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课程助理会邀请大家进微信学习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在上一讲,我们分享了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关的概念:
“无量亿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及“无量亿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圣法”。
在《大宝积经·摩诃迦叶会》中,大迦叶尊者提到了这个名相,他认为,这样的菩提与圣法,不是他能够在末法时期承担起弘法重任的,真正能够承担的,只有真正的菩萨摩诃萨。
这样的谦逊,是“外显声闻相,内秘菩萨行”的大迦叶从一种宇宙安排的角度出发,所作的一番考量,真正体现了他的无我与无私,以及对宇宙规律的调伏。
当时,佛祖对于大迦叶尊者如此谦逊是非常赞叹的,尤其是面对“无量亿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圣法可能遭遇的弘法艰难,大迦叶尊者由衷的痛惜之情,更令佛祖倍感欣慰,但是佛祖为了让更多的众生明白吧?--这是我的理解--佛祖说,我明白你的心意了,知道你如此珍爱“无量亿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圣法的心了!有这样发心的人不是正合适做这圣法的护持人吗?所以,我把这法也付嘱于你,你要让那些愚痴之人生起悔改之心啊!
但这时大迦叶又汇报了一个比喻性体会,然后坦诚地跟佛祖说:这样的大事,不是我所能够承担的,“唯有菩萨乃能堪受。”然后,就向佛祖推举了弥勒菩萨摩诃萨,并且说,圣弥勒菩萨在末法时期,对于“如来无量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悉能守护流演广说。”并再次说明了他之所以如此设想的理由,是因为弥勒佛乃未来佛、未来的教主、未来的法王,犹如诸臣朝宗,诸天诸佛都会听从他的调遣,所以,他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时大圣佛祖再次赞叹大迦叶说得非常正确:“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此时,佛祖伸出右手,为圣弥勒佛摩顶授记,嘱托圣弥勒于未来世“守护佛法僧宝,莫令断绝。”
我们听到这里,很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大迦叶尊者怎么这么不调伏?佛祖都说他是很合适的人选了,为什么还要推辞?甚至还举荐了别人呢?
实际上,这不是不调伏。
我在之前已经曾经介绍过,在《佛说维摩诘所说不思议解脱法门经》,在大圣佛祖通过法身心语,令维摩诘初圣祖在大众面前演示了种种不思议解脱境界,提升在座的诸尊诸圣以后,在最后的流通分,也就是《嘱累品》中,就是把这个守护传播的重任托付给了圣弥勒佛。经中是这样记载:
“弥勒。我今以是无量亿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于汝。如是辈经于佛灭后末世之中。汝等当以神力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
我们暂时还无法确定大迦叶会与维摩经的圣会,孰先孰后,但是从《大宝积经·摩诃迦叶会》中佛祖说祂自己不久将要涅槃,基本可以推断,大迦叶应该记得维摩圣会中的这一圣言量。所以,他这样回答佛祖,实在是因为已经非常明白宇宙的安排是怎么样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有这样的证量可以预知到未来世一些相关的信息,就产生我慢,觉得自己也是可以承担这个责任。
佛祖与大迦叶的相互反复嘱托和推辞,实在地,是在演一出度众大戏,让与会圣众以及当时和未来更多的众生都明白这个宇宙安排。
事实上,任何一个人,他在一出弘法大戏中应该承担怎么样的宇宙角色,他的宇宙地位是怎么样的,都是宇宙早有安排,大圣佛祖早有安排。这不是任何一个人的个人意志可以改变的。而大迦叶可以说就是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承担也是无我,推辞也是无我,完全地调伏于宇宙规律给予他的定位,哪怕是一般的人可能不理解,或者像我们现在,或许也会误解他似乎对佛祖不够调伏一样。
可以说,六祖大师的承当,以及大迦叶的“推辞”,虽然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动作,但是,都是体现了他们的无我,尤其是大迦叶此举,更是明了宇宙规律,遵循宇宙规律,融契于宇宙规律的现实表现。当如此无我地融入宇宙规律的洪流,这就是破相证空以后的境界,取消了一切对待的“无智亦无得”,由是,他也才有这般的证量,可以预知到未来。
当然,也和《维摩诘经》《嘱累品》中,弥勒佛受令护持的同时,还有一切菩萨向佛祖立誓愿意在如来涅槃以后,和弥勒佛一起护持圣法一样,大迦叶尊者也是一样的。
但是由这个故事,似乎也产生了一个令我们思考的问题,那就是,禅宗法门高峻,但是,以大迦叶为初圣祖所弘传的禅宗,到底是不是整个佛法的终极?
