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应酬妙招:巧用这3招,与各个圈层的人沟通都能应对自如

20.应酬妙招:巧用这3招,与各个圈层的人沟通都能应对自如

00:00
12:32

Slogan:


10分钟表达升级,用沟通打动人心。大家好,我是林冠羽,欢迎来到我的高情商沟通课堂。




正文:


职场上的应酬,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但是很多职场新人会以为,应酬就是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在酒桌上说着不着边际的场面话、面对各种潜规则、被逼喝酒喝到吐,等等这类的场景……其实,并不是这种“不怀好意”的职场社交活动才算应酬,比如搞活动的时候,和远道而来的外地嘉宾晚上一起吃个饭;或者领导参加某个大型活动,带上你去长长见识;又或者部门组织团建活动,大家出去聚餐……这些其实都算职场应酬的范畴,而在职场应酬的场景下,也需要学会一些对应的沟通技巧。如果你是面对这些应酬场景不知所措的职场新人,今天的课程会十分有用。




一、恶性应酬&良性应酬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应酬我们都要参与的,就像刚刚我们提到的,职场上的应酬也分两种,恶性应酬和良性应酬。




恶性应酬




说起应酬,很多人脑海里浮现出来的第一个词可能是“酒局”,这种“喝到吐才能谈生意”的“酒局”其实是隐藏的“服从性测试”,归根到底是在考验下属对领导有多服从,也就是用权力来要求你喝超出能力的量,或者做你不喜欢做的事情。在有些公司,没有办法靠实力来征服下属的领导,会喜欢以这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权威性”、满足自己的优越感,或者用牺牲下属颜面和健康的方式,来讨好客户。这时候的“应酬”,已经超出了正常职场社交的范畴,属于“恶性应酬”。




不是所有的应酬都有参与的必要,这种恶性应酬以尊严和健康为代价,却也很难换来“提升业务能力”之类实质性的成长,面对这种应酬,我们也不用迁就,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拒绝,如果在所供职的公司,恶性应酬并不是常态,只是特殊情况,那你可以用“家里有其他事情需要处理”、“最近身体状态不太好”之类的理由来委婉拒绝,并且在实质的工作里展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这样不参与应酬也不用担心工作不保;但如果恶性应酬是这家公司的常态,那么建议尽快离职,没有什么比健康和安全更重要,并且还有大把没有恶性应酬的好公司在等着你。




良性应酬




与恶性应酬相反,良性应酬是一种比较正常和普遍的职场社交活动,比如参与公司的年会、参加大型会议见见世面,或者是参与气氛比较和谐的酒桌等等。面对这种应酬,没有必要一味拒绝,因为这是结识行业内资深人物的最好渠道之一,背后往往蕴藏着资源、机会和人脉,而且可以通过与资深人士的沟通交流,迅速提升对所处行业的认识程度,从而对未来的发展有更深入、更合适的规划。




二、良性应酬的技巧和方法


那在良性应酬的场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如果你因为没有经验、不知所措,而做出一些不适合的举动,或者全程玩手机,不和别人沟通,那么下次再有类似的应酬活动,机会就一定会与你擦肩而过。所以,最好是穿着得体、保持自信,用大方不扭捏的交流方式,与各个圈层的人沟通,在增强人脉、提升经验的同时,也可以让上司发现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得到赏识,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那具体应该怎么和不同圈层、不同级别的人交流呢?我们分类来讲:




面对高级别的人士




首先是面对高级别的人士。在良性的应酬场合,吃饭时虽然不会出现“拼酒”之类的低级场景,但是喝酒基本上依旧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特别是面对高级别的人,敬酒,是必需的环节。




“敬酒”的核心是“敬”,而不是“酒”。所以,如果你不喝酒也没关系,但是一定要在一开始大大方方地说出来,并且全程坚持滴酒不沾。如果喝了两杯才说自己不能喝,或者说完不能喝,在劝说下又喝了一口,都会给人不够诚信、没有原则的感觉。




如果可以接受饮酒的话,也要记得先吃一点东西,不空腹饮酒,也不要喝得太急,有条件的话可以先喝一些牛奶,牛奶可以在胃里形成一层保护膜,降低酒精的吸收速度,以及对胃的刺激,不会喝得那么难受。




在敬酒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酒桌礼仪,比如碰杯的礼节、敬酒的次序、祝酒的说辞等等。




比如敬酒时,应该右手握杯,左手垫住杯底,自己酒杯的杯沿永远要低于对方1-2厘米,以示尊敬。作为下属,可以和别人一起多人敬一人,但绝不能一人敬多人,最好是一对一地敬酒。而在敬酒的次序上,如果知道职位高低可以根据职位来敬,如果不知道,可以按顺时针的次序敬酒。在敬酒时,还需要说一下简单的祝酒词,表达欢迎、感谢或者祝愿,比如可以对直属领导说“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以后也请多多指教”,或者说“祝您阖家欢乐、幸福安康”,祝酒词一句话就好,不用长篇大论,在开始前根据所处场合心里准备几句,就可以应对所有的敬酒场景。




