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的谷曙光,今天,我想带着你走进四百年的青春之梦——领略姹紫嫣红《牡丹亭》。
在中国古代的戏曲中,爱情剧车载斗量,数量众多。如果要在其中找一部既轰动古代、又震撼今人的剧作,那只能是汤显祖的《牡丹亭》了。从明代万历年间第一次搬上舞台,到二十一世纪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已经上演了整整四百多年,汤显祖的生花妙笔,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征服了古今无数观众和读者,尤其是那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
《牡丹亭》在明代当时,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培养了一大批爱好者和粉丝。我来讲讲明代最痴迷《牡丹亭》的女子的故事吧。有一位娄江的俞二娘,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她是《牡丹亭》剧作的“铁杆粉丝”。美丽又多愁善感的俞二娘,酷爱《牡丹亭》传奇,她用蝇头小楷,在书上做了大量批注。她深感自己的命运就像杜丽娘一样,终日郁郁寡欢,才十七岁,就哀伤过度,断肠而死。临终之前,她手上紧紧握着的,还是《牡丹亭》剧本。后来,汤显祖知道了这个故事,也感动不已,写诗哀悼,说俞二娘是“为情死”,是“有心人”。大家甚至把俞二娘看作是杜丽娘的化身。
俗话说,爱屋及乌。有的读者痴迷《牡丹亭》,进而对作者汤显祖也产生了爱慕之情。我接着给你讲故事。
你知道,钱钟书的小说《围城》非常著名,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追捧。有的人仰慕作者,就写信给钱钟书,甚至希望登门拜访。有一次,一位外国读者打来电话,钱钟书幽默地回答: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一定要见那个下蛋的母鸡呢?钱钟书很睿智,风趣地婉拒了一位想见他的读者。开一句玩笑,《牡丹亭》这部剧作,味道不错,是谁下的蛋呢?答案当然是汤显祖。
话说扬州有个才女,叫金凤钿,喜爱词曲,痴迷《牡丹亭》,终日吟诵。她跟丫环说:作者汤显祖如此多情,必是天下奇才,可惜不知道他的情况。你帮我托人打听,我愿以身相许。后来得知,汤显祖已经有了家室,正在京城等待考试。金凤钿还是写信给汤显祖,表达爱意,说是“愿为才子妇”。谁知这封信辗转了一两年,才送到汤显祖的手上。那时汤显祖已经考中进士,他很感动,星夜赶到扬州,可惜来晚了,金凤钿已经死了一个月。临终前,金凤钿说,自己命薄,等不到汤才子了。虽然死,也不能瞑目,必须要以《牡丹亭》剧本陪葬。汤显祖听说后,深感金凤钿是他的红颜知己,帮她料理了后事。
另一个故事,说内江有个女子,喜读《牡丹亭》,并由剧作生情,她认定汤显祖是个风流才子,就去寻找,想嫁给汤显祖。汤显祖知道后,以年老推辞,但这个内江女子坚决不相信。有一天,这个女子终于见到汤显祖,发现真人不但驼背,还拄着拐杖,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翁了。女子觉得这与心目中的风流才子落差太大,很绝望,结果投江而死。
当然,这两个故事并都不可信,但足以说明《牡丹亭》的流传广泛,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对女性的读者,尤其具有吸引力。
真实的汤显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就来谈谈汤才子的故事。
汤显祖生活在明代后期,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他是江西临川人,出身书香门第,才华出众,十四岁就考取了秀才,二十一岁考中了江西省第八名举人,可谓少年得志。他的名气逐渐大起来了,但是之后的仕进之途,却极不顺利,他先后五次应会试,都不成功。一直到34岁,第五次上京会试,才考中进士。屡试不第,跟当时的首辅张居正大有关系,经过还很传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汤显祖这个人,生性狷介孤傲,从来不屑于攀附权贵。万历五年,汤显祖第三次进京会试,就摊上大事了。话说权相张居正有六个儿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早日进士及第,又不被天下人说闲话,于是张居正就网罗才子名士,跟他的儿子结交、做同学,一起参加考试。这其实就是陪贵公子读书啊。当时汤显祖和另一个叫沈懋学的,都是青年才俊,张居正就想延揽他们。这在旁人看来,是求之不得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做官的终南捷径。但是,汤显祖不识时务,断然拒绝,另一个沈懋学欣然同意,攀附了权贵。结果呢,不用说,汤显祖落榜了,沈懋学状元及第,张家的二公子得了榜眼。
万历八年,汤显祖第四次进京会试,张居正的儿子还要结交汤显祖,他仍然不理不睬。结果张家三公子中了状元,大公子也是进士及第,而汤显祖还是榜上无名。当时有一首打油诗,讽刺张居正:“状元榜眼俱姓张,未必文星照楚邦。若是师相坚不去,六郎还作探花郎。”讽刺是很辛辣的。 一直到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汤显祖才考中进士。这个经过,很能看出汤显祖的品格和风骨。
