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章】无所作为的好处

【四三章】无所作为的好处

00:00
14:54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这一集的主题是无为与不言,我们要介绍《老子•第43章》。这章内容很短,但是要发挥的地方比较多了。

我们先把原文读一遍,《老子•第43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

无为之益,

天下希及之。


它的意思并不复杂,它是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驾驭了天下最坚强的东西。无形的力量穿透了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懂得了无所作为是有益的。不发一语的教导,无所作为的好处,天下很少人能够做得到。


这里提到“至柔”与“至坚”。在王弼的注解看来,“至柔”最好的例子就是水和气,他说:“气无所不入,水无所不经。”就是气弥漫在各处,水渗透在一切之中。柔的东西它没有定型,没有定质;而坚的东西它是方正明确,一定在一地一时,只能处于被动。所以至柔可以驾驭至坚,而不能倒过来说。


比如你到山上一座古庙去,有时候会看到在庙檐底下,有个地方本来是石头,居然有个小孔,这叫做滴水穿石。这是因为下雨的时候,屋檐的水就集中在那一点上。你现在说:滴水真的可以穿石吗?你做个实验,哪里有水可以穿过石头呢?水连鸡蛋都穿不过。问题在于什么?日久天长。10年20年下来,那就不一样了。所以很多古老的住宅,地上会有一些孔,你注意看就会发现,那是雨水长期滴下来的地方。所以这里所谓的“驰骋”,我把它翻译成“驾驭”,它一定需要时间才能够成就。


接着就说了,“无有入无间”,就是无形的力量(无有是指无形的力量),它穿透了没有间隙的东西。前面讲到至坚,这边讲到没有间隙的东西,像什么?最明显的就是金属和石头。比如石头它没有间隙,但是水可以穿透它;像天地之间的气是无形的,但可以贯穿金石。所以金属和石头,后面出现了有一些宝石、美玉、翡翠这些,它里面有一些气的,或是形成某种特殊的图案,让很多人当做宝贝来珍藏。


太阳的光明本来没有什么性质的,但是光可以透过你用草席覆盖的屋顶。一般来说,大白天在家里面把门窗关起来,窗帘拉起来,照样会感觉到是在白天。它跟你半夜把窗帘拉起来,那种黑暗完全不一样。(白天)没有任何缝隙,但光明也会透进来。这说明什么?像光线、空气、水都柔弱得很,但你挡不住它,它总是可以渗透到里面去。你也不知道它是如何渗透的,就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效果就出现了。


所以老子在这边就转个弯,就直接说无为是有益的,就是你不用刻意做任何事,到一个时候,自然成就了某些状况,至柔能够驾驭至坚。比如说水本来很柔弱,但水量够大的话,可以让巨船浮起来。古代人他驾马车,驾马车的时候,绳子很柔软,但它可以掌握住千里马。这就是用水这么柔软的、绳子这么柔软的,它可以驾驭什么?驾驭马车,它可以让巨船浮起。而这世界上很多伟大的人物,背后常常都有柔弱的女性在支持,成为他力量的来源。所以柔和坚是要搭配起来看的。两者配合有点像老子所说的有和无的配合,然后产生了真正的效用。


所以老子就进一步发挥了,他知道无为是有益的。后面再重复一次,提到两个词,我们已经看过不止一次了,就是“不言之教”与“无为之益”。不言与无为又来了。《老子•第二章》就说过,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到这边第43章又出现了这两个词。你如何不说话可以教导别人呢?因为真正的教导在于心领神会,说出来的话是一个载体,不见得可以说得很清楚,别人听的时候也不见得很明白。


佛教里面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就是“佛陀拈花,迦叶微笑”。也就是在灵鹫山中,佛拈花示众,所有在座的信众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时候只有迦叶破颜微笑。世尊就说了,佛就说了:“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嘱摩诃迦叶。”这是佛教里面很有名的典故。什么叫“正法眼藏”呢?“正法”就是中正的、不偏的佛法,就是正确的佛法。“眼”代表什么?我们用眼睛来说,它可以朗照宇宙。


