不做而已那为什么你不做?心就跟量东西一样,您没有去量一量看一看检查检查,你怎么知道你的存心是什么呢?你是什么存心,使你有这么大的土地,这么高的诸侯的位置,易如反掌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做呢?马上就可以王天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没有回答,他还在想。孟子接着说或者是齐宣王内心里面的兴趣是要兴甲兵,然后危士臣,让所有国家里面的人都投入战争,跟邻国的人去打仗,让大家的生命财产都陷入危境。构怨于诸侯然后跟所有的诸侯来打仗来结怨。然后快于心与?然后你才觉得痛快吗?这么简单的事你不搞,难道你想搞一点颠覆的事情吗破坏的事情吗搞得天翻地覆然后你才满意吗?

王曰:吾何快于是?齐宣王说:不是的,我并不是想要搞得天翻地覆,我何尝不想国泰民安,然后王天下。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是我的内心另外有一个愿景在,我希望达成我内心的那个愿景。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我告诉你说你把你的仁心仁术用在你的百姓上可以王天下,你却不做,然后你说你有一个愿景在,你有一个欲望还没达成。孟子说:“那你的欲望,我可以听听吗?王笑而不言。齐宣王笑笑的,不好意思说。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您是有什么欲望吗是因为吃得不够好吃吗不够吃吗?轻暖不足于体与?还是那一些穿的盖的不够暖和吗?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还是各形各色的东西你还看不够呢?声音不足听于耳与?还是美妙的音乐还不够你听吗?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这个“嬖”就是宠爱。“便嬖”就是很会说谗媚的话的那些受宠幸的佞臣叫做便嬖。你的臣那么多,还不够让使用吗?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孟子自问自答,根本没有时间让王来回答,他说以上我所说的这五项,您的臣都有办法来供给给你,而且超过我想像的很多,所以我认为王您所谓的大欲,应该不是我所说的以上的这五项才对。这个孟子自问自答,很有意思,他明明知道齐宣王要的是什么,他就故意讲一些别的,让这个齐宣王没得躲。

曰:否。吾不为是也齐宣王说:不是,我的欲望、我的愿景并不是以上你所说的这五种,不是这五种。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孟子说:“那么以上这五种如果不是你的大欲所在,那么您的大欲是什么呢?其实啊已经昭然若揭。”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自己猜测啦。他说那么据我猜测呢,你是想要辟土地,就是想要土地比现在更大。朝秦楚,是让那个秦国、楚国都屈服在你的臣下。蒞中国,而抚四夷也。以天子的姿态来君临中国,叫蒞中国而抚四夷”。然后以天子的姿态来安抚四方的蛮夷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说您的大欲所在就是要让天下的人都跟你臣服,依照您目前的作为想要君临天下,达到这么大的欲望的话,犹缘木而求鱼也那就像顺着木头往上爬,顺着树往上爬,却想要抓鱼。各位,鱼活在哪?鱼是活在河里啊抓鱼你要去哪里起码要去水边吧。这个顺着木头往上爬,抓猴子是有啦,哪有鱼可以抓?缘木而求鱼的“缘”就是攀附,顺着木头的上面去走,哪里能够找到鱼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为什么孟子说以若所为,求若所欲以若所为,他什么作为?齐宣王常常跟附近的邻国打仗,构兵于诸侯,以这样的事情想要来君临天下,就像缘木求鱼一样,是永远达不到的事情。

王曰:若是其甚与?齐宣王说:“有这么离谱吗?我会像你所说的缘木求鱼吗背道而弛吗?

曰:殆有甚焉!恐怕不止这样,不止这么离谱,而且还非常危险。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说你找错方向,鱼应该去水边抓,你却爬到树上抓,虽然是得不到鱼可是没有灾殃的,空劳心力而已嘛。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以你目前的作为,常常喜欢打仗构兵于诸侯,而要求去霸天下,让天下的人都对你臣服,尽心力而为之如果您还不知道要悔改,然后处心积虑还要往这个方向前进。后必有灾势必尽力的去战斗,必有残民破国之,对不对?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要丢掉了,这是可想而知的。

曰:可得闻与?:“是吗?以我齐国我要来王天下,我这么大的国有这么困难吗?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现在孟子举例给齐宣王听听,说为什么我认为你会非常危险。举个例子吧,邹国很小很小的国,楚国很大很大的国,以邹国跟楚国两国来战的话,则王以为孰胜?王您认为哪一国会打胜这个是谁都知道的答案。

