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圆觉经6 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
⼀、知识点
1、四方:
指東南西北等四個方位。於密教中,其四方有一定之次第,即東南西北,並以東方為因陀羅方,南方為焰魔羅方,西方為縛嚕拏方,北方為毗娑門方。又以東北方為伊捨尼方,東南方為護摩方,西南方為涅哩底方,西北方為縛瘦方。凡此諸方,皆因護方神而得名。又有以四大、四顯色、四佛、阿字四轉等配於此四方者。
2、本性:
本性(英文:nature),汉语词语,指固有的性质或特性。例句:至于说五行学说的原始本性已不足挂齿。相关句子有:“可是人家说一句,我就要听一句,那是违背我的本性的。”出自曹禺的《雷雨》第二幕。
3、佛陀:
佛陀(Buddha)又作浮头、步他、浮屠等,佛教术语,意译为“悟道者”,是福慧两足尊,也就是福德和智慧修行圆满者。狭义而言,现在佛教的“佛陀”指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陀不是神,而是一个多元文化教育家。广义而言,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平等是成佛之因。
二、金句/精华笔记
1、佛陀讲所有的众生都是从无始来,什么叫从无始来,无始就是没有开始。
2、圆觉经是知道一切都是虚空中的花,知识空花,知道这个花是空的,那么他当然也就知道了,也没有什么生死轮回是吧?都是空的,那么也认识到,也根本就没有身心可言,身心也是空的。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静境界。欢迎收听前文中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中,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诵读佛教十三经之圆觉经。在上一讲,我们开始讲到了文殊斯利菩萨和佛陀之间的问答,今天我们就要接着讲佛陀在向文殊斯利菩萨等等 12 个菩萨为上手的诸多参加法会的来听法的人所做的开事。在上一讲结束的时候,我提到佛陀用一个发问的方式进行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说法,佛陀提出了一个问题,叫云和无名。什么叫无名?佛陀的开始是这样的,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死来。种种颠倒,犹笼迷人四方。益处往任四大为置身相六成元隐为自心下,佛陀就开始解释什么叫无名,他说善男子,这是对这个信佛的人或者发愿学佛的人的一种称呼。
佛陀讲所有的众生都是从无始来,什么叫从无始来,无始就是没有开始。因为根据佛教的说法,诸法都是因缘而生,阴之前还有阴,你这样推下去是没有尽头的,所以众生和诸法的原始都是不可得的,所以叫一切众生从无史来。他们这样来了以后,种种颠倒,他们就有了种种的这种颠倒,是非的颠倒,就种种这种颠倒,种种误解,种种不正确的认识,好比是迷人迷了路的人。
四方异处,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东南西北是四方往任。四大为置身项六成元隐为置心相,四大就是地火水、风,也是四种最根本的物质元素。按照古印度的说法,这个不仅是佛教的说法,四大的说法在佛教之前的古印度就有了,一切物质的都是由地水火、风这四大要素合成的,人当然也概莫能外,那么这些众生就错误的认为自己就是由四大组成的。
六成原影为自心想,六成,那就是色生香、味触法。尘就是染污的意思,污染的意思,蒙尘的意思,蒙上的灰尘。那么六尘也叫六进,它是眼耳鼻舌生意这六根所对应的外径,所对应的外部的这个进,或外部的这个对象,援引姻缘的缘。影子的影是指因为你的心事就是眼耳鼻舌生意,你的心事因为和外援和外尘,外边的这种尘埃,外边的这种遮蔽相互动,导致出现了种种想法,种种思考,种种这种思虑,这样你就会升起对外层的一种脑子,当中就有一种印象,对吧?你会对外部世界有种看法,那众生就误以为自己是由地火水风四大因素过程的,那么他们自以为六成原影都是自己内心的一种真实的印象,这个当然是错的,对吧?佛陀就讲比比,并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 3 男子空时无花,病者妄之。
就好比一个人眼睛病了,就眼睛坏了,眼睛有病,他会看见空中有花一样,就好比雾里看花或者海市蜃楼,他眼睛不好吗?他看不清,他迷迷糊糊,他就好像看到空中有花,还有看到月亮有重叠,天上有两个月亮,佛陀奖,空中实际上是没有花的,这是眼睛有病的人一种虚妄的执着,他错误的一种认识。有往之故非为或此虚空自信亦父谜。彼时花牲畜,由此网友,轮转生死,故名无名。
