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三聚氰胺事件的真相

71三聚氰胺事件的真相

00:00
15:36

您好,欢迎收听我的经济学课。上次课讲了限广令的本质也是价格管制,因为广告就是免费电视间接收费的方式,限制电视台播放广告就是对免费电视的价格进行管制。

 

限广令导致了诸多乱象,造成电视剧质量下降、观众的体验变差。电视台为了曲线回收被管制价格,普遍采用的一种对策是通过注水剧情扩充集数来让广告总时长回到跟限广令以前一样。如《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红火之时,观众一边大赞主线剧情优秀,一边却又痛骂剧中的一条支线与主线毫无关系还占据大量时长。某一集中郑乾和女友吃饭的戏份长达半集,一位观众的吐槽上了新闻报道:“这是《人民的名义》吗?还是《人民的日常生活》?”电视台固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观众也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的对策是不在电视台追剧,而是到网上看,见到注水的支线剧情就快进。视频网站不受限广令的影响,也乐于迎合观众的需要,重新剪辑,纷纷推出将注水剧情剪得干干净净的“干货版”。能将注水剧情那么容易就剪干净,这也验证了上一次课我的猜测:这两类剧情是分别设计、拍摄,最后才合并到一起的。二者要是结合得水乳交融,怎么会剪掉了支线还能对主线几乎毫无影响呢?

 

但观众这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逃亡”到不受限广令影响的网上看电视剧,电视台这种曲线回收被管制价格的做法也就失去意义了。于是,正如政府严格推行名为义务教育、实为价格管制导致公立学校教育质量下降、意外成为私立学校快速崛起的神助攻那样,限广令也导致为电视台播放而制作的电视剧质量下降、意外地成为视频网站制作的网络电视剧快速崛起、大有要将电视台淘汰出局之势的神助攻。

 

最初,中国的视频网站都是模仿美国youtube的商业模式,但这种模式缺乏盈利能力。随着巨头进入这个领域厮杀,盈利模式从以前只有卖广告的间接收费方式,转变为增加了卖会员的直接收费方式、二者同时并存的情况。由于卖会员的直接收费能带来更明确的收入,所以视频网站绞尽脑汁去想怎样才能吸引用户从免费看广告转为付费做会员,马上就能容易地做到的是购买电视剧的版权在网上播放,这大大推动了版权保护。认为互联网就是应该免费、互联网用户都习惯了免费不接受付费、在互联网时代盗版就是自由这类胡说八道的观点,全都被事实推翻了。

 

但视频网站靠购买电视剧的网上播放版权来盈利,就会严重地依赖于电视台。一方面观众也可以在电视台免费看,虽然观看时间受限,但首发的还是在电视台,视频网站的会员资格就没那么值钱了;另一方面视频网站就只是成了电视台的另一个播放渠道而已。只有渠道的身份,不掌握内容在手,视频网站的价值终归是相当有限。视频网站的真正出路,还是要靠自己制作电视剧,摆脱对电视台的依赖。但制作电视剧成本高昂、风险巨大,视频网站刚一开始毕竟是缺乏经验,要跟电视台这种行业老手竞争,那是谈何容易。没想到限广令送来了神助攻,为电视台播放而制作的电视剧在绕过管制的过程中难免付出了质量大跌、观众体验严重变差的巨大代价,视频网站却不受限广令的管制,于是趁机推出制作精良、无需注水、只在网上独家播放的网络电视剧,接连爆红。

 

