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17 | 《圆觉经》为何被质疑为伪经

圆觉经17 | 《圆觉经》为何被质疑为伪经

00:00
16:21

83-圆觉经17  《圆觉经》为何被质疑为伪经



⼀、知识点



1、寺庙:




寺庙(Temple)是佛教建筑之一,汉传佛教的寺庙均是中式建筑风格,藏传佛教的寺庙多是汉藏融合的建筑风格。中国寺庙建筑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


寺:创字会意即寸土之地,表示精确,不容猜疑变化。寺通“侍”(侍候)与“是”,原为皇帝(圣贤位)下的最高—级办事机构(三卿九寺,如大理寺)。寺位,寺处,做事,只需敬顺旨意,如理即化,亦表示不容置疑与改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佛陀入世中国教化世人的办事管理机构,系皇帝直接接引并侍服于宫廷,故亦称佛寺。所以宫廷、寺院建筑与园林之相,系出—脉。佛寺就表示敬信佛陀教化,顺理即化。


庙:世间达贤位逝者,亦可依律建庙,如孔庙二王庙等,皆是敬顺真如,仰止贤圣,即得妙法之地,故称庙,庙通“妙”也。


寺庙:寺和庙的通称。所以寺庙,包括祠堂皆是敬顺仰止之地,得妙法真如之地,当顶礼。寺庙庄严,神圣不可侵犯,寸土之间,可随顺而不可随意更改,敬顺即得妙法。


2、居所:

居所指具有不定期居住意愿的自然人法人的地址。居所与住所不同,它是指暂时居住地。但暂时居住不是短时间居住的意思,而是有预定期间居住的意思。自然人和法人具有不定期居住意愿,通常是为了某种目的,如谋生、经商、求学等而作非长期居住。



3、僧人:

僧人 ,拼音读(sēng'rén),是一种佛教词语,是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如果佛还注释,那么你就应该端正自己的思维,你要排除各种各样的枉念邪剑落佛灭后,佛如果灭渡了施舍形象,你就要安置供养,供奉一些佛的形象。



2、心存不想,心里存着眼睛观,想着生正意念。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静境界。欢迎收听前文中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圆觉经。今天这一讲,我们要讲的是圆觉经的第 12 章,也就是圆觉菩萨章。在这一章里边,缘绝菩萨对世尊,也就是释迦摩尼提出的请求,原觉菩萨是这么讲的,说世尊,我等精则以得开悟。洛佛灭后,莫视众生,未得物者,云和安居修辞缘绝亲境界。此元绝中三种静观,以和为首为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失大扰力。这段话的意思是,圆觉菩萨说,世尊,我们这些今天有幸公寓法会的人,我们已经开悟了。但是倘若佛灭度以后,那么还有好多末世终生没有我们这样的姻缘,他们还没有开悟,那么他们怎么安居?怎么来修习这个圆觉亲近境界?这里的安居就是安居,乐业的安居是佛教的一个专门术语,也就是座下。

在夏天的三个月里,佛教徒出家人一般就不随便外出了,他住在寺庙里,集中精力进行修行。为什么是夏天的三个月?这是来自于印度的传统,因为这三个月在印度是雨季,雨季的话,咱们就知道各种小动物,小生物都会满地的爬,那么那个时候如果你还随便出去走的话,走的多的话,你可能一脚就会踩死几个,那么这就犯下了杀生的罪孽。所以在雨季的三个月里,佛教徒是不打出去的,这个叫安居,也叫座下,也叫与安居,在与季安居,这里讲的就是怎么样安居,怎么样在这安居的时期里,修习圆觉、清津境界。那么圆觉中的三种静观,字面上是亲近的观法,实际上就是修行方法,也就是前面各讲我们为您讲到过的舍摩,它的意思是停止的止山摩波体,他的意思是定,或者叫等词,禅定的定,还有禅纳,那就是禅定了,就这三种也是修行的方法。那么在修这个圆觉境界的过程当中,这 3 种修行方法以哪一种为首?希望世尊你能为我们开事。那么佛陀的开始是一切众生,洛佛助士,洛佛灭后,洛法莫使有诛,终生具大成,信佛秘密,大元君信佛陀,讲所有的众生,不管是佛在世的时候,注释的时候,还没有涅槃的时候,还在这个世上的时候,或者佛灭以后,有佛灭度以后,或者甚至是末法时代,都有一些众生是有大臣的根信的。他们对佛的秘密大圆觉心,佛的这种很神秘的,很精深的这种圆觉心,他们是抱有信心的。