除了敬酒外,和高级别的人可能也有一些其他交流沟通的机会,这时如果没有很强的专业内容储备,最好秉持“少说话,多倾听”的原则,认真聆听对方说的话。一般讲话者都喜欢朝向最认真的听众,所以可以时不时点头表示认可,加深讲话者对自己的印象。




如果讨论的话题涉及到了你擅长的、深耕的领域,就可以站出来展现自己,适时地参与讨论,提出一两句独到的见解,或者表示自己曾有过相关的经历。毕竟参与应酬活动,目的还是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你,能适时地展现出自己的专长和实力,才能让高级别的人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然后才会更关注、更积极地想要认识你。




面对同级别的人士




刚才我们说到与高级别人士的相处,其实在应酬的时候,最容易遇到的是与自己级别相差不大的人,因为在座位次序排列时,一般会把相似级别的人排在一起,所以和同级别、同圈层的人交流时间是最长的。




有些朋友面对同级别的人时,就会放下戒备,天南海北地就聊开了,但工作应酬毕竟不是朋友聚会,不能完全地随心所欲,聊天时要特别注意“分寸感”,除非足够熟悉,否则尽量避免谈及私人的工作、生活、情感话题。




那么面对同级别的人,有什么话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呢?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社会热点来进入话题,可以是当下的时事热点、热播的电影剧集,也可以是行业内的重大新闻,最好提前看看相关的文章、时评,准备几个相关的段子,在聊天进入僵局时,见缝插针地抛出来,开启话题的同时,也能调节气氛。




话说回来,其实社会热点相关的内容,和各个圈层、各个级别的人都可以聊,但前提是你需要有自己独到且精准的看法,或者掌握了普通人不太了解的事实和数据,因为既然是社会热点,大家也都有耳闻,旧事重提并不能带来新意,而且在应酬的场合,和非同级别的人交流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抛出独到的观点、有趣的看法或者精确的数据,才能在有限的交流时限内,让人耳目一新,从而记住你,愿意跟你进一步交流。




面对“次要者”




当然,应酬场合里也不都是行业里的资深人士,如果你是一个职场新人,那么可能很难碰到比自己级别更低的人,但却会很经常遇到一些“次要者”,他们可能是不爱说话的同事、客户公司里不善交际的新职员,或者是参与应酬的人员带来的伴侣、孩子,在这种场合他们往往会感到拘谨,因为无法参与到话题讨论中而沦为应酬的“边缘人士”。如果我们有能力,最好照顾一下他们的情绪,让他们也觉得自己是被关注到的,可以询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菜好不好吃”、“会场温度会不会太低”等等,如果有坐不住的小孩子,可以带着TA在场内四处走走逛逛,缓解家长的忙碌,尽可能地照顾到大家的感受。




除了言语上的沟通之外,在应酬场合也有许多行为上的沟通,比如在注意到该添茶、该倒酒的时候,可以主动帮忙,或者示意服务生来做;中途有新来的人,可以示意服务生加一副碗筷。随时留心大家的需求、主动为大家服务的人,总会在不经意间被大家记住和认可。






总结:


总结一下今天的课程,面对职场应酬呢,我们首先要区分是恶性应酬,还是良性应酬,如果是以牺牲健康和尊严为代价的“服从性考验”,那么,拒绝是为上策,如果是单纯的行业交际、宴请合作方这种良性应酬,参与其中可以为自己带来资源、机会和人脉,那么就没有必要一味拒绝。在应酬时,面对高级别的人士,要特别注意敬酒的方式、次序等餐桌礼仪,如果聊到自己不了解的内容,安静倾听并且时不时点头示意,是最好的方式,但如果聊到自己擅长的方面,可以适时参与,抛出一两句独到观点引起大家对你的关注;面对同级别的人士,也需要注意分寸感,不聊太私人的话题,看看最近的时事热点,准备几个相关的段子,在合适的时候抛出可以调节气氛;除此之外,也不要忽略了“次要者”们的感受,留心大家的需求,就能在职场应酬里,与各个圈层、各个级别的人交流融洽。




课程总结:


到今天呢,我们这个系列的沟通课程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大家这段时间来的陪伴与倾听,在这二十节课程里,我们从表达基础入手,讲述了日常、情感、职场这三大沟通场景里大家可能会遇到的、丰富多样的情况,以及如何面对和解决。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沟通这件事,除了我们在课程中的学习与交流,更需要大家在生活中去思考和实践,才能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沟通方式。




再次感谢大家的不离不弃,希望我的这堂情商沟通课,可以让大家有共鸣、有思考、有收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成长型思维人才

    原来以前我都是边缘被照顾到的一方社恐人群想改善又不会说话怎么办

  • 南师仙林179933

    听完了收获很大

  • 亚马逊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