曰:楚人胜。楚国跟邹国差很多很多,差不知道多少倍,所以楚国的人一定会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孟子说:那么说来天下有一个定理呀,这个定理就是小的没办法跟大的来敌对,寡的跟众的来打,寡的要吃亏的,弱的跟强的来打,弱的要吃亏的嘛,这个是很自然的道理。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我现在看看海内所有的国家。“方千里者九土地有千里见方的有九国。齐集有其一齐国占九分之一,就是齐国也差不多是千里见方的国家。那另外呢,另外的国加起来差不多还有八份,齐国占九分之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那么您齐国,你想要用武力平天下,去折服天下,那不就等于你以一要去降服八吗,对不对?其它的国家加起来比你大八倍呀!那跟邹国去打楚国有什么差别?告诉你说,别做梦啦。盖亦反其本矣。所以如果你想要王天下,想要让四方的人都对你敬服,不要说臣服,对你非常的尊敬、敬重,盖亦反其本而已,那你应该要回到王道之本,王道之本是什么呢?王道之本就是仁义。

看下一章,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今日王如果发政施仁,就是开始施行为民设想的仁政。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那么所有天下想当官的人,都想要到齐宣王您的朝堂上来施展他的抱负。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所有当农夫的都希望在您的国度里面好好的有时间来耕种,不用天天去打仗。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说做生意的人都希望到您的国家来经营事业。行旅皆欲出于王之塗;这些到处奔波的人都希望走往这个齐国的道路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所有天下痛恨那一些暴君的人都希望向您倾诉。其若是,孰能御之?如果是这样,那么要王天下,谁有办法去阻止它呢这个前提是因为当时的天下,所有的人都深受暴君所苦,是那样的一个时势下,所以孟子才会说这样的话。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然昏庸,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但是希望孟子您能够来辅佐我,来教导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我虽然不是非常的聪慧,但是希望您试着教我看看,看看能不能成就王业。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以下这一段就来讲这个治国其实是一些简单的事情而已,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国家也就安定了。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说如果没有足以维生的常业而有恒心一直都有那个善心,都有那个志气,惟士为能只有那些追求道德之士才能够做到。他虽然穷困,可是他不失他的气节。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如果是一般的百姓跟那些求道德的人不一样的,他只要一无恒产,没有足以维生的产业。因无恒心那个“因”就是紧接着紧接着他就没有恒心,他就不会有善心了,他的心就会变了,这是必然的。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如果等到百姓没有恒心,没有那个行善的心,没有那个关心别人的心,那么放辟邪侈无所不为。那个“辟”就是偏斜。放荡自己,所有偏邪的事情都可以干。无不为已任何事情、昧着良心的事都可以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等到百姓没有了恒产,而后没有了恒心,而后放辟邪侈无所不为,然后已经有犯罪了,然后国家订定了很严的法律把他抓来关了受刑,这就等于是设了一个陷阱来让这个民入于罪。为什么说是诸侯设的陷阱?因为诸侯整日忙着打仗,然后人民没有时间来耕种,没有时间经营事业,不就没有恒产了吗?就是诸侯先想办法让百姓没有恒产,而后诱其犯罪,犯了罪再把他抓来杀,那不就等于设了陷阱要杀人吗?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实际上您并不是要设陷阱让百姓去犯罪然后抓来杀而实际上你做的事情就等同于设了一个好大的陷阱让所有的百姓自己去犯罪。哪里有仁人在位,然后设陷阱去残害他的子民,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吗?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所以一个明君在治国的时候,首要的事情就是要安排怎么样的政治让百姓的财产仰足以事父母对上奉养双亲没有问题。俯足以畜妻子”,对下养他的妻子绰绰有余。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乐岁终身饱,一整年吃穿都不愁。凶年免于死亡到凶年的时候也不至于饿死。到乐岁的时候整年吃穿都不愁。然后驱而之善,然后来教导百姓仁义道德。故民之从之也轻。所以百姓跟从你的领导、跟从你的教化是非常简单的那个就是简单。