佛陀就讲,因为虚妄执着的缘故,你这个执着是不对的,所以你不仅是迷惑了真如自信,真奴自信本来是本空无相的,对吧?因为人都是从无死来,你本来斟虏的自信就是本空无相的。你错误的迷惑了,正如本性,同时也错误的认为有实在的话,还有这个花总归有个实在的地方,按照佛教的根本,究竟花也不是实在有的,对吧?它是有各种的,这种像组合而成的一个项都是虚妄的,你错误的认识到了这些东西,你把它当真了,所以你就有了什么呢?所以就有了生死轮回,这就叫无名。因为你没有知识,因为你对这个世界的本相不了解,这就叫无名,所以有了生死轮回。
佛陀接着开始。善男子,此无名者,非食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吾集之于醒了无所得,如种空花,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声处顾。佛陀接着讲。善男子,这个无名是没有实在本性的,那没有知识,你怎么说他有实在本性?就比如一个在梦里的人,做梦的人,梦中的境界,你还真不能说他没有,因为他确实是梦见了,咱们都做过梦所以你不能说他没有。当然他也绝对不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你梦醒的时候就发现什么都没有了,原来是个梦啊。
佛陀用这个比喻,如那些空中的花,虚空中的花,你眼睛不是不好,看到虚空中好像有花吗?所以咱们有一句话叫眼花了,你眼睛一花,看到唉呦,空中好像啊,真的是有花一样。就好比空中的花消失在虚空中,你还不能说它有一定的消失之处,因为眼睛生病看到的花,你当然比如揉揉眼、眨眨眼,或者眼睛好了,你发现没有花,那你非要去问这个花消失到哪里去的?这个问题是没有办法回答的,因为本来就没有话,何以故无深处故,为什么呢?因为它本来就是没有深处的,不是生出来的,本来就是虚空的一切。
众生于无声中往见生灭,事故说明轮转生死,所有的众生在本来就没有的生灭变化当中迷惑了,产生误解了,因为没有知识,你认为还真的看到了生生灭灭,那么这个就叫什么?就叫往箭生死轮回事故说明轮转生死。佛陀这一段,它的这个佛法的寓意是非常的值得我们深思的,非常的深刻的。佛陀的开始,善男子如来,因帝修元绝者,知识空花。既无轮转义,吾身心受鄙。生死非作无故,本性无谷。接着佛陀讲,善男子如来就诸佛嘛,他发愿开始修圆觉法门,这不禁就要圆觉经是知道一切都是虚空中的花,知识空花,知道这个花是空的,那么他当然也就知道了,也没有什么生死轮回是吧?都是空的,那么也认识到,也根本就没有身心可言,身心也是空的。那么如果身也是空的,你拿什么来承受生死呢?生死是对身心讲的吗?如果你认识到身心是空,那么生死也是空。非作古,本性无古。这不是因为它。为什么是无?不是因为你经过各种努力,你去造作,或者你去修为而成为无的。不是这样,而是本性无辜,因为它的本性就是空无。比知觉者犹如虚空之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惧浅适者,名为进绝随圣。
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知道一切都是像空化的这种空的一样是虚无的。那么你就明白了,之绝相如空的心,实际上跟空花一样也是虚无的。既然你已经知道这个虚空也就是空花巷都是虚无的,像空中的花一样,那么也就不可说没有知觉的心,大家明白,都不可说,你不可执作了,他本来就没有对知觉心的,有和无都不执着,叫有无惧浅。
遣就是遣散的遣,你把这些都放开,逝者名为进绝随顺,那么这就是什么随顺?亲近圆满觉悟,你这就圆满了。你把这种有无都给放下,对知觉心的有无都给放下,都把它遣散掉,排遣掉,那么你就圆满了。何以故?佛陀的开始还要往底下讲,还要往深了讲。何以故?虚空?信故长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古,无知见骨。那么这讲为什么呢?因为觉悟的亲近心,它的本性就是虚空的,而性体是不动,它本来就虚空的,藏不动骨,如来帐中就无其灭骨,没有生生面面可言了,那么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之见了,你也谈不上你什么了之绝见,谈不上这些了。
这个法界性就非常的圆满,就可以遍布四方。如法界性究竟圆满,辨识方故事则名为英帝法行菩萨。因此与大臣中发亲近型,莫是众生依此修行不多。邪剑这样的法界心究竟圆满,遍不释方,这就被称为阴帝法行菩萨。也就由此,在大秤的法门当中,他的亲近心就绅发起来了。末世众生如果按此修行,他就不会堕入不正确的偏见你。
这是佛陀对文殊势力菩萨的说法,当然听众还有好多好多。那么圆觉经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每一个菩萨,请问佛陀,佛陀开始完了以后,都会有一个寄语来做总结,这个在汉译本当中都翻成五字一句,五字一句的,那么结束的时候,儿时这个时候,世尊欲从宣此意,世尊还想佛陀,还想重新的、进一步的,或者着重的再讲一遍上面这段佛法,然后说了一个寄字,口说寄语,那么这个寄语就全部是这样五字一句的文书,汝荡之一切诸如来从于本营地,皆以智慧拳了达于无名之。比如空花,既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角变十方戒。既得成佛道,众患灭,无处成道亦无德本性圆满固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莫是诸众生,修辞缅邪见。那么这个寄语我想就不必为各位朋友做解释了,因为各位朋友如果听了前面的,我对这部经文所做的基本上是逐字逐句的解释以后,我想各位听众朋友听到这个介质以后也能够心知其意。好,今天我就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诵读佛教十三经之《圆觉经》。在上一讲,我们开始讲到了文殊师利菩萨和佛陀之间的问答。今天我们就要接着讲,佛陀在向文殊师利菩萨等等十二个菩萨为上首的,诸多参加法会的,来听法的人所做的开示。
