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争篇09:用兵的八大法则

军争篇09:用兵的八大法则

00:00
19:00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洪兵。

上一集,说到诱敌深入,有一个放弃获取的辩证关系,这也是孙子所说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思想的一个意思。今天,我们就继续上一集的话题讨论这个问题。


“避其锐气诱敌深入,表面上看起来的“放弃”,实际上是为了获取。因为只有这种“放弃”,我们才能够保存实力,创造条件,以图后发。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说得非常明白:“如不在不利条件下放弃部分的土地,盲目地举行绝无把握的决战,结果丧失军力之后,必随之以丧失全部的土地,更说不到什么恢复失地了。”


毛泽东在这里用了一个商战的比喻。他说:“资本家做生意要有本钱,全部破产之后,就不算什么资本家。”看来,军事家讲战略,也经常会从商战上理解。好吧,我也顺便提一下商战,就现代商战而言,我们为了避免不利的决战,为了保存实力,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有时候就要放弃一些利益;我们有时为了与竞争对手在对我有利的时空条件下决战,有时候需要大胆地放弃一些市场。


“诱敌深入,其中一个关键,就是组织好退却,而其中如何掌握好退却的时机,至关重要。所以毛泽东说:“退却开始时机的问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退却过早和过迟,当然都有损失。但是一般地说来,过迟的损失较之过早为大。”


我们上面讲到的,是孙子所说的避其锐气。从毛泽东的诱敌深入的战略上看,是敌进我退的阶段,是战略退却


接下来,毛泽东要讲的是敌疲我打,也就是讲战略进攻。这是毛泽东诱敌深入战略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孙子所说的击其惰归


“诱敌深入最后精彩的部分是组织反攻。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战略反攻。什么是战略反攻?战略反攻就是将战胜敌人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具体行动。


如毛泽东所说:“然而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条件和形势的存在,还没有使敌人失败。这种条件和形势,具备着决定胜败的可能性,但还不是胜败的现实性,还没有实现两军的胜负。实现这个胜负,依靠两军的决战。只有决战,才能解决两军之间谁胜谁败的问题。这就是战略反攻阶段的全部任务。”如果没有战略反攻,你的战略目的就不可能实现,你前面在战略退却所付的代价就变得毫无意义。


从整个战略对抗的过程来看,战略反攻是精彩的也是复杂的。毛泽东说:“反攻是一个长过程,是防御战的最精彩最活跃的阶段,也就是防御战的最后阶段。”“不论在何方说来,决战阶段的斗争,是全战争或全战役中最激烈、最复杂、最变化多端的,也是最困难、最艰苦的,在指挥上说来,是最不容易的时节。”


作为一名统帅,他在战略反攻阶段,要处理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并且要求处理的迅速果断。他在这个时候最为紧张,最为兴奋。他非常明白,在这个时候不能出现丝毫的偏差,否则将前功尽弃。


所以,在战略反攻阶段,毛泽东特别强调战略指挥员一定要打好反攻的第一仗。这一仗是带有全局性的,非常重要。要慎重初战,必须打胜。为此,毛泽东提出了三条原则: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


在本篇的最后一段,孙子具体概括总结了“军争”中的用兵方法,简称孙子的“用兵八法”。


孙子说: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阙,意为缺口。孙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用兵的法则是:敌军占领山地不要仰攻,敌军背靠高地不要正面迎击,敌军假装败退不要跟踪追击,敌军的精锐不要去攻击,敌军的诱兵不要去理睬,敌军退回本国不要去拦截,包围敌人要虚留缺口,敌军已到绝境时不要过分逼迫。这些,就是用兵的法则。


这八个方法,是密切结合古代战争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谈得很具体,也很实用,用现在话来说,可操作性很强。


这八个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国战略“避实击虚”、“慎战”、“易胜”等一系列作战思想。“高陵勿向”、“背丘勿逆”、“锐卒勿攻”,体现的是“避实击虚”;“佯北勿从”、“饵兵勿食”,体现的是防敌“隐实示虚”;“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体现的是“慎战”和“易胜”。


关于这八种用兵的方法,我想问几个为什么,和你讨论一下。

第一个为什么,为什么高陵勿向,不要进攻占领高地的敌人?这个好回答,敌人已经拥有地形的优势,高地易守难攻,即使攻下来,我军伤亡也很大。所以,一个战场的高地,我们也叫它制高点,一定要抢先拿下,如果没有拿下,不要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去硬攻。


