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4:韩田鹿 | 为何这本书只是准一流名著

镜花缘4:韩田鹿 | 为何这本书只是准一流名著

00:00
16:57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好。我是河北大学的韩田鹿。上一讲,我从李汝珍对才女的赞美、对残害女性陋习的反对,以及对女性权利的思考三个方面,讲了《镜花缘》中体现出的对女性问题的思考,这一讲,我就来为你揭示《镜花缘》为什么是一部没什么人认真读完的“准一流名著”。


在中国古代长篇的小说之中,如果为《镜花缘》做一个客观而准确的定位,那么这个定位就应该是五个字:“准一流名著”。《镜花缘》是名著,这是毫无疑问的,否则它在中国的知名度也不会这么高。


但它与公认的一流名著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相比,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否则就不会有我们在节目开始时所说的那种尴尬了:凡具备初级以上文化水准的,几乎没有不知道《镜花缘》的,但真正从头到尾将它读完的,又可以说是百中无一。


所以,我们节目的最后一讲,就是为你分析《镜花缘》的得失,破解这其中的尴尬之谜。


《镜花缘》最突出的优点,我想在之前的讲述中你早就体会到了,那就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李汝珍为我们编织了一个光怪陆离、令人脑洞大开的奇幻世界。这个世界里有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东西。比如唐敖游历到东口山的时候,正在山上游玩,忽然见到一个小人,骑着一匹小马,约长七八寸,在那里走路。


一见这小人小马,唐敖,以及和他一起的多九公立刻就开始飞一般地开始追逐。多九公眼看距离小人小马不远,却偏偏一个跟头摔在地上,唐敖趁便,飞忙越过,赶有半里之遥,方才赶上,随即捉住,吃在腹内。


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多九公和唐敖如此狠命追赶,待追到后又连人带马一起吃下去?原来,这小人小马叫做“肉芝”,有人吃了,可以延年益寿,并可了道成仙。


还是在东口山,唐敖走着走着,忽在路边折了一枝青草,其叶如松,青翠异常,叶上生着一籽,大如芥子,把子取下,把青草吃在腹中。又把芥子放在手中,吹一口气,那芥子中就又长出一尺左右的青草来,连吹三口气,那草就长到三尺,唐敖又把这草吃在腹中。原来这草叫做“蹑空草”,人若吃了,能一跳五六丈,并停在空中。


不知道正在收听节目的你听到这许多奇妙非凡的东西是什么感觉,反正我在初中时第一次读到了这一段文字时,心中是极其震撼而艳羡,而后每次到山中游玩的时候,都会对路边、石壁的青草格外留意,也确实吃下过许多看着与众不同的青草。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足以说明《镜花缘》所描绘的这个世界对于读者来说,是拥有何其巨大的魅力。何以如此呢?主要是两点原因。一是它勾起了我们的好奇与欲望。拥有超凡的能力,是每个人都有的渴望。二是“细节之中有神在”,细致的、活灵活现的细节描写,带给读者以极其真切的体验感,也让我们不知不觉地至少在阅读的那一刻信以为真。


在艺术手法上,《镜花缘》最为突出的就是讽刺了。


在大部分讽刺性作品中,夸张——这种讽刺手法被大多数作家所钟爱,李汝珍在表现特定的讽刺内容时,也使用了这种手法。他将某种需要表现的性格或现象有意放大,让作品中喜剧人物主观上的假定逻辑与现实生活中的正常逻辑相错位,从而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深化作者想要表达的讽刺性内容。在《镜花缘》这部作品中,夸张手法就运用得恰到好处。


举个例子,书中第十四回,唐敖一行人来到了无肠国,多九公向唐、林二人介绍了此国国人的特色。此处之人“吃下物去,腹中并不停留,一面吃了,随即一直通过”,而那些想发财的人家“因所吃之物,到了腹中随即通过,名虽是粪,但入腹内并不停留,尚未腐臭,所以仍将此粪好好收存,以备仆婢下顿之用”。