同时,菩萨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在这个《大迦叶会》中,佛祖为了教法的弘传,非常直接尖锐地指出了一些出家众菩萨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教诲了末世的菩萨应该如何做。当时,大圣佛祖讲了两个故事。
一个故事是讲述了妙花如来教化众生之际,有一位国王八万四千年舍诸家事,唯事供养,而这位国王有两位化生而来的王子,却突然萌生了这样的心念:有没有比这样的供养更殊胜的供养呢?当他们这样向佛请示的时候,顿时大地震动。妙花如来就向困惑不解的与会大众解密:因为他们智慧的,而且他们这一请益将会利益现在和将来的无量众生。
佛陀告诉两位王子,实际上像他父王这样的广大供养,并不是最珍贵的,哪怕是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如是供养的所有福德,也不及菩萨“修行远离住于净心,正念相应解诸法空,无来无去如是少忍”;一切众生如此积诸善根,也不如这二位童子此时此刻“以净心故礼如来足”。
这两位菩萨在佛陀的教言指导下获得了无我的智慧、无生的精要,明白了清净的宗旨,由是,誓愿以比丘形行菩萨道,精勤修行、弘法,终于成就了大智慧圣行。
但是后来他们这样的努力,却引来了一部分众生的议论,因为他们“不供舍利,不礼佛塔”,所以被认为这是“邪见”。但是两位出家菩萨却反驳呵斥说:“修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是真供养,非供舍利。”“若欲供养佛舍利者,当自供养,如佛如来具诸功德。”
之后,佛祖跟大迦叶说,我是为了教化启迪初始发心的众生,所以才留下舍利供大家瞻仰礼拜,但是,出家人不可以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强调衣钵和供养塔庙舍利。具正信的出家人,应该好好禅修,学习正典,更进一步甚至修禅和习诵也不过是“入道故非究竟说”,关要在于清净无我,“证三脱门不住三界,无来无去,是沙门业。”鼓励出家人也要做一个真正的菩萨摩诃萨。
作为出家众,可以说,其最显在的外在标志,就是所住的寺院,所谓“塔庙舍利”等,还有就是庄严的出家法衣。佛门袈裟本来更是“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无量阿僧祗善根所集”,但也正因此,大圣佛祖也就要特别地为此讲法,破除可以由此而产生的执着心、不平等心。
为了更进一步地说明问题,大圣 佛祖更讲述了一个自己的本生经历,这位大精进菩萨,因为因缘的缘故,只拥有一张佛像,“不被袈裟。亦不见佛。不受禁戒。”但是他领悟了观佛的真谛就是般若,所以,“心但忆念学萨婆若”。“萨婆若”就是佛智,也就是既具有知一切皆空的一切智,又具足知差别相的道种智的一切种智,也就是具足了心经所说的空有不二的真空之智。所以,他觉悟到一切诸法皆如此像,超越见闻觉知,非来非去,但有名字,非此非彼,如是,他观佛而得成就。
所以,修行真正重要的,唯有实修亲证,觉悟大智,而非外在的形像。
从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会明白,真正的菩萨摩诃萨,确实是无智亦无得,菩提萨埵,正是因无所得,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祖期望所有的在家出家四众,都能够如此。
老师净土的诵经方法也只不过是入道故非究竟说,那对我这种根性低的人怎么修?
师红长老 回复 @听友66507104: 诵经也要明理。明理以后你修净土会效果不一样的。
诵经,念佛号是修行入佛门的方法,修行是修人心,是心入佛门,不是表面现象
师红长老 回复 @李l守护者:
修行真正重要的,唯有实修亲证,觉悟大智,而非外在的形像。
感恩,師紅長老的精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学习
:嗯对的老师,谢谢🙏,我要坚持学习下去好有味道的,老师太博学了
师红长老 回复 @听友66507104: