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16 | 如何实现“应离四病”

圆觉经16 | 如何实现“应离四病”

00:00
15:31

82-圆觉经16  如何实现应离四病


知识点


1、恶念:

很多人总抱怨自己命运不好,其实命运不好与自己的心有直接关系,如果心里恶念太多,命运一定不好,好命运也会逐渐变坏,因为恶念招感负能量、坏人、坏事,所以自己命运就逐渐不好了。


那么什么是恶念呢?一切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或者让自己心情压抑,心情变坏,增加自己负能量的念头都是恶念。


2、道友:



1、一起修仙学道的朋友。唐白居易有《予与故刑部李侍郎早结道友以药术为事》诗;


2、修仙小说读者之间的互称。


3、布袋戏中常以道友称呼修道之人,而戏迷也常以道友互称,意为喜爱布袋戏的同道中人。


死道友不死贫道也是网络小说中常见的一句话,意思和损人利己相近。




3、大愿:



1.宏大的愿望。佛教指普度一切众生的广大的愿心。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


二、金句/精华笔记



1、末世终生将发大兴,求善之始。






2、末世众生见卢氏人,应当供养,不惜生命比善之始。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前文中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中,咱们今天接着一起讲读佛教十三经之圆觉经。今天这一讲,我们要开始讲的是圆觉经的第 10 章普绝普射章。这一章讲的是众生应该去寻求清净善知识,那些有正确知识的人,作为自己的学友、道友,或者作为自己的老师,在他的指导下,众生要努力的去除,做认知、灭这 4 种毛病,然后你才有可能求得清净。圆觉经这一章的开始,普厥菩萨对佛陀讲说,世尊末世众生去佛见缘、贤圣引服邪法真值、始诸众生求和等人以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并云何发行令比重芒不多?邪剑普厥菩萨对佛陀说,现在是末世末法时代,末法时代的众生离开佛越来越远了,各种贤圣,就各种闲人,各种圣贤都隐伏起来了。于是写法各种不对的,虚妄的,甚至是邪恶的,这种学说越来越厉害,越来越流行。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众生应该去求什么样的人,依循什么样的法去行什么样的行为,除去什么样的毛病?应该怎么样发心,才能够让这些群盲,这些眼睛都盲目的人,都瞎掉的人,看不见真相的人,能够让他们不堕入邪界,不堕入那些网界?佛陀说,这个问题问得好,佛陀的答复是,末世终生将发大兴,求善之始。


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政治见人心不住笑,不住声,闻圆觉经境界,佛陀直截了当的讲,末世终生你就要发大愿了,那你不能发一般的愿,你要发大愿。你应该寻求那些善知识,如果你想修行的话,你就要去寻求所有的,有正确的了之方法,有正确的所见的人,有正确知识的人。同时你要心不执着于名相,对名相,你不执着,不能够停留在小称境界。


虽陷诚劳,心恒清净,那么众生肯定会受到世俗万事万物的这种打扰,所以这叫诚劳,凡诚之劳,但是你要保持自己的内心永远的亲近,是有诸过赞叹凡形不令众生怒,不虑移,难免会有些过错的,但是依然要对反省正确的,亲近的,符合政法的行为,你要由衷的赞叹,对众生的这种不尽兴,也就是对众生的一切不恰当的行为,你要努力的去抵制,你不能看着众生去做这些不符合戒律的事,你如果求到这样的人,那么你就可以成就阿诺多罗三牛三菩提。


佛陀。对这个善知识,他首先告诉大家什么样的善知识,它是对这个政法有正确的了知的,对事相有正确的了之的,他是不执着于明相的,哪怕这样的人会有一些被世俗的打扰,哪怕这样的人也会有一些过错,但是你也应该去求得这样的人的指导。当然这里边虽陷诚劳,事有助过等等,既可以指善知识,同时也可以说是众生。


末世众生见卢氏人,应当供养,不惜生命比善之始。四维一中,长线亲近,乃至视线种种过患,心无骄慢。矿夫团财,妻子眷属。若善男子予比善友,不起恶念,既能究竟成就政决心花发明照十方场,那末世终生。如果见到这样的人,那你应该不惜一切,甚至不惜生命去供养他。


这些善知识在四位移当中,那四位移是指行住坐、卧这对佛教文化或者基本概念越有了解的听众朋友们都知道的。那这些善知识在这四个方面经常会向大家展现出来一种清静安宁的样子,哪怕是有的时候也会有种种过患,有的时候也会有种种的过失的。但是众生对这样的擅自是不要心生娇满,何况你不要贪恋于况府团财,妻子眷属,你对这些人不要心增骄迈。