“藏”这个字本来作动词是要念“cáng”的,它可以包含万物,所以“正法眼藏”变成一个术语,等于是佛的最高的智慧。他把最高的智慧,也就是涅槃妙心教给迦叶了。佛陀拈花,迦叶微笑。迦叶到底为什么微笑?没有人知道。但是佛陀认为,你微笑代表你领悟了不可说的智慧。后来,迦叶就成为禅宗的开始。后面到中国来,禅宗大放异彩,与这个故事都有关系。所以他们没说话呀。


而在儒家里面也有类似的一段。孔子曾经有点感叹,他就直接说:我不想再说话了。这时候子贡这个学生在旁边就说:老师你不说话,我们将来怎么再教下一代呢?孔子说什么?“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说:天说了什么话?四季照样在运行,万物照样在生长,天又说了什么话呢?所以孔子是以天作为一个比喻,说明你只要有那个作用就好,四季运转,万物出生,它不必特别说什么话。你像人一样经常在说话,表达很多个人的想法与意见,说了话之后有没有行动,有没有效果呢?那是另一回事。


而在《庄子》里有一篇叫《德充符》,里面提到有一个人叫王骀。王骀受过刑罚,被砍了一只腿,但是他在鲁国的学生数量和孔子差不多。很多人就奇怪了,王骀这个人根本上课也不讲话的,怎么学生那么多呢?这些学生很有趣,去找王骀这个老师,都是六个字“虚而往,实而归”。去找老师的时候心里很空虚,回来的时候心里很充实,怎么回事呢?因为王骀从来不讲课。学生来,看到老师,老师不用说话。学生看到老师少一条腿,居然心情不受干扰,没有什么特殊的抱怨,学生就觉得说,原来这就是最好的启发和教育了。


我就想到西方有个类似的故事。有一个人失业了,没钱买鞋子,心里常常在抱怨。有一天过马路的时候,他看到马路对面有一个人没有脚,撑个拐杖,结果脸上还带着微笑。这个人就觉悟了,他心里想:别人没有脚都还笑得出来,我只是没有鞋子而已,那又算什么呢?看到没有?不用说话,能够觉悟、能够领悟了才重要。


所以这边讲到不言之教,你可以想出很多例子来,说明重要是觉悟。你留点空白,让别人自己去思考。因为你再怎么说也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你写出来的文字无法把你的话表达清楚,你说的话无法把你的心意表达透彻。那不妨让别人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觉悟。所以这叫做不言之教的一个运作。


那么“无为”为什么有益呢?“无为”在这里我们还是要强调,它是指无心而为。你无心而为的话,所有的事情你没有刻意的目的,它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了。所以我比较习惯把“无为”这两个字,不要光讲成无所作为、什么都不做,因为那谁不会呢?要把“无为”理解为无心而为。为还是要为,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


比如我今天是学生的话,那我就要上学,但是上学之后考试考得好不好,念书考第几名,这就不要放在心上了,为什么?我们都有上学的经验。假设你今天到一个很好的学校,就是明星学校或是重点学校,你可能考第十名。你如果去一个普通的学校,说不定考第一名呐。


所以有时候你看到父母对于孩子在班上考第几名太重视的话,实在没有必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不断进步呢?他是不是做好学生应该扮演的角色呢?有没有尽一个学生学习的责任呢?有就好了。至于说你刻意要他达成什么外在的目标,跟别人比较有什么样的成绩,这实在是不必要的,等于是你额外增加了一些负担,等于是你有心而为了。所以无心而为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老子•第43章》,我们学到什么?首先,我们看到老子第一句话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里一定要记得,就算你举例,你看到滴水穿石的现象,也不能忽略时间元素的重要。如果没有时间这个因素的话,你说滴水穿石,柔弱胜刚强,那未必如此,恐怕很多人不能被你说服。所以这就说明什么?很多时候,问题你不要想立刻解决。