欲修行者落在黔南安处途中,有缘事故,随份视察。罗一说如果想修行的话,如果他们是在黔南里,黔南就是生前南摩审格阿格玛,梵文就是寺庙,如果他们是生在寺庙里的话,那么他们就应该跟徒众安然的在一起,跟随或者是自己的缘分,或者是自己的天分去进行思考,进行修行。

这像我以前说过的那样,洛夫无有,他是姻缘,即建到场,当立期限,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牵绊的话,那么他们可以建立起到场。这个道场不一定是指寺庙,有的时候比如咱们开玩笑讲的学习班,讨论班,共修班都可以,你就建起到场利好期限,给自己有一个课程上的要求。

洛丽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进局。你如果要立长期的一个日程,那么你可以 120 天为一个这样一个时间段,如果中期就是 100 天,如果夏期也就是短期的意思了,那就是 80 天。你安心的清静的居住在清静的居所里面,就是在道场里面。洛佛现在当正思维,洛佛灭后施舍形象,心存木想,生正一年,还同如来常住之。如果佛还注释,那么你就应该端正自己的思维,你要排除各种各样的枉念邪剑落佛灭后,佛如果灭渡了施舍形象,你就要安置供养,供奉一些佛的形象。心存不想,心里存着眼睛观,想着生正意念。对佛,你就会生发出一种端正的正确的一种念想,一种念头,还同如来常住之你,就好比如来还注视的时候。

那么这一段经文也是后来有一些僧人和学者质疑这部经缘绝经究竟是不是伪经的一个一个要点。我们前面讲过,违禁是指没有印度原本的是其他地方的僧人,或者主要是指中土的僧人自己撰写的经,他叫伪经。为什么这里这段话会引起大家的怀疑,因为我们知道按照印度佛教的传统,那如果这部佛经是产生在印度本土的,那他当然遵循印度的传统,按照印度佛教的传统,至少是在早期是没有佛像的,所以谈不上施舍形象的,一般不会这么说,一般不会这么说,当然有的经里边也有那么很多人认为是后期掺杂进去的,那么我们在这里顺便为您提一下,悬珠繁华今三七日,七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

欲善境界,德心清安。过三七日,一向设念,那么你应该挂起金幡,供养起鲜花,经过三七二十一日,再用二十一日的时间,你应该拜佛,七首就是磕头拜佛,念诵十方诸佛名字,请求佛垂脸,并且对自己的注重恶业或者网念进行忏悔。如果情况对了御善境界,你的身心就会非常的轻松安详。过了这 21 天以后一项设念,你就可以一直保持正念,努力的保持正念。洛京下手,三月安居当为亲近菩萨指重心里声纹,不假图众。到了初夏,你就要三个月的安居,前面讲过,那么你就应该按照当位亲近菩萨止住,你就应该按照像亲近菩萨那样的,你要安居心,要脱离这些小乘佛法,而且你不要依靠途中,因为你安居的时候不出去,你就不能去化缘,不能去这个求施舍不可以了。

治安居日记,于佛前坐如是言到安居的开始那一天,你就在佛像前,或者在佛前,你就这样说什么呢?我比丘尼优婆赛优婆乙,某甲就是我,我是比丘,或者我是比丘尼,或者我是居士,或者我是女居士,某甲就是某某,要把名字说出来。居菩萨称修寂灭,行同路清净十项住持,以大元觉为我前来,身心安居,平等性质。逆攀之心无稀疏,故。那么我某某,我其实在佛前是立誓了,对不对?发愿了,我按照菩萨彻来修习这种寂灭的这种法门,能够进入到清净佛性的这种境界,并且能够安住在那里,以大元觉作为我的寺庙,作为我的居所,且来身心安居平等性质,那么我身心安居在这样一种平等性质,这也就指最高的圆觉境界。

安居在这个境界当中,因为涅槃自信无细数过,因为涅槃的他的这个自信当然是亲近的了,他没有任何的这种牵绊,没有任何的复杂的牵绊,经我尽情,那我今天就是恭敬的请求,不依声闻,当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案句,未修菩萨无上妙绝大姻缘故不惜徒众善男子使命,菩萨视线安居,过山七日水往外。

那么我现在恭敬地提出这个请求,我不按照这种小称的叫法,我发愿与十方如来和大菩萨一起三月安居。那么我们这么做是为了休息菩萨无上妙觉的缘故,我们法院不去依靠图著佛陀讲这个就叫做菩萨视线安居经三期,过了三期,也就是 120 天、 100 天、 80 天,你自己立一个期限吗?随往无碍,过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随意到什么地方,你就没有障碍了。而到最后,佛陀总结道,市民三官出手方便入驻众生片修三种情形,精进记名。如来出现,于是所以佛陀讲。而这三种静观就这个什么他山摩伯提采纳使命三观,出手方便,就这就是刚刚开始的一种方便法门。如果有众生把这三种都修一遍,那么如果他还非常的精进勤奋,这就好像是纪明如来出现,于是这就好像是如来出现在世上一样了。

