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深妙难测的玄理之德

033.深妙*******

00:00
14:06


修道在人,成道在天。一切源于本性,一切依归本性。时时保持本性清真,日日善养浩然之气,但行努力,不居功,不恃才。不论身内身外的功业多么宏大,依然握准心性的本然,使身中造化依序展开,这个便是深妙难测的玄理之德。

第十章 玄德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我们看“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所以了解了这个“天门开阖,能无雌乎?”,就是了解本性依照祂应有的路线,不是依照你设定的路线,不是按照你的需求,不是按照你的喜欢,也你不需要调整,你只需要学习的是观照祂的实相,这是你的功课。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我们先看“”,知是凶义,知前面接什么字?无,不要知,那这个知肯定是凶的,不是你所说的智慧的那个知,它是指攀附在气上的知见。无知才是真知,只是气上不攀附知见,不被气上的动静所束缚;而不是脑中不思考不理解,也不是眼不见耳无闻。这样了解吗?无知不是你想的那个无知,只是攀附的造作的,与本性造化有碍的、有捆绑的、有助长的那些统统卸下来。而其他真知真见,他都还在的。


此句可以外解了,例如:在充满智慧之时还能够大智若愚,还能够光芒不外露吗?就是“明白四达,能无知乎?”这样一个简单的解释。这句也可以内解,例如:既然已经有了明白通达的智慧,但能够时时保持不受心头一点气机动静所攀附的知见,给扰乱了本性的清真造化,这能做得到吗?


通达智慧已经发生,法喜有没有充满?充满了。法喜充满,内在气机有没有变化?当然有变化。那一变化竟然隐含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贡高在里面,这常不常见?这是最为常见的病。


所以在明白四达的时候,往内一观照可不可以法喜充满?可以。可不可以觉得安慰?可以。我已经努力这么久,才获得一点成效,我怎么不安慰?一安慰的时候,还隐藏着一点高傲,那常不常见?常见。从哪里发?从气机安慰温暖的那一霎那。竟然攀附在上面,你仔细观照,这是很可怕的。观照到祂依照在你最得意的时候最安慰的时候最欣慰的时候,依然还是实相的。


下一句: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生之畜之,或为之,或长之,其标的正是前面所谈的六项内外修为。就是载营魄抱一,专气致柔,涤除玄览,爱民治国,天门开阖,明白四达,这个话是接在前面一段的后面,他所指的就是这些标的,就是能营魄抱一,能专气致柔,能涤除玄览,能爱民治国等等这六项。


可是再细观这六项修为里面,除了爱民治国可以内解和外解以外,其余五项都是只指身内事,跟身外事是无关的。例如说,营魄抱一是身外事吗?肯定不是了,那肯定是身内事;例如说专气致柔,气在哪里?在里面;例如说涤除玄览,这是在从的心意上事情,知见上的事情,天门开阖是讲里面。只有一项爱民治国可以勉强推到外面勉强推到内,其余五项都是类似。


所以我们知道本段所谓的生之畜之、为之长之,多半是指身内修炼来说的。学者不要把这一段解在外在功业上来解,我们一直是这样,把它解在外在功业上有多大,不要占有,不要高傲,一直都这样来解释它,才不会失去这个经义的本忠。


那我们来看: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譬如说生一个小孩,然后慢慢在培养,让他能够自立自强;或是我们创造了一个团体,或一个功业,而后让他能够自立自强,都叫作生之畜之。畜就是培养,我不只生了他,创造了他,而且我还要慢慢给他能力,叫作生之畜之,这是从外面说的。


从里面可以说,孟子说的“养吾浩然之气”,就是生之畜之,一日生一些,一日养一点,就是生之畜之,就是日日静坐练神功,转剥阴取阳的功夫。佛家所说的不退转,练金刚法身,也是这边所谓的生之畜之,道家所说的练精化化神神还虚等等这些功夫,也就是所谓的生之畜之,但这些功夫是对本性的生之畜之,不是指外物的。


