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西门庆如何迈过“官场”的第一个坎儿?

2.4|西门庆如何迈过“官场”的第一个坎儿?

00:00
16:58

三联中读的朋友,大家好,我是卜键。

今天我们谈《金瓶梅》的第十七和十八回。此两回写朝廷发生了一个重大政治事件,奸臣杨戬被弹劾,他的一些亲信爪牙、包括亲戚陈洪被牵连,西门庆的名字也牵连到案卷中,但主要的还是写李瓶儿,朝政之争作为一个背景、一条副线,只有李瓶儿才是这两回的关键人物。

主要情节是:李瓶儿正满心欢喜筹办婚嫁事宜,而西门庆突然大祸临头。女儿西门大姐和女婿陈经济仓皇赶来,原因是朝中弹劾奸臣杨戬(简),连带而及他的亲家陈洪,匆忙让儿子带着箱笼财宝到清河避祸。西门庆嗅出危险气息,立刻将花园停工,他这个时候正在花家宅子的基础上修建大花园。派家仆来保来旺到东京打探消息,平日紧闭大门。而李瓶儿等他的信息又等不到,找也找不来,精神恍惚,饮食不进,卧病在床。为她看病的蒋太医乘虚而入,告知西门庆遭了官司,告诉她西门庆的种种不端,处处讨好,竟然一下子俘获瓶儿之心,结成夫妻。而来保到了东京以后,很快搞定,甚是干练,略花小钱,便进入太师府,求得蔡京之子蔡攸书信,再求主审此案的右相李邦彦将西门庆三字改掉,一场大祸顿尔消弭于无形。西门庆重新动工修建花园,也开始到外面走动,路遇冯妈妈,也就是李瓶儿的老仆人,养娘,才知道李瓶儿嫁了蒋竹山,开了一家生药铺,恼得不行,归家心情不好,打丫头骂小厮,还将金莲踢了两脚。这个时候也写女婿陈经济在花园管工。这个小女婿比丈人西门庆的色胆还要大,且做人毫无恩义,绝不是个好鸟,再后来会写到,他与潘金莲俩人的乱伦,他与春梅的淫乱,在本书分量很重。

这两回的情节,可分为主线、次线与伏线。

先说次线:

在第十七回,一路春风得意的西门庆,遇上了人生的第一个大坎儿。这是个难以迈过的凶险大坎,也是一扇噩运之门。作为一个在市井上摸爬滚打出来的浮浪子弟,他硬是由败落人家的儿子混成西门大官人,经过的事儿,迈过的坎儿,做下的伤天害理勾当,可以说不胜枚举。谋杀武大郎不是一道坎儿么?费几两银子也就遮盖过去;武松打上酒楼时岂不万分危急?找个替死鬼便化险为夷;东平府尹亲自发出提拿文书,找到陈亲家,转托杨提督和蔡太师,也就糊涂一判,风平浪静。年纪轻轻的西门庆,也算见过大阵仗了。

可这一次非同以往。这次是在朝廷的保护伞出了问题,他便慌了手脚。试想,在外省小县的西门庆每每能遇难呈祥,都因朝中有人撑着;而一旦这些大佬塌台,顺着线头捋下来,西门庆之流又何以遁形?譬如今天之反腐,动一个小贪往往很难,而抓住一个大老虎,连带便拎出一连串中贪、小贪,是古今一例也。

《金瓶梅》明说北宋,实写大明,以宋朝的腐败沦亡,预示明朝即将到来的毁灭;以末世景物,映衬那些可悲的末世生灵,映衬他们的小欢喜小把戏,映衬他们斑驳芜杂的情感活动。那些公然的毫无节制的贪欲,是暗黑时代最显著的社会特征。

但是我们看本回所写,又证明历史和社会是错综复杂的。从来末世多豪杰,有乱臣贼子,就会有仁人志士,就会有人奋起抗争。明朝的这个时期恰恰出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诤臣和义士,如抬着棺材上书的海瑞,如以死相搏的杨继盛和沈炼,他们的壮举震惊了朝野,也给予权臣强烈的震慑。小说写这次弹劾带给利益集团很大打击,处于这一关系网末梢的西门庆,似乎也在劫难逃。一场”瓜蔓抄”就要到来了!

什么叫“瓜蔓抄”?

这是对封建时代抄家办案的一种形象比喻,意谓辗转牵连,如瓜秧子之蔓延,如顺藤摸瓜,比所谓的株连九族还要扩大化。《明史·景清传》写其欲行刺成祖,发现后被分尸灭族,在其家乡穷究不已,谓之“瓜蔓抄”,很多村庄变为废墟。就是这种牵扯,超出了九族。清朝最喜欢抄家,清朝的抄家最专业化。一般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的原作,但后四十回写“抄家”精彩极了,白先勇读了以后大大的夸奖,确实是。为什么呢?那个朝廷喜欢抄家,特别会抄家,你藏到哪儿?没处可藏,都能给你找出来,埋到地下都能给你找出来,转移到亲戚家都能给你找出来,甚至别人欠你的钱都能给你发掘出来。

所以我们说西门庆恐慌。为什么?谁说女儿女婿的几车细软不会引来杀身之祸呢?当吴月娘又在为财宝进门欢喜时,西门庆已敏锐地嗅到危险气息。请看风暴来临前的西门庆,是蛰伏的,看他停工歇业、紧闭大门、蜷伏于家中,看他“忧上加忧,闷上添闷,如热地蚰蜒一般”,哪里还顾得上与李瓶儿的婚事。

