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切入正题,首先从资产端的收缩来看,我们要看到长周期的变化,那么这个变化在哪里呢?从国际经验上看经济减速大概会持续多久?又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我们客观地去描述这个情况,会发现从国际经验来看,高速增长的经济体普遍都经历了减速的过程,这是一个规律。而这个规律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像汽车在高速上跑了很久以后,总会慢慢减速一样。
我们从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台湾等地区的经验,算出“减速期”平均是20年,最后的平均增速都稳定在3%左右。
那么中国的情况会不会和这些国家或地区一致呢?不确定,但如果按照这个经验来算的话,从2008年起往后的10年时间里,中国的GDP增速从曾经的8%以上,慢慢降到了现在的6%-7%左右。对照国际经验来看,中国至少还有10年的减速期。
当然了,这是过去的经验,那中国会不会出现特殊情况呢?比较难。因为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40年,相对于发达经济体的降速,中国在减速期里面算比较快的。所以需要明确的是,未来我们面对的将是比较确定的宏观环境。
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说中国经济还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呢?因为中国的情况复杂,有很多的不平衡和差距存在,但换个角度看,这些不平衡和差距也正是韧性和潜力所在。
中国的“要素市场化”还没完成,包括土地、人口、资本和技术方面。技术作为一个辅助变量,土地完全市场化还没有完成,城乡二元结构下,劳动力还不能完全实现自由流动,名义城镇化和实际城镇化之间有很大差距。
另外,在资本方面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上市公司利润结构中,来自银行的利润占到了47%,也就是刨去银行的话,中国企业的利润占比刚刚超过一半。在非银行类的企业中,如果再把央企、国企去掉的话,会发现民营企业的利润占比是很小的。
虽然在发达经济体中,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润占比也是很高的,但是像中国这样,利润占比接近一半还是比较畸形的。所以改革极其重要,而改革要有具体的方向,和医生做手术时要下对刀子一样。
除了客观差距造就的不确定性,最近,很多领导人到各地调研,无论是受中美贸易战影响,还是受这一波经济反弹结束的影响,也预示了短期之内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比如二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创下了2009年二季度以来新低,是否有人期望像过去一样,用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再把经济推起来呢?但我想强调一点,这次可能真的不一样,不一样在哪儿呢?
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经历过三轮大宽松,分别是2009年、2012年和2014年。在这三轮宽松里,很多企业由于不能够审时度势,反而成了炮灰。
比如2009年的“4万亿计划”,很多企业开足马力增加产能,最后变成了过剩产能,即在去产能的过程中被当做过剩产能去掉了;
2012和2014年这两轮大宽松,金融泡沫化,很多企业觉得融资太容易了,资金太便宜了,钱太好借了,于是借来了很多钱,然后投出去了、花出去了,结果投到不该投的地方,花到不该放的地方。最后由于高杠杆,有的破产、有的失去控制权、有的爆雷。
这三个大宽松提示我们,要对宏观政策有正确的认识,在看到宏观政策变化的同时,自己要踩准节奏,或是保持平常心。
在这一次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下半场的出清可能发生在哪几个领域呢?
第一个领域是对外部门的出清。
中国贸易顺差逐渐缩小,不仅仅是因为贸易战,我们的贸易顺差其实已经累积到了天花板,慢慢一定会收窄。经常项目顺差在收窄,服务贸易的逆差在扩大,这是一个确定性的趋势,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当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真正要注意的是,直到今天服务贸易的逆差还在不断扩大。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从美国、欧洲等地进口越来越多的服务。因为在某些领域,我国的竞争力确实不如它们。
当然了,中国确实也在从储蓄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尽管有一些产业外迁到了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但是这些国家想完全替代中国,绝无可能,因为它们没有中国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
第二个领域,是政府部门的出清。
政府作为一个重要的融资主体,它的融资冲动正在被遏制住,无论是2018年以后的平台融资还是PPP模式,现在正在被严厉监管着。
为什么限制地方政府融资冲动特别重要?因为这是导致这一轮高杠杆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地方政府融资受到限制以后,相应的产业环节、相应的机构都会受到影响,因为政府不融钱了,或者融不到钱了,或者融钱受到限制了,很多生意就没法做了。
过去几年,很多金融机构做的都是政府的生意,帮政府融资。但现在,政府融资从表内到表外,都受到了限制。比如这两年如火如荼的政府引导基金,其规模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要么没有项目投不出去,要么实际资金很难到位。
第三个领域是家庭部门的出清。
从家庭的角度来讲,过去几年的杠杆放高了,现在受融资环境的影响也开始降杠杆。
家庭部门的总体杠杆率跟房地产密切相关,因为房地产市场短期主要受调控政策的影响,长期主要受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所以很多家庭部门的出清还在延续。
房地产政策和以往确实不一样了,以往的房地产政策通常是紧两年、松三年,而这一轮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调控政策从2016年到现在,都没有放松的迹象。所以,我们不能再用过去的周期的眼光来看待房地产政策。
第四个领域是企业部门的出清。
今天很多企业都面临降杠杆。举个例子:中国大陆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平均杠杆率大概是60%-70%,但是在香港地区,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平均杠杆率只有40%-50%。
我曾请教香港地产开发企业的老板,为什么香港地区的杠杆率这么低呢?他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监管严;二是香港的地产企业吃过亏,它们经历过剧烈的资产价格波动。比如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香港很多房地产企业就破产了。
所以,直到现在香港地区房地产的平均杠杆率都在50%以下,比内地至少低10%。
在我看来,包含房地产在内的中国所有的企业,杠杆率都要慢慢往下降,企业部门的出清还在延续。
另外,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全部的A股上市公司,如果去掉金融企业的话,净利润增速是负增长的,整体ROE水平也开始下降。所以今天不管是创办企业还是进行二级市场投资,都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总的来说,未来我国经济大概率还会在减速期内,整体呈波动向下的趋势。
购买扣费了也不只能试听,坑人的。
购买扣费了也不只能试听,坑人的。
购买扣费了也不只能试听,坑人的。
购买扣费了也不只能试听,坑人的。
购买扣费了也不只能试听,坑人的。
千万不要购买,买了是浪费钱,根本听不了。
深度思考yao 回复 @秋风落叶_rvr: 重新下载app试一下
讲得很好👍👍👌
讲得很实际
打卡
购买扣费了也不只能试听,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