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夷陵:刘备的战争困境

31.夷陵:刘备的战争困境

00:00
12:55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大家好,我是段文强。今天,我们接着讲三国。

上一讲我们说到,曹丕代汉自立以及尊奉、赡养汉献帝的举动,让远在益州的刘备,陷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动摇了刘备在益州的统治危机,无奈之下刘备只好宣称献帝已经被曹丕害死,然后强行称帝。结果,宣称献帝已死的举动,擅自称帝的举动,反而加深了刘备的政治危机,导致反叛时间接连发生,而且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最开始是一个郡反叛,后来发展到整个南部地区都叛乱了。这种政治困境,一直持续到蜀汉灭亡,我们后面还会说到。其实,这一时段,刘备不仅遇到了政治困境,还遇到了军事困境。这一讲我们就来看看,刘备的军事困境是什么?

在讲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简单描述一下中国地理,准确说是蜀汉的地理环境。我们都知道,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体可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青藏高原,第二级包括今天西北、关中和西南地区,而益州就完美的和第二阶梯契合,中间是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最北是汉中,刚好位于秦岭南部,而东部界限就是今天重庆地区,当时叫巴郡。重庆的地势想必大家都有耳闻,被成为8D城市,你可能既在一楼,又在18楼。重庆再往东,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今天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我们再描述一边,益州这个地区,北部边界是秦岭,东部边界是云贵高原的东端和巫山。也就是说,在地势上,益州完全自成一体,秦岭和云贵高原东端,正好构成两道屏障,让整个益州都易守难攻。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叫“天下未乱蜀先乱”,就是在说这一地区适合进行军事割据。当初诸葛亮也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先说险塞,然后才说沃野千里。

所以,益州是产生最多割据政权的地区之一,蜀汉、成汉、前蜀、后蜀等等。可见,在军事上,益州有着很强的军事优势。但,这同时又是益州的军事劣势。这是什么意思?地势险要是双向的,从外面往里打要翻山越岭很困难,从里往外打,也要翻山越岭啊!后来,诸葛亮几次兵出祁山,都没什么成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山路崎岖,运粮困难,成本太高。因此,尽管益州地区诞生了很多割据政权,却都是偏安政权,没有谁能以此为根基统一天下的。唯一的例外,就是汉高祖刘邦。所以,天下未乱蜀先乱后面还有半句话,叫“天下已治蜀后治”。意思是,这个地方虽然难治,但终究还是会被平定。

在知道这一层之后,再来看刘备,就能理解他的处境有多艰难。原本在《隆中对》中,诸葛亮的战略规划是,同时拥有荆州和益州,等待时机成熟,一路从益州北上,经汉中出秦岭然后向东,一路从荆州北上,过长江向西,两路兵马包围长安,然后一举拿下整个西部地区。这个战略看似进行得很顺利,荆州和益州都被刘备拿下了,实际上却非常曲折,不断受挫。一开始,荆州就没有被刘备完全控制,北部得襄樊地区和东部的夏口地区被曹操、孙权所控制。这两个地区,是荆州的两个门户,后来孙权之所以能顺利偷袭关于,和夏口有很大关系。前面我们也提到,周瑜也曾经说过:给我三万兵,进驻夏口,一定能打赢曹操。后来,刘备迫于压力,又把东部的长沙和桂阳两郡分给孙权。现在,刘备只剩下三个郡了,连荆州的一半都不到。实力已经大打折扣,想借此向北进攻长安,十分困难,你看关羽穷荆州之力,也大不过襄樊地区。后来,孙权又偷袭关羽,夺取了剩下三郡,导致刘备彻底丧失对荆州的控制,《隆中对》的战略也彻底破产。

实际上,按照诸葛亮的规划,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禅让为皇帝,已经完全符合“天下有变”的构想了。刘备最晚,应该在曹丕禅代之后,就应该出兵北伐,没准能有意料之外的收获。数年以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居然还能让曹魏朝野震动,雍州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竟然不战而投降。我们很难知道,刘备若是在220年两路出兵北伐的具体效果,但基本可以推测,比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效果要好。所以,夷陵之战的动机,尽管史书上的说法是刘备怨恨孙权偷袭了关羽,但史学家历来不信此说,方诗铭先生甚至认为,刘备此举是为了掩饰其借刀杀人的行为。不过,就像之前说的那样,刘备即使像制约关羽,坐观其成败,不派援兵,也不可能预料到,后来孙权背盟的行为,以及关羽一败涂地。因此,方诗歌铭先生的说法难以成立。考虑曹丕代汉与刘备出兵的先后关系,或许可以推测,刘备正是急于北伐才在此时贸然进攻荆州的。刘备态度之决绝,连诸葛亮也无法阻拦,只能哀叹:只有法正才能劝阻刘备!