不过,广电总局的诸多管制在客观上严重打压电视台的竞争力,几乎将它们推入灭绝境地,为视频网站腾出了市场空间的神助攻,其实限广令还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一剧两星”的政策。这个政策不像是价格管制,只能称为类价格管制,也就是它直接管制的不是价格,但效果与价格管制非常类似,也是侵犯卖方的私有产权,造成租值消散。卖方会设法绕过管制,减少租值消散,但这会造成绕路的交易费用增加,也很难把租值消散减少到0,因此成本上升、质量下降,总的来说就是竞争力下降,成了不可避免的结果。如果旁边另有一个不受管制影响或受到的影响没那么大的竞争对手,那就在客观上起到了扶植卖方的竞争对手、改变了市场竞争结果的作用。从一直以来用价格管制理论分析各个行业的情况可知,除了大学的高等教育受到价格管制的扭曲程度相对较少、民办大学的招生范围限制很大而难以与公立大学充分竞争之外,其它领域都是市场化经营的私立医院、私立学校、视频网站在竞争中越来越占据上风。如果是在竞争中技不如人而死,倒也死而无憾;但现在这样其实更多是被管制政策生生地整死,公立医院、公立学校、电视台也真够冤的呀!关于“一剧两星”的政策具体是怎样整死电视台的分析,就留给大家做作业吧。

 

前面说广电总局的“一剧两星”是类价格管制,那么我们就把价格管制理论进一步扩充为分析一般化的政府管制的理论吧。政府管制是中性的形容,政府的美其名曰是监管,声称这些管制政策是为了确保市场有序运作。但实际上市场需要的是保护私有产权作为游戏规则,所谓的政府监管、实为政府管制的本质却全是侵犯私有产权,客观效果当然只能是适得其反。

 

最典型的一种类价格管制或政府管制,就是质量管制,当然政府说这是质量监管。与价格管制是把价格管到低于市场决定的均衡水平不同,质量管制是把质量往高处管,就是政府制定一个所谓的合格质量的标准,但这个标准定得比较高,导致有一部分的产品达不到,于是卖方设法绕过管制的下有对策又出现了。

 

这里举的典型例子中国人都知道,但恐怕没几个人知道真相是什么,那就是三聚氰胺事件!如果随便拦住一个路人问他三聚氰胺的丑闻是怎么回事,估计几乎所有人都会说是“三鹿奶粉”这个无良商家在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然而,这又是跟不知就里的病人怨恨医生收红包、以药养医,观众痛骂电视剧疯狂注水一样,都是天大的冤枉。三聚氰胺其实并不便宜,如果牛奶生产商是为了挣钱而添加三聚氰胺,那是傻的,谁会加这么贵的东西进去增加自己的生产成本呢?所以真相是什么呢?其实是政府的质量管制逼出来的。政府规定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要达到一个标准,如果不达标就被认为质量太低,是不合格产品。但是直接检验牛奶的蛋白质含量的成本太高,所以实际上不是检验蛋白质含量,而是检验氮元素的含量。于是绕过管制的行为就出现了,生产者往牛奶里添加也含有氮元素的尿素来蒙混过关。而尿素加进去之后跟牛奶里面的一些成分发生了化学变化,就出现了三聚氰胺。

 

所以这个所谓的质量安全问题其实是谁搞出来的?是政府的质量管制搞出来的!干嘛要定这样的蛋白质含量标准?不定这样的质量要求,牛奶生产商就不会添加尿素,就不会搞出三聚氰胺。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个事件有一条后续新闻,是说后来国家把蛋白质含量的要求降低了。当时的媒体也是无知者无畏地炒作了一通,大呼小叫牛奶的质量要求降到那么低,喝牛奶跟喝水都没啥区别了。其实这正说明政府深入调查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明白了这是自己的错。以前定的标准太高,逼得那些蛋白质含量比较低的牛奶不得不铤而走险用添加尿素的方法造假。痛定思痛,政府才会降低标准,好让牛奶生产商不必再去造假。可是媒体既不懂经济学,也没像政府那样深入调查了解事实,只顾迎合普通人的一根筋思维作出最能吸引眼球的反应。

 

