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多此一举的消费者理论:重温奥克姆剃刀原则

83多此一举的消费者理论:重温奥克姆剃刀原则

00:00
14:40

您好,欢迎收听我的经济学课。

 

传统的经济学教科书一般在讲完需求定律、供求理论之后,就会讲消费者理论。但消费者理论这东西,用一句粤语歇后语来形容,就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为什么呢?因为有需求定律作为公理,根本就不需要消费者理论。传统的经济学教科书之所以搞出消费者理论,是因为它不把需求定律当作公理,而是想把需求定律作为定理推导出来。但是为了推导出需求定律,它又搞出两个公理。根据科学方法论,没有公理是推不出定理的,所以不要需求定律作为公理的话,还是得有别的公理。传统的经济学教科书一下子就搞出了比较公理和传递性公理这两个公理。详情就不细讲了,因为是多此一举的,这里只说一下逻辑思路,指出它的问题所在。显然,根据之前的课程介绍过的奥克姆剃刀原则,理论要以简单为上,需求定律一个公理比消费者理论有两个公理要简单得多。

 

但事情还没完。光有两个公理可不足以推导出需求定律,传统的经济学教科书又提出一个叫“效用”的概念。关于这个概念,等会儿再详细地批判它,现在先暂时按下不表。有了效用的概念还不够,又弄出一套等优曲线的分析。等优曲线的英文是indifference curve,中国的经济学教材把它翻译成无差异曲线,这是死板地将indifference直译成无差异。但这种直译有误导性,因为它的意思并不是指两个商品组合是一样的,而是指两个商品组合的效用是无差异的。效用无差异就是等优,所以译成等优曲线要更确切。然后通过价格变动画出价格扩展路径,初步地推导出一条需求曲线。但还是推不出需求定律,因为存在着吉芬物品的困扰,这条需求曲线有可能向右上方倾斜。

 

所以您看多复杂,搞了两个公理、一个效用概念、一套等优曲线分析、一个价格扩展路径这么多新东西出来,最后还是推不出需求定律!以前的课程分析股市上的追涨杀跌只是一个可能出现的现象、而不是一个必然成立的规律,是因为局限条件的约束力不够强。加了那么多东西还推导不出一定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说明局限条件还是不够,还得再补加局限,那就是必须再加一个假设吉芬物品不存在的条件,才推导出需求定律。

 

用奥克姆剃刀原则一看就很清楚,直接把需求定律当公理使用,比起传统的经济学教科书构造消费者理论将需求定律当定理推导出来,要简单太多了,谁优谁劣一目了然。当然,奥克姆剃刀原则要求是在解释力一样的前提下才是理论越简单越好,那么解释力的比较又怎样了呢?需求定律作为公理,不仅可以解释消费者行为,而且能解释经济学范畴内所有的现象,也就是一切与人有关的行为。而消费者理论顾名思义只能解释人的消费选择行为,解释力比作为公理的需求定律要狭隘得多。所以不管是从解释力的大小还是理论的简洁性来看,消费者理论都斗不过需求定律,所以我们要消费者理论有何用呢?

 

消费者理论不仅是构成很复杂,连每一个构成部分本身的内部也很复杂。前面提到消费者理论由两个公理、效用概念、等优曲线、价格扩展路径构成,还得补加假设吉芬物品不存在的条件。其中效用概念、等优曲线这两个东西都属于意图,不是事实,不能直接用它们来解释现象,否则又会掉进套套逻辑的陷阱里去。需求定律里只有一个需求量是意图,只要处理好怎么将它与成交量在逻辑上联系起来。消费者理论里却有那么多的非事实的意图,无论是做经济解释时,还是做事实验证时的困难都直线上升。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把效用概念这一个构成部分拿出来好好地批判一下。公理是不作证明的,所以没什么好说;而等优曲线是从效用概念推导出来的,因为它是指效用一样、但商品组合不同的点集合而成的线,所以把效用概念的问题说清楚了,等优曲线的问题也就跟着清楚了,不需要再多说。