然而,即便刘备势在必行,且准备充分,甚至连五溪蛮夷首领沙摩柯都参加了。但是,刘备却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就是舍弃水路,而走陆路。也就是完全依靠陆军进攻,而没有水军。我们都知道,在地势上,益州高而荆州低,很有军事优势。后来,西晋灭吴,元灭南宋都是顺江东下势如破竹。可是,这种优势仅限于长江,从上游至下游,不仅行军顺畅,连运输粮草也十分便利。后来,西晋灭吴就是以水站为主,所以,刘禹锡才写道: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但是,陆军就不行了,由于地势山路崎岖,行军和运粮都十分困难。所以,长江以南的地区,在军事上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关系,如果以水战为主,则从上游到下游,从益州到扬州,势如破竹。但是,如果打陆战,荆州和扬州是一体的,都属于中下游平原,有荆州就有扬州,有扬州就有荆州。你看,西晋灭亡后,南方就是成汉政权和东晋政权共存,成汉在蜀地,东晋在荆、杨。所以,打陆战,孙权夺荆州容易,刘备夺荆州难。

那么,接下来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刘备不选择水战呢?原因很简单,当时论水军荆州和扬州最强,益州虽然也在长江流域,但基本没有水军,有也很弱。之前刘备之所以能保住荆州,是因为有荆州水军,但是现在关羽的势力已经全灭,荆州已经被孙权占领,刘备没有水军可用,即使有几千人,几百艘船,也只能给孙权塞牙缝。因此,刘备干脆舍船就步,只打陆战,不打水战。后来,西晋灭吴也废了好大力气,王濬在益州地区准备了近十年,才准备好相应的船只和水军,才有了后来的顺江东下,只取金陵。

所以,公元221年的时候,出动大约五万陆军,从蜀中出发,经过巴州,也就是重庆,进入荆州。孙权,派陆逊跟他对峙。陆逊深知蜀道运粮困难,于是就采取了一种避其锋芒的策略,把荆州西部,几百里的山地都让了出来,等于是又增加了刘备的补给线。

这样一来,就让刘备很难受了。跟着陆逊向前推进的话,在战略上没有意义,虽然表面上能占据很多地盘,但在实质上陆逊的主力还在,不消灭他,就赢不了战争。而且,向前推进,第一会增加战争的补给线,使运兵、运粮更为困难,第二刘备等于是孤军深入,增加战争风险。但是,不向前推进又不行,步向前推进,就无法同陆逊的主力交战,第三,山路崎岖,既不利于进兵,也不利于撤兵。于是,刘备就采用了步步为营的方法,在从白帝城到夷陵之间,扎了很多处营寨,这样一来,既可以接应粮草,又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后方,前线打赢了固然最高,如果前线失利,则可以用这些营寨节节阻击,不至于在山岭里匆忙撤退。这个策略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双方一直从221年7月对峙到222年6月,盛夏时节,林木茂密。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于是,陆逊就准备接着用火攻。他先派一队人马,手持火把专门烧蜀军营寨,等大火弥漫,蜀军大乱,四散奔逃的时候,再派大军掩杀。这种情景,就有点类似于之前所说的,袁绍、公孙瓒界桥之战的情景。就这样,陆逊用火把开道,大军在后掩杀的形式,一路烧下去,将蜀军彻底击溃。刘备阻止不了败势,只好一奔逃撤退,直到白帝城。经历这一仗,刘备不但彻底失去了对荆州的控制,还让蜀汉政权的军事严重受损,在加上之前的政治困境,蜀汉政权相当于一个烂摊子。那么,对于这个烂摊子,究竟应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讲再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