落后末世,顿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西一丈当情忏悔。如果后世的众生根气比较差,愚钝,但是他们心里还是想求得这个佛道,求得佛法。然而由于过去所做的恶业和障碍,他们不成功,不成就,那么他们应该经常的忏悔。长期希望先段正爱、嫉妒、残曲、求胜、伤心三种静观随学一事,此关不得复习,彼关心不放舍。见此求证,他们应该保持希望,经常能够绅发出希望之心。首先要断掉称恨、爱恋、嫉妒这种谄媚娶,就是这种什么蚕蛆谄媚歪曲的这种,要断除这种心念,求圣上心,能够求这种往上走输胜的心。那么可以在三种静观,也就是什么他萨摩波提采纳当中,你随便选一种穴,这一关不成功,你在学那一关,心里永不放弃,逐渐的去求得正悟,这是佛陀在这一章做的最后开始。好,今天这一讲,我就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今日佛历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圆觉经》。今天这一讲,我们要讲的是《圆觉经》的第十二章,也就是圆觉菩萨章。


在这一章里边,圆觉菩萨对世尊,也就是释迦牟尼提出的请求,圆觉菩萨是这么讲的,说:“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唯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


这段话的意思是,圆觉菩萨说,世尊,我们这些今天有幸共与法会的人,我们已经开悟了,但是倘若佛灭度以后,那么还有好多末世众生,没有我们这样的因缘,他们还没有开悟,那么他们怎么安居,怎么来修习这个圆觉清净境界呢? 


这里的安居,就是安居乐业的安居,是佛教的一个专门术语,也就是坐夏。在夏天的三个月里,佛教徒、出家人一般就不随便外出了。他住在寺庙里,集中精力进行修行。


为什么是夏天的三个月呢?这是来自于印度的传统。因为这三个月在印度是雨季。雨季的话,咱们就知道,各种小动物、小生物都会满地爬。那么,那个时候如果你还随便出去走的话,走的多的话,你可能一脚就会踩死几个,那么这就犯下了杀生的罪孽。所以在雨季的三个月里,佛教徒是不大出去的,这个叫安居,也叫坐夏,也叫雨安居,在雨季安居。


这里讲的就是怎么样安居,怎么样在这安居的时期里,修习圆觉清净境界。那么圆觉中的三种净观,净观,字面上是清净的观法,实际上就是修行方法。也就是前面各讲我们为您讲到过的奢摩他,它的意思是停止的止。


三摩钵提,它的意思是定,或者叫等持,禅定的定。还有禅那,就是禅定了。就这三种,也是修行的方法。那么在修这个圆觉境界的过程当中,这三种修行方法以哪一种为首呢,希望世尊你能为我们开示。


那么佛陀的开示是:“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佛陀讲,所有的众生,不管是佛在世的时候,住世的时候(还没有涅槃的时候,还在这个世上的时候),或者佛灭以后,就是佛灭度以后,或者甚至是末法时代,都有一些众生是有大乘的根性的。他们对佛的秘密大圆觉心,佛的这种很神秘的,很精深的,这种圆觉心,他们是抱有信心的。


“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如果想修行的话,如果他们是在伽蓝里,伽蓝就是僧伽蓝摩,samghārāma,梵文,就是寺庙。


如果他们是身在寺庙里的话,那么他们就应该跟徒众安然的在一起,跟随,或者视自己的缘分,或者视自己的天分,去进行思考,进行修行,这像我以前说过的那样。


“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牵绊的话,那么他们可以建立起道场。这个道场不一定是指寺庙,有的时候比如咱们开玩笑讲的学习班,讨论班,共修班都可以。


你就建其道场,立好期限,给自己有一个课程上的要求。“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


你如果要立长期的一个日程,那么你可以一百二十天,为一个这样一个时间段。如果中期,就是一百天。如果下期,也就是短期的意思了,那就是八十天。你安心地、清净地居住在清静的居所里面,就是在道场里面。


“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如果佛还住世,那么你就应该端正自己的思维,你要排除各种各样的妄念邪见。


若佛灭后,佛如果灭度了,施设形像,你就要,要安置供养、供奉一些佛的形象,心存目想,心里存着,眼睛观想着。生正忆念,对佛,你就会生发出一种端正的、正确的一种念想、一种念头。还同如来常住之日,你就好比如来还住世的时候。


