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为什么说“金融狂欢”开始散场?

【管清友】为什么说“金融狂欢”开始散场?

00:00
07:07

2016年是一个拐点,中国金融业在GDP中的占比开始下降。而此前,中国金融业在GDP中的占比最高曾达到8.35%,高于美国、日本等成熟经济体。也就是说,我们在成为制造业强国之前,先成为了金融强国。

 

 这是因为过去十年,特别是过去五六年,我们经历了金融泡沫化和过度金融化的过程。

比如同样一个独角兽企业,在2015年、2016年的时候估值可能高达100亿,但是现在可能只有70亿,而且还很难拿到投资,这就是环境发生了变化。

 

它的影响就是未来货币政策的取向,一定是“正常化”的,可以说,新常态也是非常态。现在的泡沫退潮,其实是为过去10年的大宽松买单。

 

尽管我们看到全球其他国都是一样,金融机构对宽松政策的依赖越来越强,美联储已经开始讨论下半年要降息几次,欧洲中央银行也在考虑是不是要重启规模较大的宽松政策,中国在2018年实行了四次定向降准,2019年开启了一次全面降准。

 

 

但问题是如果中国现在的宽松局面达到了2009年、2012年或是2014年那样的程度,就能起到同样的效果?或是能解决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吗?

 

30年前日本的教训,对于我们最大的启发是什么?那就是进行逆周期调节的时候,力度不能过猛,货币基金是艺术不是技术,不是算出来的。也就是说,即便现在做了一些政策上的对冲,也不会再有像2009年、2012年或是2014年那样的大宽松局面了,不可能出现,不必要出现,也不能够再出现了。

 

如果再出现大规模的货币政策松动,过去几年发生的资产泡沫、社会阶层分化、企业高杠杆将会再重演一遍,且杀伤力更强。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好像2015年上半年,你觉得股票市场是从5100多点跌下来杀伤力更大,还是从15000点跌下来杀伤力更大呢?

 

所以我觉得从货币当局的角度来看,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已经比较清楚。从官方到民间已经形成了什么趋势呢?不能让经济落地太快,但是对于经济的减速确实要慢慢适应。

 

同时,造成过去10年资产泡沫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出现了巨大的监管漏洞。监管漏洞主要源于两点:第一,中央监管单位之间不协调,信息不通、统计标准不一样;第二,中央监管机构和地方监管机构的目标存在冲突,中央强调监管、地方强调发展,而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很多新金融业态发展起来的时候缺乏监管,比如各种交易所、P2P平台。

 

而如今,新的监管架构已经形成,具体包括:首先,金稳委成立,负责政策统筹协调,兼顾宏观审慎;然后,银监会、保监会合并为银保监会,促进监管协同和信息沟通;再者,央行回收银、保行业法律制定和宏观审慎职能。

 

在监管趋于统一化后,也开始严格限制杠杆和规范并购重组。


 

 我们看到刚性兑付被打破了,就有利于形成市场化的资产价格。投资者对于投资风险的理解越来越深刻,而所谓的高风险、高收益,也让投资这件事变得越来越专业、越来越谨慎。

 

同时,去通道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从2017年开始,券商资管业务被限制,开始消除多层嵌套和监管套利空间,这有助于投资者看清底层资产,也有利于消除金融风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Z移非

    说了这么多、但却感觉什么都没说

  • 1898761eqjh

    看那集买那集就好,不全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