中了进士之后的汤显祖,先在南京做闲官,当时江南各种灾害频发,民不聊生,而且天空出现彗星,他认为这种天象是因为朝廷“信用私人,蔽塞贤路”,于是上疏抨击朝政,言辞非常犀利,直指宰相,甚至严厉批评万历朝的统治:前十年坏于张居正、后十年坏于申时行。不用说,他的上疏震动朝野,结果就像古代那些直言进谏的先贤一样,他被贬到雷州半岛附近的徐闻县作典史,那可是极偏远的天涯海角了。
过了两年,汤显祖升任浙江遂昌县知县,遂昌在浙江西南的贫瘠山区。他为政宽简,很受遂昌百姓的爱戴。但他目睹朝政黑暗,深感无力回天,又不愿同流合污,渐渐对从政失去了热情,终于在做了县令五年之后辞职还乡。他晚年的精力,主要放在戏曲创作上。
记得2016年,我曾到过汤显祖的故乡江西抚州,专门考察感受了汤显祖生活过的地方。抚州是个有故事的地方,也是出才子的地方。宋代的王安石、曾巩等大文豪,都是抚州人。说起抚州,似乎没有什么感觉,但是说临川这个地名,就颇有古意了。
汤显祖家族世居在临川东门外的文昌桥东的汤家山,文昌桥今天还在。汤显祖后来辞官后,回到故乡,由汤家山移居到了沙井巷,并建造了著名的玉茗堂,在那里生活了十八年,直到逝世。
《牡丹亭》的标目写道:“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当我漫步在临川文昌里一带,想象400多年前的汤显祖就居住在这里,感到无比的亲切。这里曾是临川老城最繁华的商业区,也是戏曲文化、商帮文化和码头文化的聚集地。我想,正是有了故乡的江山之助,才让汤显祖写出了《牡丹亭》这部旷世绝作吧。
我还到过汤显祖任县令五年的浙江遂昌县,那里虽然有些偏远,但却山水清幽,民风淳朴。我想,汤显祖一定很喜欢遂昌,遂昌的老百姓也至今感念汤公遗爱。在《牡丹亭》里,有一出戏叫“劝农”,写官员在春天下乡,劝说农民勤于农事,努力耕种。在遂昌,“班春劝农”就成为明清以来传统的迎春形式,这个古老民俗传承了几百年,跟汤显祖和《牡丹亭》都有关系。现在,遂昌的“班春劝农”已经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每年的春天,都会表演,包括祭春、开春、鞭春、咬春等,仪式丰富,煞是好看。
你如果有空,是否想到抚州和遂昌,去走走看看,感受一下汤显祖生活过的地方的风土民情呢?
汤显祖的剧作在明代独占鳌头,有所谓“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的说法。他是临川人,几部剧作又都是写梦的,所以叫“临川四梦”,那为什么叫“玉茗堂四梦”呢?汤显祖晚年居所的庭前,有一株玉茗树,也就是白色的山茶花,这种花纯白天然,格韵高雅,汤显祖很喜爱,所以把自己的居所称为玉茗堂。这其中还有一层象征含义,就是暗指自己的节操品行,像玉茗一样高洁坚贞。传说,汤显祖家的那株玉茗,虽然长的很茂盛,但就是不开花。直到后来《牡丹亭》写成了,汤显祖招来伶工在家里搬演,不料当晚,一树玉茗就纷纷绽放了。再往后,玉茗年年开花。这可以说是《牡丹亭》剧作感动了玉茗树。当然,这只是美丽的传说。
“玉茗堂四梦”指的是汤显祖创作的四部传奇,《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梦》。除了《牡丹亭》,我简要介绍一下另外三部戏。《紫钗记》源自唐传奇《霍小玉传》,写霍小玉和李益的爱情故事,曲文华丽,极有情趣。《南柯记》本于唐传奇《南柯太守传》,主人公淳于棼酒醉后,梦入大槐安国,被招为驸马,后任南柯太守,二十年享荣华、受富贵,醒来后才知道,是在大槐树下做了南柯一梦;《邯郸记》源于唐传奇《枕中记》,写主人公卢生在不到一顿饭的功夫里,做梦经历了出将入相,一门荣华,一觉醒来,黄粱饭还没熟透。我们看,《南柯记》和《邯郸梦》这两部剧的主旨是近似的,都是慨叹功名富贵的虚幻,讽刺那些热衷名利的人,寄托了人生如梦的思想。
汤显祖生活的时代,在远隔万里之遥的英格兰,在伦敦戏剧圈里,也有一位无比耀眼的明星,他就是写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杰作的莎士比亚。特别凑巧的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在1616年去世。莎士比亚是英语世界里最伟大的戏剧家,于是就有人把汤显祖比作东方的莎士比亚。中国的著名戏剧家田汉,在一首纪念汤显祖的诗里写道:“杜丽如何朱丽叶”,认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旗鼓相当,两人剧作中最著名的女主人公杜丽娘与朱丽叶,也同样光彩照人、不相上下。当然,中国学者自说自话,似乎公信力不足。但请看,日本著名汉学家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也把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由一位外国学者的口中道出,就显得更公允、更有信服力了。我认为,把汤显祖比作东方的莎士比亚,当之无愧。
《牡丹亭》的剧情是怎样的?它为什么在戏曲史上有那么崇高的地位?欢迎你收听下一讲。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的谷曙光,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真的很美,不停的反复听
謝謝。
李渡元代酒窖遗址也在临川,汤公也是饮着红曲酒写下他的玉茗堂四梦。
你有莎翁,我有汤公。
临川不是临安
每年的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英国有莎士比亚,法国有莫里哀,德国有歌德,中国也有位惊才绝艳的戏曲家,名叫汤显祖,《牡丹亭》是他的传世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