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卡片
重点内容
中国历史有一个鲜明独特的规律,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都会降低赋税与民生息,但是既得利益者们会巧立名目,税收越来越重,让百姓丧失活路。因为随着王朝发展,财政供养人员越来越多,腐败蔓延,再加上皇族的“多欲好动”,百姓成了被收割的对象。税收的手段表现在隐形收税、索贿受贿、额外征收“附加税”等,传统王朝后期税收压力通常会导致抗议,天下燃起起义的烈火。
文稿
上一集讲到民最仇恨的是政府,因为政府收的税太重,让他们没活路了。政府的税收为什么会那么重?
第一个原因,是财政供养人员太多。中国历史有一个鲜明的规律,那就是每一个王朝建立之初,官吏数量比较精简,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无不成倍增长。比如宋朝之初,内外官员不过才五千人。到过了40年,已达一万多人,又过40年,增加到两万多人。别的朝代基本也是这样。
一个王朝统治时间一长,人口就会增加,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就变得复杂,事情越来越多。皇权应对复杂化社会的方式,从来不会是鼓励民间组织的自我管理。他们唯一手段是用权力,增加机构,增加人员,来把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管起来。社会的发育注定官僚系统会不断延伸膨胀。
另外官僚体系的存在虽然是为皇权服务的,但是它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具有自我繁殖的特点,官员数量上只能增不能减。中国历史上搞了多次公务员减员增效改革,基本都失败了。
宋朝官员
官员数量不断增多其实还不算太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背后腐败的加剧。如此多的人拼命挤进官僚系统,并不是真正想为国家服务,也不是为了挣那份死工资,而是为了能捞钱。
传统社会的特点是“权力决定一切”,权力又不受约束,如果有了实权,想贪污腐败实在太容易了。所以每个王朝中后期,腐败无不迅速发展。到最后,地方收了一百两税收,可能只有五两能送到中央,其他九十五两都被层层官僚系统贪污了。
这是税收高的第一个原因,官员人数增多,腐败蔓延,财政税收加重。另一个原因是既得利益群体,比如皇族,给民众造成的沉重负担。
明朝后期,山西巡抚向皇帝汇报了一个有意思的消息:山西的庆成王府刷新了大明王朝的生育纪录,庆成王光儿子就生了一百四十多个。所以庆成王府每年过年过节,全家聚餐,都要有一个环节:大家都要先自我介绍一番,否则彼此都不认识。
影视剧中的明朝王爷
庆成王的情况还不止他们一家,明代的王爷都特别能生,动不动就生几十个上百个。因为这背后有制度动力:明代的皇族只要多生一个孩子,国家就按等级多发放一份俸禄。所以到了明代后期,很多省的财政收入,养活不了本省的王爷。
上一集提到的河南福王,被做成了“福禄宴”吃掉,下场为什么那么惨呢?主要就是因为他平时骄奢淫逸,给百姓造成的负担太重,老百姓特别痛恨他。
除了以上这几个原因,导致民众负担急剧上升的通常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皇帝本人的“多欲好动”,这方面秦皇汉武都是最好的例子。
一提起汉武帝,很多听众涌现在脑海中的词语就是“雄才大略”。汉武帝的一生是在一个又一个大事当中度过的:“打匈奴”、“征南越”、“征西南”、“开漕渠”,很多史学家评价他彪炳史册,光耀千秋。
汉武帝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他做的这些事,有些是有必要做的,比如“征匈奴”、“开漕渠”,有的是没有必要做的,比如“征南越”、“征西南”,因为这些地区对帝国的安全并没有构成威胁。
有些必要做的事,汉武帝也做得有问题。他先后开凿大量河渠,这些河渠有的发挥了作用,也有很多是计划不周盲目兴工,没进行详细的可行性论证,最后废弃。再比如他打匈奴,只有前期那几场仗成功了。后期他又大了几十场仗都白打了,因为事先没有计划好,没摸清匈奴在哪就盲目兴兵深入草原,结果钱都白花了。
