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虚中”方得其用

034.“虚******

00:00
19:50


老子以车毂、模具和房屋做比,告诉我们,有了形体的帮忙,才能助成一切作用的发生,但形体中虚无的地方,才是效用真正发生的场所。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对于修行有什么启发?什么是修行中的“有”和“无”?如何才能既有其利,又得其用?

第十一章 虚中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现在我们打开《道德经》第十一章虚中章。我们看本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先看这一段,这个“三十辐”,这个“辐”,就是支撑轮胎的外缘跟轴心间的支架,这个是古代的轮胎,叫作“辐”。现在我们想象一下脚踏车的轮胎,各位就比较容易了解,脚踏车的轮胎的外缘跟内圈中间是不是很多铁丝,对不对?那个一条一条就叫作“辐”。但古代的车轮是用木头做的,中间的辐也是用木头的。


共一毂,这个“毂”是中间凸出来的、那个比较厚实的部分,来插这个辐的地方,穿轴跟支架的圆木,就是脚踏车轮胎中间的那个轴心处,有一个比较突出、比较厚一点的地方,可以来插辐的地方。“三十辐共一毂”说是三十支的轮辐共同凑到一个车毂上,叫“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这个轮辐要有一个空的孔窍的地方,才能够成就轮子的作用。如果轮的这个毂,它实心的,没有预留孔窍的地方,那这个辐,它也插不上去,轮轴,它也起不了作用。先预留空着的地方,就是等待着下一个实的东西,才能成得了用处。


那同样地,譬如说,一部车在跑起来来说,我们就以整个轮子来说,车子真正产生作用的地方,是那个空空的载货的那个斗,对不对?车斗,其他的地方其实都不是他的目的所在,但其他的地方它也不得不存在,可是真正在作用的时候呢?却只有那一个斗,空的地方,才能够成就得了一个车子,它去载物的功能,这个是说,如果只有实,而没有空,没有空处,没有空无的地方,那万物呢,都不能够有作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埏”,是使水活泥叫作“埏”。“埴”,拨土为器,就是做一个模子。就是把这个泥土,加点水,活一活,然后做成一个模型。这个模型要做什么呢?就是里面要灌东西进去呀!然后干的时候拿出来,它就可以做陶、做瓷等等,就是现在所说的模具。制陶用的模具,叫作“埏埴”。和泥,然后拨土,制成制陶用的模具,那个模具的空处才是真正能够使器具发生作用的地方。做了一个模具,模具做好的时候,这个模具本身不是我们的目的。模具里面空的地方,然后你把那个浆灌进去,那个空的地方,才是我们要做成品的地方,空的地方才是有用的地方。下一句也是这个意思。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比如说,我们在墙壁里边凿一个山洞,要做居住的地方,古人也常常这样,找一个山壁,够坚硬的,然后凿进去,然后就在里面居住了。这个“凿”是挖开的意思,“户牖”的“户”是门,这个“牖”是窗子的意思。凿开了门窗,然后把它修制成一间屋子,在那个没有门,以及没有墙的地方,才是可以住人而有用的地方,对不对?已经有墙的地方,是来成这个作用的,但真正我们要用的地方是有墙有土的地方,还是空的地方啊?是在空的地方,才能成就得了真正的作用。


以上的三段来表达这个意思,真正有用的地方是在空的地方,而已经看到现成有的地方,却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所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的“利”,是助成的意思,这个“有”是帮助某一个目的的,是利继的意思。所以,有了形体的帮忙,才能助成一切作用的发生。先有一个东西来帮忙,像盖房子,是不是要先搭一个鹰架,有没有?那个鹰架不是目的,等房子盖好了以后,那个鹰架还是要拆掉,所以这个“有”,先看到的有,它是来助成的,帮助一切作用的发生。而在这个形体中,虚无的地方,才是那个效用,它真正所该发生的场所。


那这一整段的意思在说什么呢?不是在说一个听起来很虚玄的哲理而已,它实际上在我们性命上,它是有实际上的譬喻的。这段的用意是在说,“有”这个字才能够便利作用的发生。而“无”这个字才是让作用毫无阻滞地去发生的地方。作用要发生总要有一个道场,对不对?那个道场要先空出来,这个作用才能够去发生。天地之道,就贵在这个道理,就是“虚其中”这个道理,故得阴阳之利。


阴阳要发生,要不要给它一个空旷的场所?是需要的,任何东西要发生都要给它一个空旷的场所。其余的这个“有”是来助成这个作用的。所以道就是贵,贵在一个“有”,但是“有”的中间还有虚其中,才能够助成这个阴阳之利。


