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体方向上来看,科创板的开板、注册制的推行都非常好,但在实操方面,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比如,第一,科创板股票前5个交易日,不设置涨跌停,且实行T+1交易机制;第二,在注册制下新股发行更市场化,所以定价特别重要,而很多科创板股票一开始就涨3倍、5倍,投行如何定价成了一个问题;第三,科创板是推进中国科技进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本手段,但科创板股票是否真的那么值钱,是值得思考的。
回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上看科创板的开板,科创板开启了注册制,市场化的发行,不盈利也能上市。同时注册制对存量市场的推动作用也是非常大的,IPO堰塞湖的情况逐渐得到了逆转。
从中长期来看,注册制带来了企业估值的国际化。因为既然是市场化发行,同时面临境外资金的大量涌入,那么无论是个股的投资风格,还是整个市场的估值水平,大概都要和美国、香港的同类行业、同类企业看齐,即估值国际化。
过去我们看到A+H股溢价,那是在股票发行核准制之下发生的。在注册制之下,A+H股溢价不是不可能发生,但我不认为会存在溢价过大的情况。
也就是说,在未来科创板上,我们会看到更多垃圾公司被强制退市。在这里,我想提出自己对上市公司的两个不理解:第一,有些科创板企业在申报过程中,修改上交所的问询问题;第二,一些上市公司的造假简单粗暴,侮辱大家的智商。
更多垃圾公司被强制退市后,投资会逐渐变得价值化,击鼓传花的游戏将要终结。过去很多创业公司融资不是为上市做准备的,是为下一轮投资机构准备的。就像一些to VC、to PE的创业企业,前一轮也是to VC、to PE的投资,投资市场上存在一种畸形的现象,即投资不求最好,只求最贵,只要后面有人敢接盘,就敢投,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存在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独角兽变成了“毒”角兽,甚至有部分独角兽企业的估值,还不及其累计投资额。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