 

另外,通过批评效用这个概念,其实我真正想做的是捡回一个古典经济学时期的好概念,那就是使用价值。大家在中学的政治课里应该学过这个概念,因为高中的政治课里有马克思经济学的内容。使用价值这个概念其实不是马克思发明的,而是亚当斯密发明的,并普遍地被古典经济学家所使用,马克思是古典经济学时期的人,所以他也使用这个概念。使用价值的英文是use value,效用的英文是utility,其实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use是指使用,它是英语的固有词汇。utility是个名词,它相应的动词是utilise,源于拉丁语,意思也是使用。所以这两个词在英语里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use用得比较广泛,utilise就显得比较文绉绉,这就像是我们中国的白话文跟文言文的区别,意思一样的两个词,文言文的词汇比白话文的词汇显得文绉绉。

 

传统的经济学教科书,严格来说是新古典经济学,为什么要用效用的概念?其实是因为他们抛弃了古典经济学时期的使用价值的概念。但为什么要抛弃使用价值的概念?这牵涉到劳动价值论的问题。大家在中学的政治课里也学过劳动价值论吧?这个理论同样不是马克思发明的,而是亚当斯密提出的,得到古典经济学家的普遍认同。但是到了新古典经济学时期,劳动价值论被推翻了,被证明是错的,所以就被抛弃了。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家抛弃了劳动价值论,就把使用价值这个概念也抛弃了,因为使用价值是劳动价值论的一个构成部分,正如效用是消费者理论的一个构成部分那样。但这样抛弃使用价值其实是不对的。中国有句话说得好:泼脏水时不能把孩子也一起泼掉。劳动价值论被推翻,不等于它的所有构成部分都是错的,像使用价值这个概念就是好的,跟着劳动价值论一起被抛弃反而是个大错。事实上,经济学缺少不了表达类似意思的概念,抛弃了使用价值之后,还是得又找一个类似的概念来替代它,那就是效用,却远远不如使用价值这个原来的概念那么好。

 

为什么效用不如使用价值好呢?先看效用的定义是什么吧。传统的经济学教科书是把效用定义为一个量度单位。前面说了,传统的经济学教科书不把需求定律作为公理,而是作为定理来推导,为此反而搞出两个公理,这两个公理都是对人的偏好进行设定。以前的课程讲需求定律时已经强调过,偏好确实属于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但绝对不能允许它发生变化,不仅是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能变,而且是指在不同的需求曲线上也不能变。因为偏好是心理因素,不是客观事实,无法进行事实验证。可是消费者理论的这两个公理却把偏好带了进来。当然,因为公理不需要证明,所以在公理的层面上带进偏好并不是不可以,但后面的处理就麻烦了。消费者理论要解释人为什么选择购买物品A而不选物品B,认为原因是他更偏好A。为了量度偏好,就提出了效用这个概念。也就是说,效用是一个量度偏好大小的单位。做一下类比会更容易理解。比如米是用来量度长度的,两米就比一米更长。公斤是用来量度重量的,两公斤就比一公斤更重。那么效用是类似的,它用来量度偏好。如果物品A有两个单位的效用,物品B有一个单位的效用,人就偏好A多于偏好B,也就是更喜欢效用高的物品。

 

