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发刊词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穿越唐宋,与诗词名家做朋友

00 发刊词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穿越唐宋,与诗词名家做朋友

00:00
10:34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穿越唐宋,与诗词名家做朋友


朋友们好,我是周公子,一个热爱讲故事的唐诗宋词发烧友。


在接下来的节目中,我将以讲故事的形式和大家分享唐宋15位经典古诗人的完整生平以及6篇精彩的番外轶事。


在节目开播之际,回望来时路,发现自己对唐诗宋词的热爱,始自童年时父亲买回家的那本《唐诗三百首》。


依然清晰记得,书中开篇第一首是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当时才读小学的我,连“葳蕤”二字都不会读,却并不妨碍我隐约感知其所散发出的葱茏与生机。随着书页徐徐后翻,那一首首蕴含无限文字之美与意境之美的诗篇,像光一样照进我的生命。


当年的小女孩就此沉迷其间,每日自发背诵加抄写,还尝试着结合书中的简单注释将其翻译成白话文。自己研究尚觉不过瘾,还强行拉了几个小伙伴一起,放学后常搬一张方桌到洒满余晖的院子里,大家围坐一周,琢磨某句诗该如何翻译才恰当。


你来我往,各抒己论,满满的学术研讨会既视感……


如今遥想,仍觉幸福感满溢。


彼时的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无知顽童,但唐诗已然带我领略了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令我知道姑苏江南是“人家尽枕河”,塞外胡天是“八月即飞雪”……


我自幼对江南神往无限,起因即是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区区不到三十字,却把整个江南装进了我的心里,这就是诗词的魅力。如今我能定居在旖旎水乡,离不开这首诗词在心中激发的深切向往。


除了“润物细无声”地在幼小心灵中根植下诗意和远方,唐诗宋词还令一个小女孩感受到很多奇妙的、以当时的阅历本不该有的人生之境。


如同丰子恺所说:读了“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便会设身处地做了思念故园的人,或江楼相忆者之一人,而无端地兴起离愁;读了“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便会想起过去的许多的春花秋月而无端地兴起惆怅……


年幼的我,就这样通过一首首诗篇进入各色人生,感受着他人的悲欢喜乐。


而随着年岁渐长,红尘奔走,才渐渐明白诗词最妙处还在于我们终究会发觉,原来我们一己的悲欢离愁同样可在诗词中一一得到印证,并从中获得无穷之安慰。


当爱情来临,我们开始懂得有一种心情叫做“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当我们攀上高山之颠,俯瞰群峰,也会不由自主吟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人生某时,于斜阳柔光中眺望波涛浩渺的湖海,我们会发现有一种意境只能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形容……


有时候一篇诗词,甚至可以陪我们度过一段艰难时光。


多年前的某个春天,我曾与热恋的爱人别离,而后异地一年,当时种种琐碎如今都已模糊,依然记在心间的是如下诗篇:


梨花落尽柳花时,庭树流莺日过迟,

几度相思不相见,春风何处有佳期。


这首诗当时被我一遍一遍地书写,以现在老夫老妻的状态回看,会禁不住哑然失笑:哈,热恋的人可真酸!


但在那个离愁别绪的春天,它却像一位知我心意的密友,给我无尽抚慰。


此外,犹记得初至江南的某个雨夜,于思乡难眠中想到柳永的“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之句,瞬间感觉自己不再孤独——这份心情千年前的古人早已有过啊!


是的,漫漫人生中,我们终究会在某个时刻与读过的诗词重逢。


唯有当我们处于相似的情景下,与作者产生深切的通感与共鸣,我们才会明白诗词之妙:

它丰富了我们寻找知音的方式,让生命中很多难以倾诉的苦痛与渴望,在其中得到排解和寄托。


由此我常想,既然当诗词之境与我们的现实经历产生重叠之时,带给我们的感触才最深刻,那我们日常学习诗词,鉴赏诗词时为何不将其尽力还原到诗人曾经的生活中呢?


可惜在很多诗词鉴赏书中,往往只学术性地讲评一首诗的整体风格和结论,如风格是沉郁或豪放的,结论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痛苦或超脱苦难的旷达。


而诗人到底如何怀才不遇,又是如何超越苦难的呢?多数读者并不知情。这样的形式产生的共情往往有限,也就很难令人真正地热爱诗歌,沉迷诗歌。


其实,每一首诗词都是古人灵魂的歌唱,是有感而发的心绪抒怀。


欣赏诗词的最佳方式,还应是通过把握诗人的人生,去感知他的灵魂,体会他的性格,如此才有可能真正触碰到诗人文字背后的情感、胸襟和旨趣。


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我们小学时就学过,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我年幼时,读这首诗,能感受到的只是李白坐的船速度很快,沿途风景很美,他的心情很不错。但当后来我开始研读诗人生平,知道这是李白先坐牢后流放,九死一生后在赦还的路上写下时,感受开始变得完全不一样:


原来此诗不止是简单的旅途记事,更表达了绝处逢生、重获自由的极度喜悦!


而当我再将其与李白一生的际遇相结合,知道此时的李白已将近六十岁,两次从政都以失败而告终,人生理想已全部落空,却还能写出这等欢畅飞扬的快意之句时,内心不由得豪气升腾:这是一个多么乐观、可爱又自信的人啊!


你看,将诗还原到诗人具体的生活中,我们才能真切感受到诗篇背后李白那永不言弃的人生态度。


所以说,思想源于生活,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人。


读懂了李白的狂放不羁,自信豪放,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他笔下能挥洒出那些不拘一格,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诗篇;


理解了李商隐的内向细腻,多愁善感,就会明白为何他的爱情诗歌总是那么的情致深蕴,触动人心;


了解了王维大起大落,看尽繁华的一生,就会懂得为何晚年的他会寄情山水,宠辱不惊;


同样,如果不清楚苏轼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奔走潦倒与波澜曲折,我们如何领悟他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脱与旷达?


不懂辛弃疾金戈铁马,收复河山的平生夙愿,谈何体会他诗词背后那份壮志难酬,痛拍栏杆的失意与无奈?


不将李清照甜蜜幸福的前半生与颠沛流离的后半生做比较,就不会发现俏皮活泼的李三瘦骨子里原来是那么的刚强与独立……


诗词千年来富有魅力,正是源于文字背后这些各具性情的灵魂表达。


世界如此之大,而我们个人的触点如此之小。


诗人的遭遇我们无法一一亲历,但他们的心情我们体会了,理解了,我们跟着他们起伏跌宕的一生一起哭一起笑,便可跨越古今,实现心灵的交流与人生况味的叠加。


这便是我讲解诗词人物志的初衷。


我希望可以用自己的真情实感还原每一位诗人的人生历程,探究他们的心灵世界。让千年之后喜爱诗词的人们能够真正走近他们、理解他们,从中找到知音,找到共鸣,也找到力量。


所以,在接下来的节目里,我会带着大家一起穿越唐宋,与每一位诗词名家做朋友。和他们共历悲欢浮沉,一起见证那一首首流传千古的锦绣篇章是在何种境遇下谱就。


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人心与诗情的合一,做到既懂人又懂诗。


接下来,便让我们一起开启这趟穿越千年的诗意旅程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笑语倾心0

    周公子写的精彩!主播杜正麒播的好听!完美组合!

  • SuperMama计划

    这个老师说的好

  • 米西儿A

    一直喜欢周公子的写作风格,大赞啦

  • 1802378qhhn

    周公子的声音太好听了,听着这么好听的声音是种享受!

  • 宫惟笑

    讲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