所以西方有一句话就说得很好:时间是最好的医师。比如我现在受到挫折或者失败,心里很难过,你怎么可能希望我睡一觉起来就好了呢?所以这个时候你可能想说:不要着急,让他缓冲几天,也许他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我自己中学时代数学不好,经常心里有压力,可是后来10年、20年、30年之后,就忘记那个问题了。所以当时心里有压力,别人劝我是没用的。经过长期的时间的过程,压力自己就消解了。所以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说话方面,你可以用不言来教导;行动方面,你用无为来运作,最后可能有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学道家、学老子常常会想到一句话,就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它的重点放在对人情世故、宇宙万物发展的自然的道理(的了解)。而在人类社会里面,如果你不做任何事,你周围的处境、跟别人的关系,它会如何自然地发展。你给它多点时间嘛,你不要着急。所以,对于人情世故的了解,也包括在顺其自然这里面。


换句话说,学道家之后,就开始会任何事情都尽量不要勉强,不要把自己主观的想法和意愿加在别人身上。因为任何勉强都会带来后遗症。就算你勉强达成了目标,你也很辛苦,然后后面别人说不定还有别的意见,还有反弹。结果你可能最后发现得不偿失,你失去的是自己宝贵的时间,或是更重要的生命。


【课后思考】

在这一集里面我们要思考什么?就是要想到“不言之教”的特色。我们特别举了“佛陀拈花”那一段,以及孔子说“天何言哉”,还有庄子笔下的王骀这个特别的角色。所以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有没有从别人的情况,就是别人什么话都没说,从别人的“不言”里面得到过某种启发呢?在这一点上请你思考一下,看看能不能找一些例子来作为印证。想听听你的意见。我是傅佩荣,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我有一只小毛驴wawa

    “无心而为”=无执而为,我觉得

    摄影阿健 回复 @我有一只小毛驴wawa: 去除我执

  • ShellingfordHolmes

    烦恼是一定会出现的,也是一定会慢慢消失的,如果一个烦恼一直不消失,那一定是因为你在不断维持着它的存在。既然它会随着时间消失,那不如在有烦恼的时候就体会烦恼,没烦恼的时候就体会快乐,而不要想着烦恼的时候忧虑烦恼的存在,用“本不该有这样的烦恼”而折磨自己。

  • 荡相遣执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柔弱胜刚强。峡江穿于大山之中,缰绳系拴牛马之辕,皆至柔驾驽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春雨随风潜入夜,当知润物细无声。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人之至情迫切,如何能达无为之境?无非过犹不及,待回头再修正旧山河。

  • 罗斌028

    在学习过程中多听老师的讲解也是不可少的。与每个人才智高低有关系吧,有的人一点就会,有的人就迟钝一些。体会到不言之教应该指心灵上的领会吧,真正的智慧只能靠自己去体验感受。

  • 龙元富律师

    迦葉,乃釋迦牟尼佛之後的佛教文化導師。迦葉在這裏應當念jiashe,而不是jiaye……

  • 无名之辈尽力而为

    无为,其实是“无我为”,古人说话没有主语,所以加上“我”这个主语,就对了。 和“无为对应的是“有为”,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所以道德经讲更多的“无为”,是不为自己而为。一切为自己而为的,都是虚幻。

    月婳如痕202011 回复 @无名之辈尽力而为: 同意,就像吃饭吃饱就知足是无为,如果过分要求吃多吃好就是有为

  • 容容读故事

    教育都是自己完成的,父母(其他不能强求啊)只要提供适当的帮助及引导。

  • Cheryl喜乐

    现代人都很急功近利,妄作妄语几乎都是日常。好在因果不虚。智者自明。

  • fu2016

    滴水穿石,体悟到在五观之外还有时间的存在。我们与时间共同存在着,但是又经常忽略时间。除了时间以外,我们人类感知不到的纬度还有很多很多。时间能解决一些东西。无为=无心而为 ​​​l#/cpr#

  • 麻溜溜溜

    傅教授的训诂功底真是捉襟见肘。

    大梦加油 回复 @麻溜溜溜: 本想批评你,但是刚读过这章……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