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恐惧心理】明明有机会求助,却任由歹徒摆布,是怎么回事?

27 【恐惧心理】明明有机会求助,却任由歹徒摆布,是怎么回事?

00:00
12:57

27 恐惧心理|明明有机会求助,却任由歹徒摆布,是怎么回事?




开头引入:


虚荣过后呢,往往留下的是浮华的空寂,好了,不搞这么文艺了,我们还是回到受害人的各种心理上来,之前我们在这一章的第一课讲了本能反应。其实是因为恐惧引起的本能反应,那恐惧除了引起本能反应,还会更多的带来什么呢?我们这节课主要就来讲这种恐惧心理。


在本章的第一节课当中,我们提到过恐惧的心理学概念,恐惧是我们预期潜在伤害的心理。其实就是我们面对危险因素的时候,脑子中对可能造成伤害程度的判断带来的心理压力。可能造成伤害程度越大,我们的心理压力就越大,就表现的越恐惧。




现象分析:


那我们在之前讲过,这种恐惧可以触发我们的本能,使我们在当下产生僵直,并不能立刻做出什么判断。那抛开僵直这种本能反应,恐惧还能带来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个让人又心疼又无奈的案例,甚至看上去有一些离奇,这个案例发生在2006年。


案例一


2006年810日,50岁的李某一个人去朋友家探望生病的朋友,在她的这位朋友家呢,就见到了本案的犯罪行为人耿某,两个人在朋友家待了一会儿,受害人李某觉得耿某有些奇怪,好像不是什么好人,老是打量自己,于是就和朋友说家里有事要先走,离开了。


当然,与受害人一起离开的还有耿某,耿某在受害人李某离开不久,就出了门,跟在了李某身后,而这一切,李某都没有感觉到,正当她觉得离开了耿某的视线范围觉得安心了很多,打算走回她租住的房子时,在一条有点偏僻的小路上,耿某趁着四下无人,突然从后面冲上来,在李某还没有来得及呼救的时候,就用随身携带的刀顶住了李某的脖子,并要求李某和自己走,李某没有办法,只能服从。


这个时候,犯罪行为人耿某提出的要求吧,却让人匪夷所思,本来耿某不是叫受害人跟他走吗,去哪里呢,耿某说去受害人家里。受害人李某与儿子同住,自己还有一个额外租的地方,李某担心儿子受伤害,就把耿某带回了自己的出租屋,然后耿某居然就这么住了下来,而且不让受害人李某走,这一住就是五天,中间其实李某有很多机会逃走,但是她都没有。


随后耿某把李某带到了一个村子,因为身上钱用完了,就叫李某出去卖淫给自己赚钱,李某开始不同意,但是耿某就不断的打李某,并用儿子的安全来威胁她,最终受害人李某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性交易,耿某获得了所有的钱,之后李某不愿意再进行性交易了,耿某就强迫李某和自己一起去偷东西。




从朋友家出来,到1118日李某被解救,她已经被拘禁了几乎一百天了,这中间耿某带着她换了五次住处,并一直强迫她做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但是这期间,受害人李某没有一次想过要报警,1118日报警,是因为忍无可忍,才求路人报警得救,李某被解救的时候,耿某逃跑了。


受害人李某被解救出来后,住在儿子家,民警问她是否需要进一步报警处理的时候,受害人李某竟然说不用了,依然选择了不报警,她本来以为事情就这样了,但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没有就此结束。


因为都在一个区域,耿某找到了自己和儿子的住处,整天来骚扰,李某担心自己和儿子被报复,就连夜搬了出去,但是这依旧不行,在半年后,李某在大街上遇到了耿某,耿某又把李某抓起来,拘禁了三天,直到带李某出去弄钱的时候,李某不愿意,于是耿某当街暴打李某,被路人制止并报警,才被抓获。                                         是不是看了这个案例之后发现受害人李某有一个很奇怪的行为,就是明明有很多机会可以逃跑,却不逃跑,明明有机会可以报警,也主动放弃了报警,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记者对受害人李某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采访——


记者:耿某打你时,你怎么不反抗?任由他这么打,也不呼救?                               


李某:我不敢反抗。


记者:被拘禁这么多天,各种虐待,做各种不愿意的事情,没想过逃跑?


李某:我恨不得飞出去,可我不敢。


记者:为什么不敢?


李某:他说,我要不听话就报复我和我儿子。


记者:你第一次逃脱后,耿某来找你,你为什么不报警呢?