那么匡府团财,妻子眷属在这里有几种解释的,有一种解释是他有种的过失,这个过失里边就包括他可能对这个财务,对这个妻子眷属,他还有一些贪恋和执着的,那这你也应该对他不能有娇满。若善男子与彼善有不起恶念,既能究竟成就正觉。新华发明赵氏王朝。如果善男子对这样的善友,好的朋友,好的学友你不起恶念,你对他没有不好的想法,没有不好的这种念头,那么你就能成就正觉。心花发明,心里就会生发出花来。嗯,这个比喻了能够普照十方国土。所以大家看,佛陀对这个善知识并没有一个他要完全没有过错,没有要求他像佛一样圆满清净,这事实上也不可能的。所以佛陀讲善知识可以有一些诚劳,可以有一些过患,但是善男子就是学佛的人,对他也要有信心,也要供养。那么善知识是这样的一个标准,佛对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宽大的一个标准。但是对善知识所证的法怎么来判断?就是说什么样的法叫妙法,或者说什么样的法才是正法。佛陀讲了,因离世病,应该摆脱四种毛病,去除四种毛病,这样的法才是善男子应该学的法,应该依照他去修行的法。


哪四种病?译者,作弊。若夫有人做卢氏也,我于本心作,重,重心欲求原觉比原觉性非作得故,说明为病。第一是作弊,作就是造作的作。如果有人这么说,我从本心上,我的发心,我的本心,我的内心上产生出种种的,或者引出或者导致种种的行为,我跟随我的心走,以此去寻求圆满的警觉,这就叫作弊。因为圆满觉醒、亲近觉醒不是由造作而来的,所以这是毛病。第二种病叫认病,二者认病,若复有人做卢氏演,我等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乌起灭念,任比一切随主法星域求圆觉经比袁决心,非任有故,说明未必。第二种就叫韧病,这个韧就是随刃,有点随意,有点听之刃之的意思。韧性用现在的话说叫韧性。如果有人这么说,我现在不断生死,我不去断除生死,我也不去追求涅槃,生死涅槃,在我心里他这个念头无欺无灭,我随着一切都跟随他本身的发行,我这样去追求原觉,佛陀说不对,这也是病。因为比原觉性非正有过,因为圆满清净的觉性并不能通过任其自然听其自然就会有的,所以这也是一种病。这种病听起来好像境界很高,涅槃,生死无起,面念不断生死不求涅槃,但是这里边太任性,三者止病。


第三种叫止病,停止的止。若复有人做卢氏言,我今自心永熙诛念得一切性。既然平等,欲求圆觉经,必圆觉经性废止,何故说明为病?如果有人这样说,我现在把自己的心都止住,也就止住了一切的枉念,这样我不就一切信所有的法性都寂静平等了吗?我不起念了,我这样来求圆满清静觉悟。圆觉经,佛陀说不对,这也叫病,叫止病。因为比圆觉性非之后,顾你的圆满清净的觉醒,并不是仅仅靠你把妄念窒息了就会产生,就会得到。


第四种叫灭病。灭除的灭,消灭的灭,逝者灭。禀若夫有人做卢氏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呈虚妄境界,一切永寄欲求。圆觉经比原觉性非迹相过,说明未病。如果有人这么说,我现在开始彻底断绝一切烦恼,彻底的让身心放空无所有,更不必说外界的那些虚妄世界和根层了。我都把它空掉,一切永记,所有的一切彻彻底底,永永远远的寂灭了,断除了我用这样的方法,我用这种学说来追求圆满亲近觉悟。


佛陀讲,不对,这也是病,叫灭病。因为比圆觉性非既相,故圆满清静的觉醒不是这样,寂灭的不是这样。所以佛陀最后总结,离世病者则之亲近,你只有灭,除了脱离了这

4

种毛病,你才能够了之。什么叫亲近?做事观者名为正观,落他观者名为邪观。你有这么一种见识的,这个就是叫正确的观点,如果是持其他的观点的,那么叫邪观。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善知识为你说法,他的法当中为你传法。如果一个善知识为善男子们传法说法,它传的法和说的法当中没有这四种毛病做任指灭没有这四种毛病,那么这个叫镇官。如果他的法当中有这种毛病,那么就叫邪管。佛陀对这个四种病相就做了如上的开始。当然这一章还有一些内容,我们就不为您做逐字逐句的详细的解读,今天这一讲就讲到这里,感谢您的垂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咱们今天接着一起讲读佛教十三经之《圆觉经》。今天这一讲,我们要开始讲的是《圆觉经》的第十章,普觉菩萨章。


