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华为与联想、小米的供应链比较

30 华为与联想、小米的供应链比较

00:00
11:49

大家好,我是辛童,欢迎来到我的华为供应链管理课程。

在前面两集,我们拿华为跟通信设备领域的竞争对手中兴、爱立信和诺基亚的供应链绩效进行了比较。

今天我们再拿华为在终端领域的竞争对手联想和小米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比较和分析。

先讲联想。

联想是1988年成立,早年以PC组装形成自有品牌的计算机指导企业。90年代在中国市场站稳后,于2004年通过并购IBM PC业务开启全球化之路。

十年后,在2014年又从谷歌手上接盘收购了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这几年一直在亏损的边缘挣扎。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联想移动业务实现了自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以来的第一次盈利,去年又与NET APP成立合资公司经营数据存储业务。

2018财年,联想集团从2017财年的亏损转为盈利,联想2018财年年报显示,联想有75%的收入来源于pc业务,13%来源于智能终端的移动业务,12%来源于数据中心。联想正在从单一pc业务向智能终端超算数据中心的多元业务方向转型。

联想有76%的收入来源于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全球有57000名员工,产品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数十年来,联想一直占据着个人PC市场的领导地位,规模化优势明显。

与华为不同,联想是通过不断并购开启全球化发展之路的,通过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获得企业业务的增长。

多年来联想生根于消费电子领域,积累了品牌、渠道和客户体验的优势,通过自制和外包相结合的制造策略,在巴西、中国、印度、日本、墨西哥、美国等地设有生产基地,具备配套的工业生产和交付能力,向目标市场提供PC、手机、服务器、数据存储等产品和服务。

2019年财富杂志500强排名,联想以510亿美元的营收排名第212位,从去年的第240名上升了28位。

跟2017财年相比,联想的销售收入再创新高,达到510.3亿美元,但是毛利润低,毛利率才14%,税后净利润率仅1.3%。

由于利润率低,导致联想营运产生的现金流太少,加上较高的财务杠杆,联想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6%,使得联想的财务风险过高。

联想的应收账款天数为48天,在消费电子市场,联想的销售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应付账款天数为54天,说明联想的供应商管理还是比较规范的,对供应商还算不错;库存周转率ITO为12.7,库存为平均29天周转一次,看来联想的库存还是管理的比较好的;资金周转天数为23天,整体而言,联想的供应链运营管理能力还是不错的。

2017年联想还曾入围美国著名咨询公司Gartner最佳供应链管理实践Top25的第23名。

近年来,受全球PC市场的低迷和滞胀以及手机市场趋于饱和的影响,联想未来面临的市场挑战很大。

多年来由于联想缺少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和技术积累,缺少技术专利,产品创新的后劲不足,导致竞争壁垒低,而且生产成本逐年升高,盈利能力无法跟华为相比。

此外,由于联想没有核心技术,导致供应链有致命的缺陷,所有关键元器件和操作系统依赖于外部供应商,一旦外部环境出现风险和危机,联想供应链就会像中兴一样立刻休克和中断,供应安全得不到保障。

但是联想具有中科院的背景和支持,在超级计算机领域有技术优势,多年来通过自身积累和并购获得的全球销售渠道,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产品的持续迭代和规模化经营,对于构建未来智能社会、万物互联的智能终端生态,具有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

希望联想能够再次抓住这次社会转型的机遇,实现二次腾飞。

通过联想的案例,我要留给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企业多元化战略真的比聚焦核心业务好吗?金融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真的比实业投资更赚钱吗?

接下来我们再来讲一讲小米。

小米作为互联网新贵,成立于2010年4月,专注于手机等智能硬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面向个人和家庭用户的生活消费品IOT物联网生态平台的构建。

小米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小米还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和投资公司,走的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的创新互联网商业模式之路。

创业八年,小米于2018年7月9日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上市之日,小米以每股17港币的价格发行,以3759亿港币的市值风光了一把。

但时至今日,小米的股价和市值已经跌掉一半。在今年财富世界500强报告里,小米以最年轻的身姿进入500强,排名第468位。

由于小米的销售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通过电商平台,小米省去了销售的中间环节,中间商和零售渠道,具有先天的成本优势,另外,为了增强客户粘性的小米IOT物联网生态也是小米的竞争优势。

近两年来,为了增强客户体验,小米开设了自己的线下旗舰店和授权店。

今年的3月19日,小米发布了其自2018年7月9日港交所上市以来的第一份完整年报,我给大家总结一下。

营收:2018年小米实现销售收入1749亿元人民币,其中手机业务1138亿元,占比65%。IOT与生活消费品收入为438亿元,占比25%。互联网服务收入160亿元,占比9%。其他收入如延保服务为13亿元,占比小于1%。

从披露的损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米整体业务的毛利润为222亿元,硬件产品经营的毛利率不到12.7%。手机、IOT、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和其他收入的毛利分别为6%、10%、64%和27%。

扣除销管研费用259亿元,小米从核心业务本身获得的利润是负值,约-2%。

由于小米的经营策略并不指望硬件成为公司的利润来源,小米甚至承诺从2018年起,小米每年整体硬件业务的综合利润率不超过5%,如果超出将会回馈给客户。

净利润率:由于小米的投资收益给小米增加了44亿元的税前净利润,再加上银行理财产品汇率的变化,所以大家看到的小米税前营运利润为12亿元。再加上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值变动增加了125亿港币和银行利息收入,小米的税前净利润达到139亿元,税后135亿元,净利润达到7.7%。经财务调整后的净利润为85.5亿元,净利润率为4.9%。

小米的应收账款天数为12天,由于小米的大部分销售是通过线上实现的,所以小米的回款效率非常高;应付账款天数111天,小米的供应商交完货近四个月才能从小米拿回货款;库存周转率ITO为5.2%,库存周转天数为70天,也就是说小米的库存要待在仓库两个多月才能发货走,对于快消电子行业而言,绩效不算好;现金周转天数为-28天,看来小米是没少用供应商的钱!

小米借助电商直销平台,实现了非常快的应收账款和资金周转,但对库存和供应商管理并不算好。

总体而言,小米的供应链效率还是不错的,但这是建立在广大供应商支持的基础上实现的。

小米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其硬件产品的低价策略和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的商业模式并非不可复制。

小米的全外包模式导致小米的供应链全部依赖外部供应商,对供应商的依存度极高。尽管有所投资,但缺少控制权,小米没有自己的核心芯片和底层操作系统,一旦断供,小米的供应安全和供应的持续性就是一大隐患。

此外,由于小米产品低价不仅冲击了现有市场的价格体系,小米供应商也几乎无利可图,完全定位于制造加工厂,其产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大问题,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供应商都能够通过资本市场获得丰厚利润的。

小米供应链生态的产品线,包括电视机、机顶盒、笔记本电脑、手环、空气净化器、滑板车、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照明产品等。

如此繁多且复杂的产品线,给运营造成的结果就是供应链管理的难度非常大,增加了供应风险。

目前小米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比为40%,尚行走在国际化之路当中,但是由于面向的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印尼,小米有可能会面临回款坏账风险和政策风险。

今天对联想和小米的供应链分析就先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