如此夸张的描写让读者在感到恶心、可笑的同时,更看到了那些为富不仁、刻薄成性的富人们的丑恶嘴脸。他们为了一己之利,不顾下人们的死活,这不仅仅是作者的有意夸张,更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


漫画手法也是《镜花缘》常用的讽刺艺术。比如写两面国,这一国家的人都有两张面孔,正面是一张好脸,和颜悦色;背面浩然巾下那一张恶脸却是鼠眼鹰鼻、满脸横肉。见了衣着光鲜之人,就以好脸示人;见到衣衫褴褛之人,就以恶脸示人。


寥寥几笔,就把那些势利之徒的两面三刀、看人下菜碟的嘴脸勾勒得形神毕现。其他又如如犬封国人的人身狗头,长毛国人的浑身长毛,两面国的人两面三刀,看似极其怪诞,但细细品位,却是生活中那些背信弃义、一毛不拔、口蜜腹剑之人的最为传神的写照。


李汝珍抓住了生活中这些丑类的突出特征,加以夸张,变形,寥寥几笔,就把他们的丑态摹写得淋漓尽致,让人在莞尔一笑中悟得社会人生的真谛。

这部作品还有一个非常特点突出的亮点,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


这个“百科全书式”的特点,首先和主要地反映在李汝珍通过《镜花缘》而展现出的出色才华与渊博学识中。例如在唐敖游历海外时,所见种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多半来自《山海经》《博物志》等古籍,由此可见作者读书之渊博。


众人经过黑齿国时,在学馆内与两名女子谈文,涉及经史、诗文、音韵,看似是由故事人物所学,实际都是李汝珍本人渊博知识的展现。众人经歧舌国时,恰巧歧舌国主发榜找名医,唐敖前去诊治,后来又遇到各种病症,多九公与唐敖发放了多张药方,各类药方几乎囊括了各种常见疾病,这也都是李汝珍在医学方面有所研究的例证。


而在本书的后半部分,百位才女各施才华,各展才艺时,会使人惊叹才女们各有千秋,但实际上,才女们的种种才华均由李汝珍一人分化而出。一人而兼百人之才,足见李汝珍学问之渊博、才力之惊人。


《镜花缘》的“百科全书式”的特点,还表现在其对于清代社会生活比较全面的描写当中。《镜花缘》的主体故事,是以唐代为背景展开的,但因为成书于清代中晚期,所以实际上处处透露出清代的社会生活信息。


比如构成全书框架的百花仙子与各路花神下凡历劫的故事,就是清代特别盛行的“花神文化”的直接反映。中国的花神文化历史悠久,但真正达到全盛,还是在清代。


清代几乎所有的皇帝都喜欢花,而最重要的推手就是康熙皇帝。康熙皇帝爱花成癖,除了爱花赏花,他还特别命人烧制了成套的“十二花神杯”不但自己随时欣赏把玩,还用来赏赐臣民,他两次召开“千叟宴”,赏赐给那些寿星们的礼物,就是花神杯。


又比如书中所体现出来的饮食文化。说到小说中的饮食文化,人们自然会想到《红楼梦》。不过我要说的是,如果说《红楼梦》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集大成者,那么《镜花缘》就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登峰造极者。


在《镜花缘》中,不时可以看到对于饮食的描写,特别是作品的后半部分,基本上就是一场宴会接着一场宴会,而每次宴会上,都有大量的对于食品、菜肴、茶、酒的描写,其所涉及的品类之多、以及作者的品鉴之精,都令人叹为观止。


而尤其令人称赏的是作者饮食观。一般说来,中国人把对饮食的追求分为三个层次:饱腹、尝鲜、知味。饱腹是最低层次的,且不去说它。“尝鲜”则是不少食客追求的一个误区,他们追求食材的特殊与珍稀,比如燕窝鱼翅熊掌之类,沿着这条道路,就很容易误入崇尚奢侈乃至为了珍稀的食材而伤生害命的歧途。