这一章讲的是,众生应该去寻求亲近善知识,那些有正确知识的人,作为自己的学友、道友,或者作为自己的老师。在他的指导下,众生要努力的去除作、任、止、灭,这四种毛病,然后你才有可能求得清净圆觉。


这一章的开始,普觉菩萨对佛陀讲,说:“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众盲不堕邪见。”


普觉菩萨对佛陀说,现在是末世,末法时代,末法时代的众生离开佛越来越远了。各种贤圣,就各种贤人、各种圣行,都隐伏起来了。于是邪法,各种不对的、虚妄的,甚至是邪恶的,这种学说越来越厉害,越来越流行。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众生应该去求什么样的人,依寻什么样的法,去行什么样的行为,除去什么样的毛病,应该怎么样发心,才能够让这些群盲,这些眼睛都盲目的人,都瞎掉的人,看不见真相的人,能够让他们不堕入邪见,不堕入那些妄见。

佛陀说,这个问题问的好,佛陀的答复是:“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


佛陀直接了当地讲,末世众生,你就要发大愿了,你不能发一般的愿,你要发大愿,你应该寻求那些善知识,如果你想修行的话,你就要去寻求所有的、有正确的了知方法,有正确的所见的人,有正确知识的人,同时,你要心不执着于名相,对名相你不执着,不能够停留在小乘境界。


“虽现尘劳,心恒清净。”那么众生肯定会受到世俗万事万物的这种打扰,所以这叫尘劳,凡尘之劳,但是你要保持自己的内心永远的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


难免会有些过错的,但是依然要对梵行,正确的、清净的、符合正法的行为,你要由衷的赞叹。对众生的这种不净行,也就是对众生的一切不恰当的行为,你要努力的去抵制,你不能看着众生去做这些不符合戒律的事。你如果求到这样的人,那么你就可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对这个善知识,他首先告诉大家,什么样的善知识,他是对正法有正确的了知的,对四相有正确的了知的,他是不执着于名相的,哪怕,哪怕这样的人会有一些被世俗的打扰,哪怕这样的人也会有一些过错,但是,你也应该去求得这样的人的指导。


当然这里边“虽现尘劳”“ 示有诸过”等等,既可以指这个善知识,同时也可以说是众生。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骄慢,况复抟财妻子眷属,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末世众生如果见到这样的人,那你应该不惜一切,甚至不惜生命去供养他。这些善知识,在四威仪当中(四威仪是指行、住、坐、卧,这对佛教文化或者基本概念有了解的听众朋友们都知道的),这些善知识在这四个方面,经常会向大家展现出来一种清静、安宁的样子。


哪怕是,有的时候也会有种种过患,有的时候也会有种种的过失的,但是众生对这样的扇子是不要心生骄慢。何况你不要贪恋于,“况复抟财妻子眷属”,你对这些人不要心生骄慢,那么,况复抟财妻子眷属。


在这里,有几种解释的。有一种解释是,他有种种的过失,这个过失里边就包括,他可能对财物、对妻子眷属,他还有一些贪恋和执着。这你也应该对他不能有骄慢。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如果善男子对这样的善友,好的朋友,好的学友,你不起恶念,你对他没有不好的想法,没有不好的这种念头,那么你就能成就正觉。心华发明,心里就会生发出花来,这个比喻了,能够普照十方国土。


所以,大家看,佛陀对这个善知识,并没有一个他要,完全没有过错,没有要求他像佛一样圆满清净,这事实上也不可能的。所以佛陀讲,善知识可以有一些尘劳,可以有一些过患。


但是善男子,就是学佛的人,对他也要有信心,也要供养。那么善知识是这样的一个标准,佛对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宽大的一个标准。


但是,对善知识所证的法,怎么来判断?就是说,什么样的法叫妙法,或者说什么样的法才是正法。佛陀讲了,“应离四病”,应该摆脱四种毛病,去除四种毛病,这样的法,才是善男子应该学的法,应该依照它去修行的法。

哪四种病呢?“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第一是作病。作就是造作的作。


如果有人这么说,我从本心上,我的发心,我的本性,我的内心上,产生出种种的,或者引出、或者导致种种的行为,我跟随我的心走,以此去寻求圆满的境界,这就叫作病。因为圆满觉心、清净觉心不是由造作而来的,所以这是毛病。


