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对比中国,为什么欧洲没有农民起义

27 对比中国,为什么欧洲没有农民起义

00:00
15:10

知识点卡片 

重点内容 

中国郡县制度下的农民和欧洲封建制度下的农奴,接受的待遇截然不同:一、郡县制度下的税收越来越严苛,农民不堪重负,只能成为流民。而农奴可以依靠庄园惯例和法庭,保障相对稳定的地租;二、郡县制下的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制度,而封建制下的农奴则依靠庄园主的义务、教堂的保护和申诉的渠道,拥有着更好的社会保障。当农民们被逼到死角,就只剩下起义造反这一种可能了。


文稿 

前面的内容讲了郡县制度下,农民负担怎么变得越来越重,负担重,农民交不起税,只能逃亡,不要地,逃到外地去找活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流民潮出现在汉武帝的晚年,“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过去历史学对流民的解释通常是由于王朝后期人多地少,地主兼并了农民的土地,农民失去土地,只好流亡。


但这种解释是说不通的,如果说农民流亡是因为人多地少,在王朝后期土地价格应该越来越贵,土地资源应该是越来越稀缺。但事实上如果看历史资料,会发现很多王朝越到后期,土地价格越来越便宜。“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很多农民是把土地当成一个负担;“至欲以地白付人而莫可推”,想把地白送人没人要。


有人说,明朝有很多王府大量兼并农民土地,这个确实存在。但是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个时间顺序跟想象不一样:并不是王府侵占了农民的土地,农民没地方去,只好流亡。而是农民先交不起皇粮国税,负担不起差役,先逃亡,土地抛荒,王府才吞并这块土地。王府之所以敢要地,是因为王府不用交税。


农民流亡


农民不断逃亡,就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一家逃走了,他家的负担就被归到他本家或者亲戚名下,本家或者亲戚也没办法,也逃了。接二连三,整个地区都逃光了。


明朝天启七年,也就是明朝灭亡前十七年,有一个叫吴应箕的官员路过河南,他记载说:


今天走了四十里路,这四十里,都是废耕之田,一望皆黄茅白草,两边的村庄都成了废墟。偶尔遇到几户人家,我问当地人,问为什么不耕种。几个人同声说:“差役太重,承受不了,只好逃亡。人走了,地自然就没人种了。”当地人说,剩的人越少,每家承担的差税越重,一来二去,全村都逃光了。


流民大量出现,最终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以上都是中国郡县制下发生的事情,封建制下怎么样呢?中国的西周时期和欧洲的中世纪时期,会不会也出现同样的情况呢?


封建制下,贵族也作威作福,农民和农奴受苦受罪。但是与郡县制不同的是,封建制下的底层人民的负担比较稳定,不会加码。比如西周,实行井田制,交九分之一的税,整个周代都是这样。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说法,关于周代封建制下,农民具体怎样交税没有太多文字材料留下来。

欧洲中世纪庄园耕种


不过欧洲中世纪的情况比较清楚,可以作为对比来看。一提起欧洲中世纪,很多人认为肯定是中国的农民肯定比欧洲的底层人民过得好。一个是我们头脑中有一个观念,那就是欧洲中世纪是一个黑暗的世纪。


另外一个原因,中国从秦代以后,在土地上耕作的就一直是农民,而欧洲中世纪的庄园中,很多都是农奴,“农民”的地位当然应该比“农奴”高。


然而事实上,西方农奴的生活水平并不见得比中国的农民低,因为西方农奴制下农奴因为受契约保持,贵族和农奴之间有契约。中世纪的庄园一般都有一个机构叫“庄园法庭”,如果庄园主和农奴之间有纠纷,会上庄园法庭解决。


庄园法庭判决的依据是“庄园惯例”,custom of the Manor,庄园惯例规定地非常清楚,每家农奴有什么权利什么义务,一年交多少粮食,规定地一清二楚,几百年不变。庄园主如果不讲理,想增加农奴的负担,农奴就可以到庄园法庭去起诉,一般情况都会获胜。