听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问题并不出在政府的质量监管啊,而是质量检验的手段不够好,要加强监管,提高质量检验的水平,直接检验蛋白质而不是氮元素的含量,不就能够使得那些不法奸商没法钻空子了吗?但前面已经说了,为什么不直接检验蛋白质含量?因为成本高啊!还是那句话:羊毛出在羊身上,提高质量检验水平造成的成本上升,最终一定通过加价由消费者负担。

 

以前的课程分析过消费者的“以价定质”策略,消费者看到市场上的高价牛奶,就会判断这是高质量的牛奶;看到低价牛奶,就会判断这是低质量的牛奶。不需要政府监管,市场本身就会通过价格高低传递质量高低的信息。多了政府监管,只会在价格上又加进检验成本,使得同样质量的产品变得更贵,并不能真的使得同样价格的产品变得质量更高。

 

所以这个问题真正的重点是:为什么市场会提供低蛋白质含量、也就是低质量的牛奶呢?能卖得出去就说明有需求。这个世界上有穷人啊,他们想喝牛奶,但买不起高质量的,那就买低质量的呗,虽然只是比喝水好了一点点,那么它的价格比水只贵一点点就行了呀。这又不是高价卖烂货骗人,这是一分钱一分货,有什么问题呢?市场有需求,政府干嘛要阻止呢?干嘛要因为它质量低就不准它上市呢?搞价格管制的时候政府不是打着要让穷人也负担得起的旗号吗?当市场不抛弃穷人,向穷人提供他们能负担得起的低质量产品时,为什么政府反而不允许了呢?为什么要剥夺穷人喝牛奶的权利呢?政府到底是真的想穷人好,还是不想啊?不同的政策互相打架、自相矛盾,这是怎么了?

 

政府要允许市场提供不同质量档次的产品,让消费者自己决定买不买、买什么。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质量提升,穷人的收入提高了,买得起更高质量的产品了,那些质量太低的廉价货色自然而然就会被淘汰掉。没有人买,没有需求,没有市场,卖方自然就不再生产不再供应,根本不需要政府用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去禁止它,这完全就是多管闲事、多此一举!

 

政府如果非要搞质量管制,不想检验成本提高得太多就会被生产者的下有对策绕过而失效,甚至发生添加尿素变成三聚氰胺、反而人为制造出质量安全问题那样的大事故,这反映着绕路带来了严重的交易费用上升。通过加强管制到能落实执行的话,又会成本上升而抬高价格,让穷人负担不起。事实上,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还注意到另一条本地电台发布的新闻,就是本地的牛奶生产商纷纷关门结业,因为现在政府要求牛奶的质量检验中要多加一项检查有没有三聚氰胺,为此要添加的检验设备很贵,本地的牛奶生产商大多都是中小企业,根本负担不起。您看,这不是跟价格管制的结果一模一样吗?要是能绕路回到价格准则,就会直接使得管制失效,还多了绕路的交易费用;要是加强管制到堵上所有绕路,会逼得卖方使出不再供应的终极大招。

 

从另一个角度看,本地的牛奶生产商大量退市,不仅是造成牛奶供应大减,还会使得整个市场的垄断性上升,价格上涨是因为垄断价格就是更高。事实上,严格执行的政府监管其实在本质上更类似于进入管制,会造成行政垄断的效果。关于这一点,等以后的课程说到垄断时再详细地讲解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刘波_品牌策划设计

    不要把质量标准限定得太高,这是理解的。但食品行业,完全不要质量标准监管,但食品安全怎么来保障?因为买方并不知道厂家是如何生产的,了解产品品质的信息费用高。肯定会出现以次充好,卖一批便宜货赚一波钱,然后换个公司再继续,由此带来给人们的健康受损谁来买单,还是消费者买单呢。

  • _Soul_

    ”这不是跟价格管制的结果一模一样吗?要是能绕路回到价格准则,就会直接使得管制失效,还多了绕路的交易费用;要是加强管制到堵上所有绕路,会逼得卖方使出不再供应的终极大招。”

  • 听友321814134

    直接因为郑乾就弃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