第二种病叫任病。“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第二种就叫任病。


这个任就是随任,有点随意,有点听之任之的意思。任性,用现在的话说叫任性。如果有人这么说,我现在不断生死,我不去断除生死,我也不去追求涅槃,生死涅槃,在我心里,它这个念头无起无灭。


我呢,随这一切都跟随它本身的法性,我这样去追求圆觉。佛陀说不对,这也是病。因为“彼圆觉性非任有故”,因为圆满清净的觉性,并不能通过任其自然,听其自然就会有的。所以这也是一种病,这种病听起来好像境界很高,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不断生死,不求涅槃,但是这里边太任性。


三者止病,第三种叫止病,停止的止。“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如果有人这样说,我现在把自己的心都止住,也就止住了一切的妄念。


这样我不就一切性,所有的法性都寂静平等了吗?我不起念了,我这样来求圆满清净觉悟,圆觉。佛陀说不对,这也叫病,叫止病。因为“彼圆觉性非止合故”,你的圆满清净的觉心并不是仅仅靠你把妄念止息了,就会产生,就会得到。


第四种叫灭病,灭除的灭,消灭的灭。“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


如果有人这么说,我现在开始,彻底断绝一切烦恼,彻底地让身心放空,空无所有,更不必说外界的那些虚妄世界和根尘,我都把它空掉,一切永寂,所有的一切,彻彻底底、永永远远的寂灭,断除了。


我用这样的方法,我用这种学说来追求圆满清净觉悟。佛陀讲不对,这也是病,叫灭病。因为“彼圆觉性非寂相故”,圆满清净的觉心不是这样寂灭的,不是这样的。


所以佛陀最后总结:“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你只有灭除了、脱离了这四种毛病,你才能够了知什么叫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你有这么一种见识,这个就是叫正确的观点。


如果是持其他的观点的,那么叫邪观。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善知识为你说法,他的法当中,为你传法,如果一个善知识为你传法、为你说法,如果他说的、传的法,没有这四种毛病。


如果一个善知识,为善男子们传法、说法,他传的法和说的法当中没有这四种毛病,作、任、止、灭,没有这四种毛病,那么这个叫正观。如果他的法当中有这种毛病,那么就叫邪观。


佛陀对这个四种病相,就做了如上的开示。当然这一章还有一些内容,我们就不为您做逐字逐句的详细的解读了。今天这一讲就讲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亮子老李

    作,任,止,灭,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见。

  • 苹果冰化了

    钱老师,做任止灭,不明白做,跟随自己的心去做追求清净,是造作,是病,此心与发心如何区别呢?

    KD_Nseer 回复 @苹果冰化了: 个人一点浅见:未觉众生周围一切都无自性,执着于任何一点都得不到正觉。发心也好,各种法门也好,都是以一个点为依托,了解到其他事物的空性,下一步再认识到无所谓法门、发心也都是空性。说到底也一种方便法,毕竟正觉无可说。

  • 阿拉_布肖德

    钱先生口误了。原文是:“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钱先生说成了:“现在是末世,末法时代……”人家没说“现在是”。这一口误非同小可!害得我考证了一番如果是“现在”,则:一、唐贞观至天宝年已经是末法时代;二、《圆觉经》确系佛陀多罗“所写”而非“所译”。好在原文没有“现在是”的意思。

  • 小钻风来喽

    听完这节,又发现佛法太难了,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elyeen 回复 @小钻风来喽: 佛教提倡 中道 不左不右

  • 西山二毛

    普觉菩萨是在末法时期向佛陀请教的吗?我愚钝不理解!

    历历红 回复 @西山二毛: 是替末世众生问,并不是在末世问

  • Ben_3b

    是不是跟前面讲的三种方法有点冲突?

    鱼仙山人 回复 @Ben_3b: 也许:前面三种只是方法,不是究竟的彼岸,把方法当作彼岸是不对的,真正的彼岸是一种圆觉的清静,无所谓静无所谓动,无所谓有无所谓空,都能自在圆觉不执着

  • 听友252494534

    太难懂了,我们凡人到底怎么学佛

    鱼仙山人 回复 @听友252494534:

  • 1380385tghr

    钱教授:如何深入学习《圆觉经》?

  • 听友221644946

    感恩讲解!

  • 亮子老李

    一,感谢您的垂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