看到这里,大体上的原则就是,只要衣食丰足,然后给予适当的这个教育,那么这些人就会变得有耻且格。看到这里你可能就会有疑惑:以现在的时代来说,那岂不是大家都丰衣足食了吗?为什么社会还是这么乱呢为什么犯罪的人还是这么多,没有道德的人还是这么多?这个当然是有前提的,孟子这段话是为战国来说的,战国是吃穿都不能够满足的一个时代,个国君暴虐无道的时代,所以为当时说法就这样说。那现在的社会虽然是丰衣食足,但是人们却腐败于过多的声色物欲的诱惑,然后太轻视道德的教育,所以世界依然是如此动荡。所以世界要平稳,终究是来自于一个很简单的生活衣食丰足而给予简单的生活,不给予太多声色物欲的引诱,然后再加强这个道德教育他才能够成功的。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现在你看看所有天下的国家,不只是讲齐国,让百姓的这个财产仰不足以事父母对上没有办法奉养双亲,对下没有办法让妻儿都能够吃得饱穿得。乐岁终身苦就是平常丰收的时候,他一整年还是辛苦的,为什么?因为丰收归丰收,都给抽税都抽掉了,强征百姓的谷粮都给征收掉了,打仗嘛所以风调雨顺照样是苦的。凶年不免于死亡那如果万一是饥荒的年、干旱的年呢?那大家都得饿死了。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说当面临这样时刻的时候,那这些百姓顾他的生命都还来不及。那个而不赡的“赡”是满足。无法满足,只是勉强维持生命苟活。奚暇治礼义哉?哪里还有时间跟你讲仁义道德?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那么王想要行仁政,想要成就王道,那应该回到你的根本上来,那根本是什么呢?刚刚说根本是礼义,可是礼义呢,只要百姓吃穿,吃得不饱穿得不暖的时候,他哪里有时间跟讲礼义所以要讲礼义的根本在哪里呢?就是在于百姓的恒产,就是吃穿一定要是基本生活需求是要够的。有这个基本生活需求能够满足再给他仁义,这个就是治国的根本。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这个宅边有五亩地,然后把它种桑树养这个蚕。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非常暖和的蚕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像这个鸡、狗之类的,该适当的时间养它,该适当的时间让它生育,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牙齿都动摇,没有办法咬很粗的东西,那么这些人就有肉食可以吃了。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那这个古代一夫一妻配百亩的地,百亩的田,勿夺其时你不要一直打仗,不要充调民役。那么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一夫耕种可以养八口的家,养八口之家是中等的农夫,上等的农夫可以养九口、十口,差一等的还有七口、六口。那就是说,一个八口之家的人只要有一个人工作,那么全家的人要吃得饱要穿得暖,这是简单的事情。

而后谨庠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然后谨慎的来办庠序之教。“庠序”就是学校。学校的教化,把这个孝悌的义理在学校里面讲明白,怎么样对父母、怎么样对兄长。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那些老者就是“颁白者”,他就不必背着很重的东西在路上奔波,不会没有人管他,因为大家都有仁有义,都懂得去爱护别人。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说老的人可以穿得暖吃得饱,而那些壮年的人也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说如果在这样的世代、这样的乱世,那么多民不聊生的这样的一个世间里面,能够有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老的人可以穿得暧吃得饱,那么年轻的人也可以去闯荡他的事业,而不成就他的王道的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因为当时的战国所有的君王都好杀,都喜欢打仗,所以如果有一个真正仁者出来的话,要成就王业、要平定天下反而是易如反掌。

这一章孟子重复地说了上一次的课程重新讲过的话,就是他为梁惠王所说的这些道理里面也谈到这一段。就是在讲说王政的本,养生的道是整个治国的根本。能够养生、能够让百姓吃穿不愁,而后给予仁义的教化,这就是王天下的道,平定天下的道。

那我们现在的社会养生是够的,但是仁义是非常非常淡薄的,这个是来自于物欲太多,声色的诱惑太多,这是古代人所想像不到的多了。所以我们现在的人虽然是衣食不缺了,但是每一个人的精神却非常非常的匮乏,这是现在有现在的时弊,而当时有当时的时弊。这个是梁惠王的上章。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黄庭禅官网 http://www.htz.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黄庭禅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添加交流群请加志工微信号htzchina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叮叮咚咚000

    讲的真好啊,孟子情商,智商都好高啊

  • Bruce2415

    太喜欢了,这是第二遍,在做听打,一 边听打一边分享给我现在只有11岁的弟弟,希望他从小受到孟子的感染。

    三渡渡人渡己 回复 @Bruce2415: 什么叫听打?

  • 刘元香

    张老师讲的太清楚,大道至简!

  • 慢慢慢_yw

    能免费听到这样的妙解,感恩!!!!!

  • 曾墨冉

    感觉孟子的口才比孔子还好啊,一举反三,妙哉

  • 吉平2010

    这一集很多名言,也提醒自己要好好修德,而不是一直奔忙外事

    三渡渡人渡己 回复 @吉平2010: 是得 百年过后什么钱财 爱情 都是过眼云烟

  • 笨笨的素素

    听张讲师讲国学会上瘾哦

  • 68格桑卓玛

    老师讲得来精彩了!感恩您的付出!

  • 1356621iwtw

    亘古不变的治国之策!

  • 张九川9

    衣裳足而知荣辱,仓里实而知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