从效用的定义就可以看到问题所在了。前面的课程讲解需求定律时已经详细分析过这个问题,非要用喜欢不喜欢来做解释也行,但是为了避免沦为套套逻辑,必须寻找促使喜欢不喜欢的心理因素形成的客观事实。比如如果一定要用下雨时人们更喜欢伞来解释伞在雨天价格上涨了还卖得更好的现象的话,那就必须要进一步引申到因为下雨时没有伞就会淋雨、淋了雨就容易生病,生病对身体有损害这些客观事实上。同样的道理,效用作为一个量度偏好这种心理因素的单位,不能直接用来解释人的消费选择行为,否则就是套套逻辑,必须寻找促成某个物品的效用更高的客观事实。为什么这个东西对那个人的效用比较高,导致他更喜欢这个东西?一定是因为这个东西在客观上对他更有用。但所谓有用,不就是使用价值嘛!所以,您看,新古典经济学抛弃了他们以为跟劳动价值论一样错误的使用价值,新发明了效用的概念,结果是很容易沦为套套逻辑,想要避开这个非科学的陷阱就一定要多走一步,追寻促使它形成的背后的客观事实,于是最终还是要回到古典经济学的使用价值那里去。这就跟以前讲需求定律时一样,何必多拐一个弯增加理论的复杂性呢?直接假设偏好永远不变,变化的是它们背后的客观事实就好了嘛。何必多此一举另外发明一个新概念效用呢?直接回归古典经济学,把使用价值这个本身直接就是客观事实的概念捡回来就好了嘛。

 

效用是偏好这种心理因素的量度单位,而偏好不是事实,所以它也不是事实。使用价值是客观事实,可以单独使用,完全不必提偏好或效用;也可以作为促使偏好或效用形成的背后的局限条件使用。所以使用价值的概念比效用的概念要简单得多,更符合奥克姆剃刀原则。

 

效用必须多做一重寻求背后的使用价值的工作,可不仅仅是使得理论变复杂那么简单,而是使得不懂科学方法论的人很容易犯了套套逻辑的错还不自知。因为套套逻辑是一定正确、不可能错的,所以反而让不知道可能错的才是科学的人更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就是凭着将效用概念引入分析家庭、歧视等传统上被认为属于政治学、社会学、犯罪学的现象而获奖。

 

以前的课程说过了,传统的经济学只将研究范畴局限在经济领域、甚至是市场经济之内,是很狭隘的。真正的经济学能解释一切与人类相关的行为,更确切的名称其实应该是“人类行为学”。但怎么扩张经济学的解释范围呢?科斯等人的做法是扩大成本的内涵到包括交易费用,从产权的角度将竞争扩张到不仅仅涵盖市场之内的价格准则,还有非市场的非价格准则。贝克尔走的是另一条路,就是运用效用的概念将成本与收入从货币扩张到非货币。应该说,这样做也并非不可以,但必须非常小心不要犯套套逻辑的错。贝克尔自己其实是有说过运用效用解释社会现象时要假设效用是一样的,这跟我们强调偏好永远不变是如出一辙。但他自己其实也没能很好地遵守这个其实是科学方法论的要求,模仿他的人就更是等而下之,连他曾经说过要假设效用一样的话都没注意到、甚至可能根本没听说过。结果就是滥用效用的经济分析泛滥成灾,乍一看“好有道理哦”,其实全属没有意义的套套逻辑。

 

这一次课,简直就是奥克姆剃刀原则的复习课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陈思勉888

    手起刀落,斩断废柴,简单理论,复杂变化。

    我思顾她在 回复 @陈思勉888: 李俊慧是佛科大的,还没有结婚,大家散了吧。

  • 超军_1j

    奥卡姆剃刀原理:如非必要,勿增实体。 需求定律,使用价值;简单明了。

    我思顾她在 回复 @超军_1j: 李俊慧是佛科大的,还没有结婚,大家散了吧。

  • 刘波_品牌策划设计

    怎么简单怎么来,怎么经得起事实验证就怎么来

  • 171475582

    李俊慧在佛山科技学院的致用楼前对我说:"知道我这次借魏则西炒作自己为何这么成功么?就是要抛出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然后用'科学','科学价值观'这些流行词语进行包装,再重复一千遍,一万遍,这样虽然会漏掉一些有判断力的人,但是能留下很多铁杆的粉丝,这招我是从谢作诗那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