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62.善人为************

00:00
15:36

《论语》62课|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大家好,欢迎来到“杨鹏《论语》共读课”,今天讲第62课,《论语》“子路”篇第19章。

 

我先念一遍: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本章中出现“胜残去杀”这个说法,希望大家都记住这个说法,对孔子来说,这是治理国家所能达到的最高理想。

 

我先翻译一下:


孔子说:“‘善人治理国家百年,可以实现战胜残暴去除杀戮的目标。”这话确实如此啊!”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这句话孔子是引用别人的话。谁的话,我们已不清楚。孔子很认同这句话。

 

“善人”这个概念,在《论语》中出现过五次。“善”字的本义,是用羊祭祀带来吉祥的意思。引伸义就是善良、仁爱的意思。

 

为邦百年”,指持续地治理国家上百年。善人代代相传,持续治理国家上百年。

 

“胜残去杀”,战胜残暴,去除杀戮。直译就是战胜了人性的残暴,去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杀戮。

 

人杀人,这是人性残暴的表现。人杀人,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战争中的人杀人,二是刑法上的死刑,三是人谋杀人。所以,实现“胜残去杀”,就表现在没有战争,没有死刑上,人不谋杀人。

 

无战争,无死刑,不人谋杀人,这在孔子时代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所以孔子认同“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这句话。善的积累,需要一个时间段。孔子认为要百年的时间。

 

就在本章之后孔子还说:“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如果有真正的王者兴起,也要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讲的也是时间积累,仁政的形成,需要教化的时间。

 

《论语》中孔子讲话,总留下一个问题,这就是讲的更多是目标,没有讲实现目标的方法。我们常常只能从《论语》的其它篇章去寻找孔子提到过的方法。孔子要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胜残去杀”呢?

 

例如“胜残去杀”是目标,前提是“善人”当政百年。“善人”当政,要做些什么呢?如果不清楚,等于“胜残去杀”就是空话,这就与要建设一个美好社会一样的空洞。因为观点完全不同的思想家,都会说自己的目标是“胜残去杀”,没有人会说自己的理论就是为了发扬残暴和扩大杀戮。

 

中国思想家中,孔子儒家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侵略战争。商鞅法家就是极端好战分子,鼓动侵略战争,但商鞅也说自己的目标是为了停止战争结束杀戮。

 

《商君书》中说:“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这句话有名,可以这样翻译:以战争消除战争,虽然发动战争也是可以的。以杀人去消除杀人,虽然杀人也是可以的。以刑法去消除刑法,虽然实施重刑也是可以的。

 

意思是,打败敌人,就有了和平。杀光杀人犯,就没有人杀人了。重刑惩罚,没有再敢犯法,就不用再动刑了。商鞅也说自己的目标是去战,消除战争。去杀,消除杀戮。去刑,消除死刑。商鞅法家也一样希望“胜残去杀”,是不是商鞅也是一位善人?

 

孔子一定不会把商鞅当成善人,他们实现“胜残去杀”的方法不一样。明白这个不一样,才能真正明白思想家之间的差别。

 

研究历史和现实,我们一定要从“目标感动”转向“方法分析”,不要看人们表达的目标有多么美好, 要分析人们实现目标所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动人的演说,常常是美好目标的演说,大家不要被这些美好目标所迷惑,要看实现目标的方法。根本的差异,在方法之中。

 

商鞅实现“胜残去杀”的目标,是通过征服战争和严刑峻法来实现。老子的“胜残去杀”,是通过约束政府权力、保护民众自由来实现。孔子实现“胜残去杀”,是通过以德治国和以礼治国的“德礼之治”来实现。

 

孔子的方法就是周公之道,以礼乐治国之道。以德治国是孔子的目标,德就是养育和保护生命。以礼治国是实现德政的方法,礼就是讲求忠孝信义的尊卑有别的等级制度。

 

孔子这么说,并非没有历史的经验。周武王、周公等人建立周王朝。周公东征平叛结束后,制礼作乐,推进礼教政治。在周成王和周康王时期,周王朝进入“成康之治”的盛世。


什么是盛世?《史记·周本纪》记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周成王周康王在位时间为47年,去除周公东征平叛的2年多时间,成康之治时间约有45年。这四十五年中天下太平,没有动用过刑罚,没有判过死刑。

 

周王朝“成康之治”的基础是周公奠定的,孔子最崇拜周公。以周公制礼作乐和成康之治为标志,我们大概可以理解孔子本章的意思。兴礼乐之道,培育人的德性,人人尊德行礼,实现仁爱世界,从内心深处就消除了战争与刑罚的必要性,实现胜残去杀的目标,这就是理想社会。

 

对孔子来说,“胜残去杀”,是一个非常困难的目标。圣王治国,进入仁政,也得三十五年。善人治国,得百年才能“胜残去杀”

 

今天世界上,70%的国家已禁止体罚和废除死刑,多数国家已经长期没有经历国内战争。例如加拿大、瑞士、北欧国家、澳大利亚等。孔子的“胜残去杀”的理想其实在许多国家已经实现。

 

可惜的是中国是世界上执行死刑最多的国家。按孔子标准,这就不是德政,不是善人治国。多数国家比中国有德性,所以“胜残去杀”的理想,在中国仍然任重道远。


总结一下: 

第一,要从“目标感动”走向“方法分析”,永远不被人所表达的理想目标所感动,而要冷静分析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要有“方法分析”的理性思维习惯。

 

第二,孔子认为,实现“胜残去杀”,有一个社会德性积累的问题,需要时间来培育,这是对的。但怎么才能培养德性呢?孔子认为,这需要善人治国来教化百姓。老子认为,需要圣人治国来保护民众的自由,自由中才会生长出德性。德性该如何生长,战争、刑罚、谋杀人该如何控制?你的看法是什么?

 

今天的课就到这儿,我们再读一下本章: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卡西ok

    说句实话,以鄙人之拙见,有点自圆其说。按照博主的解释亦可以直接写作亦可,更符合文言文的语法习惯。显然这个“以”是有另外意思的。

  • 卡西ok

    亦怎么解释?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