圣人之道,就贵在虚其心,所以能得造化之妙。这个心一虚,内在犹如空空荡荡的一间空屋一样,那么里面的造化才有办法在里面发生。这个心一动,不是贪一贪,就是进入嗔,这种情况之下,内在的空处,可以造化的空间不见了,所以本性的造化之妙是没有办法展开。


阴阳,即宇宙之一大轮,宇宙的轮就像那个阴阳,它是不停轮转的;天地,即宇宙,它是一大器,像那个“埏埴以为器”,它是一个有,但真正的作用还不是靠这个有形,里面还有东西要发生;太虚,即是宇宙之一大室,而且有用处,都是在空虚的地方,这个宇宙真正有用的地方还在空虚的地方。任督在人身来说是一大轮;人身,我们摸到这个组织,是一大器;而人心,是一大室,其人志在有用处,也是在于虚中。在内心一空的时候,这一些助成的器具就能够完成它的任务。


老子以此三喻,是教人用道所在,做什么呢?要空心


他是比喻,车轮中间是空的,然后呢,比喻埏埴中间是空的,房子中间是空的。他的最大用处不是教你如何去坐车子啊,还是去做陶器,对不对?他在教你怎么修行,对不对?比喻,是在比喻什么?心要先空下来。心能够空,那么里面,那个刚健的,就为我所用。那个神妙的造化,它就为我所用。内在的七情六欲,可以为我所用。意思就是,里面的东西,那个“有”是可以存在的,但这个“空”要空下来的时候,所有一切的发生才能够得其妙用。


这个喜怒哀乐,是可以发,但是这个发的过程,你被它用,还是它被你用啊?通常喜怒一发,都是我们被它用,对不对?然后过了很久,我们才找回一点理智。心不能空,则被我所治。就好像那个房子里面空出,人才可以自由活动。如果房子里面好像塞了东西,那人在里面垃圾堆里钻来钻去,有没有,这个不得自由。


如果把我们的性,这个阴阳造化,比喻为人,在我们里面要如何能够让他伸腿伸脚,要很自在,我们才叫见性,对不对?结果,我们的心一治,一堕入贪嗔,我们的,阴阳造化之机在身内,就被我们给拖累了。这个造化,就被我们所迫。它的造化规则,由往先天的变成往后天的。七情,被我所断。然则,心如何是空呢?这个“空”也非“顽空”之“空”,必也如轮之有辐,能够转动在其间,这个才叫做“空”。如埴之有器,蕴含其间,这个叫“空”,如室之有人,穿梭其间。


什么叫“空”?简单地说,两不相碍。就是所有的经典里面所谓“空”的意思,这一句话,你把它写起来,以后你就再也不会堕入顽空。什么叫“空”?你在那,我在这,我做什么你也自在,你做什么我也自在。这中间是保持一个虚的关系,你说他看不到对方吗?也不是。但是就是不会挂碍


所以,经典常常会谈到空的问题,真空妙理的问题,若即若离的问题,常常在问:怎么样个若即若离法?有没有?其实比喻成人,这样是很容易懂的。两不相碍,我们身中的感受正在发生,我跟感受之间不挂碍,叫作我跟它的“空”,它真的存在叫“真空”。我们的正在转,我们的造化正在进行。但它不论如何发生,我跟它两不挂碍,这叫作“真空”,这才是“”的定义。


故觉者视七情之来,如室之有人,就像房子里面出来一个人;如埴之有器,就像那个模具里面灌了浆进去,灌浆进去,那个模具不紧张的,对不对?只是让它进来而已嘛。然后,你看我们的房子,你看我们进来,我们的房子不紧张嘛,对不对?只是我们进来,它不相碍,我们不相碍,我们当下不是已经处在真空内了吗?是不是这样?


