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喝风辟谷”?政策善意岂能滥用

补贴“喝风辟谷”?政策善意岂能滥用

00:00
05:53

不久前,在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公示的第二季度双创券补贴名单中,有媒体发现一家名为“西安喝风辟谷国学文化传播责任有限公司”的企业。据报道,该企业宣扬不吃药、不打针,仅靠“喝风辟谷”便能治愈癌症、糖尿病等疑难杂症。补贴名单一经公布,就引发广泛质疑。根据最新消息,由于该企业在公示期间受到投诉,已经停业,因此其“双创券”补贴申领资格被取消。工商部门也已对该企业展开调查。

 

何为“喝风辟谷”?喝风好理解,就是字面意思。辟谷则源于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指通过绝食、调整呼吸的方式使得身体恢复健康。在今天这样一个有些“营养过剩”的时代,通过合理膳食、减少不健康食品的摄入来调整身体状态可以理解。但该企业宣传喝风辟谷能治愈癌症、糖尿病乃至不孕不育,就实在有些荒谬了。从1分钟阅读10万字的“量子波动速读”,到“加水就能开”的青年汽车,再到“喝风辟谷”包治百病,一些伪科学、伪创新不仅一度拥有市场、拥有受众,甚至堂而皇之登上地方政府的扶持公示名单,实在令人咋舌。

 

政府以“双创券”的形式补贴企业,本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是探索高质量发展、增强市场活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有力举措。但如果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过于粗放,甚至变形走样,最终难免“好心办坏事”。特别是,一旦补贴流入不法企业或劣质企业的腰包,不仅会浪费财政资源、给消费者带来风险,还会扭曲市场机制,挤压那些真正优质的创新企业的生存空间,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因此有评价总结:鼓励性政策有时比惩罚性政策需要更多审慎和设计,倘若政策的善意被滥用、错用,很可能比监管不到位、惩罚不够严厉所带来的危害更大。这样的观点值得深思。

 

好钢用在刀刃上。如何让支持性、鼓励性政策更精准,是经济社会治理中的一道必答题。比如在补贴对象的选择阶段,就好比拿着一张滤网对企业进行筛选,如果网眼太小,就会增加企业负担,把一些有希望的初创企业挡在门外;但如果网眼太大,又会泥沙俱下,甚至出现扶持伪科学、伪创新的现象。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恰如其分地设定标准,甄别出应该补贴、值得补贴的优质对象。

 

除此之外,补贴的力度、补贴的时机等细节同样大有学问。比如,我们把直接发放给贫困户的扶贫款也看作一类补贴,就会发现,如果“补贴”力度过大,反而容易使贫困户失去自力更生、主动创造财富的动力,因此我们一直强调扶贫政策的兜底性功能,强调不能调高标准、吊高胃口。在一些科技创新产业领域,政府应该补贴在研发环节,还是生产环节,亦或是最后的销售环节?政策时机的选择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政策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下一番绣花功夫,才能实现政策的预期效果。

 

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精细化,换个角度看,就是要以实际效果来衡量政策的好坏、优劣。比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领域,出台鼓励性和优惠性政策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把补贴的钱尽快花出去就完事了。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着眼点,必须始终聚焦在为优质企业带来实实在在获得感这一根本目标之上。否则就是走向了形式主义,出现再多的伪科学、伪创新也不奇怪。说到底,这是观念问题,也是态度问题,更是政绩观问题,决定着政策最终能不能发挥实际作用、制度能不能转化为治理效能。对此,我们再怎么重视,恐怕也不为过。

 

这正是:政策不能靠广告,关键还得看疗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