那么这一段经文,也是后来有一些僧人和学者质疑这部经《圆觉经》究竟是不是伪经的一个,一个要点。我们前面讲过,伪经是指没有印度原本的,是其他地方的僧人,或者主要是指中土的僧人自己撰写的经,它叫伪经。


为什么这里,这段话会引起大家的怀疑?因为我们知道,按照印度佛教的传统,如果这部佛经是产生在印度本土的,它当然遵循印度的传统。


按照印度佛教的传统,至少是在早期,是没有佛像的,所以谈不上“施设形象”的,一般不会这么说。当然,有的经里边也有,那么很多人认为是后期掺杂进去的。那么我们在这里顺便为您提一下。


“悬诸幡华,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那么你应该挂起经幡,供养起鲜花。经过三七二十一日,再用二十一日的时间,你应该拜佛,稽首,就是磕头,拜佛,念诵十方诸佛名字,请求佛垂怜,并且对自己的种种恶业或者妄念进行忏悔。


如果情况对了,遇善境界,你的身心就会非常的轻松安详。过了这二十一天以后,一向摄念,你就可以一直保持正念,努力地保持正念。


“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心离声闻,不假徒众。”到了初夏,你就要,三个月的安居嘛,前面讲过,那么你就应该按照,“当为清净菩萨止住”,你就应该按照,像清净菩萨那样的,你要安居,心要脱离这些小乘佛法,而且你不要依靠徒众,因为你安居的时候不出去,你就不能去化缘,不能去求施舍,不可以了。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到安居的开始那一天,你就在佛像前,或者在佛前,你就这样说,说什么?“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甲”,就是我,我是比丘,或者我是比丘尼,或者我是居士,或者我是女居士,某甲就是某某,要把名字说出来的,要把名字说出来的。


“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那么我某某,我其实在佛前是立誓了,对不对?


发愿了,我按照菩萨乘来修习这种寂灭的法,这种法门,能够进入到清净佛性的这种境界,并且能够安住在那里,以大圆觉作为我的寺庙,作为我的居所,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


那么我身心安居在这样一种平等性智,这也就指最高的圆觉境界,安居在这个境界当中。因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因为涅槃的,它的自性当然是清净的了,它没有任何的这种牵绊,没有任何的复杂的牵绊。


“今我敬请”,我今天就是恭敬地请求。“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过三期日,随往无碍。”


那么我现在恭敬地提出这个请求,我不按照这种小乘的教法,我发愿与十方如来和大菩萨一起三月安居。那么我们这么做是为了修习菩萨无上妙觉的缘故,我们发愿,不去依靠徒众。


佛陀讲,这个就叫做菩萨示现安居。经三期日,过了三期日,也就是一百二十天,一百天,八十天,你自己立一个期限。 随往无碍,过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随意到什么地方,你就没有障碍了。


而到最后,佛陀总结到:“是名三观初首方便。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所以佛陀讲,这三种净观,就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此名三观初首方便,这就是刚刚开始的一种方便法门。


如果有众生把这三种都修一遍,那么如果他还非常的精进勤奋,这就好像是“即名如来出现于世”,这就好像是如来出现在世上一样了。


“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如果后世的众生,根器比较差,愚钝,但是他们心里还是想求得佛道,求得佛法。然而由于过去所做的恶业和障碍,他们不成功,不成就。


那么他们应该经常地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他们应该保持希望,经常能够生发出希望之心,首先要断掉嗔恨、爱恋、嫉妒,这种谄媚、曲,就是这种,曲就是这种什么谄曲、谄媚、歪曲的,对吧?


这种要断除这种心念。求胜上心,能够求这种是往上走的,殊胜的心。那么可以在三种净观,也就是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当中你随便选一种学,这一观不成功,你再学那一观,心里永不放弃,逐渐地去求得证悟。


这是佛陀在这一章做的最后开示。好,今天这一讲我就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静之逸_8q

    辛苦您了,感恩

  • 白楚妍

    钱老师辛苦了!听着您的声音沙哑啦!好好休息吧!感恩您!

  • 听友78361615

    圆觉菩萨,是第十一章?

  • 黄翼_ef

    积攒一段时间再听

  • 一碧涵空_t6

    好好听,认真听感恩钱老师

  • 3qgtdoskcoj9hmyqk8w4

    钱老师讲得很好,前两天说错话了,一时感受。

  • 妙心居士2

    阿弥陀佛

  • 十豆三三皮

    👍

  • 阿弥陀佛般若波罗蜜多

    来听

  • 1380385tghr

    到哪里去找善知识?可以看书吗?

    近思Winnie 回复 @1380385tghr: 读大乘经典。十三经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