第二个为什么,为什么“背丘勿逆”、不要正面进攻背靠高地的敌人?古代和现代,有许多军事专家对此解释是:敌军背靠高地,没有后患,可以集中更大的兵力对付正面,如果你正面进攻,正好与敌是硬碰硬,这是兵家大忌。


第三个为什么,为什么“佯北勿从”,不要去追假装逃跑的敌人?这好回答,因为他是在示假,后面肯定有阴谋,有陷阱。古代马陵之战,魏将庞涓,没有看出孙膑的佯败,结果战败身亡。但是,我还想说,有一些战略高手,就是违背这条用兵法则,敌人佯败,我偏要追,在你的阴谋之中布下我的玄机,这里面有将计就计的味道,这是更高明的战略运作,达到一种的境界,这就是前面孙子讲到的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第四个为什么,为什么“锐卒勿攻”,不要进攻敌人的精锐部队?这从避实击虚的道理上就可以解释通,敌人的精锐部队肯定是,我们应当尽量避开。我军有一条作战原则,就是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敌人要找弱的打,柿子要找软的吃。但这条不能用死了,有时候,我们就要锐卒必攻,就找敌人最精锐的部队打。


例如,我军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就是专找敌王牌整编74师打,结果大胜。这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粟裕把兵用活了。这个案例,是我军运用孙子兵法获胜的经典案例,里面体现了很多孙子兵法的思想。我们已经在北京大学国际MBA开设了山东孟良崮孙子兵法现场体验教学,效果非常好,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去一趟,在孟良崮,回顾当年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领略孙子兵法的神韵。


第五个为什么,为什么“饵兵勿食”,不要去理睬敌人的诱兵?这可以通过钓鱼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是敌人布的诱饵,你一吃下去,结果是把自己赔进去。可这里,我还要说个但是,但是,有一些战略高手,明知是敌人的诱饵,还是痛痛快快地吃下去。大家可以想一想三国时期那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这又是孙子兵法强调的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你可能还等着我问第六个为什么,打住了,问不下去了,下面的三个用兵之法,让人搞不懂,为什么敌人逃跑了就不能去追?为什么把敌人围起来还要留一个缺口,让敌人跑掉?这不是违背军事常理吗?孙子老人家的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


我们尝试着从两个方面来思索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头绪。


从第一个方面看,这是孙子在《军争篇》中所说的内容,这八种方法,不是指所有作战通用的方法,而是指“军争”使用的方法。在“军争”中,双方的兵力都在部署展开过程中,双方的力量对比还没有最后形成,战场上的不确定因素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孙子特别强调“慎战”,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不无把握之仗,按照既定目标完成“军争”的部署,形成战场有利的态势。在“军争”趋利的过程中,孙子关注的是“到位”、“占位”,而不是“歼敌”。所以,在这种时候,不能将敌逼急了,逼“实”了,给自己造成不利、被动的局面。


从另一个方面看,中国战略特别讲求“用度”,反对把事情做过了,警惕事情会在极端的情况下走向反面。所以,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力所能及的合理目标,不能把口子开得太大,不能把敌人逼向对自己不利的一面,特别要防止敌人“背水一战”、“孤注一掷”、“狗急跳墙”。


在理解和运用孙子“用兵八法”时,我们不能忘记孙子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变”,要“因敌而变”,“因情而变”,对于任何方法,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能用呆了,不能用死了。当实际情况有可能并且需要的时候,归师可以追,穷寇可以逼,这不是违背孙子的思想,而是灵活运用孙子的思想,这恰恰用到了孙子思想的精髓。


说到这里,孙子兵法的《军争篇》就谈完了,孙子从自身兵力机动和控制方面,从如何应对所遭遇的敌军方面,从如何利用地形和保障物资供应方面,谈了许多用兵方法和战略思想,其中,最核心和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以迂为直。我们在军争时,在思考战略问题时,要记住孙子的提示:知迂直之理。


下一篇,我们要进入孙子兵法的第八篇《九变篇》。本集结束,送给你一句话是:一定要等到或“玩”到敌人最好打的时候再出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知周鉴往

    在你的阴谋之中布下我的玄机

  • 月亮晒黑

    像爱莉希雅直接就a了上去。 好想摸摸芽衣的角呀!

  • 和_vvv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 听友12062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