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假性亲密关系》07_与自己对话-与自己对话2

解读《假性亲密关系》07_与自己对话-与自己对话2

00:00
15:23

【摘要】

内心自卑的人是怎样的?

ta们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无论你怎么赞美ta们,ta们都无法客观得看待自己,并且坚持认为自己不够好。 甚至ta们会认为夸ta们的人,本身也是和ta们一样不够好的,所以才会觉得ta有可赞美的地方。

如果你想要通过鼓励来帮助ta们克服自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你可能会发现,ta们似乎是故意让自己陷入自卑的情绪中。

这个感觉不无道理,因为自卑的人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希望保持自卑状态的。这种自卑的人倾向于坚持已经存在的自我认知,很难通过现实的客观反馈信息来更新自我认知。ta们眼中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之间,其实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自卑感为什么会这么顽固呢?

这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需要我们区分开来。它们是:自卑感和自卑情结。

自卑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是人的天性之一,它驱使我们不断前进,是个体不断进步的动力,也是追求优越的源泉。自卑让我们认识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努力弥补。无论承认与否,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自卑感。

但是,当我们的不足被外界强烈批评时,自卑感会被放大。比如,当同学的成绩比你好时,父母再对你横加指责,说你不争气、脑子迟钝、没出息,那么,你的自尊和自信就会因此而严重受损,你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羞愧和不足,而是升级为焦虑、愤怒和自我否定。

你可能会相信自己真的没有学习天赋从而放弃积极进取,或者愤怒地和父母争吵,或者暗暗地诅咒成绩好的人,或者全盘否定学习和成绩的价值,或者把自己成绩不好归因于父母没钱给自己请家教,等等。

引发这些行为的原始本能是为了减少父母批评和指责所导致的自我价值感的降低,通过人为制造优越感来缓解当下的痛苦。如果长时间被批评和否定,结果就是习惯性得用逃避、辩解、否认、指责等方式来保护自己。而这些方式改变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让自己和ta人的差距变得更大。 这就是“自卑情结”,它是自卑感延续一段时间之后,朝着无用的方向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病态心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越是想用批评的方式激励孩子,孩子的学习就越差的原因之一。

困在自卑情结里的人,会对自卑感到恐惧和回避。而自卑感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否定我们,而是提示我们,是时候调整方向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