此外汉武帝还有很多和秦始皇一样的业余爱好,比如他最喜欢修别墅,在长安附近大兴土木,修了几十座园林都非常豪华。慈禧太后修了一座颐和园被人骂,汉武帝修了几十座颐和园。做这些事都需要花钱,汉武帝“多欲好动”,自然就大大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汉武帝的皇家园囿上林苑
由于以上原因,虽然很多王朝一开始都宣称轻徭薄赋,比如汉朝和明朝初年,都宣称三十税一,税率是三十分之一,这在全世界都是最低水平,但是不久税率就演变成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多。
规定的三十税一,最后怎么收到百分之五十的呢?办法有很多。第一个是隐形加税。很多朝代的税收表面上看起来很低,实际上很高,最典型的是明代。明代虽然是三十税一,但是“实物征收制”,民要给国家交粮食,而且最要命的是要求百姓自己把粮食送到国家指定的地点去。这样一来实际税率就翻了很多倍,因为运费很高。
比如山西省的税粮,要求送到边关给当兵的吃。所以明代的名臣于谦曾经上奏,说民送到边关的粮食,“率六七石而致一石”,交一石粮食,运费要花六七石,税率一下子翻了六七倍。
用作粮食容器单位的石
最夸张的还是江南五府(苏州、松江、常州、嘉兴、湖州)的老百姓。明初定都南京,因此朱元璋规定南京附近的五个府,要交上等的大米到南京给官员们吃。这五府离南京不太远,问题还不大。
后来明成祖朱棣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后,仍然由江南五府负担京官大米。这五府的民众要千里迢迢自己把粮食运到北京,运费就远远超过粮食本身。这就反应中国历史改革的一个规律,叫做“只改其不便君者,不改不便民者”,改革只改不利于统治者的,不改不利于百姓的。
第二个原因,是交税过程中的索贿受贿。运费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收税官员刁难你。你好不容易把粮食交到官府的时候,官府的工作人员往往千方百计挑剔你,说你这个粮食质量不达标,太湿了,或者品质不好,要你回家换新的来。几千里地,不可能重新换,只能贿赂他,因为他实际上就靠这个活着。
明成祖朱棣
第三个原因是各地官员经常会收“附加税”,税外收税。有的朝代比如清朝,不要求老百姓自己把粮食送到首都,交到本县就可以了,官府给你送到北京。但是官府不白送,会收一笔额外的税收叫“火耗”或者“鼠雀耗”。我替你们送税粮,但是这一路粮食要被老鼠吃,要被麻雀吃,所以有损耗,这个损耗得你们出。
出多少呢?国家的规定是百分之十。但是过去没有今天的审计局监督局,也没有严格的会计制度,所以税收管理实际上非常粗放,官员想收多少就收多少。有的地方会收到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五十,有的甚至收到百分之百。多收的部分除落入官员自己的腰包,再层层上供上级,在官僚体系中形成层层分肥制度,叫做“陋规”,所有才有一个说法叫“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以上说的都是常规的办法,有些特殊情况下,朝廷还会创作各种各样的花样。前面讲了汉武帝很能花钱,钱总不够花。因此继位不久,汉武帝就决定敛财。天底下最肥的一茬是谁?当然是商人。
影视作品中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汉朝初年有很多超级巨富大商人,怎么搞到他们的钱呢?汉武帝的第一步是“卖爵位”。挂起一批诱人的诱饵,把他们的钱钓出来。爵位很贵,但买了爵位有什么好处呢?打仗不会征发你去当兵,平时也不再征用你当劳力。此项政策一出,商人们纷纷踊跃出资买爵位,汉武帝获取了巨额的财富。
然而汉武帝花起钱来,如同漏斗一样,这笔钱不长时间就花光了,怎么办?汉武帝还有第二步,“加税”,收财产税。汉武帝发布了一道“算缗”令,要求商人主动向政府呈报财产,老实交待家里有多少房子,多少亩地,多少马匹。不过这个政策看起来还是很宽大的,只规定主动申报,官府并不主动上门来核查,所以“富豪皆争匿财”,人人都心存侥幸,报税的时候都会瞒报一点,所以造成了普遍违法。