李某:我害怕他报复。


普遍性


我们注意到,类似的案件中,有两个因素出现的频率很高,一个是环境,一个是报复,而这两个是联系在一起的,类似的新闻还有:


1、浙江嘉兴嘉善:养殖户竞标鱼塘遭“村霸”勒索,怕被报复不敢报警。


2、武汉地下钱庄幕后老板多涉黑,借款人怕报复不敢报警。


3、孩子在学校被勒索,家长不报警怕被报复。


4、抢劫出租车司机,专挑外地口音下手,因为觉得对方怕被报复,不敢报警。


5、福建5岁留守女童被同村老汉多次性侵,祖母担忧报复而不敢报警。




原因分析:


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新闻案例,其中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环境相对固定,受害者怕被报复不敢感报警。比如一个村,一个学校,一个城市,环境边界有很强的体现,然后其中有因为环境背景中还有涉黑的一例,其他都并没有任何的额外压力因素存在。包括我们之前说的李某与耿某的案件也是一样的,回想一下是不是满足这样的特点,环境边界有很强的体现,都在一个镇子或村子。


第一个因素,就是环境相对固定,越固定,边界越明确,这种害怕被报复的恐惧心理就越强。受害人一定会觉得熟悉环境中容易被找到,自己又因为各种原因并不能完全脱离  这个环境,比如搬家,好像李某,搬走但是还在一个地方,时隔半年又遇到了。


可能有些人会说,换一个城市不就好了吗?实际上,在现实情况里,受害者因为各种各样的社会链接,不能马上脱离。因为马上脱离对于受害者来说,成本和机会投入都太高了,可能无法做到。


第二个因素,害怕被报复这种恐惧心理的赘生物。报复可以是多样的,有时候受害人并不仅仅担心自己被报复,还有家人、工作地点,就是去你公司闹,闹的你没有办法正常工作。比如说,在一个新闻中,因为一个小朋友打另一个小朋友,孩子家长就在家长群讨论这件事。被打孩子的家长说了一句公道话,打人孩子的家长反而很激动,在家长群发泄负面情绪,结果被幼儿园老师请出群。事情并没有结束,情绪激动的家长通过名片看到被打孩子家长的微信,在陌生人可见的朋友圈里找到他的工作地点。当天下午,这个家长就出现在他公司的前台,坚持要见他,这已经对他的工作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骚扰。另外还会担心朋友被报复。比如凶手恐吓跟踪受害人朋友,然后让朋友警告你不要再报警之类的。


凶手选择的报复手段可能是受害者的社会关系延展出去的,目的就是让受害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的。当然,这种所谓的报复一般会有比较多的恐吓和威胁的成分在,凶手往往并不是真的能够说到就做到。




应对方法:


恐惧带来的各种害怕报复的心理其实基本上每个受害人都会有,但是区别在于,对公权力的信心,以及怎么看待报警处理这件事。你不报警,还有会下一个受害人出现,承受着跟你一样的痛苦;或者是你不求助和反抗,情况就会越来越糟。


上面案例中的李某,其实已经是很幸运的了,像日本的古田顺子案,17岁的古田顺子就是因为害怕被报复,错过了出逃的机会,一直在拘禁她的犯罪团伙的家中,一直被虐待,一直在恐惧中被虐待致死,后来被用水泥桶装起来抛尸。


如果我们面临类似害怕被报复的心理,我们该如何调节呢?


首先,客观理解犯罪行为人对自己的威胁和恐吓。实际上,大部分的犯罪行为人在威胁的时候,都是在寻找一个机会成本,用口头上的威胁这种很低成本的方式博取控制住受害人的机会,也是在博取能够逃脱法律制裁、不被处理的机会。总的来说,大部分现实生活中的威胁和恐吓,最终都不会落实到实际的行为中去,也就是说,大部分威胁的内容都不会真的发生,因为犯罪行为人的目的是为了让受害者害怕。他们往往也比较清楚犯罪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的严重后果


其次,判断出逃、报警的机会。前面讲的案例中,有很多这样的机会,受害者可以出逃、报警。对于这种机会的判断,有些人会担心,犯罪行为人会不会出去之后,在附近蹲守我,故意看我有没有逃跑。实际上,当出现犯罪行为人离开的情况,他往往是真的不在,这是一个可以把握住的求助、逃跑机会。所以,不要错过类似这种,任何的,打电话报警、发短信报警等等。比如,新闻中出现过的,写个小纸条,从窗口扔下去,路人捡到了,然后报警求助。这也是一种把握机会自救的方法。也就是,不要放过任何的机会。


第三,对报警的理解与处理。如果你觉得就算报警也不一定有用,这个想法其实存在偏差。因为警方可以处理的不仅仅是真实发生的恶性犯罪,一旦犯罪行为人对你有过口头上的威胁和恐吓,就可以按照威胁和恐吓来处理;也可以按照骚扰去处理。只要报警了,基本会得到妥善的处理,以及对犯罪行为人的震慑。如果你选择了说出来,这样做对后来的潜在受害者来讲,就能帮组他们避免犯罪行为人的骚扰。


最后,如果这种恐惧的心理暂时无法调节,我建议找人陪着你一起度过这个恐惧的阶段。比如说,有威望的长辈、家人、亲密朋友的陪伴等等。这种陪伴能够帮助人们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度过艰难的心理恐惧阶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