庄园耕作


举几个例子:1272年,英格兰斯坦福德郡的一个庄园,一个农奴指控庄园主欺负他,庄园法庭开庭,庄园主很傲慢,没出庭。庄园法庭宣布扣押庄园主的大量财物,以示惩罚,下次再不出庭就全没收;1294年,一个庄园法庭上,农奴指控庄园主盖房子的时候把一条公用道路挖坏了,车辆无法正常通行。经过双方控辩,法庭发布命令,要求庄园主一个月内把路修好;1517年,贝塔福德郡的一个庄园通过一项法令,规定领主不得在农奴们的公用牧场上放牧。


所以在庄园法庭上,控辩双方可以自由辩论,大家依据的都是延续了几百年的习惯法,领主也不能违反这个习惯法,这样就形成一个局面:中世纪欧洲的许多庄园地租长期保持稳定,一个农奴的地租往往长达200年到250年都保持不变,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在封建制下不会出现农民越到后来负担越重的现象,这是和中国郡县制下情况的一个重要区别。


第二个区别是郡县制下的中国缺乏社会保障制度,而封建制下的劳动者有更好的社会保障。现代国家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福利国家,大政府小社会,比如北欧,税收很重,但是福利很好;另一种是自由放任国家,美国这样的,小政府大社会,税不算高,但是福利也不好。换句话说,现代国家的权力和责任通常是对应的,你多收税,就要多给老百姓做事。


北欧风光


但是历史上的郡县制中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三种类型的国家:一方面是大政府,权力大,对民间社会控制能力很强,“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另一方面却是小政府,不负社会责任。政府是收重税的,但是收完税,并不负担老百姓的基本福利。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的真正的社会保障,只能多生孩子,“养儿防老”。


为什么会这样?一个原因是设计大一统郡县制的法家坚决反对国家提供福利,韩非子说,“贫穷者,非侈则墯也。”穷人为什么穷呢?因为他们乱花钱,不好好劳动,不是懒汉就是二流子,所以决不能救济他们,越救济他们越懒。所以从秦代开始,中国历代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致力很少。


我们知道有一个成语叫“陈陈相因”,出自《史记》,书中记载汉朝极盛的时候,“太仓陈陈相因”,太仓的储备粮太多了,一层堆一层,都堆烂了。然后仔细阅读历史会发现,就在“太仓陈陈相因”的这七十年间,经常能看到老百姓流离失所的记载,但是国家不救济。


隋朝也是这样,战乱饥荒中老百姓大量死亡,但是国家就是不动用储备粮,一直到隋朝灭亡,洛阳的韩家仓里还有大量储备粮。


洛阳古都复原沙盘


当然中国历史上有的时候政府也会开仓赈济,比如评书《三侠五义》中包公陈州放粮的故事,但是历史上包公不多。有一些研究救灾史的学者说,在传统时代官府的赈济往往不及时,即使偶有赈济,一个是数量很少,另一个赈济过程中有大量腐败,那些救灾的钱绝大多数都被层层贪污了,灾民得不到什么实惠。


事实上绝大多数情况下,大灾之时政府不但没有救助措施,反而还要继续催收赋税。王廷相说:“夫荒歉之时,百姓乏食,自活不暇矣,而官司不省事此,犹照旧贯追征税粮。”饥荒的时候,百姓吃不上饭,但是官府却不管这一点,继续照旧追征税粮,从而使本来就已经贫困到极点的民众雪上加霜。


所以中国历史上人吃人的事特别多,翻阅《二十四史》,每个朝代都不少见。万历四十四年,山东一个举人进京会试,途经灾荒地区,依据亲身见闻,留下了一份记录:


我从正月离家北上,出了县境才二十里,就看见到道边有人在割人肉剥人皮,如同杀猪杀狗一样,根本不避人,路人见了也不为怪。我又往前行走了半日,见一位老妪在路边放着一个死去的孩子,一边割了煮一边哭。我问她:‘你既然要吃他,又何必哭?’老妪说:‘这是我的孩孙子啊,我要不吃,也是给别人吃了,我所以不如自己吃掉,但是我能不难过吗?”