如轮之有辐,如轮的轴心,插了那么多条的,三十多条的线,那它也不会烦,对不对?在你身上绑上这些线,你烦不烦?你很烦呢!它也不会烦。空处任其自来自去,自由存在,毫无阻滞,这个就是觉者所谓的“空”。


不过,我们现在对这个空是有误解。我们误以为觉者讲话很小声,走路要很慢,有没有?表情非常非常地祥和。我们是把这个当作空,对不对?这个正是虚中的所在,也就是空处的所在。


一圣贤,他之所以能够出世,能够入世,能够治世的心法所在。我们去治世的时候,眼前不论发生什么,我们两不相碍。我们不论怎么去处理它,两不相碍的。内在不论发生什么,我们跟它两不相碍的。所以,我们可以带着这样的心境,也可以出世,也可以入世,也可以治世。


能够悟此,这个自在,就是两不相碍的自在,我们称为“觉”。这个“觉”好像是醒来了,以前好像是迷了,好像睡着了。它一发生我就挂碍,它一发生我不是贪那我就是嗔,对不对?那我就是无限的烦恼,而今而后,它不论怎么发生,我只是觉知它的存在。跟它两不挂碍,称为觉,称为禅,禅就是自性的自在。所以说,见本性为禅,对不对?是自在的意思,称为菩提,称为解脱,都是在讲这个虚中的意思。


这个三十辐,就好比我们从小到大所学到的各种价值观,各种对待观,怎么样的情况应该怎么样?怎么样的情况应该怎么样?我们好好努力,以后人家就会看得起,这样是不是插入了一个辐?已经在你心中插入了一个辐。对啊,客人来的时候,我们要有规矩,我们不要大笑,我们不要大叫,让人家知道你很有教养,又插入一个辐,又把它插进去。这个插进去,不一定是不好,是有用的。


但是我们对它是要怎么样用?要空处。从小到大所学到的价值观或对待观。当这个轮胎转动的时候啊,就像我们的价值观不断地飞驰轮替呀,你有没有发现,你一天从早晨到晚上,你有很多很多价值观一直在轮替,对不对?这都是可以为你所用啊!但往往我们都是怎么样啊?被它所用!这才是悲剧发生的地方,才是烦恼的地方。


说我今天做了一个很大的生意,然后我的客户,要去接送他们,我不能用一个计程车吧,对吧?因为客户需要的是什么?场面,那他可能要一部BMW。好,那我们生意做到这样,然后我们弄一部BMW。可是我们自己,渐渐渐渐地这种价值观也会受到熏染。如果有一天,你要去买一个东西,去哪里跟朋友见个面,然后你没有很豪华的场面,有时候你会觉得你走不出去。这样是,你被这个豪华场面给用,还是豪华场面被你用?也就是我们已经被它用了。可见价值观不是不能有,我们做个生意,做到这样的,我们就需要这样的场面。


譬如说,我们派一个外交官,到外国去,你觉得他应该穿得很节俭、很穷酸的样子,还是应该堂堂皇皇的?那他代表国家,当然应该堂堂皇皇的。可他回家的时候,他当的是外交官,还是他自己呀?他是自己呀!可是他出去倒垃圾的时候,堂堂皇皇的,对不对?或者他根本走不出去倒垃圾呀!因为那是下人的事,怎么可以是我做呢?他是被这个堂皇所用,而不是堂皇被他所用。这样了解这个“空”的意思吗?


所以这个三十辐,它只是个比喻,比喻插在我们脑袋里面,我们潜意识里面的各种价值观。我们一整天在用的时候,接触各种人,接触各种事,讲各种话,随时都在转动,不停地绕着这个毂在转动。每天眼睛一打开,从刷牙到睡觉,包括做梦,那个千辐,万辐的的价值观,总是不断地在轮替,有时候呢这一根要轮到最上面,有时候那一根又要轮到最下面,轮来轮去,不一定的,对不对?


觉者对这些辐,它的轮转,他没有执着的,没有哪一根一定要在上面的,哪一根一定要在下面的,这个轮子它才能成得了一个作用。“当其无,有车之用”,哪一根一定要在上面,那就不要转了,对不对?


况且,辐的用处,还不是真正的用处,辐的作用只是在辅助车子的前进而已。若是我们抱着哪一根辐不放,哪一根一定要在上面的话呢,那么这个毂呢,它就没有作用,整部车子呢,也就废掉,它也没有作用,这个便是反宾为主。因此,只有对三十辐的空无,就是不执著的意思,才能够成就整部车子的大用。


以我们整个人生来说,像一部大的车,一丁点一丁点的作为,一丁点一丁点的价值观,就像那个三十辐,共一毂,为的是辅助谁?辅助这一部车。结果如果我们对这一些辐、对这一些轮、对这一些轴心,对这个轮辐产生了执着的话,那这整个车都会被它给拖累,它一步也跑不开,对不对?这就是一个很悲哀的人生。