但要命的是汉武帝有后手跟着,等商人都申报后,又下发了一个“告缗”令,这个厉害了:谁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其他人可以向官府告发。告了以后,官府就抄查没收他的全部财产,分给告发者一半,这叫做“告缗”。这一下几乎所有商人都掉进陷阱了,而且掉得还没法报怨:谁叫你不老实想占国家的便宜?一时间人们为了发财纷纷告发,“告缗”一时间成了穷人的生财之道,国家和底层百姓都发了财。
卖官漫画
这还没有完,等大量普通百姓通过“告缗”发了财之后,汉武帝又搞了一个扩大化。一开始“告缗”针对的是商人阶层,但汉武帝下令,无论城乡一律实行“告缗”,所有人都得交财产税。穷人通过告人得来的不义之财,转眼也因为被别人告而被剥夺。“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中家”就是中等富裕的人家,天下所有中产阶级以上的人都破产了。
这套组合拳打得漂亮,全天下人毫无招架之力。汉武帝搞到多少钱呢?《汉书食货志》说,朝廷“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钱数以亿计,老百姓因为交不起钱被没入官府为奴婢的有千万数。武帝时期的全国总人口大约为四千万,因告缗成为奴婢的居然达到一千万。这样一来国家就发财了。
不过这并不是最后一步,最后一步更绝了。我们讲过汉武帝搞创收的第一步是卖爵,买了爵,可以不用服徭役,不去沙场征战了。不过这样一搞,国家虽然有了收入,但是很多重大项目国家工程就缺乏劳力。然而这对汉武帝不成问题,把天下人的钱搞得差不多了,汉武帝又开始“政策调整”,进行爵位贬值,原来说的话不算数了,爵位低的,仍然要服劳役,给他修上林苑和昆明池。
汉代奴婢图
通过这样一次一次地收割财富,到汉武帝末年,老百姓普通破产,户口比以前少了一半,人口减少了1500万,全国人口一小半被消灭了。汉武打击匈奴,安定边疆,这当然是有大功于后世的。然而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必须对成本与收获有一个基本估计,对国家和社会的承受力有一个基本估计。不能一代人非要完成几代人的事,一顿非要吃下十顿饭的量,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可惜汉武帝不懂。
因为以上这些原因,中国传统王朝后期税收压力通常会导致抗议,所以汉武帝后期,全天下到处都燃起了起义的烈火。汉武帝没办法只好发了一道“罪己诏”,向全国民众承认错误,进行了一百八十度的政策大调整,这才在灭亡的边缘把大汉王朝又拉了回来。
中国是这样,其他国家不是这样吗?其他国家很多还真不是这样,比如欧洲中世纪,民众的负担就没有这么重。下一集详细讲述。
扩展阅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洪武皇帝大传》,陈梧桐;
《交易费用、权力控制与明代管制型制度体系的演变》,郭艳茹;
《我向总理说实话》,李昌平;
《明代前期北方地区流民成因研究》,李俊丽;
好,为什么好几天没有更新了?一直是35集
围炉Talk 回复 @028弘一: 您可以试试更新系统,看看会不会有新的节目呢?
西汉差一点点就亡在汉武帝手里,要不然就凭他的好大喜功的性格怎么会下罪己诏,目的就是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唱出苦情戏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说过,中国古代史满是仁义道德,但字里行间其实都是“吃人”二字,听了张老师的讲述,才知道这些制度具体是怎么吃人的,真是对古代平民的生活感到辛酸……
曾利彬_xl 回复 @苏三蓉儿: 苛政猛于虎啊。
成也郡县制,败也郡县制。
张教授的每个观点都适用于今天
朱晓铭 回复 @3301_cp: 不是张教授的观点,是历史都适用于今天
汉武帝也是很无耻,以全国民力图一己之私!
雍正就比较宅,康熙朝官员少,而且康熙多次免税,还说“永不加赋”。
牛扬同学_风吹牛扬 回复 @饕餮鸸鹋獬豸: 手握大权,想加就加,想减就减,和皇帝人品无关!
汉武帝搞创收。。。大开眼界
讲得真好,感谢张老师
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