在上一讲结束的时候,我提到,佛陀用一个发问的方式进行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说法。佛陀提出了一个问题,叫云何无明?什么叫无明?佛陀的开示是这样的: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佛陀就开始解释什么叫无明。他说善男子,这是对信佛的人或者发愿学佛的人的一种称呼。佛陀讲所有的众生,都是从无始来,什么叫从无始来呢?无始就是没有开始。
因为根据佛教的说法,诸法都是因缘而生,因之前还有因,因之前还有因,你这样推下去是没有尽头的。所以众生和诸法的原始都是不可得的,所以叫一切众生从无始来。
他们这样来了以后呢,种种颠倒,他们就有了种种的这种颠倒的,颠倒是非的颠倒,就种种这种颠倒,种种误解,种种不正确的认识。好比是迷人,迷了路的人,四方易处,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东南西北是四方嘛。
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四大,就是地、火、水、风,也是四种最根本的物质元素。按照古印度的说法,这个不仅是佛教的说法,四大的说法,在佛教之前的古印度就有了。一切物质的都是由地、水、火、风,这四大要素合成的,人当然也概莫能外。那么这些众生就错误的认为自己就是由四大组成的。
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六尘那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尘,就是染污的意思,污染的意思,蒙尘的意思,蒙上了灰尘。那么六尘也叫六境,它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所对应的外境,所对应的外部的境,或外部的对象。
缘影,因缘的缘,影子的影,是指因为你的心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你的心识,因为和外缘、和外尘,外边的这种尘埃,外边的这种遮蔽,相互互动,导致出现了种种想法,种种思考,种种这种思虑,这样你就会升起,对外尘的一种,脑子当中就有一种印象,对吧?
你会对外部世界有种看法,那众生就误以为自己是有地火水风四大因素构成的,那么他们自以为六尘缘影,都是自己内心的一种真实的印象。
这个当然是错的,对吧?佛陀就讲:“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就好比一个人眼睛病了,就眼睛坏了,眼睛有病,他会看见空中有花一样,就好比雾里看花,或者海市蜃楼。
他眼睛不好,他看不清,他迷迷糊糊,他就好像看到空中有花。还有呢,看到月亮有重叠,天上有两个月亮。佛陀讲,空中实际上是没有花的,这是眼睛有病的人一种虚妄的执着,他错误的一种认识:“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佛陀就讲,因为虚妄执着的缘故,你这个执着是不对的。所以你不仅是迷惑了真如自性,真如自性,本来是本空无相的,对吧?因为人都是从无始来嘛。
你本来真如的这个自性,就是本空无相的。你错误的迷惑了真如本性,同时也错误地认为有实在的花。还有呢,这个花总归有个实在的地方。按照佛教的根本究竟,花也不是实在有的,对吧?
它是由各种各种的这种相,组合而成的一个相,都是虚妄的。你错误地认识到了这些东西,你把它当真了,所以你就有了什么呢?所以就有了生死轮回,这就叫无明。因为你没有知识,因为你对这个世界的本相不了解,这就叫无明,所以有了生死轮回。
佛陀接着开示:“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
佛陀接着讲,善男子,这个无明是没有实在本性的,这个无明是没有实在本性,没有知识,你怎么说它有实在本性呢?比如一个在梦里的人,做梦的人,梦中的境界,你还真不能说他没有,因为他确实是梦见了,对吧?
咱们都做过梦,所以你不能说它没有。当然,它也绝对不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你梦醒的时候,就发现什么都没有了,原来是个梦,佛陀用这个比喻。如那些空中的花,虚空中的花,你眼睛不是不好,看到虚空中好像有花吗?