好像我们生命中种种的价值观、对待观,人们每天都必须要用它,但这个价值观乃在辅助我们的生命中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它要前进的。人一定要沟通,也一定要生活,所以,我们必须假借很多的语言文字,很多的价值比喻,这个便是生活中的三十辐、三百辐、三千辐,对不对?或是我们的身中不时地会产生七情的觉受的变化,冷的、热的、痒的、紧的、很深沉的,还有很多的思想,它会分歧,这个也是三十辐共一毂的当下,是不是都有它的价值啊?都有它的价值。


如果你以为那个三十辐,一根一根要拔掉才叫作空的话,那个车子它还可以跑吗?就不能跑啦。所以,如果你觉得说,我要把脑袋给放空,然后把感受给消灭,我要把价值全部粉碎,请问你下一秒你的举止、思念为何?那也就没有办法用啦,对不对?然而,当我们在用这些工具的时候,你是否如这个车夫对这个轮辐一样,无高无下,只是任其轮转而无所执着,或是你都不敢去用它,或是你只准许某一种的价值或某一种感受永远高高在上,而某一种价值、某一种感受永远不准它出现,那么,这个身内的,它还转得动吗?那它就转不动了。


想一想,你的人生到目前为止,到底是车子被三十辐所用呢?还是三十辐被车子所用呢?这个很值得我们想的。但这个没有反观,你是不能理解的。你一定会很聪明地说,当然是三十辐被我所用。可是旁边的人看你,都是你被三十辐所用。这没有反观,是不能有答案的。看看现在的人,不只是被好吃的所绑,不只被好玩的所绑,不只被名利地位所绑,就是学念经的被念经所绑,学苦行的被苦行所绑,学自在的被自在所绑,学功德的被功德所绑,学行善的被行善所绑,学法术的被法术所绑,学通灵的被通灵所绑,学静坐被静坐所绑,学走路的被走路所绑......


你有没有看过这种人,天天走路。学心的,绑于只有心;学性的,绑于只有性;学命的,绑于只有命;学玄关的,绑于只剩下玄关;学丹田的,又绑于只剩下丹田;学黄庭的,又绑于只剩下黄庭。你有没有发现,到处都是病啊!他们忘了这个三十辐的存在到底是什么目的,他们所要辅助的君又是谁?而这个君主,他又要往哪里去?已经完全模糊了。因为当我们进入了这个迷魂阵的时候,我们已经不知道我们将何去何从。


因而这个三十辐,不是轮舆不能够有;便是轮舆不能够无。所以那个车身,也变得毫无作用,已经很久很久了。我们的已经停滞很久了,我们的本性自在已经毁灭很久了,对不对?我们的烦恼已经由来很久很久了。老子的这番话呢,正是要救众生的顽空之病,以及法执之病。所以,一则讲利,一则讲用,这两者是并行的,不能够只讲一项的。


虚中章讲的是心的空,心的包容万物,心的两不挂碍,运用一切的对待价值,就尽管用吧!以及七情的一切的觉受,尽管发挥你的七情吧!人是修到无血无泪吗?不是这样的。但放下一切价值与七情的挂碍执着,就是两不相碍叫作“空”,对不对?那七情是什么东西呀?一个热嘛,对吧?一个来来去去嘛。不就是这些东西吗?可以空吗?


放下这些执着,时时在心中对他们保持不取不舍的知见,这个就是觉者跟一般的凡夫之所以不同的地方。这样便能够在你的生命间既有其利,又有其用;既有造化,又有智慧,又有解脱。这些是完全并行不相悖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_丶若影

    每天经历各种事情,不被挂碍,保持心的自在,这是一个真正的学问,

  • 小鲋悠悠

    体和用,当其无才能用

  • 1569375orjm

    讲师讲解任何经典,始终围绕着心性命这个主轴。 他的讲解不但逻辑上自洽,更让我们普通的人都能听得懂生命的玄妙之处。 感谢讲师,感恩遇见!!!🙏🙏🙏

  • 言观观言

    两不相碍谓之空。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

  • 1383095wkyt

    空并不是顽空,两不相碍就是空,若即若离,你在那,我在这,你做什么我自在,我做什么你自在,不挂碍

  • _丶若影

    心的不挂碍就是空,心空身中本性才自在,本性自在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好处

  • 青青毛豆

    虚🀄️,原来是心的包容万物,心的两不挂碍, 在心中对七情保持不取不舍的知见,才是智者的心境!

  • 罘小白

    再复习这段,才明白身体这个有,是为了修炼那个无。载营魄抱一。

  • 淨止

    虚中,让心如虚空,真空方生妙有

  • 罘小白

    三十辐共一毂的当下,都有它的价值 两不相碍 方可无用为之大用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