相比较而言,“知味”才是中国饮食之道的正路,它不追求食材的珍贵与稀罕,而是强调营养的均衡,强调手法的精妙,用常见的食材烹饪出妙不可言的菜品。《镜花缘》崇尚的正是这条饮食之道的正路。与饮食相伴的是花样翻新的酒令、游戏,这就让一次次的宴会不仅是口腹之欲的满足,同时也是一场场精神与文化的大餐。


还要提及的是,《镜花缘》作为一部以海外探险之旅为题材的小说,也折射出了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海洋文化观念。西方的海洋文化观念,我们可以举出《白鲸》《老人与海》等,在这些作品中,大海被描述为凶险的不可知之境,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的是人与自然的对立,看到的是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勇气和态度。


相比较而言,《镜花缘》为我们描述的海洋则充满了神仙、不死之方的想象,它缥缈浪漫,激发起的是出世之思而非征服之欲。


然而,也正是这个“百科全书”式的 特点,构成了《镜花缘》最大的缺点。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种惊人的才力,有时已经成为作者创作《镜花缘》的一种负累了。
小说作者不是不可以显露才学,但这种显露必须服从于小说的文体特征,要么有助于情节的推进,要么有助于人物的塑造。


《红楼梦》就是这一方面的典范。曹雪芹在作品中也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填词作赋,也让他们谈诗论学,但所有这些,要么对推进情节,要么对塑造人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都显得浑然天成,都能成为作品的一个有机组成。


但李汝珍显然没做到这一点。特别是小说的后半部分,诸位才女金榜题名后三五日的欢聚,竟然占了长达三十回左右的篇幅,在这几天中,是一个party接着一个party,在party上,各位才女是一个接一个讲经书、谈历史、论音韵、说文艺,这些知识学问除了说明某一才女的知识专长,对情节推进和塑造人物均起不到什么积极作用。这些知识学问泛滥成灾,淹没了小说的特征,成为小说中的最大弊端。


在作者而言,这是对胸中才学的任意挥洒;对于极少数学问渊通、或者将《镜花缘》当做当时学术、风俗读本的研究者来说,也可能让他们有进山见宝、大喜过望的感觉;但对于大多数普通读者而言,却是如鲁迅与王之春所说的:“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卖弄稗贩,刺刺不休,殊可厌也。”不但不能令人兴奋,反而使人不能卒读,昏昏欲睡。这也就是为什么《镜花缘》如此出名却少有人真正将它读完了。


通过四节的讲述,相信你已经对于《镜花缘》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它写了唐敖的海外之旅,通过对沿路国家风土人情不无夸张的描写,带领我们见识了人心与人性的美丑善恶;它写到了作者对于女性问题的反思,在男权极盛的时代为女性所受的种种不公发出了不平之音;它融汇了作者几乎百科全书般的知识与学养,客观上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厚与博大。


总之,《镜花缘》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作品。作者有丰富绚烂的想象,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才学,有二十年磨一镜的沉潜付出,这使得《镜花缘》能从浩如烟海的古代小说中脱颖而出,成为能够藏入名山、传之后世的经典之作。


但作者对自己才华的不加检束、任其泛滥;以及过于文人化、学者化的审美趣味;也使之很难完全与一流名著比肩而无愧色。与《红楼》相比,它不够沧桑;与《三国》相比,它缺乏浩渺;与《西游》相比,它缺乏深厚;与《水浒》相比,它缺乏淋漓的元气。但它也有自己独具的优点,那就是它的渊博、聪明、幽默、达观。这是一部需要一点阅读门槛的名著,你越是沉潜其中,就越能发现其中的魅力。


《镜花缘》这部作品我就为你讲到这里,我是韩田鹿,希望有机会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海月儿Seamoon

    喜欢老师的声音

  • 叶如幽兰

    老师讲的太好了,声音也好听,充满磁性。

  • tutu0808

    老师还讲过哪些作品吗

  • tutu0808

    老师讲得太好了,听得很清楚明白

  • hqh三宝

    韩老师有无国学名著专讲课程?太爱听了!

  • 13761319bqo

    谢谢。

  • 简2021

    谢谢田鹿老师

  • 明晰_l

    镜花缘

  • 1592619ukmo

    韩老师讲得很好👍

  • hqh三宝

    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