所以咱们有一句话叫眼花了,就这个意思,眼花了,你眼睛一花,看到空中,好像真的是有花一样。就好比空中的花,消失在虚空中,你还不能说它有一定的消失之处。
因为眼睛生病看到的花,你当然比如揉揉眼、眨眨眼,或者眼睛好了,你发现没有花,那你非要去问这个花消失到哪里去的,这个问题是没有办法回答的。因为本来就没有花。
何以故,无生处故。为什么呢?因为它本来就是没有生处的,不是生出来的,本来就是虚空的。“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所有的众生,在本来就没有的生灭变化当中,迷惑了,产生误解了,因为没有知识,你认为还真的看到了生生灭灭。那么这个就叫什么?就叫妄见生死轮回,是故说名轮转生死。佛陀这一段,它的佛法的寓意,是非常的值得我们深思的,非常的深刻的。
佛陀接着开示:“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接着佛陀讲,善男子,如来,就诸佛嘛,佛嘛,他发愿开始修圆觉法门,这部经叫《圆觉经》,是知道一切都是虚空中的花,知是空花,知道这个花是空的。
那么他当然也就知道了,也没有什么生死轮回,是吧,都是空的。那么也认识到,也根本就没有身心可言,身心也是空的。那么如果身心也是空的,你拿什么来承受生死呢?
生死是对身心讲的,如果你认识到身心是空,那么生死也是空。非作故无,本性无故。这不是因为,它为什么是无呢?不是因为你经过各种努力,你去造作,或者你去修为,而成为无的。不是这样,而是本性无故,因为它的本性就是空无。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那么这个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知道一切都是像空花的这种空的,是虚无的。那么你就明白,了知觉相如空的心,实际上跟空花一样,也是虚无的。
既然你已经知道这个虚空,也就是空花相,都是虚无的,像空中的花一样,那么也就不可说没有知觉的心。大家明白吧?这都不可说,你不可执着了,它本来就没有。
对知觉心的有和无,都不执着,叫有无俱遣,遣就是遣散的遣。你把这些都放开,是则名为净觉随顺。那么这就是什么?随顺,清净,圆满觉悟,你这就圆满了,你把这种有无都给放下,对知觉性的有无都给放下,都把它遣散掉,排遣掉,那么你就圆满了。
何以故?佛陀的开示还要往底下讲,还要往深的讲:“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那么这里讲,为什么呢?因为觉悟的清净心,它的本性就是虚空的。而性体是不动的,它本来就虚空的,常不动故。
如来藏中就无起灭故,没有生生灭灭可言了,那么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知见了。你也谈不上你什么了知啊,觉见啊,谈不上这些了。这个法界性就非常的圆满,就可以遍布十方。
“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这样的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布十方,这就被称为因地法行。
菩萨也就由此在大乘的法门当中,他的清净心就生发起来。末世众生如果按此修行,他就不会堕入不正确的偏见里边。
这是佛陀对文殊师利菩萨的说法,当然听众还有好多好多。那么《圆觉经》有一个特点,在每一个菩萨,请问佛陀,佛陀开示完了以后,都会有一个偈语来做总结。
这个在汉译本当中都翻成五字一句,五字一句的。那么结束的时候,“尔时”,这个时候,世尊欲重宣此义,世尊还想,佛陀还想,重新的、进一步的、或者着重的再讲一遍上面这段佛法,然后说了一个偈子,口说偈语,那么这个偈语就全部是这样,五字一句的: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华。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那么这个偈语,我想就不必为各位朋友做解释了。因为各位朋友如果听了前面的,我对这部经文所做的基本上是逐字逐句的解释以后,我想各位听众朋友听到这个偈子以后,也能够心知其意。
好,今天我就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感恩钱老师十三经讲述,让我许多不清晰处得了理解
净觉随顺 因地法行
人心向善,孝行天下!
老师您讲课听了让人觉得很殊胜。真明白!!!
钱老师,在楞严经里好像说,佛法应该是非自然性,非因缘生的
钱教授讲得就是好!
诸法因缘而生,推下去没有尽头,所谓缘起法正是从这种表面的缘生现象导出的无生本质,把无生这个宝石挖出来才是对佛陀教法的最好继承。
钱老师您好!我也是一位小主播,录制过一本佛教方面的书籍,可是经常被通知某某章封建迷信了,宗教了等,被下架,请问钱老师您正在讲十三经,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
这个错别字太多了!有校验更新吗?
了达于无明,觉着如虚空, 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