生而不有,这个有字,握为已有也是有,占有了,也是属于实际上行为上的有。心意上的有,说我真是很行,我很厉害,没有我就不可能这样,那个也是一个有。从外面来说,创造了一份伟大的功业,而后功成身退,不以为有功,也不握为已有,就是生而不有。


从里面来说,例如说成就一段奇妙性命造化的功程,或者三花聚,五气朝,或者金木交,水火并,或者结圣胎,或者产仙童,或者天雷响,地雷鸣,或者开玄关,或泥丸,或开菩提,有任何工程的进展,皆源于本性之自然,与内心气血动态上勿窃喜,勿娇矜,勿故作得貌,在内在气血的动态上不要攀附这些知见存在。


勿故为高独,勿故弄虚玄,一切平等无奇,只是心怀感恩,叫作生而不有。经过了三年五年的淬炼,终于结出来你所期盼结晶出来的,而后却开始故弄虚玄,却开始故弄娇矜,这也是非常常见的。这个叫作生而有,已经生了,但又不能有。


我们看为而不恃。恃,仗恃居公的恃,仗恃集财,仗恃举集力都叫作恃,这个可以从外面,也可以从里面来解。从外面来说,经营任何功业,但行任何努力,不霸权,不居功,善于人同,有什么功劳跟大家来分享的,有什么事情可以成功,让大家一起来参加一起做的,叫作为而不恃,不是只有我才能成功的,没有这回事情的。我告诉你,没有你,地球照样转,你信不信?很多人说我离开这个公司,它就倒了,那他就倒霉了,告诉你,它好好的,就是作为而不恃


从里面来说,行住坐卧行持间,工程造化进展间,皆以本性本心为依归,不仗恃些许的聪明才干,便想要在造化中开始画蛇添足,这个叫为而不恃。说我很聪明,我读过哪些书,我进展到那里的时候要怎么样,然后今天想着哪个窍,想像它左转几圈,想像它右转几圈,后天来个花式的,这种学生我碰到够多。他还自己创,他创一个比老师转出来还更舒服的,转出一身病的也很多,转出妖魔的恐怕也不少,改天照见本来面貌,怎么长了一只脚?


长而不宰,宰就是主控,宰制。从外面来说,一方之长为了让一个功业得到健全的成长,而非来突显个人的威风,便是长而不宰。前面的长也可以说是长大的长,也可以一方之长的长,作为一方之长不是为了要来主控的,而是为了要让他来成长,这个主轴不能失,主轴一失,你做了很多很多事都叫作什么,叫。这个了解吗?主轴不失,做了很多很多事,也叫作什么?叫无为。这样搞懂了吗?


从里面来说,只是收敛你的身心,让身中造化天然的去进行,不观想情境,不引导入境,不预测结果,叫作长而不宰。虽说是修道在人,但成道在天。一切都靠天主导,靠性主导,人只是配合其事而已。这叫做长而不宰。他正在成就,他正在往成功的方向前进,但是不是靠你来主导祂,叫作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玄是幽深难测,超乎对待也要叫玄;不好理解的、超乎语文的,叫作玄。玄德的德,合于道的内外行为都叫作德;慢慢可以接近道的行为都叫作德;可以显现道的行为也叫作德。你的行为不能接近道、不能显现道、不能圆满道的、做得再好也不能叫作德,这样了解意思吗?