《陈州放粮》舞台剧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下,社会矛盾通常不会发展到这样极端的情况。欧洲历史上因为饥荒,人吃人的情况很少见,面对天灾人祸,农奴是有一定社会保障的。


首先是天灾人祸降临时,庄园主有义务救济农奴,给农奴发粮食共渡难关。这样做也符合领主本身的利益,因为他要靠农奴的劳动生活。中世纪的农奴是不流动的,本庄园的农奴农民饿死了,庄园也就持续不下去了。


另一个原因,是除了庄园之外还有教堂,一遇灾难,每一个教堂都负责照顾本教区老弱病残,教堂成了社区的救济所和寄宿所。所以欧洲中世纪虽然也会发生大面积灾荒,但是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流民,因为庄园和教堂会把大部分灾民固定在本地,不会让他们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破坏性力量,这是封建制和郡县制的第二个区别,遇到灾荒有救济。


第三个原因是,是农奴和庄园主之间如果发生冲突,有申诉的渠道或者说妥协的空间。农奴和庄园主发生冲突,可以向更上一层的领主或者国王请愿。欧洲国王们的王权是脆弱的,国王也需要依靠普通百姓的力量,来与贵族博弈,所以他们愿意当协调人。


欧洲历史上的一些所谓的农民起义或者农奴起义,实际上是他们的武装请愿,最后往往都是在谈判桌上来解决问题。


欧洲中世纪法庭


但是郡县制下的中国不行,农民没有类似的渠道。农民们忍无可忍的时候也会聚众抗争,但是官府对聚众事件从来都是严厉打击。


比如乾隆十三年,苏州发生灾荒,粮价上涨,老百姓吃不上饭。有一个布衣叫顾尧年,率领三百多个老百姓来到苏州知府的大堂,跪到地上请求知府出面平抑粮价。为了表示自己对大清政府的恭顺,他特意自缚双臂,苦苦哀求。苏州知府一看三百多人,阵势很大,上报乾隆皇帝。


皇帝怎么批示呢?两条,第一,赶紧开仓放粮,给老百姓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第二,杖毙为首的顾尧年,摁在大堂上活活打死。历代只要是跟官府抗争,最后官府可能给你解决问题,但是带头的人一定要消灭掉。


所以在这样一个没有纠错能力的社会,当农民们被逼到死角,就只剩下造反这一种可能了。所以读历史必须要进行充分的比较,才能看清历史的特点。下一集,我们一起更深入了解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了解欧洲中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怎么样。


扩展阅读 

《统一与分裂》,葛剑雄;

《15-17世纪英国农民福利保障模式转型研究》,雍正江;

《明代前期北方地区流民成因研究》,李俊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碧云天_pc

    一个有生命力的国家应该有勇气去正视自己国家制度的问题,并勇于去改进

  • 百万向荣

    且听且珍惜

  • 淡菊长风

    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

  • 云影杳然

    高屋建瓴,满满的干货

  • 晓卫66

    感恩张老师准备如此多资料,录此音频,让我们在极短时间内了解中国近代史,并与欧洲同期相比较,以史为鉴,国民强则国强,感恩您的付出🙏️🙏️🙏️

  • 可乐_s7r

    讲的很好,许多颠覆性知识。

  • 1378976klro

    人性变化不大,还得感谢高科技

  • 莲安_wv

    值得购买,每天都在等更新

  • 何洪霞

    减税降费,特别是前面的取消农业税,是一种颠覆性的进步

    邱胖兔 回复 @何洪霞: 中國现在依靠农业税吗?古代养猪没有教育附加费和城市建设费吧

  • 小蛋点

    整个人都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