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期 史铁生】|中国作家史铁生,一座文学的高峰,一个生命的奇迹

【259期 史铁生】|中国作家史铁生,一座文学的高峰,一个生命的奇迹

00:00
09:48



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2018年1月《史铁生全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集共350万字,按体裁分为各类小说、散文随笔、剧本诗歌、书信、访谈等12卷。10月18日根据史铁生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改编的话剧《酗酒者莫非》在北京上演,该剧由波兰戏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执导。

30多年的轮椅时光


1951年1月4日,史铁生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大杂院里,从小成绩优异,跟奶奶一起生活,在清华大学附中时曾是学校的80米跨栏冠军,名副其实的“小飞人”,自小热爱田径,其次才是文学,谁知,一场身体灾难让他这辈子与田径无缘。18岁那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展,史铁生响应号召,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刚到农村没多久,他便开始腰腿疼痛,返京治病,两个月后回农村,生产队关照让其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就这样两年后,他淋了一场大雨,高烧不退,他回北京住进了医院。21岁那年,史铁生出院了,却是被朋友们抬出来的。他的双腿彻底麻木,从此开始了30多年的轮椅时光。为了给他治腿,母亲几乎花光了所有钱来寻医买药,内服、涂抹、烟熏、针灸……能试的都试过了,他无奈地对母亲说,“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为了补贴家用,史铁生摇着轮椅到处找工作。



一个最爱田径运动的青年,突然间“失去了双腿”,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那段时间里,史铁生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经常把家里的东西砸碎。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里写道:“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轮椅上的史铁生不想给家人添麻烦,大部分时间一个人摇着轮椅到附近的地坛公园待着,从此和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他被安排进街道工厂工作,一边上班一边写作,一干就是七年。等到他的小说发表、获奖时,母亲已经不在了。念及往事和母亲,史铁生写出了感动过无数人的长篇哲思散文《我与地坛》。

自嘲职业是生病


1980年,由于下肢麻痹、肾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史铁生连正常排尿都是问题,从此只能插着尿管。紧接着,由于每天长时间坐压,血液循环受阻,褥疮开始发作。再后来,尿毒症威胁着他的生命,前列腺引起的疼痛,使他不得不停止写作整天卧床……透析期间,他在轮椅上、病床上用了4年时间,写出了著名的《病隙碎笔》。这本书里他写到,“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瘫痪坐到轮椅上时他觉得世界天昏地暗,后来生出压疮、皮肤溃烂,才觉得轮椅上的日子多么晴朗。



后来又患上了尿毒症,做透析做到生不如死,他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他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面前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这样的“幽默”听着心酸,但却也包含着对人生的理解。《病隙碎笔》 是2008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哲思抒情散文随笔集。这本书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

如果有来生,还要选爱情


上天并非总是让人哭泣的,还有带给人惊喜的一面。史铁生是幸运的,这世界上有一缕目光向这个孤独者投来——从他紧闭的房门的缝隙间照耀进来了。她就是陈希米。西北大学并不单单是让史铁生的作品首次变为铅字,它还为他准备了爱情的种子。史铁生的作品在《希望》发表时,后来成为史铁生妻子的陈希米当时正在西北大学数学系读书。据同一级历史系的黄敏兰回忆,“当时文科与理科学生交往并不多,但对陈希米来说却是一个例外。她经常跑到我们宿舍聊天,和我们班的几个同学成了朋友。这是因为她的知识面广,所以乐于搞‘跨学科’的交流。一九八九年,陈希米和史铁生结婚。姚育明初次见到希米后,感叹“简直是尊右腿轻残的维纳斯。这个带有音乐之声姓名的太太很年轻、很美丽、很温柔、很明朗,气质仿佛滤过的透明的水,老史兄福分不浅……陈希米做了他的新腿”。好友陈村感慨道:“我永不能忘记的是她的笑,那是天使的笑容。天使的笑,是那种忘忧的笑、忘我的笑、来去自由的笑、让看见的人也喜悦的笑……她常常笑着,灿烂又本分地笑着。有了她的笑,那个凝重的50岁的史铁生再没有装扮殉道者的理由和必要了。”无疑,把陈希米送到史铁生的身边是上帝对他最好的眷顾。就这样“只有一条好腿的希米充当了铁生的眼睛和双腿”,直到史铁生生命的最后一刻。



据《南方人物周刊》11年第2期报道,史铁生去世前,陈希米去旁边病房办理史铁生捐献器官手续,希米刚走,史铁生就“全身挣扎,心电图立刻乱了”,可陈回来一弄,好了,陈再去,史又闹,陈只好把手续拿到病床旁边办,史铁生就“安安静静了”。“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就是爱情的伟大力量吧。史铁生是幸福的,因为他有不离不弃的陈希米始终守护在身边。他饱含深情地为希米写了一首《赠妻子诗》,希米也在史铁生地追悼会上念下催人泪下地《追思会上》,史铁生去世之前说,如果有来生,双腿和爱情只能选其一,还是要选爱情。史铁生,新时期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在艰难的岁月里,创作了20部短篇小说、6部中篇小说、2部长篇小说、18部随笔散文和2部电影剧本。在《我与地坛》《命若琴弦》《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等作品中,他思考着生命与死亡、残缺与爱、苦难与信仰等人生课题,告诉了我们他如何在被摧残的命运面前活出人生的意义。在百病缠身的岁月里,他以顽强的毅力和非凡的智慧,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他的贡献和影响已经超越了文学的范畴,他对生活深沉的爱、对人生真谛的探寻,才是给予读者最大的精神馈赠。此时此刻,LEAD人物君想说想说,史铁生的作品,是送给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礼物。人生若觉很悲伤,愿君多读史铁生。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以及部分文字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提拉米苏的旧时光_

    史铁生的一生似乎都被疾病缠绕着,二十多岁双腿残废,晚年又不幸罹患尿毒症。就连他自己也笑称,生病才是主业,副业是写点东西。 即便如此,在他的书里也很少看到对生活的埋汰,反而是一种豁达与平静。他用他的文字,教我们看清这个世界,然后再去爱它。 ​​​

    Yonidei 回复 @提拉米苏的旧时光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