古人家把道理分为粗细微玄妙这样五等。我们来说说什么是粗细微玄妙的道理,你就可以了解你所学到的都是什么道理。


粗理,是男女老少都听得懂的道理,例如什么是行善的?什么是为恶的?这样容易懂吗?这样很容易懂。不应该偷东西知道吗?知道啊!我们应该明天要去大海捡垃圾,好啊!我们组织一个什么会,然后集聚很多钱帮助别人可以吗?可以的。这些听不懂,这是粗理。所以行善有什么好处?劝善的道理等等。这些粗理都记载在哪里?都在善书里面。


细理是什么?就是这些粗理中还有一些另外的,不好说明的,还有一些要因时因地、因它的得失利害而做权衡的。例如说孝,应该孝顺父母,这样听得懂吗?这是听得懂的。但是什么时候应该大义灭亲?好说明吗?不太好说明,你得要花很多力气来说明,这就是所谓比较细一点的。


说忠是应该的,一个臣不应该为君效忠呢?应该的。但是什么时候应该去诤谏?什么时候应该把国君赶下台呢?那这个有没有一个道理可说?有啊!有一个道理,还要再细说什么情况。


不然为什么武王伐纣被歌颂?那会起一些辩论没有错,但是还可以说。什么时候应该独善其身?什么时候应该出来兼善天下?修行人一定独善其身吗?修行人一定不可以牵涉政治吗?那还有道理可以说的,不然古人为什么提倡治世法呢?对不对?什么时候应该修出世法?什么时候应该进入治世法?这些因时因地制宜之道,是细理,比较细微的,一提到细理,只能了解粗理众生便要堕入争论不休的囧境,更何况是微理。


玄理、妙理,通常在争辩都还碰不到什么微玄妙。微玄妙不会拿到台面上来争辩,谈多也没得谈。会引起争论都只到细理。微理要用尽各种比喻才能稍露眉目的道理,例如各教经典中,要解开其中的一句,我们都得用尽好多比喻才能够露其一麟一爪,对不对?还要举很多经论,然后慢慢来证明,还要开始反观。当然纷争也就四起。这就是微理。


进入修行领域所触碰到,大家对禅修有兴趣,通常是微理。那粗理的,对禅修不一定有兴趣。我到哪个场地做义工,一做就十年,可是碰到粗理,我不希望什么高玄的道理,这也是很多很多的。


玄理、妙理必须在心性本体上做实际的体验才能够有所体悟,并非语言文字可以形容,也并非在外在作为可以仿效,因此玄理跟妙理感觉非常虚玄。例如修行家对本心本性的觉察跟体悟,以及对身中修炼工程造化发生的经验,都是算玄理。此理文字言说,只能装其千万分之一而已,没得说啦!刚刚我们不是举了一大推吗?说了很多玄妙的事情,但是那个字语文读过,真正发生只是能够靠经验。


妙理是大道本来的境界,是天人合一的情貌,本来不可以说,说了也是白说。只有真修实练者可以经验,这就是所谓的妙理。而此处所谓的玄德,便是深妙难测的玄理之德,是一切作为皆因乎本心本性之德,是超乎对待之德,是足以展开性中造化之德,因此才称祂为玄德

人在生活中,在在处处,不论在出世法中或入世法中或治世法中,不论在身内身外的功业,得证多么宏大成就之时,依然握准心性的本然,使身中造化依序正在展开,正在前进,火候依然还在推展,这个便是玄德的基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笨笨的素素

    感恩讲师引领到细微之理,玄妙之理亦可期~

  • 天汝

    行住坐卧间,都已本性为依归👍🙏

  • 青青毛豆

    生而不有, 是对内在气机上有什么进展的时候 在内心无所得,只是心怀感恩!

  • 言观观言

    感谢!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30824

  • 王幼芬

    印心的句子:古人把道理分为粗细微玄妙五等。

  • 爱吃素的使者

    印心的句子:了解本性,依照祂应有的路线,不是依照你设定的路线,不是按照你的需求,不是按照你的喜欢,也不需要调整,只需要学习的是观照祂的实相,这是你的功课。

  • 宽_心_自_在

    真的不错

  • 听友500673327

    感恩讲师传道受业解惑!

  • 青青毛豆

    玄德真的有点玄! 是一切作为皆因乎本心本性之德, 是超乎对待之德, 是足以展开性中造化之德! 在生活中,要多多辨明一些道理, 粗细微玄妙!

  • 龙衣暖

    粗细微玄妙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