再来谈主线,即由前两回延续下来的李瓶儿改嫁。她的再次嫁人,也因这次政治事件而一波三折,可以细分为三个小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她,当然是想嫁给西门庆,可是西门庆找不到了。她派养娘冯妈妈去找,这冯妈妈也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还真的就找到了玳安,然后呢,把李瓶儿的口信、做的金首饰送进西门大院,里边也收下了,但是又没了消息。就这样,西门庆一下子如人间蒸发,李瓶儿失去音信,思念加上焦虑,病倒在床,渐渐不支了。请了个叫蒋竹山的医生来看病,从他口中得知西门庆牵扯进钦办大案,已是在劫难逃。此前一直写李瓶儿深爱西门庆,此时则应了那句老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到来各自飞”,更何况这时候他俩还不是夫妻呢。李瓶儿吃了蒋竹山的药活转过来,似乎也明白过来。

第二个阶段的李瓶儿,已不再想着西门庆,而是当机立断,闪嫁、即以闪电般的速度嫁给了蒋竹山。书中写李瓶儿听了西门庆的现况后只后悔,转眼就看上了这个语言温和、一团谦恭的蒋竹山。此处写得很生动,我给大家读几句:

(李瓶儿)“心里想:奴明日若嫁得恁样个人也罢了,不知道他有妻室没有?”因问道:“既蒙先生指教,奴家感戴不浅,倘有甚相知人家亲事,举保来说,奴无有个不依之理。”竹山乘机请问:“不知要何等样人家?小人打听得实,好来这里说。”妇人道:“人家倒也不论乎大小,只像先生这般人物的。”这蒋竹山不听便罢,听了此言,喜欢的势不知有无,于是走下席来,双膝跪在地下……

就这样简单,李瓶儿招赘了蒋竹山。这时李瓶儿的家产很多都到了西门大院,可仍旧是一个富婆,拿出几百两银子为蒋竹山开一个生药店,不久又给他购买了交通工具——一头毛驴儿。市井上永远需要有人招摇,也永远会有人招摇,现在轮该这位蒋太医了。此处有两句诗“一井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调侃之笔,蒋太医骑着驴儿在街上往来摇摆,得意之余,也许心中正憧憬着晚些时候要换一匹马儿呢。李瓶儿又抱琵琶上别船,新婚之后,似乎已忘记了西门庆,唯一遗憾的是“许多东西丢在他家”,但也是没有办法了。

在这两个阶段,西门庆没敢出门,却也没有闲着,他迅速派出家仆来保,带着银子到东京去铲事儿。来保二人在朝中办事一路顺畅,所费亦不多:一两银子,见到蔡太师府中小管家高安;十两银子,见到太师长子、祥和殿学士兼礼部尚书蔡攸;五百两银子,求到蔡攸书信,蔡攸转托主管此案的右相李邦彦;再用五百两,便将案卷中名字改了,把“西门庆”改成了“贾庆”,这个也很有意思。

不是说“侯门深似海”吗?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蔡京的太师第、李邦彦的宰相府,贵宠远超过侯门,大门内外人来人往,只要有银子开道,身份低微些也没有关系。有意思的是,李邦彦这位当朝宰相,收下五百两银子,还给了五十两赏钱,等于打了一个九折,便把原件上的“西门庆”亲笔涂改了。

远在清河的西门庆却没有改名。银子到了,蔡学士的托情书信也就有了;银子到了,李右相也就轻松把名字改了。如今的西门庆,应说有的是银子。上次李瓶儿给了三千两活动经费,我相信他连三分之一也花不到,因为大家看,这么大的政治案件才花了一千两不到,上一次有几百两银子也就搞定了,所以这次进京公关花的也是花子虚家的银子。

第三个阶段单写西门庆听说李瓶儿改嫁的反应,他在事件过去之后又出来走动,听说了李瓶儿改嫁的事极为恼怒,“这西门庆不听便罢,听了气得在马上只是跌脚”,跌脚就是跺脚,在马上怎么跺脚?可西门庆懊丧至极,已忘了骑在马上。回家后,见几个女眷在月光下跳绳,别人都躲开了,潘金莲哪里肯走,看到老公回来了,别人一躲她就迎上去了,正好往自己屋里领,哪知道这个时候西门庆心情糟糕透了,把她踢了几脚,连骂带踢。

这是主线,写的是李瓶儿,也写了西门庆,写了他的心理变化和种种表现。

再说伏线,《金瓶梅》作者为大手笔,叙述从容,草蛇灰线,写弹劾案余波冲击到西门庆,也是当朝权奸以大力包庇了他。这是一次大波澜,波澜平息,一切看似又复归于旧,却为后面的故事伏下多条线索——

伏线一,往东京行贿蔡太师,达到了消灾免祸的目的,却又为日后西门庆的结交权贵、步入官场铺垫;

伏线二,路遇冯妈妈一节,得知传闻李瓶儿再嫁不虚,怅恨归家,是为后文中指使架儿打蒋竹山、虐骂李瓶儿铺垫;

伏线三,信任陈经济,让其在内宅走动管事,与年轻小妾室和婢女打混成一片,是为后来陈潘乱伦、内帏淫靡铺垫;

至于后来吴月娘与陈经济闹崩、陈经济与西门大姐反目、来保恨骂西门庆,均在此一回留下伏笔。读者不可放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