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第四十四堂佛学修心课的解惑时间。在问题的探讨中我们不一定能够找到答案,但一定会越来越学会思考,在思考中一起走向觉悟。我们先来听一下提问的朋友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问:
费老师您好,之前您提到做好事会积累善业、做坏事会积累恶业,但是善恶的标准是由谁来界定呢?是根据自己内心的标准还是社会的标准呢?如果是根据自己的标准,万一有人不觉得杀人是坏事,那他就不会有恶业了吗?如果是按社会的标准,社会也有很多偏见和道德桎梏。如果说像您之前说的根据宇宙的法则,不是很虚幻飘渺吗?我们该怎么判断平时做的事情的好坏呢?
答:
关于善恶,应该说是有标准的,但也可以说是没有标准的。可以说必须根据自己内心的标准,也可以说是必须按照社会的标准。先说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里,每一个社会环境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法律制度,以及各种各样的公共规则,还有一些道德规范,如果你想在这个环境里生存下去,就必须遵守这些法律和公共规则、道德规范。这些规则小到怎么过马路,大到怎么处理经济纠纷,等等,都有一套规定,规定了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假如你不遵守这些规则,就很难在这个环境里生存下去。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一定是要遵守社会层面的法律、公共规则、和道德规则,这些规则也是善恶的基本标准。
第二,除了这些社会规则之外,如果你有信仰,那么,每一种信仰,对于善恶都有一套标准,比如佛教里面有各种戒律,有非常明确的善恶的标准善,简单地说有十种基本的善,相对地,就有十种基本的恶,在佛教里有十善业的说法: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两舌(挑唆)、恶口(语言粗俗)、绮语;从思想上远离贪、瞋、愚。远离这十种恶业,就是修行十种善业,善恶的界线是非常清楚的,什么应该做,什么应该不去做,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都非常清晰,这个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就不重复了。假如我们把各种宗教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实一般的宗教在善恶标准上基本是相同的,而且都主张行善,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明人类在善恶方面是有共识的,也是有一些基本的标准的。比如像你说的,万一有人觉得杀人不是坏事,杀人就不会有恶业了吗?就算万一有这样的人,不等于杀人就不是坏事了,不论有人怎么觉得,在人类的普遍法则里,杀人一定是坏事。而在佛教徒的信念里,杀人引起的一定是恶业。
第三,一般来说,法律规则、公共规则,每一个人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但是,道德层面的事情,就有一定的复杂性。比如,交通规则,每一个人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如果不遵守,就要受到处罚。再比如,你提到的杀人,一旦杀人,肯定要接受法律的处罚,只是要考量是一些细节的差别,比如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为了保护自己杀人,还是纯为伤害别人而杀人,量刑都不太一样。这些法律规则是社会的通则,我们必须按社会标准来运作。
但关于个人道德方面的规则及就比较复杂,基本属于个人行为,很难用社会标准去衡量,只能每一个人自己根据自己的内心,去衡量,去决定。比如,同性恋,今天的社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再比如,穿奇装异服之类,甚至像美国的嬉皮士那样的生活方式,都是个人自己判断。所以,大概要界定的话,凡是涉及到公共领域的事情,应该按照社会标准去判断,凡是涉及到私人道德领域,应该按照内心的标准去判断。更进一步界定,也许可以说,涉及到公共利益的,应该按照社会的标准,只是涉及到当事人自己利益的,应该按照内心的标准。比如,两个人同性恋,你情我愿,并没有伤害到别人,我们好像不应该去谴责他们。也不应该因为我们不喜欢这件事,就认为是坏的。
最后,你说的根据宇宙法则,很虚无飘渺,其实在我看来并不虚无缥缈。前面我们讲了作为一个人,在人世间,第一应该遵守法律,按照社会标准规定的善恶去要求自己,不做恶事,只做善事;第二,假如有信仰的话应该按照信仰界定的善恶去要求自己,不做恶事,只做善事;第三,要认识到道德层面的法则有相对性,所以,对于别人要有宽容心;对于自己,遇到个人道德层面的抉择,要听从自己的内心。这些,都是一个人在人世间的一些基本原则。
人世间是有善恶标准,有善恶分别的,但是,假如我们能够跳出人世间,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比如我们能站在宇宙的高度来看待人类,那么,又是可以超越善恶的。或者说,最根本的解决恶的方法,是从意识层面断除善恶的概念,这就是为什么佛教里一方面让你做善事,不要做坏事,另一方面,在终极层面又会告诉你要超越善恶,不要有分别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这个理念和中国的老庄非常像,老子有一个观点,就是善恶是相对而成的,有善就会有恶,有恶就会有善。所以,老子的看法是,要从根源上断除恶,那就要从根源上断除善恶的分别心。就是不能做坏事,但也没有必要去做好事,超越善恶之上,这是佛教和老庄里面非常深刻的一个思想。但我们大多数人很难跳出人世间的范围,所以,这个思想理解起来不太容易,也很容易造成弊端。所以,我觉得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还是先把人世间的事做好就可以了。
祝你在对好事坏事的思考中不断成长,最终做好的是自己的事。
费勇老师讲的很好,很清楚
我也有些模糊:比如之前讲到的一个恶人骂一位贤人到的例子,这位贤人没有理睬,听之任之,这是善还是恶呢?如果是看做贤人有涵养,不予计较,是善,那后面这个恶人因此更加猖狂,从而犯了死罪,从这个角度看,贤人的不计较是不是又是恶了呢?
课听到这里,突然对所面临的善恶有些模糊了,比如最近的杭州失联女童,虽然租客男女最后把她害了,但之前又把她认为干女儿,带她玩。当然,最后的结局让大众都把租客男女归于恶人。但租客男女彼此之间都是善良的。同样,我们生活的恶人,他们也有善的一面,只是在这一面只是在特定人群中展现而已。而一个情绪更加稳定的人,善恶的切换估计会慢一些,或者更固定一些。而不稳定的却比较极端,往往极其不稳定,比如你赞同他的时候,在他眼里是善的,你反对他的时候就是恶人…… 而我,现在对善恶的理解更多是自己内心的承受。但课程让我学会放下自己,所以,我最近不再纠结善恶,而是遇到恶了,如何化解,如何避免和无休止的人纠结。
禅雨满天 回复 @听友53520202: 善恶自有标准,那对租客所谓的认干女儿,带孩子玩,都是为了达到自己杀人目的的伪善,是套路,跟善良无关。如果他们不使用这些拉关系套近乎的伎俩,孩子的爷爷奶奶怎么会上当。正因为夫妻俩是披着羊皮的狼,所以才让人放松警惕。防人之心不可无,把握边界,是人际交往大忌!
那按法律给罪犯执行死刑的人呢?这是不是杀人?他们做的是不是恶业?
最近没更新了?
费老师的回答解惑,真的是条理清晰,一层一层又一面一面的。以前我总觉得自己的脑袋木得很,后来听Ted Talks, 有一段真的感觉脑袋灵活很多(实际有没有关系不知道:) 现在但愿听费老师的课,这个脑袋也会清晰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